福建安溪王氏宗祠集錦

2021-01-07 搜狐網

原標題:福建安溪王氏宗祠集錦

王氏宗祠-長坑華美村

1.長坑華美草苑王氏宗祠

位於長坑鄉華美村,又稱「華美草苑大宗」,王管斌始建於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形號「蜘蛛結網」。明正統之末(1449年)毀於兵燹。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改坐向子午為戌辰。嘉慶年間又改為辛乙向。清光緒十一年間(1885年),蓬州、溪東、由義等地王氏宗親合力重建。1992年最後一次重修。祖傳文物有「進士」、「武魁」等匾額。

存有多副歷代名人所作楹聯:「念先公績著六王,由皇宋迄民國,千百載家聲猶舊;囑後嗣緒承兩晉,自英都遷草苑,數十傳世澤維新(王贈芳作)」、「形勝超還集,暨石壁城門,允亙十裡河山帶礪;人文重聖朝,自光州固始,早培千年家國棟梁(王吉人作)」、「寶坂脈接太原,此日致愨槐庭無非公子;長卿派同天水,他年蜚聲鳳閣何慊王孫(潘思光作)」。1998年安溪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在此樹立文物保護標誌,2000年被評定為「泉州名祠」。

2.劍鬥由義王氏宗祠

位於劍鬥鎮月星村,始建於宋代,歷經四次重建和維修。祠坐東北朝西南,土木結構,懸山屋頂,二進十間,左右護厝,建築面積315平方米。被縣文管會列為文物保護標誌。楹聯:「系出太原,自晉而南而安,千年繼述乾坤老;肇基由義,從宋迄明迄清,萬古祀禋日月長。」

3.感德岐陽深厚王氏祖祠

位於感德鎮岐陽村坂仔角落。始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5年),歷經修葺、翻建。祠坐東向西,土木結構,懸山屋頂,二進十間,建築面積280平方米。楹聯:「深高閱歷,方知世味如嘗膽;厚豐鄉土,別管人情且看花。」

4.感德洪佑藜堂王氏祖祠

位於感德鎮洪佑村,始建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1988年由海內外宗親協力修建,成立宗親會並設立助學金,添置文體活動設備。楹聯:「藜杖燃天,祿分一夜之餘光,滿室圖書增燦爛;堂基所塗,護薦辛盤以致敬,千年俎豆溢馨香。」

5.感德龍通王氏宗祠

又稱「西美堂」。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963年翻建,2003年重建。

6.長坑文坪王氏宗祠

共有三座。一是「大都祖祠」,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為二房祖祠。二是「大平祖祠」,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為三房祖祠。三是「安美宗祠」,始建於清康熙初期,由大平二世祖王家坦建,坐向坤艮兼未醜,佔地700餘平方米,2001年9月重修。楹聯:「安培俊秀千秋頌;美育英才萬代傳」、「安居長樂須礪志;美德可風要讀書」、「安雅安乂安居樂業;美法美譚美意延年」、「功德綿長垂奕禩;昭穆分明啟後人」。

7.長坑華美「中山堂」王氏祖祠

長坑鄉華美村中山自然村王氏宗祠。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由一世祖王志萬建,二進五開間,懸山屋頂,坐辛向乙兼酉卯,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

8.湖頭湖一王氏宗祠

約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由王天三所建,為三落大厝,書軒式建築。現存有清代匾額「譖輝雙耀」。

9.魁鬥蓬洲王氏祖祠

始建於明,民國年間遭匪焚後重建,2001年由旅新加坡宗親王泉成捐資、祖籍地宗親集資,按原式翻建。門聯:「蓬門排闥迎彌勒;洲脈展開接長坑。」

10.魁鬥溪東王氏祖祠

分為頂厝、下厝、小黎三處,現只有頂厝宗祠於1999年3月由海內外宗親集資26萬元翻建。

11.西坪堯陽梅坂王氏祖宇

位於西坪上堯村,由始祖王毅庵建於明正德二年(1507年),後年久失修。1990年,由鄉親與海外宗親集資重修。楹聯:「臚傳衍派源流遠;梅坂分支世澤長」、「儒學禮卿登內閣;國朝名宦載蘄州」、「三禮典章懸虎榜;九經文字炳宏圖」。(後兩副為清侍郎方苞作)

12.感德尾厝校椅王氏祖祠

始建不詳,2002年重修,面積170平方米。

13.長坑玉湖竹柄王氏祖祠

位於長坑鄉玉湖村,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後因兵亂被毀。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復建,清順治十年(1653年)又被海寇燒毀。至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第三次重建。1998年第四次修建。楹聯:「聚族玉湖,千百年祖德重光,亦白亦清遠接太原世澤;開基竹柄,億萬禪孫支永秀,為梁為棟永求槐市家風」、「竹帛題名,只在慈孝有恭,便可榮宗顯祖;柄支握手,務須忠厚愛國,方能希聖與天」。

14.藍田烏殊卿頭王氏宗祠

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

15.劍鬥圳下美安堂祖祠

建於清順治年間(1644~1661年)。

16.虎邱福井福安王氏祖宇

分為內外幢,外幢始建於元,坐巳向亥,1989年修建。內幢亦始建於元,1989年重建,內有「解元」匾額。楹聯:「派衍翁山昭百世;堂開金麓永千秋」、「崗山發脈高常青柏葉;石室藏書富預卜少卿」。

17.虎邱福井後卿王氏祖宇

又稱「柏葉祖厝」。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坐癸向丁。2001年動工重修,面積200平方米。楹聯:「濟濟兒孫威鳳祥麟繞膝;綿綿甲第蒼梧翠竹千雲(十三世明嘉靖甲子科解元王大道題)」。

18.虎邱福井龍頭王氏祖宇

始建不詳。2001年秋動工重修,建築面積250平方米。

19.虎邱福井君德王氏祖宇

始建於明正德、嘉靖年間(1506~1566年),坐甲向庚。清宣統年間(1909~1911年)重建,建築面積180平方米。

20.蓬萊鶴廳塔前王氏祖宇

始建不詳,1958年重建,坐向為壬丙兼亥巳。楹聯:「塔燈照耀光先緒;前地宏開啟後人。」

21.龍涓福昌王氏宗祠

始建於明。共有蟹形、崇貽、土口三座。

22.西坪蓋竹西月王氏大宗祠

位於西坪鎮蓋竹村。始建於元至正八年(1348年),經四次修葺,1995年重修。祠坐東朝西,土木結構,二進大厝,建築面積220平方米。楹聯:「西承先德源流遠;月伴七星世澤長」、「丕本開閩,遠及太原照景運;派崇武安,支分蓋竹振宏基」等。

23.西坪內社王氏祖祠

共分為三座,即尾祖祠、後邊壠祖祠與半嶺祖祠,其中半嶺祖祠於1985年重修。

24.西坪大壠格珠圓王氏祖祠

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2002年重修。

25.西坪珠洋楓樹王氏祖祠

始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1995年重修。楹聯:「蓋竹衍珠洋世代源流遠;楓樹承西月孫支奕祀長。」

26.蓬萊寮海美洋王氏祖宇

始建於清,1954年重修。楹聯:「美美哉,聚族於斯善居室;洋洋乎,安宅在此卜擇鄰。」

27.蓬萊新林鳳岐王氏祖宇

位於蓬萊鎮新林村林埔格。始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坐西朝東,土木結構,懸山屋頂,二進十間,建築面積350平方米。楹聯:「鳳鳥呈祥宏開景運;岐山挺秀大啟文明」等。

28.官橋五裡埔王氏家廟

位於官橋鎮恆美村祖厝邊角落。始建於明初,由五世祖王敬齋、王誠齋建。坐向戌辰兼甲乙。二進式,佔地約4000平方米(包括大埕、池塘)。楹聯:「南閩開大業文章華國;江左傳高風詩禮傳家」、「石潯培根深,微陽機動三槐茂;聖泉流澤遠,元酒杯傾五裡榮」。

29.官橋洪塘鴻堂王氏祖祠

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1995年重修。坐向丙壬。

30.官橋草坂草苑西園王氏祖祠

始建於明朝天順六年(1462年),由王淳庵26歲時興建。清順治元年(1644年)失火,順治四年(1647年)重建。廳堂原掛有「文魁」等牌匾,「十年動亂」期間被毀。楹聯:「西園分支,克紹箕裘光祖德;草苑流芳,貽謀燕翼振家聲」、「西園植三槐,春臨萌櫱茂五裡;聖水育雙鯉,日至變化入新溪」、「燕翼貽謀,先世早垂德澤;水源木本,後人宜功追思」。

31.鳳城上山王氏宗祠

始建不詳。1962年遭水災倒塌,後重建。1992年因城區開發移位重建。現建築面積360平方米。

32.城廂同美村松樹美王氏祖祠

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1992年修建。楹聯:「閬山有意留古地,松美無恙仰族人」;「基開松樹美,緒贊槐堂春」。

33.蓬萊美濱後山園王氏祖宇

建於康熙年間(1662~1722年),1982年重建。

34.城廂上營上地王氏宗祠

始建不詳。1974年旅新加坡宗親捐資重建。門聯:「觀山背峙千年在;溪水面潮萬古垂。」

35.清溪東街華美王氏家廟

系清溪華美王氏祖宇,又稱「相公宮」,由開基祖王萬臻建於元朝。

36.蘆田招卿八扉王氏祖祠

位於蘆田鎮招卿村。始建於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祠坐西朝東,長方形木質結構,四周迴廊,懸山屋頂,一進三開間,祠前大埕廣闊。被縣文管會列為文物保護標誌。楹聯:「開閩勳功垂青史;清溪偉績啟後人」、「唐開閩國,初創王家基業;周肇八扉,拓展招卿江山」等。

37.蘆田王氏大宅祖祠

位於蘆田鎮蘆田村外洋角落。始建於明。坐北朝南,幾經修葺重建。現存建築為三間二巷,置陽庭、圍牆,石木結構,建築面積395平方米。楹聯:「啟家由福州長樂彭坑移來安溪,派多澤遠;開族在蘆傳堯陽福昌培田盛山,苗茂林高」、「蘆唱希能繩祖武;傳經尚可振家聲(王瑞璧指書)」、「大與一太極兩儀生生息息;宅於茲本支百世綿綿延延」、「蘆唱一聲,文運疊興戌歲首開翰苑;傳及數世,淵源共溯上元合焉馨香」。

38.劍鬥西池山前王氏祖宇

由一世祖王炳寰建。楹聯:「先祖之宅三遷,由銀同而祥雲而劍鬥,始獲攸居之奠;後孫之支四衍,自新禎為

來源:網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安溪姓氏志·王姓》——王氏文化
    東晉王彬則是入閩定居第一人,《閩書》及民國《福建通志》載有事跡。南朝,泉州地區已有王氏居民,而且還是泱泱大族。史稱王國慶為「南安豪族」。唐總章二年(669年),嶺南行軍總管事陳政由河南光州固始率兵入閩,將士中有隊正王華、王佑甫等人,後定居福建。    唐末,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從河南光州固始縣帶領許多王氏族人入閩,其後裔遍布全閩各郡。
  • 安溪王氏源流——王氏文化
    安溪王氏以王審知四子王延政的後裔居多,部分為王審邽及其他王氏後裔。  王審知有五子,排行為:延翰、延鈞、延羲、延政、延稟。安溪王氏蘆田招卿派、外洋派、虎邱少卿派、官橋五裡埔派與長坑華美派五大支系均出自王審知四子王延政。
  • 王氏宗祠|王正宇
    子喬祠是王氏宗祠的代表,是1526年明代重臣王瓊為紀念先祖太子晉所建。聽導遊一番講解介紹,原來太原的王氏是中華民族王氏宗族的開元始祖啊。一行六人中就有三個姓王的,大家說,我們此行算是尋根拜祖來了。看了王氏宗祠以後,大家又馬不停蹄地趕去靈石縣的王家大院參訪。縝密的布局、壯觀的建築、恢宏的氣勢,讓一行人讚嘆不已。
  • 王姓宗祠聯——王氏文化
    ——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出宋·王旦之父王佑,於庭院植槐樹三株,曰:「吾之後世,必有為三公者。」時稱「三槐王氏」。下聯典出晉·王導,位至丞相,其子孫世代簪纓。家傳烏巷;古繼青箱。——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自東晉·王彪之精通經學,熟諳江左舊事,所錄儀規藏於青箱,世代相傳,人稱「王氏青箱學」。下聯典自東晉·王氏望族聚居建康烏衣巷。
  • 王氏宗祠的宗族風骨
    在過去,宗祠祭典也作為傳承祖先信仰的優秀文化形式沿襲下來。時常會想,王氏宗祠究竟蘊 含著怎樣的家族文脈?她留給子孫後代怎樣一種精神烙印?她又如何穿越歷史的風雨一路走來?真正有機會走近她是在去年夏天的一次聯誼活動。我們單位與達王莊村民搞了一場文化消夏晚會,我參與了策劃。挑燈夜戰,仔細翻閱宗祠資料,循著歷史的軌跡在腦海中一遍又一遍重構了王氏宗族的來龍去脈。
  • 福建安溪蔡姓源流
    福建安溪蔡姓源流第一節   源流  一、 溯源
  • 王氏朔源
    王氏朔源翔雲王氏四世大宗祠鹿洞無雙地、翔雲第一家此為翔雲王氏二世大宗祠內的一幅對聯,他體現了翔雲王氏的發展和歷史地位。四十九世審邽公〈字次都、諡武肅王〉與兄潮公,弟審知公三兄弟〈世稱王氏三龍〉,奉母隨軍,經江西以入福建,軍次南安,光啟二年,潮公克泉州,景福二年,潮公入福州,以審邽公為泉州留守,乾寧元年,權泉州刺史,乾寧三年,授泉州刺史,乾寧四年加工部尚書,審邽公育有四子,翔雲王氏即次子延彬公之後也,世稱王氏三兄之後為「開閩王」,在閩王氏的宗祠內均有「開閩第一」牌匾。
  • 王氏宗祠千古對聯!王家人果斷收藏!
    時稱「三槐王氏」。下聯典出晉·王導,位至丞相,其子孫世代簪纓。 家傳烏巷古繼青箱——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自東晉·王彪之精通經學,熟諳江左舊事,所錄儀規藏於青箱,世代相傳,人稱「王氏青箱學」。下聯典自東晉·王氏望族聚居建康烏衣巷。
  • 王氏宗祠千古對聯|作為王氏子孫,一定要知道!
    下聯典出五代時閩國的建立者王審知兄弟,王審知字信通,因始人,唐末,跟他哥哥王潮起兵入福建,王潮死後,王審知被封為閩王,在閩興學校,建海港,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此聯為王氏宗祠聯。上聯典指隋哲學家「文中子」王通。下聯典指北宋名相,文學家王安石。上聯典出漢末文學家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為曹操幕僚,官侍中。
  • 王氏宗祠對聯,王家人你知道其中的涵義嗎?
    時稱「三槐王氏」。下聯典出晉·王導,位至丞相,其子孫世代簪纓。家傳烏巷古繼青箱——佚名撰王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自東晉·王彪之精通經學,熟諳江左舊事,所錄儀規藏於青箱,世代相傳,人稱「王氏青箱學」。下聯典自東晉·王氏望族聚居建康烏衣巷。
  • 兩千宗親參與晉江王氏宗祠落成慶典紀實
    世界王家人福建元旦剛過去四個清晨夜晚,      晉江王氏大宗祠落成慶典的禮炮聲又響徹雲端。      青陽故地拱門高矗、一路盛裝打扮,      隆重慶賀五堡會議夙願已圓,939年杏厝王祠,盛世重光。                  旅遊大巴載著閩臺宗親、八方賀客歡聚一堂
  • 東方王氏宗親2019年春季板橋王氏宗祠祭祖大典
    」 再點擊「關注」,即可加入中華王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王氏宗親交流。天地一王、王氏一家親、王氏自家的平臺、傳承先祖精神、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王氏文化,傳播王氏正能量,打造王氏宗親交流平臺,團結髮展王氏文化、英才輩出、經邦濟世、共鑄輝煌。
  • 尋根謁祖暨閩王后裔朝拜地建設太原王氏開閩始祖三公入閩1132周年慶典
    倡修水利,興辦學校,發展海外貿易,招納中原名士」的治閩政策之下,將福建從南蠻夷地,建設成為繁榮安定的「海濱鄒魯」。由於閩王王審知在福建地區的卓絕功績,他也被後世稱為「開疆閩王」、「開閩第一人」,深受百姓愛戴,去世後永享祭祀之榮光。  開閩起源 羅兜立祠   被譽為「開閩王」的王審知是青水畲鄉最深邃的人文註腳,王氏祖祠「羅兜祠」距今已有 1100 多年的歷史,古祠深藏不語的那些悠遠的輝煌,千年以來已轉而演變成青水畲族鄉的精神文明之一。
  • 福建安溪鐵觀音女排首勝!!!
    關注福建安溪鐵觀音女排,關注安溪報我們將第一時間為您送上福建安溪鐵觀音女排最新戰報。小編剛剛接到前方戰報,14日19:30,中國女排超級聯賽(2017-2018)第五輪第27場,福建安溪鐵觀音隊和河南銀鴿投資隊,在福清市體育館展開激烈爭奪。
  • 「鄭成功」杯安溪鐵觀音茶王品鑑會走進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
    近日,由安溪南安茶業發展促進會攜手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主辦的「安溪鐵觀音 健康軟黃金」2020秋季安溪鐵觀音「鄭成功」杯茶王品鑑會在安溪茶學院盛大舉行。來自福建各地百名師生、茶人現場共同品嘗鐵觀音原產地福建安溪的秋季鐵觀音茶王賽金銀銅,並聆聽專家講解鐵觀音辨析和品飲知識。
  • 3:0,福建安溪鐵觀音河南站客場大勝… …
    福建安溪鐵觀音女子排球隊從福建飛抵鄭州!熱情的河南球迷在機場翹首以盼,為每位到來的福建安溪鐵觀音女排隊員、教練、領隊等敬獻鮮花,並在機場合影留念。「安溪鐵觀音 好喝一身輕」,此次安溪鐵觀音牽手福建女排,在全國範圍內提升品牌曝光度,「茶為媒介」、「體育為載體」的完美碰撞,讓全國人民更多的了解安溪,了解安溪鐵觀音的魅力。
  • 尋祖溯源之安溪姜姓
    入閩 姜氏早在唐時就進入福建。唐德宗年間(780~804年),宰相姜公輔被謫為泉州別駕,當為姜氏最早入閩者。此後,中原姜氏入閩時見於族譜。 肇安 安溪姜氏先祖何時、何因入閩不詳,現僅知其先祖入閩後定居於永安貢川。傳至姜七四時移居漳平溪南、桂林,再徙居漳平大深、場前。歷數世,姜百二、姜百三於明正統七年(1442年)遷入安溪縣,姜百二居福田鄉豐都村後坪山,姜百三居感德裡美厝鄉(今感德鎮尾厝村)。
  • 為什麼說福建安溪的四季建蘭容易養?
    在福建安溪這邊有一種小蘭花品種(四季建蘭的一種),蘭花花朵比較小,但是最好養。為什麼說福建安溪的四季建蘭最好養?福建安溪這邊的四季建蘭,它的抗旱能力很強,我的鄰居在它的三角梅老樁下面養了幾盆。基本上的靠天吃水,只有大約20天左右沒有下雨,她才會去澆水一遍。
  • 省內外四百餘人齊聚安溪上洞參加王氏丁酉祭祖慶典
    人物略傳篇         自南宋光宗年間以來,吾先祖壺山公建居漳州長泰西門,並繁衍紮根於清溪(現安溪)蓋竹、珠洋、大壠格、上洞、池頭諸地,瓜瓞綿遠,打造江山,增產增業,興建家室,鑄就輝煌,英才輩出,蜚聲海內外,揚開閩王之國風,承審知公之偉績,厚德載物,流芳萬世,現謹節錄長泰西門世德堂---安溪蓋竹西月大宗祠部分先祖之事略
  • 湖南王氏源流總述——王氏文化
    宗祠在桃花洞。長沙春華石塘鋪王氏    始祖瑞興公,元末由江西南昌府吉水縣因紅巾軍之亂遷湘,開基於長沙縣明道鎮張公嶺,歷五世至景福、景先、景賢三公遷萬壽都石塘鋪。至1948年,已遞傳25代,共21000餘人。宗祠在長沙縣春華鄉石塘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