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學改編電影屢遭票房滑鐵盧 網絡小說異軍突起

2021-01-11 央廣網

  網絡文學無緣茅獎

  近日,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誕生,很多人被這四年一度的文學盛典吸引住了眼球,此時,在網際網路時代一向混得風生水起的網絡文學似乎有些黯然神傷了。因為自2011年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允許網絡文學作品參評以來,至今網絡文學作品無緣茅獎。

  然而關於網絡文學,《工人日報》記者最近卻注意到了兩條天壤之別的信息,一則是備受關注的網絡文學作品《盜墓筆記》終於有了大結局,這一消息在網絡即刻登上熱搜榜。與此同時,電影《盜墓筆記》的拍攝也被證實確鑿無疑。一則是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的《繁花》,其作者金宇澄表示,此書的初稿是在一個叫「弄堂網」完成的。這雖然不能證明《繁花》就是網絡文學作品,但其「從網絡到讀者」的創作歷程反映了網際網路時代對原創文學的影響又進了一步。

  一方面是為了滿足市場需求的快餐化的娛樂模式,一方面是以精雕細琢為基礎的文學專業要求,網絡文學在被影視、網絡、動漫等經濟效益的驅動與傳統文學對文學素養的要求之間,將會何去何從?

  金宇澄在他所寫的《我寫<繁華>:從網絡到讀者》中也表示,網上連載的好處是,能夠不間斷得到讀者激勵。這似乎對網絡文學寫作是一種肯定和鼓勵。

  而有報導卻認為,隨著網絡文學產業將網絡小說打通影視、網遊、動漫等多個娛樂領域,實現網絡文學行業的商業化、規範化、產品化,網絡文學走上了產業化大道,卻也與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寫作漸行漸遠,其本質就是滿足市場需求的標準化產品生產。

  與傳統文學的較量

  據介紹,自第八屆茅盾文學獎開始,「持有網際網路出版許可證的重點文學網站」即有資格推薦作品的規則出臺以後,網絡文學作品在這個國內最有分量的文學大獎中一直躍躍欲試。曾擔任過一些網絡文學獎評委的陳曉明表示,網絡文學有其價值,滿足的是大眾的娛樂閱讀需求,與商業接軌。但如果這種東西完全打垮了經典,就不合理了。茅盾文學獎向網絡文學打開一扇門也許是想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和參與,但這並不是必須的。就連以網絡文學作品起家的半壁江中文網創辦人董江波也認為,網絡文學自2003年興起,茅盾文學獎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短期內很多東西無法改變。但他相信,不出10年,網絡文學一定能拿下茅盾文學獎。

  能否10年之內拿下大獎還是後話,然而眼下看來,正在熱播的電視劇《花千骨》原著作品《仙俠奇緣之花千骨》涉嫌抄襲的新聞又不得不讓人擔心,在如今這個更加注重作品文學性與原創性的時代,網絡作品在原創文學的道路上靠譜嗎?網絡文學作品被指抄襲,已不是第一次了。網絡文學作品因其傳播方式的快速、簡便及隨時性強等原因,人們藉助網絡技術,搜索起來很方便,因為其可複製性也很強,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也認為,網絡作品被指抄襲從一個方面反映了當下網絡小說作者的版權意識還需要提高。

  此外,相較於傳統文學作品的深刻思想內涵,網絡文學作品往往採用更隨意的寫作手法;就故事而論,網絡文學更注重故事的可讀性,而傳統文學更注重故事內在的意義。有專家認為,網絡拒絕深刻的沉默或者故作沉默的深刻,它是年輕的,需要喧譁、躁動、激情,所以網絡文學的語言更偏愛於譁眾取寵,1998年號稱第一部網絡小說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能輕舞飛揚起來。

  如果說在茅盾文學獎的評選中,傳統文學作品因為其深刻的思想性、文學性更勝一籌的話,那麼在網際網路引領下的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的當下,網絡文學作品因其內容的新穎、文字可讀性強,或許更有優勢一些。

  據介紹,近幾年來,傳統文學改編電影屢遭票房滑鐵盧,如曾經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的陳忠實的《白鹿原》和畢飛宇的《推拿》。但電視螢屏又呈現另一番景象。從定義了「清朝穿越劇」的《宮鎖心玉》、《步步驚心》,到《甄嬛傳》;從都市純愛題材的《泡沫之夏》,到「民國」背景的《來不及說我愛你》、《無心法師》;甚至家庭情感劇《裸婚時代》、軍事題材劇《我是特種兵》都改編自網絡小說。不知不覺間,網絡小說異軍突起,已經霸佔了電視螢屏的半壁江山。網絡小說擁有的大量書迷成為改編劇的人氣保證。

  網絡文學在網際網路的作用下經歷了初出茅廬、埋頭追趕和風生水起的發展之後,越來越多的作家和作家團體在關注網絡文學的發展,出任中國網絡文學大學名譽校長的莫言也坦言:「當網絡文學剛剛發展的時候,我心裡想不準備跟它打交道,但現在網絡文學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線上要IP值,線下要文學值

  據8月6日發布的福布斯中國原創文學風雲榜,「通過福布斯這個權威的媒體平臺,原創文學的傳播有了一個能為更多公眾所熟知和了解的品牌,上榜作品的IP(智慧財產權)價值,作家的知名度也將因此得以進一步增值。上榜作品和作家將成為讀者、公眾以及下遊影視、遊戲等廠商的關注焦點。」

  據介紹,對IP的饑渴,使得網絡文學在這幾年來炙手可熱。因為利用成熟的網絡IP開發產品可以縮短產品周期,並可引入網絡文學的大量用戶。比如遊戲產業,在2014年就已經進入千億市場,高強度競爭背後,IP作用就凸顯出來,有報告指出,有IP遊戲下載轉化率是無IP遊戲的2.4倍。網絡文學讀者和遊戲用戶有天然契合度,遊戲公司引入的優質網絡文學IP均為排名靠前的作品,從海量作品中篩選出來,意味著其獲得廣大讀者的認可。

  網絡文學IP也從幾年前的低價求售進入價位高企。2013年,原本普遍在100萬元左右的熱門小說IP,在去年初就普遍漲到300萬元到500萬元,到了今年則攀升至千萬級別。如今,網絡文學不僅僅局限於在線文字閱讀,誕生了一條全版權運營的產業鏈,以文學為源頭,促進精品IP在線下出版、影視、遊戲、動漫、音樂、周邊等泛娛樂領域的多態呈現,實現文字閱讀市場價值最大化。

  而影視行業的網絡文學改編也進入收視率和票房的雙贏。《致青春》、《匆匆那年》、《左耳》等改編網絡小說的青春片,票房均過億元,以小成本博高票房,引發市場對網文IP的熱捧。最期待的電視劇榜單前十位中,《何以笙簫默》、《花千骨》、《旋風少女》、《羋月傳》等全部脫胎於網絡小說,題材也由之前的古裝一枝花發展成言情、仙俠、懸疑等全面開花。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目前網絡文學籤約作者數量超過百萬,每年上傳作品的數量也接近百萬部,如起點中文網、紅袖小說網等多家在線中文協作平臺,每日更新的數字就多達一個億。面對龐大的基數,上述所舉吸金很重的幾部作品可謂是鳳毛麟角了,因此並不是說所有的網絡文學都能向IP值要成績。一名專業的網絡小說作者在說到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網絡作家時說:紮實的寫作功底、豐富的想像力是必須要有的,除此之外,過於常人的觀察力和經歷才能保證細節的描述到位,而一部網絡小說幾萬字的寫作量還需要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保證。

  如此看來,網絡文學在向IP值全面進軍的時代,原創作品的文學質量才是第一位的。(記者 周倩)

相關焦點

  • 2019年有哪些文學作品被改編成電影
    2019年的中國電影,以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流浪地球》開啟高票房,讓人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希望。可惜,這個希望很快就被同樣改編自文學作品的《上海堡壘》給熄滅了。真是成也改編,敗也改編。電影與文學,一直以來都是相輔相成,也相愛相殺。
  • 建立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的評估體系——網絡文學IP影視劇改編...
    12月10日上午,在中國電影家協會指導下,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編劇研究院、中國影協編劇教育工作委員會聯合發起的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主題論壇——網絡文學IP影視化改編研討會在三亞海棠灣舉辦。本屆論壇以產業數位化為背景,考察網絡文學和影視之間的深度融合,搭建網絡影視劇的評價體系。
  • 新京報:中國電影最愛改編什麼?
    相較而言,內地獨特的社會文化環境決定了內地電影改編的獨特路徑,直到隨著流行文化的逐漸復甦,越來越多的通俗小說漸次登上大陸銀幕——在此前嚴苛的文化環境下,一些經典傳統小說也被劃入另冊不見天日,它們幾乎是與通俗小說一起重現大銀幕的。   嚴肅文學   在第五代導演所掀起的藝術電影浪潮中,莫言、餘華、嚴歌苓等著名作家的名字也常常在片頭字幕裡閃耀。
  • 《武動乾坤:涅槃神石》三天票房破700萬,男頻IP改編的大膽嘗試
    電影院自7月20日起恢復開放營業,儘管目前上映的電影大多是重映片或者小製作影片,但周票房環比增長依舊強勁。和院線電影一樣,網絡電影最近票房也表現比較穩定。就拿最近上映,根據白金級大神作家天蠶土豆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的網絡電影《武動乾坤:涅槃神石》來說,這部影片憑藉極高的網絡熱度和龐大的書粉群體,在上線當天以60.03的熱度值位居網絡電影榜單第一。
  • 流媒體時代 文學改編電影的潮流往哪走?「大咖」三亞論道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9日消息(記者 周靜泊)自影視藝術誕生伊始,就和文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電影將文學作品靜態的文字「翻譯」成為動態的光影,這一過程不是「再現」,而是「再創作」。12月9日下午,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文學的現代性電影改編創作論壇在三亞舉行。
  • 文影聯動深耕IP價值 愛奇藝雲騰計劃網絡電影《狼鷹》分帳票房破千萬
    今日,愛奇藝網絡電影公布2020年5月月度、年度票房榜,愛奇藝全網獨播的雲騰計劃網絡電影《狼鷹》以分帳票房破千萬上榜5月年度票房榜。《狼鷹》憑藉現代軍事題材特色以及高燃劇情,得到業內人員與用戶的高度關注與良好口碑,是愛奇藝文學雲騰計劃助力IP價值商業變現的重要體現。
  • 強化網絡小說影視化改編的文化自覺
    從早期架空歷史的古裝題材,到後來炙手可熱的穿越小說,再到近來日益紅火的人物傳記式古裝題材網絡小說,網絡文學的成熟發展,離不開傳統文化的浸染和滋養。近年來一些改編自網絡小說的熱播劇集,如《後宮·甄嬛傳》《如懿傳》《羋月傳》《琅琊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長安十二時辰》和《慶餘年》等,將宏大的中華歷史、經典的詩詞歌賦,以及傳統的民俗風俗一一展現,加之劇作不同的類型風格、個性化的人物形象設計和精妙的文化內涵,表現出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風範,更提煉了「國風漢韻」的精髓,為網絡文學的興盛、中華文化的傳承進行初步的探索。
  • 多名知名編劇集聚一堂探討網絡文學IP影視化改編
    12月10日上午,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編劇研究院、中國影協編劇教育工作委員會聯合發起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網絡文學IP影視化改編研討會在三亞舉辦,順應網絡文學IP改編影視劇高速發展潮流,以產業數位化為背景,考察網絡文學和影視之間的深度融合,搭建網絡影視劇的評價體系。
  • 數字出版業務瞄準網絡文學 如何撬動4.5億用戶藍海?
    未來網北京1月11日電(記者 謝青)隨著電視劇《大江大河2》的熱播,由網絡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再次證明網絡文學IP的受歡迎程度。  據統計,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超過4.5億。而2019年網絡文學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01.7億元,網絡文字作品累計規模達2500萬餘部,網絡文學作者數量達到1936萬。
  • 東方幻類網絡小說大熱,大量改編成影視劇本後,其中有多少得與失
    自2000年網絡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被改編為電影以來,網絡小說的影視劇改編已經歷了十餘年的發展,逐漸產業化、現象化。其中東方玄幻類小說在改編市場獨據一席,因其概念性、較強的可代入感、情節架構的瑰麗奇特等特質在影視化市場獨得青睞,給受眾群體帶來了新奇體驗,有其類型效應。中國網絡玄幻文學的繁盛造就了改編市場的獨特現狀。
  • 業內人士建議:海南要做「網絡文學出海港口」
    網絡文學,是通過網絡傳播的文學,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學品類。很多網絡文學已經成為大IP,被改編成影視劇,呈現出獨有的商業價值。在「海南自貿港網絡文學與電影發展論壇」上,相關業內人士就海南打造「網絡文學出海港口」,形成了熱議和共識。
  • 去年這些好萊塢電影遭遇票房滑鐵盧,中國市場也非萬靈丹
    2016年的北美票房創下新高,但也有不少原本被看好的電影遭遇滑鐵盧,而且其中不乏史匹柏、李安這樣的名導作品以及由布拉德·皮特、威爾·史密斯等極具票房號召力的明星領銜的大製作。以下羅列的是2016年票房成績最不理想的13部好萊塢電影。
  • 橙瓜見證·網絡文學20年報告十大軍事大神
    這為軍事題材小說作家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軍事網絡小說通常又被稱為戰爭小說,主要以軍事生活或者戰爭為題材,從時間幅度上跨越了古今,刻畫出了一個個生動的軍人形象,描繪以及重現了各種驚心動魄,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橙瓜見證·網絡文學20年報告十大軍事大神分別是8難、驃騎、刺血、叢林狼、紛舞妖姬、風卷紅旗、流浪的軍刀、卻卻、尋青藤、最後的衛道者(按首字母排序)。
  • 愛奇藝文學雲騰計劃:批量製造網文大神,文學影視全鏈路互驅
    小說給電影「攢人氣」,電影為新小說「奠基礎」。想要實現「哈利·波特效應」,需要一個更為成熟的網文IP影視聯動生態體系。連載模式為主的網絡小說,與社會流行元素的「互動」上,具備著很強的及時性,夠「潮」是其重要的優勢之一。傳統的IP影視改編模式,顯然落後於網絡文學本身的發展。如何讓作者快速成神?如何更具時效性的推出基於網文改編的高品質影視作品?
  • 愛奇藝網絡大電影《墨家機關術》(閆志洋 原著小說)橫店開機
    《墨家機關術》 作者:閆志洋 原著小說今日,愛奇藝雲騰計劃網絡電影,由愛奇藝文學、吾道南來、中廣天擇、創維酷開、精鷹傳媒出品,鯨娛圈聯合出品,小黃瓜擔任總策劃、青年導演代藝霖執導,劉林城、劉靜怡領銜主演,栩慈、張佳航、侯添方、郭野、劉威州主演
  • 從《班傑明·巴頓奇事》改編,談電影對文學作品的內容取捨與再創作
    筆者很贊同章顏在《文學與電影改編研究》中的觀點:「既然電影對小說的改編會對受眾造成影響,那我們該如何對這種成功做出解釋呢?我們最終都會回歸到的標準是,除去主題、形式和媒介的轉變,電影能否以一種獨立自主的藝術形式存在。」
  • 90後作家小說《我是新青年》改編為電影《無極雙雄》
    中國發展網 記者殷曉旭報導 近日,經過10個月的籌備,90後作家李長鵬的IP網絡功夫小說《我是新青年》改編為網絡電影《無極雙雄》,眾多大咖實力加持,將於2021年7月開機。《無極雙雄》總製片人王涵(左)與出品人劉明改編原著IP:功夫小說《我是新青年》據了解,網絡電影《無極雙雄》(曾用名:無極雙龍)是根據90後作家李長鵬的功夫小說《我是新青年》改編,拍攝備案號為G33039382011201
  • 《潛龍諜影》改編小說:可謂當代文學經典之作
    除了玩遊戲以外,我還買了雷蒙德·本森在 2008 出版的《潛龍諜影》官方小說作為補充閱讀。這本以 1998 年版《潛龍諜影》為原型的小說中有不少內容都是角色們在對講機上的對話,不過作為一款潛入類遊戲的改編作,這點倒也是情理之中。
  • 文學IP作品改編電影,華夏星光文學與電影系列活動舉行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杜翔翔 近日,南國書香節暨第二屆深圳書展華夏星光文學與電影系列活動談文學IP作品改編電影主題沙龍在華夏星光影城舉行。文化學者胡野秋、影評家王樽及影視編劇孫海帆出席活動並分享交流。
  • 2015這些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原著先溫習起來吧
    【編者按】       文學作品被改編成電影從來不少見,但2015年似乎特別多。不但有暢銷小說,有經典名著,還有一些難度較大的作品,也出現在了今年的排片表上,讓文學青年不得不心痒痒。我們大致整理了一下2015年剛剛上映以及將上映的電影,給還沒來得及看或者翹首企盼的大家一份清單——在看電影前,原著先溫習起來。《許三觀賣血記》上映日期:1月14日(韓國)       餘華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已經不用多介紹了,他的《活著》曾被改編成電影,這部《許三觀賣血記》也曾搬上話劇舞臺,但改編成電影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