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第一大島嶼,臺灣是國內最早開通時速300公裡高鐵的省份。
2000年臺灣高鐵工程動工,主要系統採用了當時比較先進的日本新幹線技術,歷時7年耗資超過5000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200億),首條高鐵於2007年在島嶼西岸全線通車,運營時速300公裡,貫通臺灣西海岸。
以南港為起點,經臺北、板橋、桃園、新竹、苗慄、臺中、彰化、雲林、嘉義、臺南至高雄左營,共12個車站。線路全長349.5公裡,全程1個半小時,標準車廂票價1530元新臺幣,折合人民幣約367元,大家覺得與大陸高鐵相比,這個票價如何呢?
儘管臺灣最先開通高鐵,但全球首條環島高鐵卻是在海南島上建成。
2010年12月,海南開通運營東環高鐵;2015年12月,海南西環高鐵開通運營,至此海南環島高鐵全線貫通,路線全長653.3公裡,運營時速在200—250公裡之間。
臺灣未能建成環島高鐵主要是受到地形地質等自然條件,以及人口分布、財力經費等經濟因素的影響。
我們先來看看臺灣島的地形與地貌特徵。
臺灣島面積3.58萬平方千米,西部地勢較為平坦,分布著大片平原和盆地。例如臺南平原,面積達到4500多平方千米;此外還有屏東平原、臺中盆地、臺北盆地等。
島嶼的東部與中部是山地和丘陵地形,佔了全島面積的2/3,自東向西有臺東、中央、玉山、雪山和阿里山5條平行山脈,呈南北走向。
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山地約佔全部山地的一半,海拔3500米以上山峰就有30餘座,例如最高峰玉山,海拔達到3997米,成為我國東南地區第一高峰。
在臺東山脈與中央山脈之間分布著一條狹長的臺東縱谷平原,成為臺灣東部天然的南北通道。
而東部靠近太平洋的沿海地帶,多為懸崖峭壁。特別是宜蘭和花蓮沿海,斷崖貼著海岸,海崖的高度可以達到數百米至千米,形勢險峻。而且臺灣島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東部海域地震頻繁,東海岸受到板塊碰撞和海水侵蝕兩種力量的影響,地質條件很不穩定。例如著名的蘇澳到花蓮的蘇花公路,就修建在懸崖峭壁之間,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死亡公路」。
受地理環境的制約,臺灣島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與盆地一帶,這裡工農業發達、都市城鎮較為集中。例如臺灣六大都市:臺北、新北、桃園、臺中、臺南、高雄均分布在西海岸。而中部和東部地區人口較為稀少。
因此,從自然環境與經濟效益的角度來說,臺灣島東部修建高鐵的難度較大,施工成本極高,況且東岸的經濟需求也有限。目前島內已經建有時速150公裡左右的環島鐵路,加上環島公路基本可以滿足東部地區交通出行的需要。
與臺灣島相比,海南島的地形地質條件以更有利於建環島高鐵。海南島面積3.39萬平方公裡,島嶼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由山地、丘陵、臺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整個海南島的平均海拔只有120米,100米以上的平原、臺地佔三分之二,500米以上的山地只佔全島的25%。
從經濟需求來說,海南島人口940多萬,主要分布在以海口為中心的北部地區,以及東南部和西南部沿海。而且隨著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以及自由貿易港,對快速交通的需求會更高,環島高鐵的經濟效益會更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