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0年】香港7月重磅體壇盛事不容錯過!

2021-12-26 香港薈


每年暑假香港都會吸引不少世界級運動員來港獻技、出席活動,適逢今年是香港回歸20年,7月香港更成為體壇盛事之都,自19日英超亞洲盃起,桌球、排球和籃球各有世界級運動員輪流到香港,因此體育迷萬勿錯過!

巴西球星古天奴(右)、英格蘭國腳華迪將會出戰英超亞洲盃。

港人最為鍾情的英超球隊將打頭陣來港,利物浦、水晶宮、西布朗及李斯特城會於7月19日和22日於香港大球場出戰英超亞洲盃。久違香港十年的傳統勁旅利物浦人才濟濟,巴西球星法明奴、古天奴等亦會隨隊來港參加熱身賽;而前季英超冠軍李斯特城除有英格蘭國腳華迪外,今季亦有塞維亞隊長伊保拉來投,有機會來港出賽。可惜兩日比賽逾50000張門票於開售24小時內即火速售罄,英超迷如欲親眼目睹球星風採,或只得走到街上(蘭桂坊)碰碰運氣了,亦可到酒吧感受一下氣氛。

香港職業桌球好手傅家俊壓陣,以及「四眼cue後」吳安儀將出戰香港世界桌球大師賽與世界頂尖選手對壘。

另外,兩項同樣受香港人歡迎的桌球及中國女排同期登場。由曾贏得英國超級桌球聯賽嘅冠軍、香港職業桌球好手傅家俊壓陣,以及世界女子桌球賽冠軍、「四眼cue後」吳安儀出戰的香港世界桌球大師賽,將於7月20至23日在灣仔伊館舉行,八強淘汰制的戲碼有應屆世界冠軍兼世界一哥的沙比,英格蘭「火箭」奧蘇利雲、世界排名第二的希堅斯、第三的鄧立普、世界第六的賀健士、第七的澳洲羅拔臣、第八的梅菲均全部出席,還有七屆世界冠軍亨特利及「白旋風」韋德,如此吸引陣容,門票一早售清。不過,賽事由Now Sports直播所有比賽,ViuTV直播最後一天的決賽及表演賽。

新任中國女排隊長的朱婷亦會來港。

同期的還有世界女排大獎賽,由7月21至23日於紅館舉行,去年8月裡約奧運冠、亞軍中國隊及塞爾維亞隊同亮相香港站,另外兩隊是裡奧八強隊伍日本及俄羅斯。中國女排每年都很有叫座力,今年除了挾裡奧金牌這威名外,還有新任中國女排隊長的朱婷,這位22歲球星去年協助土耳其瓦基弗銀行女排俱樂部奪歐冠世俱杯兩個冠軍,亦兩奪MVP。世界女排大獎賽的門票亦已售清,不過無線電視J5及翡翠臺會直播比賽。

壓軸登場的則為雲集NBA、CBA和本地球星、7月30日於紅館舉辦的姚基金慈善賽,大會未落實訪港球員名單,但透露球員將會來自馬刺、雷霆、火箭的成員,現時尚有680元或以上的門票,球迷們「要買趁手」!

相關焦點

  • 香港資深體育評述員話你知
    這是香港回歸後贏得的第一枚奧運金牌,是香港時隔25年、繼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李麗珊的滑浪風帆金牌後,拿下的第二枚奧運金牌!圖 | 張家朗擊敗義大利對手,勇奪金牌張家朗奪金,讓香港市民激動不已,特首林鄭月娥亦發出新聞稿,稱「家朗技術出眾,而且在比賽中冷靜沉著,在逆境時展現出過人鬥志,最終成功為香港創造歷史,令人振奮。
  • 【回歸20年】香港樂壇新舊交替 新生代歌手錄製回歸主題曲有話說
    香港回歸20年,亦見證了香港樂壇新舊交替的變遷。回歸二十周年的主題曲命名為《香港.我家》,由十位歌手合唱。
  • 【回歸20年】香港關公節 全港最高關公像造價100萬人民幣
    首屆「香港關公節」將於2017年6月22至25日期間舉行,今年正值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香港山西商會在香港民政事務局及山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與山西關公文化研究會
  • 回歸20年|專訪香港「健康快車」創會主席方黃吉雯
    1997年7月1日,第一列  「健康快車」從香港前往安徽阜陽,列車正式開始投入服務,第二列及第三列「健康快車」分別於1999年11月底及2002年7月正式投入服務;第四列「健康快車」於2008年開始建造,至2009年2月20日出廠,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捐建,命名為「中國石化光明號」。
  • 【回歸20年】2017華語金曲獎獻上「香港情懷」
    「2017華語金曲獎致敬香港回歸20周年頒獎禮」新聞發佈會於昨日在香港美麗華酒店召開,並宣佈本屆華語金曲獎將在8月9日於香港灣仔會展中心舉行
  • 回歸22年|「我愛香港」 香港各界七一精彩活動慶回歸表祝福
    今日(7月1日)是香港回歸22周年,香港各界紛紛展開各類慶祝回歸活動,金紫荊廣場有升旗儀式;維園有
  • 2018香港賽馬會盛事,「國慶賽馬日」不容錯過!!
    香港賽馬會(英文: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簡稱賽馬會、馬會或HKJC,成立於1884年,前身為英皇御準香港賽馬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賽馬機構之一。要知道,在香港的街頭除了滿大街的莎莎、卓悅、屈臣氏、萬寧最多的一定的「香港賽馬會」的博彩門店
  • 【回歸20年】Cheers!一年一度香港美酒佳餚巡禮來了!
    由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主辦中國建設銀行(亞洲)連續第四年冠名贊助的「建行(亞洲)香港美酒佳餚巡禮」於10月26至29日星期四至日假中環海濱活動空間舉行
  • 【回歸20年】香港競XP 李嘉誠基金會籲放低偏見 迎接挑戰
    有見及此,李嘉誠基金會希望緊貼社會新節奏,藉著香港回歸二十年,贊助「香港競XP」活動,推介Nomadic實境虛擬體驗,並與3香港及Razer合作,設下「電競打擂臺」,由6月29日至7月9日,為大家提供免費節目,與青年人開開心心共度假期。
  • 全城慶祝香港特區20歲生日 內文附7月1及2日活動詳情
    7月1日及2日 (星期六及日)中午12時至晚上9時 元創方 7月2日 (星期日)中午12時至晚上9時30分 荷李活道 (鴨巴甸街至雲鹹街7月2日 (星期日)中午12時至下午6時 摩羅上街D2 出口)節目重點:西九龍首個街道嘉年華;20多個遊戲及美食攤位;20個團體連續7小時音樂、歌舞、魔術及小丑表演; 一連兩個月大型夏日遊樂坊
  • 【回歸20年】「光 · 影 · 香港夜」香港史無前例的光影盛會
    「光 · 影 · 香港夜」於11月23至25日正式登場,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週年。「光 · 影 · 香港夜」從盛大的「法國裡昂燈光節」中深受啟發,並且攜手合作,結合世界馳名的光影灼見及主辦單位的龐大脈絡,為香港創建別樹一幟的大型光影盛事。
  • 澳門回歸20年:第一部基本法案例彙編
    1999年12月19日,澳門接受殖民統治四百多年來,終於回歸祖國,繼1997年的香港,成為第二個中國特別行政區。澳門與香港一樣,在中國實施「一國兩制」的方針下,各自擁有《基本法》,並享有著「高度自治」的理念,澳人治澳。然而,澳門自回歸並實施《基本法》以來,還未有屬於自己的基本法案例彙編。
  • 澳門12月活動盛事新鮮出爐!(附所有活動指南)
    無論是情侶、親朋摯友還是拖家帶口無論是愛欣賞藝術創作的你喜歡打卡拍照的你,想要與朋友分享美好時刻的你這場光影盛宴都不容錯過!現場撩個小哥哥、小姐姐說不定就是一段戀情的開始喔~【時間】:2017年12月8日--2018年1月8日【地點】:澳門觀光塔街【入場】:必須兩人成對,手腕綁帶
  • 七一回歸日 周有光眼中的香港
    --給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1949 年中國大陸即將解放時,香港的英國人紛紛撤退回英國,當時的形勢有人甚至講,英國預備放棄香港。但是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香港是大大發展了,而上海是大大衰落了。上海的貧窮情況,在當時—1980年的時候,真是難以形容、難以想像。這一個變化使人印象太深刻了。
  • 發燒友盛事 現場直播 2021 音響耳機AV Show《香港高級視聽展》
    2021年的「香港高級視聽展」是值得紀念,經歷疫情折騰,音響和唱片業界面對困難之中重整策略,在經營的方式作出巨大轉變,雨後初晴正是目前境況,觀眾蒞臨視聽展將會看見嶄新面貌,華麗 High-End 音響盡在 S2 及 S4 兩層的會議室
  • 2018香港書展慳錢攻略搶先看
    香港一年一度的盛事——香港書展,又要回歸啦!今天全仔就先到書展為大家探路。
  • 中國移動香港 與 全港購物節 戰略合作夥伴 簽約儀式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
    「現時全港購物節有超過1500個品牌,5000間商戶加盟,會員人數逾二十萬名。有不少已加盟平臺的商戶表示,全港購物節活動有效幫助商戶宣傳推廣,最重要是提升商戶的人流及生意額,成功為本地零售業注入新的增長動力。」•2017年,「全港購物節」將繼續提供商戶宣傳平臺,同時主辦青年活動,讓更多不同方面人士認識「全港購物節」。
  • 香港書展2021 | 萬裡機構重點書搶先看
    本週我們持續推出2021年香港書展專題系列,介紹集團多間出版社重點書目及精彩文化活動。今天為大家介紹萬裡機構將在書展亮相的3本重點書。2008年香港小姐亞軍陳倩揚做到了,產下第三胎後的3個月,就成功減掉20磅!原來選對食物,改變飲食習慣,就可以吃得健康減得輕鬆,而且還能降低復胖的機率。萬裡機構將在今年香港書展推出的《健康輕鬆飽住瘦——低醣飲食生活提案》,可以幫助大家從一個相對理想和健康的飲食模式開始,改變或調整飲食習慣。從很多不同的食物中,我們獲取到身體所需營養之餘,都可以飽著肚子輕鬆減磅。
  • 香港區潮人聯會「賀建黨百年 慶香港回歸」系列活動(三)
    2021年7月14日,香港區潮人聯會灣仔幹事會舉行「慶回歸派發福袋」活動,將福袋贈送給本會會員及義工,為會員及街坊帶來歡樂溫馨!
  • 香港東源同鄉會成功舉辦大灣區惠港桌球團體挑戰賽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香港回歸祖國22周年,由香港東源同鄉會、新界總商會、大埔區居民聯會合辦的「大灣區惠港桌球團體挑戰賽2019」於2019年7月7日在大埔體育館舉行。挑戰賽以「凝聚大埔居民、培養運動興趣、推廣體育文化、增進友誼和交流」為宗旨,為粵港兩地提供一個體育文化交流平臺,鼓勵更多年輕人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