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關於熵的幾本書

2021-01-15 Tong供應鏈管理

[作者簡介]:

呂建中,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學院電子商務學哲學博士。英國偉爾集團(中國)總裁,曾任必和必拓集團(中國)代理總裁。呂建中博士是可持續商務戰略和企業社會責任(CSR)的先行者和思想引領者,在該領域有豐富、系統和前瞻性理論體系及實踐經驗。他是CSR思想實驗方法論的創立者,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董事會成員、中國CSR智庫副理事長、中國工經聯工業企業社會責任智庫專家、《南方周末》CSR研究中心專家,中國CSR百人論壇發起人、深圳智造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上海外商投資協會監事長,曾任美國商會(上海)可持續負責任商務委員會聯席主席。研究領域:企業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戰略、可持續商業共生生態、卓越領導力、先進位造業及數位化轉型、變革管理、戰略與品牌傳播、風險和危機管理。


  在滬穗穿梭的空中飛行,一往一返,兩口氣讀完了這本引人入勝但同時也燒透腦筋的精彩著作《熵的世界》。它讓我想起,在三十年前我曾著迷的關於熵的兩本書:《熵:一種新的世界觀》、《增長的極限》,讓我科學世界和社會形態有了「打通「之後那種通透的認識。


  合上書,感覺自己變成一顆粒子,在絕對空間裡興奮地振動著,瀟灑熱情,無可逆轉,隱身無形。


  雖然在大學裡就學過熱力學第二定律,但真正理解熵仍需一些歲月的累積。


  蒸汽驅動了19世紀的工業革命。它擺脫了人力畜力的動力限制,使人類獲得了巨大的前進力量;也使得熱現象、熱的性質、熱的規律成為科學家們探究的痴迷境界。法國工程師卡諾在研究熱機工作中的熱交換和做功時,大膽提出了「做功在熱機中不僅以消耗熱量為代價,也與熱量從熱物體向冷物體的傳遞有關;沒有冷的物體,熱量就不能被利用「。這就是在物理學上著名的「卡諾循環「。

  1850年,克勞修斯從能量守恆(熱力學第一定律)的角度描述了卡諾循環,在一個封閉系統中,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取能量,使之變成有用功而不產生其它影響。這一「不可能「的說法,即是「在一切與熱有聯繫的現象中,自發地實現的過程都是不可逆的」。這也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實質。「熵」就是用以定量化描述這一「不可逆過程「的「態函數」。

  dS = dQ/T

  Q是系統交換的熱量,T是溫度,S即熵,是德文 Entropie(轉變的意思)。

  1923年,大物理學家普朗克來華在南京講學,當時的物理學家胡剛復教授擔任翻譯,機敏地把上述公式解釋為「S是熱量與溫度的商」,再把「商」字加上了一個「火」字偏旁,於是完美地創造了漢語詞彙「熵」。


  熵,作為熱力學狀態函數,表明任何一個熱力學平衡狀態都存在著一個相應的熵值。自發過程都是由非平衡狀態向平衡狀態的過程,當達到系統平衡時,過程就停止了,這時候熵為最大值。在孤立系統內,任何變化不能導致熵值減少,熵總是有增無減。因此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常被稱為「熵增定律」。在物理學中,能量是有序結構的支柱;熵是無序結構的支柱,因此,熵也是系統混亂程度的標定。


  熵理論帶給我們很多深層次的思考。諸如「穩定與平衡」、「有序與無序」、「陽剛與陰柔」、「超導與超流」。在熵的探索道路上,有幾位傑出的貢獻者,值得我們記憶和尊敬:



  熵,以一種令人興奮的狀態,在動態平衡的過程中舞蹈。它的舞姿有些神秘感,甚至有些穿越感。近些年來,一些社會學家、管理學者將熵的概念以隱喻和類比的方法,應用於非物理學領域,由於他們知識結構受限和對熵缺乏深刻而系統的領悟,他們的「導入」往往缺乏嚴謹的科學性。


  英國作家史諾(C. P. Snow)在《兩種文化》的演講中指出:這個定律是一個最深刻最普遍的定律,有著自身的憂鬱的美,引發人們的崇敬之情「。


  熵,總在舞蹈著。借用尼採關於生命的哲言:每一個不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

更多採購與供應鏈管理的專業書籍,點擊

辛童老師的書籍


更多供應鏈管理精品課程,點擊辛童老師的

"採購與供應鏈管理"課程


更多音視頻在線課程,點擊

iLearning自主學習平臺的音視頻


相關焦點

  • 關於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幾點體會
    關於如何閱讀一本書的幾點體會 2020-12-11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熵:傷腦筋的熵
    本文為《物理學咬文嚼字》027,原名為熵非商-the Myth of Entropy。熵是溫度關於能量的共軛量,脫離溫度理解熵,難免不著邊際。此次趁同「什麼是溫度?」 一起發表之機,又增添了兩條補綴。
  • 書單|18位推薦人,18本書,給還宅在家的人的閱讀推薦
    於是,他邀請了18位好友,每人推薦一本書給還宅在家中的人們,希望他們通過閱讀帶給自己更多的內心安寧與力量。令張武宜感動的是,好友們都非常支持他的這一想法,立刻回復了他,有些好友還寫了兩千多字的推薦語,情真意切。這18位推薦人,來自各行各業,推薦的18本書,我們大致按照書目類別,城市、科學、傳記、政治哲學、歷史、文學和藝術等七個部分,排列如下。
  • 熵:傷腦筋的熵|賢說八道
    本文為《物理學咬文嚼字》027,原名為熵非商-the Myth of Entropy。熵是溫度關於能量的共軛量,脫離溫度理解熵,難免不著邊際。此次趁同「什麼是溫度?」 一起發表之機,又增添了兩條補綴。可以說,如果一個體系的物理學描述不出現熵這個物理量,它就不是一個熱力學的問題。熵是和溫度相聯繫的,實際上溫度是熵關於能量的共軛,但溫度並不總是可以定義的(1)。
  • 整本書閱讀,從老師愛上讀書開始——《紅星照耀中國》閱讀指導
    教語文的自己不讀書,還整天教學生如何「閱讀」,這實在是讓人大笑之後有點痛的笑話。然而現實就是如此,試問有幾位初中語文老師讀完了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推薦的36本書呢?退而求之,讀完了教材中「名著導讀」中要求跟學生分享的12部書的人又有多少人?
  • 如何閱讀一本書?了解4個閱讀層次,用「檢視閱讀」提升閱讀速度
    舉個例子:我閱讀《小王子》這本書正常時間是需要一小時,如果用檢視閱讀的方法,那閱讀這本書的時間只需要半小時甚至更少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所以檢視閱讀的特點是強調時間,通過較短的時間去完成規定的閱讀任務。3、在什麼情況下適合用檢視閱讀?
  • 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的4個層次
    因此,我遍尋了關於如何閱讀的書單,發現一本廣為其他讀者推薦的書:《如何閱讀一本書》。雖然許多人說這本書講的頗難完全做到,要真正掌握全部的閱讀技巧也不容易,但,不試試看怎麼知道呢?很晚才開始培養閱讀習慣的我,更不敢說自己懂得閱讀,所以很虛心地買了這本書來拜讀。讀完這本書後,有一句話在內心不斷迴蕩,告訴我除了閱讀,更該書寫。
  • CZ推薦!這個夏天必讀的14本書
    閱讀能加強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溝通能力,多讀書也是實現目標的加速器。請閱讀本文,了解趙長鵬(CZ)的暑期閱讀清單:這個夏天必讀的14本書,期待你運用書中學到的知識去徵服世界吧!無論您從事什麼行業,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 推薦幾本適合男孩閱讀的書
    面對眼花繚亂的電子誘惑,能靜下心來好好讀書似乎對於當下的熊孩子們來說或許有點難,但一旦養成了閱讀的習慣,會讓他受益一生。我家是個男娃,今天就推薦幾本適合男孩讀的書。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只要讀過這本書,就會愛上小王子,體會到令人深思的內涵和令人感動的韻味。2.《綠拇指男孩》
  • 2020·年度閱讀|關於美國資本主義史的11本書
    >推薦理由:作為一名學術經歷橫貫中美的學者,原祖傑教授在本書中結合了兩國美國史研究中的三股傳統:1.美國歷史學研究中的進步主義傳統。本書挑戰了關於19世紀後半葉美國社會經濟轉型的傳統敘事。新的資本主義地理的形成並非是被鐵路和電報之類的技術不可阻擋地驅動,而是一項宏偉且極富爭議、充滿矛盾的事業。圍繞19世紀末美國國內工業經濟的發展所產生的一系列矛盾顯示了經濟轉型絕非是一個不可阻擋的過程,而是戰略家們有目的的動員以及圍繞政治規則、管理和資格的頻繁鬥爭的結果。
  • 36氪領讀 | 蔡康永、陳綺貞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以及無功利閱讀的...
    閱讀有什麼用?我們花費大塊的時間在文字上是否值得?這是現代人常常會有的疑惑。而這個問題全職讀者唐諾是最有發言權的。他的新書《閱讀的故事》試圖解答關於閱讀的所有問題,通過他的講述帶你開始一場文字的尋寶遊戲。陳綺貞評價唐諾的文字說:他的文字就是會有讀起來暢快的感受,更不論那些大快人心,我也這麼想卻無法表達的那些,卻被精確整理出來的認同。
  • 豆瓣8.4《如何閱讀一本書》:四個閱讀層次,助你提高理解力
    今天為大家推薦的書籍是《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首次出版於1940年,書籍一經出版便佔據美國圖書銷量排行榜榜首一年多之久,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廣泛印刷發行,並被譽為閱讀領域的「聖經」,其在閱讀領域的地位至今未被撼動。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 書單來了,40本書,4個主題,我只推薦這11本書給你
    艾德勒 / 查爾斯·范多倫 /商務印書館/1940/出版《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日]奧野宣之/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6出版在這8本書中,推薦大家閱讀《實用性閱讀指南》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如何閱讀一本書》這3本書。
  • 推薦兩本書
    ——《當下的力量》晚上看到一條朋友圈,就在那幾秒鐘裡,我決定了要買那本書。這本書是《新世界·靈性的覺醒》。買完後我才知道作者寫過的另一本書《當下的力量》。此時我終於理解,在那幾秒鐘裡,我為什麼會決定買一本書。
  • 如何閱讀一本書:詮釋內容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路之由自01,ID:luzhiyouz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看了《如何閱讀一本書》裡」分析閱讀「中的第二階段。第一階段內容是「梳理內容大綱」,這一部分主要說明「詮釋內容」。「梳理內容大綱」就是分析一本書的骨架。
  • 為什麼你的桌子這麼亂:熵
    1824年,卡諾(Carnot)出版了一本書,題為《對火的動力的思考》(Reflections on fire of fire),在書中他指出,無論多麼完美,熱機都不可能達到100%的效率。發動機中傳遞的一些熱量總是會浪費掉。
  • 某書書單推薦|在你的大學時光開啟之前,建議你閱讀這25本書
    某書書單總有某本書,譜寫你我的故事很多美國頂級大學都會給新生們推薦或篩選一些閱讀的書籍,要求大一新生們利用暑假時間去閱讀。而美國高中的教學大綱裡,閱讀和寫作也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專業的調研報告表明,11年級的男生平均一年要閱讀二十五萬英文單詞,而女生的閱讀量更達到了三十三萬英文單詞。
  • 幾乎支撐著科學的半壁江山的「熵」到底是什麼?深入討論熵理論
    為了完全理解熵是什麼,我們需要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最早提出熵概念的是拉扎爾·卡諾,他以研究發動機和領導法國革命軍而聞名。拉扎爾對輸入系統的功和輸出系統的功的比較之間的關係非常感興趣。他把輸出的功稱為「有用的功」,而把損失的功稱為「轉換能」。這就是後來的熵。
  • 如何閱讀一本書:掌握這3個原則,快速吃透一本書的精髓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告訴了我們要透視一本書,要掌握三個原則規則:第1個規則就是要找出這本書的骨架;第2個原則就是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者是多個句子,或者是一小段文字來描述整本書的內容;第3個原則就是要將書中重要的篇章列舉列舉出來,說明他們是如何按照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框架的。
  • 美國孩子6歲前要讀滿1000本書?如此大的閱讀量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一、美國父母的做法所謂讀1000本,並不是讓孩子完全獨立閱讀,而是要家長陪伴孩子親子共讀。每讀完一本書,家長都要幫孩子在記錄本記下書名和作者。有人會說,一兩天讀一本書,可能嗎?可能的。孩子讀的書字都很少,有的只有幾頁紙,幾分鐘就能翻完一本。這一點從小給孩子讀書的媽媽應該都有體會。而且這個計劃是允許重複閱讀的。孩子都喜歡反覆看一本書,同一本書看了三遍,可以記做3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