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顯露回暖跡象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

2020-12-12 經濟參考網

  近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德國經濟多項指標持續出現改善,顯示德國經濟可能正從谷底回升,經濟回暖勢頭持續。但數據表現仍然參差不齊,對復甦前景需防止過度樂觀。

  多項指標持續改善

  德國智庫伊弗經濟研究所(IFO)7月27日公布了德國7月商業景氣指數,這一指數連續回升三個月,升至90.5,但仍低於2月的96。對約9000家德國企業負責人調查結果編制的商業景氣指數是觀察德國經濟景氣的重要風向標。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這一指數4月曾跌至74.2,7月首度升至90以上,為連續三個月上漲。

  當月製造業產能利用率從70.4%提高到74.9%,各家公司還預計,未來幾個月業務將再次增長。服務業方面,商業景氣指數同樣強勁上升,目前正處於正增長狀態。

  同一日公布的另一項調查顯示,德國企業信心繼6月份創紀錄上升之後,在7月份進一步改善。

  此前,德國市場研究機構捷孚凱23日公布的報告也顯示,8月德國消費者信心先行指數連續第三個月上升,為負0.3點,比7月調整後的終值上升9.1點。經濟學家分析表示,降低增值稅對消費者信心回升起到積極作用。德國政府6月初宣布,今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下調增值稅稅率。

  對外貿易也顯露出好轉跡象。當地時間28日伊弗經濟研究所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德國出口預期指數轉負為正,從6月的-2.2%上升至6.9%,繼前兩個月強勢反彈後依舊保持了增長態勢。4月,該指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曾跌至-50.2%,創下最低紀錄,直至6月創下歷史最大環比漲幅。

  對於數據傳遞出的信號,伊弗經濟研究所所長克萊門斯·菲斯特在一份聲明中分析稱,德國企業一方面對其當前經營狀況的滿意程度顯著上升,另一方面對未來數月的發展感到「審慎樂觀」。他表示,德國經濟正在逐步實現復甦。全球多個國家的疫情防控形勢逐漸向好給德國出口經濟帶來了積極影響。其中,受到疫情重創的德國汽車出口業復甦勢頭尤其明顯。電子產品和製藥領域也預計未來數月的出口量將大幅增加。機械製造業雖然出口預期並未進一步好轉,但悲觀情緒已明顯減少。不過,服裝和皮革製品的出口預計短期之內仍較難復原。

  復甦前景仍需審慎

  本月初,歐委會公布的最新預估報告稱,今年歐元區19國的經濟將下降8.7%,整個歐盟則將萎縮8.3%。在危機中,德國的經濟復甦要比義大利、西班牙和法國更好。根據報告,德國經濟今年將「只」萎縮6.3%,法國則是10.6%,西班牙為10.9%,義大利為11.2%。

  IFO經濟學家沃拉博認為,意外強勁的數據表明,德國經濟在第三季度初開局良好。他重申了第三季經濟增加6.9%的預測。

  德國央行也在27日於月度報告中表示,在政府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而採取的財政刺激支持下,德國經濟正在反彈,而且很可能在下半年持續反彈。德國央行還認為,受疫情影響,全球交易放緩將拉低德國過高的經常帳戶盈利。德國央行估計,到2022年,德國的經常帳戶盈利每年將不到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低於2019年的逾7%。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德國第二季度經濟產出的降幅可能會明顯大於第一季度。

  多位德國經濟學家提醒,德國經濟復甦仍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此外,德國對出口的依賴意味著其反彈的步伐還取決於主要貿易夥伴需求的改善。

  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首席經濟學家弗裡德麗克·科勒-蓋布指出,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德國經濟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的水平仍有較大距離;與此同時,全球多地疫情仍十分嚴峻,給擅長出口的德國帶來巨大風險。

  德國聯邦統計局將於本周公布的過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初值,預計德國經濟4月至6月將出現兩位數跌幅。

  德國聯邦勞工局在7月22日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德國勞動力市場可能需要2年至3年才能恢復正常。聯邦勞工局局長德特勒夫·舍勒當天對德國媒體表示,直到2022年或2023年,德國勞動力市場才能恢復正常。他同時警告,儘管大量採用短時工作制對勞動力市場起到了穩定作用,暫時沒有出現企業大量裁員的跡象,但勞動力市場依舊處於疫情的「壓力之下」。

  德國央行也指出,經濟指標參差不齊,製造業企業稱6月的經營狀況「仍然很糟」。德國央行的每周活動指數「在最近幾周顯著上升,但在7月中旬仍明顯為負」。

  德國DZ銀行經濟學家米夏埃爾·荷爾施泰因表示,德國企業離回歸常態仍有不小距離,考慮到未來數月暴發第二波疫情風險等因素,人們在樂觀之餘仍應保持謹慎。

  疫情反彈成最大隱憂

  近期,歐洲出現第二波新冠病毒感染跡象為經濟復甦帶來隱憂。

  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7月26日通報稱,一家農場內174名季節性勞工已確診感染新冠病毒。薩克森州州長Michael Kretschmer 警告說,德國近期感染率上升和聚集性案例暴發表明「第二波疫情已經來臨」。

  隨著歐洲各國陸續放寬旅行限制,暑假出遊人次增多,西班牙、法國等地相繼出現了疫情反彈。

  歐洲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瑞安航空表示,公司二季度已報告1.85億歐元的虧損,即使航班逐步恢復,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也可能對其運營產生衝擊。「我們無法預測疫情會持續多久,歐洲各地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是我們目前最擔心的。」

  經濟學家預測,即便是德國等在首輪疫情中表現較好的國家,第二波疫情的衝擊同樣不容小覷,儘管不太可能再出現大規模封城。

  德國經濟研究所負責人Hubertus Bardt和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經濟預測中心負責人Stefan Kooths認為,由於3月至4月大規模的封城對經濟影響過大,各國不太可能在全國範圍內進行二次封鎖。

  Bardt認為,企業已經學會了如何對付病毒威脅,預計出現第二波疫情的話,企業生產能力會受到影響,但生產線仍可能繼續運行。儘管如此,企業仍將面臨訂單減少及破產數增多的挑戰。對於依賴進出口的德國來說,企業訂單數將再次減少。在上一波疫情期間,德國出口在3月份下降了12%之後,4月份下降了近四分之一。

  Kooths還擔心,德國對破產法的臨時修改使至少30000家企業免於倒閉,但該措施僅延長了壓力較大的公司的重組時間,許多公司獲得貸款後多用於日常支出而沒有投入生產,公司基本面並未得到改善。

  更為重要的是,用在財政支出上的資金並非是無限的,刺激經濟的「彈藥」可能在第一波已經耗盡,如果第二波疫情出現,各國或將面臨更嚴峻的經濟形勢。

 

相關焦點

  • 網紅「人造肉」,香嗎?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
    在該公司官方網站上,記者看到,該公司以「蛋白質的未來,由植物製成」為使命,實現動物性肉到植物性肉的轉變。為什麼要用植物做肉?該公司稱,這是為了改善人類健康、積極影響氣候變化、解決全球資源約束以及改善動物福利。其產品包括植物性漢堡、牛肉、香腸、碎麵包等,號稱沒有膽固醇,飽和脂肪更少,也沒有抗生素或激素。
  • ...美企「避難所」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網站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日前撰文指出,中國消費經濟復甦幫助一些美國公司抵消了其在美國國內銷售嚴重下滑造成的損失,中國成為不少美國公司的「避難所」。  文章說,美國一些知名品牌高管在最新財報季特別提及,是中國幫助其度過了艱難的三個月。  「中國提供了一個復甦、穩定、增長的模式。」
  • 新經濟、新產業、新消費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
    著重宣傳中國共產黨、國務院關於經濟工作的方針、政策;多採用連續報導的方法,提出經濟改革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和事件;並注重經濟理論的探索。  《經濟》雜誌作為中國政府最高層的一級平面媒體,由國務院主辦的《經濟日報》權威主管出版。
  • 音樂劇成文化產業新增長點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
    小柯音樂劇製作人謝秋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小柯音樂劇以原創音樂作品為內容,集舞蹈、演唱、表演為一體,迄今為止共出品9部音樂劇2部話劇,上演劇目均獲得北京市小劇場音樂劇票房前五強。  事實上,隨著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音樂文化產業對於經濟的帶動作用越發凸顯。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38737億元,比2004年增長10.3倍,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看,2004-2012年間,文化產業對GDP增量的年平均貢獻率為3.9%,2013-2018年進一步提高到5.5%。
  • 行業資訊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網站
    國網遼寧電力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石玉東指出,此次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籤訂,是雙方著眼「十四五」發展,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舉措,是更好地推動丹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行動。
  • 國信證券:事故多發降級風險加劇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
    事實上,自2014年年底上市以來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國信證券遭遇了證監會行政監管措施、前員工被證監會處罰、公司總裁突然去世、遭證監會立案調查等風波,公司聲譽和形象受到嚴重損害,而立案調查可能面臨的處罰,更讓其業績利潤以及官方評級面臨著下調的壓力。
  • ...每個Z世代的人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網站
    B站TESTV官方頻道專題報導了雲鯨小白鯨的使用效果,無論是上班族還是家有寵物一族,都可以回到家裡立即享受乾淨舒適。  更多科技感,帶來智慧「真香」  雲鯨耗時三年、積累近100項專利,斬獲愛迪生發明獎金獎、德國創新獎、紅點獎等國際獎項,立志做地面清潔專家的雲鯨,用更好的智慧科技,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
  • 政商信息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網站
    據悉,平武高速公路是廣西高速公路網「橫6線」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建成後將橫向連接「縱3線」、「縱4線」,實現縱向通道之間的交通轉換,成為廣西經梧州通往廣東的重要東西向通道,對進一步帶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的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以及建設壯美廣西具有重要意義。
  • ...成創業興業寶地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網站
    哈爾濱市委副書記、市長孫喆在致辭中表示,作為一座開放、包容、時尚、活力、生態之城,哈爾濱以智慧城市小切口帶動數字經濟大發展,以文旅體融合發展促進消費不斷升級和市場不斷擴大,已經成為一座機遇無限、潛力巨大、空間廣闊的創業興業寶地。
  • 《經濟參考報》證券新聞版應運而生,發刊詞:成長的力量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記者張小潔)10月26日,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證券新聞版正式亮相。《經濟參考報》由新華通訊社主管主辦。今年9月,證監會、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具備證券市場信息披露條件的媒體名單》,《經濟參考報》等七家媒體具備證券市場信息披露條件。資本市場的穩健運行,離不開信息的真實及時披露。《經濟參考報》將以更大力度,積極宣傳黨和政府有關經濟、金融、證券等方面的方針、政策,為投資者提供專業的財經資訊、證券信息,為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添磚加瓦。
  • 這些三明故事久久流傳……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
    20多年來,三明人一直牢記習近平同志的重要囑託,做好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各項工作,建設一個山清水秀、人民幸福的三明。  (故事一)一碗擂茶: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  【鏡頭】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的邱彩立家,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懸掛著一張珍貴的照片,記錄的是習近平同志當年正在跟鄉親們一起喝擂茶的情景。
  • ...渠成為幸福渠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網站
    60多年來,人民勝利渠伴隨著新中國成長的步伐,經歷了發展、壯大的艱辛歷程,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做出了巨大貢獻。未來,隨著水源工程的改造,人民勝利渠灌區將煥發出新的活力,書寫新的勝利。
  • 為最年輕航天隊伍點讚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
    中國航天人今天所做的一切,與半個世紀前美蘇兩個航天大國做的表面看是同一件事,但內在質量、國防軍事價值和軍民兩用的巨大經濟價值,較之當年美蘇兩國已有了質的飛越。    發展航天科技需要巨大、持續地投入,目前看與人們日常生產生活並無太多直接聯繫,因此一直有人對發展航天科技的投入產出比懷有疑慮。然而,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大國,都在投入巨資努力搶佔航天科技制高點。
  • 在瑞典親歷諾貝爾獎盛典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
    告讀者:從即日起,「看世界」欄目將推出「一鳴看北歐」,由新華社斯德哥爾摩分社首席記者付一鳴主筆,敬請關注。  諾貝爾獎是瑞典最響亮的一張國際名片,無論是每年10月諾獎得主名單的公布,還是12月獲獎者們來瑞典領獎,都是這個北歐小國最繁忙、最熱鬧的時候。今年12月6日開啟的2016年諾貝爾周再一次將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瑞典。
  • 《經濟參考報》刊發文章:只賺熱鬧不賺錢 部分外貿企業「回流」犯難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 8月6日出版的《經濟參考報》將刊發記者邰曉安、屈凌燕、孫飛、丁樂、周蕊、劉巍巍採寫的文章《只賺熱鬧不賺錢 部分外貿企業「回流」犯難》。摘要如下:《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在上海、浙江、江蘇、福建、廣東等沿海外貿重點地區走訪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電商為主渠道的出口轉內銷呈井噴態勢,成為外貿企業應對海外市場需求下滑的重要抓手。但掣肘於銷售渠道、人才團隊等短板,不少外貿企業轉型困難,一些企業在出口轉內銷時「只賺熱鬧不賺錢」現象突出。
  • ...家具走向大眾化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網站
  • ...長期仍然看漲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官方網站
  • 外媒:經濟衰退顯露觸底跡象 各國從救援模式轉向復甦模式
    參考消息網6月11日報導外媒稱,隨著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出現觸底反彈的跡象,世界各國政府和央行正從救援模式轉向復甦模式。它們推出了總額達數萬億美元的措施來防止本國經濟和市場崩潰。隨著抗疫管制措施放寬,它們如今正追加支出來支持經濟復甦。
  • 經濟參考報:網際網路就業新形態遭遇「成長煩惱」
    《經濟參考報》2020年11月26日 第A05版·新經濟周刊圖為觀眾在會上通過掃碼了解數字經濟人才招聘信息。記者 李鑫 攝近年來,基於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網紅經濟等迅猛發展,催生了一大批新就業形態,為緩解疫情下的大學生就業難題打開了「一扇窗」。然而,作為新生事物,新業態崗位因社會認可度相對較低,正遭遇「成長的煩惱」,存在界定難、保障難、監管難等問題,亟待破解。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大看點解析 _ 經濟參考網 _ 新華社《經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總結今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基礎上,為明年經濟工作指明方向,為明年經濟政策劃出重點。  相比去年,今年會議有不少新的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