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床成為近年來深受歡迎的娛樂項目,不過近日一則「90後」醫學女研究生在蹦床館玩「人體炸彈」摔成完全性癱瘓的新聞,引發網友激烈討論,蹦床的安全性問題再次成為焦點。7月16日、17日,記者走訪城區多家蹦床館、彈力公園等娛樂場所,沒有發現類似「人體炸彈」的刺激項目,但不少場所存在未成年人獨自玩耍、安全防護過於簡單等問題。
位於濰城區永安路與東風西街交叉口西南角的彈力公園,一些初中生和幼童在玩耍。
不少娛樂場所都有蹦床項目
玩蹦床最近幾年非常流行,抖音上也很火,能看到大量玩家從高處以不同姿勢落入海綿池的視頻。
位於濰城區永安路與東風西街交叉口西南角的彈力公園,是城區開業較早的有蹦床娛樂項目的場所。
7月16日上午11時許,記者來到這裡看到,不少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在娛樂。在一樓前臺,工作人員會要求進館人員籤訂一份《運動安全協議》,其中標明1.1米以下禁止入內,牆上則貼有寫著「高血壓、飲酒後、孕婦、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三歲以下兒童、心臟類疾病患者禁止進場」等紙質提醒。
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上午10時至晚上9時營業,周末人比較多。現在進入假期,有的家長會把孩子送過來玩幾個小時,然後下班再來接。
記者跟隨幾名初中生進入館內,發現裡面除了蹦床還有海洋球池、積木區和海綿池等,幾名三四歲的兒童在家人陪同下在蹦床上玩耍。
隨後,記者來到奎文區東風東街印象匯裡的一家彈力公園看到,裡面以5-10歲兒童為主,大部分有家長陪同。
記者通過團購平臺及網絡搜索發現,我市類似的反重力公園、彈力公園、蹦床館等娛樂場所不少。
除了這些專門的蹦床場所,很多兒童遊樂城都有蹦床區,如奎文區新華路眾客隆裡的兒童遊戲城、萬達廣場內的兒童遊樂區、高新區惠通巷的跳跳堂等。
位於東風西街佳樂家上城國際店一樓的兒童娛樂區,市民帶著孩子在海洋球池裡玩耍。
安全設施簡單,人員配置不足
在孩子開心地蹦來蹦去時,這些設施到底安全不?
記者進入永安路的彈力公園時,除了必須要穿防滑襪,並沒有其他防護用具。
記者在永安路上和印象匯裡的兩家彈力公園發現,場內只有一名工作人員偶爾巡視,大部分時間是玩家自主在玩,並沒有相關工作人員提醒或者保障安全問題。工作人員介紹,場館內有監控攝像頭,可以隨時關注情況。
雖然場內設施對可能劃傷玩家的邊角進行了有效處理,但在人員配置上明顯不足,如果發生突發或意外事件,工作人員很可能會發現不及時。同時,海洋球池、海綿池等區域的緩衝區設置不夠完善。比如,在永安路彈力公園裡,有一名初中女生從滑道上往下滑行時,因為抱得不牢在中間位置掉了下來,下面本來是一個氣墊緩衝區可以保障安全,但女生掉下來時摔倒,撞到了緩衝區邊緣。
家住濰城區安順東區的王女士表示,其實小孩子還是不適合單獨在裡面玩耍,有一次她家7歲的女兒在一家商場的海洋球池裡摔倒自己爬不起來,把她嚇了一跳。
在印象匯的彈力公園裡,當問及安全問題,一名家長表示,來玩過很多次了,也去過其他類似的蹦床場所玩過,沒聽說過有什麼意外發生。
在高新區桐蔭街上經營兒童娛樂項目的高先生告訴記者,蹦床運動對場地硬體要求很高,對安全類防護和配置要求更高。規範的做法是要配備頭盔、護膝之類的護具,但大多數場所基本沒配,一方面是因為成本,另一方面是大家覺得沒必要。
意外事件頻發,玩蹦床需謹慎
「90後」女孩玩蹦床摔至完全性癱瘓、8歲女童蹦床館摔至脊柱錯位、杭州一男子玩蹦床腰椎摔骨折……新興「網紅」蹦床館,卻因頻現安全管理漏洞而成為了網友眼中的高危遊樂場所。
記者整理近幾年媒體報導的兒童娛樂場所意外事故發現,玩蹦床摔傷事故頻發,受傷主要在腳踝、頸椎和腰椎。人體上半身特別是脖子極其脆弱,當人從高空墜下時,一旦出現頭朝下的情況,就來不及緩衝,非常危險。
市民張先生說,他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上經常看到很多蹦床視頻,有的從高空跳入海綿池,有的連續彈跳空中旋轉,非常酷,正打算過兩天帶女朋友去蹦床館體驗一下,尤其是「網紅黏黏樂」,他女朋友特別想玩。
從事兒童娛樂城經營多年的單女士提醒,在玩蹦床時,一定要有專人指導和陪同,尤其是高難度動作,看上去很酷很好玩,危險係數也很高。
「玩之前必須先熱身,蹦床時不能單腳跳、不能練空翻、不能連續跳兩個床面,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兩人同時在蹦床上跳躍,特別是體重相差較大的兩個人。嚴禁從高處直接跳入海綿池,尤其是嚴禁以跳水姿勢跳入。」單女士說,在眾多的意外案例中,傷者輕則踝骨骨折,重則高位截癱,其中成人佔比不小,都是大意下的意外。
【來源:濰坊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