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廣大車主、消費者來說,汽車是一種特殊的機械商品。尤其是車輛維修,更是一件複雜的事情。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生活頻道了解,維修車輛一般有兩個痛點:一是車輛故障修復和養護要求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技術門檻,車主自己是根本沒有決策能力的;二是車主對現在很多的服務商缺乏信任,認為維修車輛服務企業可能蘊藏著謊言、陷阱和霸王條款。
針對以上問題,佛山市消委會發布如下提示,指導消費者選對汽車維修服務單位。
認清正規店
測評機構向行業專家了解到,行內對「正規店」的界定是指領取了證照並經過交通主管部門備案的一、二、三類維修企業和專項維修企業。因此,消費者應儘量選擇在其經營場所或收費地點醒目位置懸掛由管理部門統一監製的收費價目表和標價籤,將維修工時單價、材料進銷差率、零配件和服務價格明碼標價。認清掛出來的「牌子」是否包括經營許可證、營業執照、投訴指南等,並且要標明質量保證期。對於發動機、變速箱等關鍵部位建議到4S或有相關資質技術人員的維修企業檢修,不建議車主自行到配件市場購買配件,並自己請人安排維修,因為一旦出現質量糾紛,很難分清責任。不要到「小散亂」檔口或沒有維修資質的企業,也不要輕信所謂「熟人」介紹,自己要貨比三家,多諮詢幾個有資質修理企業,並且保持理性不要聽信一家之言。最好長期固定在選好的誠信企業做車輛的定期保養。
籤訂維修合同
維修前消費者應要求維修企業診斷故障並報預算,拆檢後作出準確維修報價和材料價格,問清楚按項目收費還是按工時計價。消費者要清楚,維修企業報價時的工時並不等於消費者所看到的維修工人實際進行維修時所用的時間,工時實際上是制定價格的一個係數,已經將維修時間、準備時間和維修難度等因素綜合考慮進去。
另外,建議消費者無論維修金額大小都應籤訂維修合同或託修協議,宜明確配件及輔料的廠家和質量等級。維修企業不按合同開展維修,消費者有權拒絕。維修時,消費者可主動要求驗收配件,查看包裝上有無標註廠家名稱、商標,注意仔細查看要換上的配件的等級和質量合格證,向維修企業索要汽車維修施工單,查看換下的零件。
憑證要齊全
依據交通部《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交通運輸部令2019年第20號)第三十二條:「機動車維修竣工質量檢驗合格的,維修質量檢驗人員應當籤發《機動車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未籤發機動車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的機動車,不得交付使用,車主可以拒絕交費或接車。」汽車幾大總成維修和整車二級維護或者大修時,維修企業要向消費者出具《機動車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很多消費者不太清楚憑此可作為汽車維修質量保證的憑證,因此建議消費者應儘可能要求維修企業出具此證,或至少要求維修企業維修結算清單上標註「質量檢驗合格」的字眼。對於一般的保養和小修,消費者可在修車後索要汽修行業統一正規發票,並要求維修企業附上結算清單,分別列明零配件材料清單和維修服務工時清單),選用原廠配件和同質副廠件,並在完工後在憑證上註明,這樣發生糾紛或質量問題後,可據此交涉或要求賠償。
投訴要及時
工時費的彈性較大,企業定價屬於市場行為,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車主送車維保時,當確認修車時遇到價格「被宰」、維修人員故意拖延時間、維修質量低下等糾紛時,要及時向交通運輸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消委會等部門投訴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警惕免費誘餌
有些維修企業會在節假日推出「免費」活動,但通常會有附加「條件」,消費者修理之前應了解汽車維修業的收費標準,低於市場價格的產品服務可能存在風險,避免得不償失。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