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比賽中經常會看到棋手在長時間思考,他們此時就像一臺計算器正在計算,計算各種變化下對自己最有利的一種走法,高手對決往往只是一步棋,所以每一步都務必力求最優走法,這其實就是象棋裡面的「算度」。
小編剛學棋的時候也很驚訝哪些象棋高手能看很多步,可以看到十步甚至二十步以後的變化,卻又不知道該如何去學習和訓練,隨著棋藝的逐步增長,小編開始有所理解,要成為一位算度深遠的象棋高手,可能會與下面一些知識點有關:
象棋
第一點:紮實的殘局基礎
在象棋界流行這樣一句話:殘局第一則天下第一,胡榮華、許銀川、王天一、鄭惟桐等等頂尖高手,都屬於殘局高手,現在很多的象棋開局、中局體系已經被棋手拆解的很透徹了,要想取勝唯有依靠殘局,一旦將局面引入到自己有把握的殘局局面,那麼就有希望獲得勝利,那麼這個「有把握殘局局面」就是我們要計算的一個重點,假如你沒有紮實的殘局基礎,那麼你又如何取勝呢?所以殘局是基礎中的基礎!
第二點:要有空間想像思維
比賽中兩個人對弈一人一步,既不能用手在棋盤上比劃,更不能動棋子去擺棋,己方的每一種選擇,對手都有幾種甚至上十種的選擇,篩選出雙方最有的走法後,再繼續思考下一步和下下一步的走法,這就需要空間思維,通俗點說有點像立體幾何,你得在腦子裡想!
立體幾何,空間想像思維
第三點:要有大局觀綜合判斷能力
有些局面看似勢均力敵,但高手卻能抽絲剝繭,從平淡中找到一步好棋,或許當時看不出來有多大的優勢,但下完棋後去復盤時才發現,原來從這一步對手已經開始做鋪墊做準備了,這就是大局觀綜合判斷能力的體現!很多棋友都反應,看王天一的很多對局,往往看不出來哪一步明顯失誤,但走著走著就輸了,就是這個道理,綜合能力大局觀的培養需要日積月累,不是想成就能成的。
第四點:冷靜的分析、多算勝、少算不勝
象棋就是模擬古代戰場打仗,作為軍師加統帥加參謀長的你,怎麼能不冷靜呢?冷靜才能客觀的去判斷時下軍情,是戰是退你說了算!古代人打仗都知道多算勝、少算不勝的道理,下象棋自然也符合這一道理,更何況象棋對弈、雙方子力都明擺在棋盤上,情報完全透明,信息完全對稱!
象棋
象棋「算度」應該說是一個綜合能力中的綜合體現,隨著棋藝的增長,「算度」也會逐步加深,換句話說比你高的人算度自然比你高,下不過你的人自然也是沒你「算」或「看」的遠!
本文系「象棋殘局解析」原創,歡迎評論轉發,關注我帶你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