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玻璃心,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2020-12-23 跟著葉子老師學感統

最近陸續有好多家長問我:「孩子心思太敏感,太玻璃心怎麼辦?」這個話題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不同情景下,就會不一樣。

比如,如果你或者家裡其他人總是習慣說,「你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那麼孩子就容易覺得,大人的愛是有條件的,就容易形成所謂的「討好型」人格。

但如果你自認自己給予孩子的愛的環境很好,但孩子仍然是這樣,那麼很有可能你的孩子是「玻璃心」。

「玻璃心」從字面理解就是孩子的心靈比較脆弱,經不起困難,日常表現大概就是愛哭、敏感、內向,或者家長稍微嚴肅一點說話,孩子的眼淚立馬就下來了。

那孩子為什麼會「玻璃心」呢?

缺乏自信心

孩子沒有自信心,不能承受心理的打擊,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懂得如何接受和克服。長此以往,孩子的心靈就變得脆弱,甚至不堪一擊。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和本體感失調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消極退縮,手腳笨拙,容易緊張孤僻不合群。

這樣的一類人做事沒方法,玻璃心,沒遇到挫折之前信心滿滿,遇到挫折之後迅速悲觀,放棄。

觸覺敏感

觸覺是神經傳導通路,如果孩子的觸覺傳導通路過多,那麼環境中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各種感覺信息都能進入大腦皮層裡去,衝破了前庭和腦幹的過濾功能,也就容易造成觸覺敏感。

這樣一來,孩子就更容易感受到周圍環境的變化、人們情緒的轉變等等,會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首先考慮到其他人的感受,變成一個「高情商」,「大暖男」等等。

但殊不知,這種行為如果不加引導,會影響孩子的內心安全感,時刻關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嚴重者將影響正常生活。

家長過度保護

孩子成長到1歲左右,就開始有自己動手的能力,家長不應該從小就什麼都搶著幫孩子做,這樣不利於孩子培養獨立能力。

過分照顧孩子,孩子對家長的照顧產生依賴心理,以後離開了父母就會不習慣,心理反差也會變得比較大。

此外過度的保護會讓孩子變得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影響將來的人際交往。

我們該如何拯救「玻璃心」的孩子?

●引導孩子直面自己的情緒

大家千萬不要覺得,超敏感的孩子就是情感過多很脆弱,於是就簡單粗暴地多打擊,多提供挫折。這是非常錯誤的。

超敏感的孩子需要情緒引導,尤其關鍵的是,幫助孩子正確面對自己的情緒。

比如,孩子生氣了,張口就是「我討厭你」,但他真的是討厭你嗎?並不是,而是孩子把某個行為變成了對某個人全部的否定。

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多這樣回應,「媽媽很愛你,但是媽媽不喜歡你這個行為」;「你討厭他搶你的玩具」。

要不斷地幫助孩子認識到,大部分情緒針對的都是這個當下的事件,而不是整個人。

當孩子開始逐漸清晰自己情緒後,我們就要有意識讓孩子認識到「自己是情緒的主人」的概念。

比如當孩子大哭生氣時,不要生硬的制止,而是嘗試說,「你好傷心啊,我在這裡陪著你」。讓孩子知道自己掌控著自己的情緒,而不是隨意發洩。

●進行觸覺脫敏訓練

家長可以在家自己簡單評估一下孩子是否存在觸覺敏感的問題,可以參考下面我之前的視頻進行測評。

如果孩子確實存在觸覺敏感問題,那就要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比如觸覺刷、大龍球、冷熱水刺激、沙土遊戲等等,可以翻看之前我的文章進行參考。

●改善本體和前庭,增強孩子自信心

通過一些針對性的運動,既能改善孩子的本體覺和前庭功能,又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搖小船:

家長和孩子面對面伸直腿坐下,腳掌對腳掌,拉住雙手,然後輪流向後躺下,速度適中,根據孩子的反應進行調整。

趴地推球:

孩子趴在地上,距離牆面30公分左右,雙腳併攏,雙手抬起,向牆面推球,並接住彈回的球,循環動作。

此外,家長也可以陪孩子拍球、玩滑梯、跳繩、踢毽子、遊泳、打羽毛球等運動,都可以很好的鍛鍊孩子的運動企劃能力。

●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孩子有顆易碎的「玻璃心「和父母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孩子成長中遇到的每一個難題,作為父母都要用心地去處理去解決。

多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潛能,不壓抑自己的情緒。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這樣才能有助於孩子更好地成長。

用愛和耐心陪伴孩子的成長,才能讓孩子勇敢克服自己的內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相關焦點

  • 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
    孩子處於這個階段時,家長要特別關注這個問題。 家長要改變你的教育模式,做到8件事 當你的孩子進入青春期: 首先,父母要改變你所有的教育模式 早年你可以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
  • 當孩子還是一顆玻璃心時,你就當成鋼鐵心,後果往往不堪設想
    別把孩子玻璃心當成鋼鐵心玻璃心是極端脆弱的代名詞,也是家長老師需要謹慎對待的問題。玻璃心就像玻璃,一碰就碎,孩子受點委屈,那顆心瞬間就碎了,後果就叫你無法面對。大人常常無法理解孩子的心,見孩子有問題恨不得馬上就解決,口不擇言,說的話往往很刻薄,動不動就是你去死吧之類的話,殊不知孩子的心還是跟針尖一樣小,你那樣說還真能把孩子說死了。曾有某位高三男生,家長在當地還有點名望,自然希望兒子能很傑出,這樣老子才能長臉。
  • 如何消除自己的玻璃心,把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
    ……有個15歲的孩子小茹,因為父母離異,是奶奶帶大的,但是,這個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只要你說她不對,她就臭著一張臉,只要你再和她講道理,她就開始哭,「我還小」。從不認錯,從不反思,錯的永遠是別人,說她就哭給你看,這就是玻璃心。
  • 他做了這三件事,是真的太愛你了,恭喜你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
    如果一個男人為你做了這三件事,恭喜你,他真的從心裡疼你愛你,你上輩子肯定是拯救了銀河系,才修的這麼好的男人。(1)只愛你一個不要以為男人都是花心的,有這樣一種男人,只愛你一個人,眼裡心裡都是你,容不下別的女人。綠茶婊碰見這樣的男人也只能懊惱嫉妒,因為他根本就不會給別的女人絲毫餘地。
  • 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
    思考: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我們利用「黃金圈思維」提出三個問題:解答:一、為什麼孩子要做家務?因為做家務有以下好處:(1)增強孩子的責任心,有利於端正學習的態度和保持學習的恆心。孩子做家務其實就是承擔家庭的責任,感受作為一個家庭成員的角色。
  • 讓孩子學跆拳道,那麼在訓練這件事上,不要過於幹涉孩子
    讓孩子學跆拳道,那麼在訓練這件事上,不要過於幹涉孩子!看到有很多家長送孩子去學跆拳道,表面上看孩子是主角,扮演著學習角色,其實家長也佔據了不可缺少的分量。同樣的,孩子訓練過程中可能會覺得很累、很苦,不想學了,家長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縱容孩子隨心所欲的行為,那麼孩子一些不太好的習慣很難改掉。既然選擇了讓孩子學跆拳道,就應該知道跆拳道訓練過程中的疼痛、累、與苦,是非常正常,所以在訓練這件事上,家長可以適當鼓勵孩子,但又不能過於幹涉孩子的訓練。
  • 過年這幾件事不要做,也不要讓別人對你家孩子做,免得傷害孩子
    文|歆小迪春節對於大人小孩都是一個喜慶的節日,可在過年期間,走親訪友時帶著孩子的家長心中難免會多一層擔憂,因為孩子要面對七大姑八大姨愛孩子的「熱情」。孩子可能成了大家娛樂取悅的對象。據以往經驗總結,孩子可能面臨以下幾種無奈,家長要心中有數,提前做好準備,幫孩子解圍。
  • 小時候「逼」孩子做這4件事,長大後孩子會感謝你
    人們說,因為黃磊夫婦尊重多多,她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習,所以各方面都優秀。 但學習這件事,僅有興趣是不夠的。多多也有不想練琴的時候。 讓孩子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成長,大人省心,孩子省事,但這不是尊重,而是放縱。 學習,從來就是一件很苦的事。 孩子的優秀一定是大人付出了心思、孩子付出了努力。
  • 領導讓你做這3件事,別急著拒絕,有可能是想要提拔你!
    文 | 職場白話 百家號| 原創首發 · 抄襲必究說起來有一件事和大家分享,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一個剛入職的年輕小夥,因為不懂職場裡面的門門道道,搞了個大烏龍。事情是這樣的,前兩天他打電話來向我諮詢一個問題,說他搞不清楚領導給他說的那句話的含義,我問他領導和他說什麼了。
  • 這屆家長的玻璃心,讓孩子連兒童文學都看不了!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長對「死亡」、「性」的話題閉口不談。甚至視為洪水猛獸,一點點跡象就草木皆兵。不能容忍孩子接收丁點兒「負能量」。真正脆弱的不是孩子,而是這屆家長的玻璃心。兒童讀物頻繁被舉報,現在的孩子已經沒什麼能看得了就拿兒童漫畫作家楊紅櫻的作品來說,誰小時候還沒看過幾本。
  • 睡前一小時,千萬不要讓孩子做這3件事,別不信!
    睡前一小時說短不短,能做很多事,關於孩子睡前一小時的那些事,可以來聽聽晨媽怎麼說。1/睡前多做這3件事,孩子會更優秀1給予孩子陪伴教育家米歇爾·博芭曾說過:一天中,親子陪伴最高效的時間段有三個2/睡前遠離這3件事,孩子才能更健康晨媽前面說了睡前要做的幾件事,現在來說說不能做的三件事。
  • 超女重聚,互撕翻車:孩子,有三件事你必須要懂
    現場幾位你一言我一語,卻讓觀眾看到:這幾位連塑料姐妹情都稱不上,節目組強行煽情未免太尷尬。事情概況是這樣的:同屆十強其他人時不時聚個會,唯獨尚雯婕從未參加,也不加她們的微信。當許飛等人在節目中「驚喜」現身時,尚雯婕似乎百感交集,說著「好久不見呀」,蹲在地上就哭了。唐笑說你從來不參與我們聚會。
  • 讓孩子學跆拳道,那麼在訓練這件事上,不要過於幹涉孩子的學習
    讓孩子學跆拳道,那麼在訓練這件事上,不要過於幹涉孩子的學習! 看到有很多家長送孩子去學跆拳道,表面上看孩子是主角,扮演著學習角色,其實家長也佔據了不可缺少的分量。
  • 心理學家:如果你不想做這三件事,證明你的自卑,並學會表達他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大多與自身性格有關,所謂自卑情結,就是不能相信自己是好的,會被愛,卻認為自己不被別人喜歡,什麼事做不好。當一個人自卑的時候,他會做出一些防禦的行為,讓自己認為自己是最好的,他可以是最好的,他被別人愛著,這些防禦行動大多不是為了做什麼。
  • 孩子玻璃心?那麼一定要讓孩子多參加體育運動
    孩子受不了一點批評,光愛聽表揚的話,一批評就不高興,在很多家庭,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現在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所有家人關注的焦點,孩子難免養成以自我為中心,對自我肯定過高的心態,往往容易形成玻璃心。玻璃心的孩子,受不得挫折,希望隨時隨地的受到他人的關注,如果自己不被別人認同,或者遲一些滿足他,他就會感到被傷害,從而情緒低落,陷入悲傷中,在學習中稍有阻礙,可能就會直接放棄。
  • 只因為她做了這件事
    ,完全輸給了甄嬛,其實這都是因為她做了一件事。 其實宜修能夠做皇后,原本就是因為她姐姐純元在臨終前的囑託,皇帝也是因為純元才對宜修諸多包容和抬舉,其實她只是庶女,這樣的身份在等級森嚴的清朝其實不可能做皇后,而她做了皇后卻德不配位一直禍害後宮的嬪妃還皇嗣
  • 家長常做的這3件事,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看你中招了嗎?
    如果家長想要改變孩子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從小培養他們的專注力,家長若是忽略了學齡前這段重要的過渡時間,那麼以後想要改都來不及了。根據研究,每個孩子天生就有很強的專注力,只不過在成長的過程中被破壞了,家長常做的這3件事,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看你中招了嗎?
  • 孩子玻璃心、怕挫折,一個重要原因是大人太喜歡當看客
    想想,如果那時候旁邊有個大人在看,突然蹦出一句:「哇,你們好棒,太厲害了」,你猜會怎麼著?我們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像我這種膽小謹慎的很可能就不再嘗試了。因為我們本來就沉浸在學騎單車這件事當中,事情本身就給了我們各種體驗和反饋,很純粹,誰要大人來評價了呢?
  • 想讓孩子擁有快樂童年,父母一定要陪他做這4件事,你還差幾件?
    為了讓我們的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也為了拉近親子間的關係,父母再忙也要抽空陪他們做這4件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噢!因為曾經體驗過這種快樂,更懂得它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有多重要,所以在周末的時候,父母不妨拿著風箏、帶著孩子到公園體驗一下別具一格的「自由」,相信當孩子看到風箏飛起的那一刻,會認為你是世界上最帥的爸爸!
  • 當你累時,不妨做好這3件事,可能就沒那麼累了
    當你感覺到累時,那麼不妨做做以下三件事,可能就不會那麼累了。當你累時,不妨做好這3件事,可能就沒那麼累了克制自己,克制欲望人都是有欲望的,但要怎麼克制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要學會把該放下的東西放下,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放手,別太執著,不是你的,怎麼爭取也不會是你的,會在當下,便是對自己最好的禮物。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的生活才能過得快樂,別讓太多的煩心事打攪了你的快樂生活,這樣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