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

2020-12-26 Jackyiming

01前言:

現在很多家長都是為了孩子能夠專心學習,家務活全部都是由家長包攬的,父母的出發點雖然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不做家務活的孩子和做家務活的孩子相比,不但在責任心、行為習慣、智力水平等方面相對落後,而且不做家務活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的反而很少。

02正文:

孩子幫助媽媽洗盤子
孩子爹被子
孩子掃地

數據調查:

2014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多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調查中表明: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兒的家庭裡,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為86.92%,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秀的比例僅為3.17%。

家務不只是簡單地讓孩子分擔一點勞動,還能讓他們受益終身。研究表明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相比,成年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為1∶10。

思考:

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我們利用「黃金圈思維」提出三個問題:

解答:

一、為什麼孩子要做家務?

因為做家務有以下好處:

(1)增強孩子的責任心,有利於端正學習的態度和保持學習的恆心。

孩子做家務其實就是承擔家庭的責任,感受作為一個家庭成員的角色。通過做家務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家庭的責任心,有了這樣的責任心,在學習上也會積極向上,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保持學習上的恆心和持久力。

(2)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有利於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做家務其實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活動,全新的認識,全新的體會。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動手學會了很多之前沒有做過的事情,在家務活中獲得了一定的成就感,大大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這樣的自信心對於學習上大有益處,真正地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樹立孩子的獨立自主性,有利於提高團隊協作能力。

當一個孩子從小參與到家務中時,他會逐漸明白,個人的努力可以促進集體變得更好,這不僅是培養他的團隊協作能力,也是讓孩子具備獨立自主性。

(4)學會了生活的技能,有利於孩子未來的家庭使命感。

從小會做家務的孩子具備了很多生活上的技能,一旦長大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之後,有了強烈的家庭使命感,就會更好、更早的融入家庭成員中。

(5)促進孩子的腦部發育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動手是兒童發展思維的體操。俗話說:「心靈手巧」,而對兒童來說,則是手巧心靈。 體力勞動,是通過手腳的活動來實現的,而孩子勞動和成人勞動在意義和內涵上有所不同。對孩子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等。通過這些基本勞動訓練,可以使孩子的雙手和大腦協調發展。 對孩子進行早期勞動訓練,可以使孩子腦細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腦細胞發育成長,更有利於開發腦細胞的作用。

(6)促進身體健康,增強體質。

適當的家務勞動能夠促進孩子身體肌肉的發育。其實勞動同運動一樣,對身體的健康同等重要。許多勞動能顯示體力與技能技巧多種多樣的結合。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勞動不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強力壯」。」恩格斯曾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7)增強了興趣感,提升了快樂感。

枯燥的學習生活需要穿插一些有興趣的動手活動,比如家務活動。這些家務活動看似很簡單也很重複,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意義較大。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孩子其快樂感也會隨之提升。高爾基認為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只有勞動能創造美好未來,也只有勞動能成就美好人生。

二、孩子應該做哪些家務?

不同的年齡段適合做不同的家務,我覺得一定要量力而行,興趣培養,鼓勵為主!

以下是我整理的不同階段的孩子對照的家務活(供參考):

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做家務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而初中以上做家務的孩子在能力方面也已經達到一定的要求和高度,這個時候關鍵是要保持每天做20分鐘左右的家務活,對於孩子還是非常有益的,同時父母也可以在雙休日讓孩子參與到家務活的整個過程中。比如讓孩子學學燒某個菜,燒某個湯,一方面選擇孩子特別喜歡吃的菜系,另外一方面孩子也有好奇心,特別想了解做菜的過程,享受做菜的樂趣,最後還能有一些成就感。

三、孩子做家務時家長應該如何引導?

(1)和孩子一起做。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做家務時家長要帶動孩子一起做,必要的時候提醒一些注意事項,讓孩子充分認識到家長的模範力量。

(2)選擇合適的時間點。

孩子在放學回家後,可以讓孩子馬上協助家長一起做一些利索能及的家務活,特別是晚飯的前後,準備工作和洗碗、洗餐具都可以,但是由於孩子還有作業需要完成,因此選擇家務的時間要麼放學回家後20分鐘,要麼作業全部完成後做20分鐘都可以。

(3)掌握時間的長短。

由於上學的每個孩子在學習習慣、性格特點、心智發展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我們每天要求孩子主動按時完成回家作業,做家務的時間一般控制在20分鐘左右比較合適,不易過長,以免耽誤作業完成情況。

(4)給孩子提供合適的清潔工具。

孩子剛剛學做家務不知道怎麼合理使用工具,如掃帚。不要過長的,而是符合孩子的身高和臂長。同時不合適的清潔工具,對於孩子來說也無法安全、有效的做好家務。

(5)不要幹和孩子體力不相稱的重體力活。

家務活的輕重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不要把繁重的體力活強加給幼小的孩子,畢竟他(她)也幹不了,而且很容易出現意外受傷,得不償失。

(6)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做家務活不是心血來潮,不是東一棒西一棒,更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是和學習一樣,要持之以恆,每天主動去做,控制好時長。

(7)不要強迫,鼓勵為主。

當孩子沒有興趣的時候可以鼓勵,但不是強迫去做,家長可以示範動作要領,讓孩子學會細節方面。

(8)適當的獎勵。

一旦孩子非常願意去做且做完以後,家長要充分肯定,並予以表揚。期待孩子的下次努力!

(9)注意男女孩子的個性特點。

男孩和女孩由於性別的差異,個性特點非常明顯。相對體力活和動手強的家務活可以讓男孩子做,而比較細緻比較認真的家務活可以讓女孩子去做,這樣分工比較恰當,更有利於發揮性別的優勢。

03結尾: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這些都是我的經驗總結,也是我的感觸和分享,更是我的身體踐行,望大家的孩子們每天都能夠適當做些家務,因為做家務的好處實在太多了。大家還有什麼更好的經驗、見解和感受嗎?如果看懂了幫忙點擊關注,底部評論和轉發,如想要觀看我更多的文章請加我粉絲。

感謝大家瀏覽!我是你們的朋友—— Jackyiming(父子組合)。

文章作者

思考題:做家務對孩子有哪些好處?你覺得孩子每天有沒有必要做20分鐘的家務?

相關焦點

  • 孩子不願做家務?不用打罵,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自願成為小幫手
    而對於獨立能力,現在大多數的父母也逐漸開始重視,懂得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是提高獨立能力的重要手段。但要讓他們養成獨立做家務的習慣並不容易,有些孩子一開始可能對做家務感興趣,但過了一段時間,就會放棄,覺得這件事太過疲憊。父母對此也感到無能為力,孩子堅持不做,也就不能強迫他們做。小寶是一個非常勤奮的孩子,會自己打掃房間,整理玩具等,但最近他卻越來越厭倦做家務。
  • 哈佛關於做家務的驚人發現!孩子成長的核心能力,都在這件小事裡
    這從很多家長的態度和觀點就可以看出來。做什麼家務,浪費時間!還不如用在學習上。做家務不用專門學,長大自然就會了。不糾結於家務這種小事,將來才能做大事。喜歡做家務,能有多少出息?將來請人全包家務,那才叫成功。實際上,家務的效用是被低估或誤判了。既然大家都信奉「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那我們就看看聞名的哈佛大學是怎麼說的。
  • 孩子做家務獎勵零花錢,這樣坑了孩子,快看看給零花錢的正確姿勢
    現在的小學生家長,普遍達成了共識,有必要給孩子零花錢。問題在於,究竟該怎麼給。我曾在一個規模比較小的寶媽群做過調查,發現有一半的媽媽給孩子零花錢是基於孩子做家務以及學習成績的獎勵。她們大多認為物質獎勵能夠提高孩子的積極性。桃子的事例極為典型,小桃子本來是個驕傲的小公主,無論是讓她彈鋼琴、寫作業還是做家務都很費勁。
  • 如何讓另一半,心甘情願地做家務?進來看看
    南加州大學的心理學教授 Darby Saxbe 曾研究乾淨的家居環境和心理健康的關係,她認為:清潔這件事,讓人們擁有了一種對環境的掌控感。人生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無法掌控的事情太多,但最起碼我們可以把生活的空間安排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 「不管孩子,不做家務,只知道打遊戲」這是什麼垃圾男人!
    沒過多久他們就結婚了,新婚時期,兩人很是甜蜜,接著孩子出生,生活原本的秩序被打亂了。小晴就洗幾件衣服的時間,孩子抽出了一盒彩筆的芯,把牆上、地板上弄得到處都是顏料,她整整擦洗了兩個小時,擦地、牆,洗抹布,收拾完已經凌晨1點了,而且全天都是自己一個人帶孩子,快熬不下去了…我很納悶地問她,你老公幹嘛呢?他不是很疼你嗎?怎麼捨得你忙到那麼晚?
  • 睡前一小時,千萬不要讓孩子做這3件事,別不信!
    睡前一小時說短不短,能做很多事,關於孩子睡前一小時的那些事,可以來聽聽晨媽怎麼說。1/睡前多做這3件事,孩子會更優秀1給予孩子陪伴教育家米歇爾·博芭曾說過:一天中,親子陪伴最高效的時間段有三個,其中之一便是晚上睡覺前,這段時間是父母與孩子互動的黃金期。
  • 「我不想做家務」,面對孩子的懶惰,寶媽的回答獲得多數父母贊同
    所以家長也一定要從小就教育好孩子做家務這件事,尤其家裡有兒子的父母,更應該教會他們付出。「我一點不想做家務」,面對孩子的懶惰這位母親是這樣做的小芳的兒子今年已經八歲了,因為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小芳一直忙於工作,所以兒子就一直跟著爺爺奶奶住,這兩年小芳工作不算忙了,才將孩子接回了家裡面。
  • 毀掉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縱容孩子做這4件事,你是這樣的父母嗎
    我們只有遵守一定的規則才能夠做成事情,小孩子也是如此,雖然孩子的心智比較小,但是家長也需要給孩子劃清一條界限,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讓孩子從小就有規則意識,守規矩,讓他的行為有章可循,所以,要提醒各位家長,即使再疼愛孩子也要及時提醒孩子,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家長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千萬不能在這4個方面放縱,沒有底線
  • 鼓勵孩子自己做家務有什麼好處 孩子做家務好處有哪些
    您是否會讓孩子幫忙做些家務呢?家裡的孩子是不是明顯對做家務感覺到沒興趣呢?即使做了也拖拖拉拉、馬馬虎虎,根本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 誠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可能不得不忍受許多孩子無法忍受的行為。鼓勵孩子幫助父母做家務,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並保持家庭整潔。為什麼要鼓勵孩子做家務?
  • 每個孩子都要做家務,最好每天半小時
    老太太一邊把襪子扔水池裡,一邊嘟囔著:「這麼髒,孩子哪洗得乾淨。」從天哥幼兒園開始,我們就嘗試讓他自己洗小內褲、小襪子,一直到現在這件事還沒執行下去。原因之一就是家裡有個看不得外孫子受累的姥姥,偷摸地就把他能自己幹,該自己幹的活,都給幹了!這樣的結果是,天哥不僅不感恩,還理直氣壯:「我又沒讓你們給洗,是你們要洗的。」
  • 張繼科爸爸做家務強勢圈粉:會做家務,才是一個男人的頂配
    向前一步》中寫到,雖然她和丈夫工作都很繁忙,但是照顧孩子,從來都不是她一個人的事。丈夫也從來不認為照顧孩子是她一個人的事情。丈夫一直是她照顧孩子的好幫手。從不愛做家務,到願意做家務,這都是需要培養的。1,從一起做家務開始培養一個願意做家務的老公,從一起做家務開始,讓他更有參與感,理解做家務的辛苦。 林姐和她丈夫一直是小區的「模範夫妻」。林姐的丈夫很體貼林姐,做飯、帶娃、做家務樣樣精通。
  • 夫妻感情再好,女人也不能為老公做這3件事,尤其到了中年
    你會疲於應對婆媳關係,夫妻關係,孩子教育。我採訪了3位女士,給已經步入婚姻以及在婚姻中越挫越勇的女人們三句忠告,婚後不要總做這三件事,不然你會過得非常累和痛苦,稍有不慎,婚姻也會逐漸走向毀滅。下面一起來聽聽這三句忠告吧:33歲的張女士:「不要只圍著鍋子轉。」
  • 寒假期間家長一定要陪孩子做的5件事!
    寒假,可以說是孩子們期盼已久的休閒時光,家長們也有了比往日更充裕的時間陪伴孩子。 但是,良好有效的陪伴並不僅僅是待在孩子身邊那麼簡單,那家長們究竟該如何陪伴孩子,才能讓假期生活既愉快、又有意義呢?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幾種高質量陪伴的方法吧。
  • 渣男為了擺脫做家務,要求妻子換個夜班工作,白天做家務接送孩子
    最讓人氣憤的是,明明知道妻子加班回來沒有吃飯,他只做自己和孩子的飯,根本不顧妻子晚上是不是吃了飯,太自私了。 蔣飛和他理論,丈夫卻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有哪裡做得不對,還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妻子。 在別人的家庭裡,孩子是兩個人的紐帶。
  • 不同年齡孩子家務活清單,勞動從娃抓起好處多,家長們開始分配吧
    很多媽媽們在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情上並沒有太多的想法,中國家長對培養孩子的重點還是放在智商教育上,父母們更看好孩子的成績,而不是孩子的能力。有學者研究表明: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成年後的就業率要高一些,犯罪率相對來說小一些,同時離婚率和心理患病機率也很低。
  • 別不信,媽媽在這幾件事上越懶,養出的孩子就更優秀
    大伯母非常的懶惰,在家的時候什麼都不做,包括給堂哥堂姐洗衣做飯都不做,要是大伯父在家,就是大伯父做,要是不在家,就是堂哥和堂姐自己做,剛開始的時候大伯母就指點一下,後來就完全不管了,所以很早的時候,堂哥和堂姐就已經學會了做飯洗衣,收拾家務,自立的非常早。
  • 四川有喊話包幹一年家務丈夫,你也可以讓你的男人主動參與做家務
    面對網友的懷疑,他說:「我現在在家裡面唯一要做的事,就是每天等她回來。關於包家務的問題,我覺得包一年的家務是很幸福的事,沒有什麼比平安幸福更值得感謝的事!四川人說話,絕不拉稀擺帶的。」這位妻子在前線,聽到丈夫這些話,估計滿臉是幸福,工作起來也很有動力。我相信她很快就能回去,看丈夫做家務了。
  • 老公,在離婚前,請你再陪我去做這5件事!
    但不同的是,離婚的前一天,她拉著老公陪自己做了5件她想做的事情,正是這5件事,挽回了他們瀕臨邊緣的婚姻。小梅清楚的知道,她和老公之間是有愛的,這麼多年,誰也沒做過對不起誰的事,矛盾只是因為一些小事和各自不肯服輸的性格。1、他們去了曾經走過的地方。愛情真的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小梅這麼想著,她不應該讓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婚姻付諸東流,她應該再為它努力一次。
  • 別捨不得用,孩子做家務搭配大運動精細動作發展,好處多多
    1歲到2歲的孩子,可以自己走路,拉著玩具走,逐漸學會跑,踮這腳走,會踢球,不用幫助可以在家具上爬上爬下,扶著東西會抬腳上透體。這個時期,孩子能做的家務就是接受父母給出的簡單指示,可以自己拿勺子吃飯以及類似家務。
  • 越是窮人家的父母,越喜歡做「這3件事」,以為對孩子好實則毀娃
    以前老一輩人們常說,窮人家孩子早當家。因為家境貧窮那些孩子不得不早早學會做家務、幹活,他們閱歷會比同齡人更多、更早熟,自然能很好地體會父母為家庭付出的不易,所以他們做事有幹勁、耐苦能勞,慢慢地在事業打拼上也會幹得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