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可以說是孩子們期盼已久的休閒時光,家長們也有了比往日更充裕的時間陪伴孩子。
但是,良好有效的陪伴並不僅僅是待在孩子身邊那麼簡單,那家長們究竟該如何陪伴孩子,才能讓假期生活既愉快、又有意義呢?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幾種高質量陪伴的方法吧。
01
學會正確和孩子交流
孩子在家的時間一久,父母難免會覺得厭煩。這時,父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能因為孩子的一點小錯誤就發脾氣、甚至動用語言暴力。
少說「你要聽話,否則就不給你買新衣服!」「放假也不去看看奶奶,真不孝順!」「整天就知道擺弄那些破東西,真沒志向!」「你少管大人的事,學好習就行了!」等話語。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不是依附父母而存在的。他們也有自己的思考、選擇與愛好。
家長不能一味地用自己的觀念去打擊他,這些話要麼扼殺孩子的自尊心,要麼磨滅孩子的創造力,要麼讓孩子養成萬事無所謂的態度。
平日裡多給孩子一點讚揚,一點鼓勵,他們或許會有更大的進步。
02
一起制定計劃
一份好的計劃,無論是孩子的,還是整個家庭的,它都是一個美好願望的集合,除了讓生活更有序外,它會讓這個家庭充滿積極正向的力量。
這個計劃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做,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讓他擁有參與感,這樣執行任務時孩子才會變得更加積極。
因為統一了方向,爭執少了,共同的努力多了;孩子知道了自己該做什麼,爸爸媽媽的嘮叨少了;做計劃的引導過程中家長清楚正向地表達了孩子要怎麼做,孩子也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寒假計劃也是我們與孩子的合約,讓孩子遵守合約,也是培養孩子做事情負責任、學習理性思考的好機會。
03
和孩子一起在戶外玩耍
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非常快,父母親為了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品質就必須努力工作,這樣難免會減少陪伴孩子的時間。
寒假就是彌補這一切的好機會,父母可以多抽出一些時間陪孩子們在戶外玩耍,比如:搭帳篷、慢跑、做遊戲等等。
「自然」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我們必須讓孩子親身體驗自然的生命力,去感受陽光的溫暖、風的飄動、雨的溼潤,甚至日夜差異與季節變化。
自然中的活動不僅可以刺激孩子的五感,長期下來,這些記憶也會逐漸累積成為將來學習的養分,為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而且,戶外運動既可以增進親子間的感情,又能維持孩子較好的體能。
04
陪孩子閱讀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一生相互陪伴的良師益友,所以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深遠的影響。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愛好讀書,但是如果父母只知道吃穿、打扮、玩樂,連書都不沾,甚至孩子在閱讀中遇到問題詢問自己時,總是表現得很不耐煩。長此下去,孩子就會喪失讀書的興趣。
因此,我們要改變這種心態。假期裡,父母看到孩子喜歡的書可以買回去或借回去,和孩子一起閱讀。
通過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通過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通過共讀,可以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
慢慢地,孩子就會把看書當作一種快樂,一種習慣。
05
帶著孩子做家務
「你家孩子真聰明!」
「這孩子鋼琴彈得真不錯!」
「你家娃都會背三字經和唐詩了啊!」
父母之間這樣的對話,經常能在生活中聽到。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優秀、智商高、情商好,唯獨像家務這樣的小事,被很多父母忽視。
過年在家,一般都是親戚們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大家聚完之後,常常都是一地狼藉。那就趁著這個機會,讓孩子和你一起做家務吧!
孩子剛開始學習做家務,一定有做不好的時候,但是媽媽不需要著急。
在練習過程中,孩子會觀察媽媽的做法,媽媽也可一步一步地進行示範講解,讓孩子通過模仿媽媽的動作來完成家務,這樣能讓孩子思考「怎麼做才能做得好」,進而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讓孩子從小練習做家務,其目的不是為父母分憂解勞,而是對孩子未來的期許和培養,是家長對孩子負責的表現。
寒假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希望家長能把握好這個機會,放下手機,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度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假期。
無論何時,對孩子來說,陪伴都是最好的教育!
----------小學生放學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