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木更的胡楊

2021-03-04 白泉山書院

作者:張斌/原創圖片:由小強/白泉山書院 讓讀寫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從杜爾伯特歸來已有一段時日,而我的神思卻常駐足於那片遼遠而神奇的草原。格根塔拉旖旎的草原風光,讓我感受到厚重的蒙元文化和獨特的民族風情;藏傳佛教在內蒙古的延承——錫拉沐倫廟仍不失昨日的輝煌;蜿蜒的塔布河滋養著這片美麗的草原……如果說這些是我對蒙古高原一種表象的認識或理解,那麼腦木更蘇木(蘇木,蒙語,意為鄉)的胡楊林給予我的震撼則無異於一次靈魂的洗禮。

初秋的穹宇蔚藍深邃,中巴車載著我們在遼闊無垠的杜爾伯特草原上疾馳,草原特有的清新的氣息湧入鼻息,我的心隨著視野的無羈而怡然。置身於廣袤平坦、人煙稀少的莽莽草原,我才明白這裡為什麼可以成為全球矚目的「神舟家園」。車內始終洋溢著歡快的氣氛,同行的人士多為研究草原文化的蒙古族專家、學者,交流也多用母語,我雖聽不懂,但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們靈魂深處對草原的摯愛,感受到他們走近草原的愉悅。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便是內蒙古四子王旗腦木更蘇木黑沙圖嘎查的那片稀有的天然胡楊林。

胡楊於我並不陌生。我雖未見過其真容,但在一些圖片中,它那虯結百轉的身姿,金燦絢麗的樹葉,給我以強烈的視覺衝擊,而它那「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生命張力,則給以我強烈的靈魂衝擊。我對將要親睹這神奇而獨特的樹種滿懷期待。

暮色中我們抵達了腦木更蘇木,緋紅的晚霞在西天熾烈地燃燒,仿佛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與我們同行的我國著名蒙古族母語作家滿都麥曾說,這裡便是他兒時生機盎然、七彩斑斕的天堂草原。草原之夜靜謐而安詳。翌日,我早早起床,步入蘇木西北平坦的草原,去找尋滿都麥先生筆下天堂草原的原型——杭蓋草原。我苦苦地尋覓著,可極目所見卻是退化的草場,遍野的礫石。儘管有低矮稀疏的牧草頑強地生存著,但有的根系已裸露在外。一些地方已植被全無,瘡痍滿目,遠遠望去像患了潰瘍的肌膚……窺一斑而見全豹,我的心不由地沉了下來——僅僅不到半個世紀,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天堂草原竟變成了這般模樣。天災乎?人禍乎?身臨其境,我領悟了被評論界譽為「北方牧神」的滿都麥,為什麼他的文學作品總是關注草原生態和憂患民族命運,因為他的根在草原,他的魂在草原。

附近的牧民說,這裡部分牧民用小卡車從遠處水源地拉水飲畜。水、草、畜、人……如果沒有了生命之水,這裡又將會是什麼樣子呢?連低洼之地的腦木更蘇木尚且嚴重缺水,那我們即將見到的胡楊林的境況又將如何呢?

我們整裝出發。沿途大量生長著當地牧民俗稱「布墩兒」的牧草,我身旁的一位當地文化局蒙古族幹部告知我,這種牧草學名叫珍珠柴,是駱駝喜食的一種牧草。說也巧,彼時車前方竟出現了上百峰駱駝,三五成群,悠閒漫步。同行人士說,杜爾伯特境內大約有六千多峰駱駝,多在腦木更,現在駱駝已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作為一種極耐饑渴、毅力堅韌的動物——駱駝,它以艱苦的戈壁沙漠為家園,與惡劣的氣候環境相抗掙。如果從這一點來說,胡楊與駱駝有著多麼相似的品格和精神,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胡楊是植物界的「駱駝」。哦!塔克拉瑪幹、柴達木、塔裡木、額濟納、腦木更……那些敢與乾旱抗爭,敢與風沙為伍的,除了我們人類還有這些堅強的胡楊與駱駝!

終於見到了腦木更的這片天然胡楊林了。

如我想像的一樣,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茫茫的荒漠灘涂。放眼望去,東西兩片胡楊林零散地生長在低洼處。之所以稱這片胡楊為林,只是由於胡楊樹相對較集中而已,並非人們普遍概念中的森林或樹林。東面的那片胡楊林分布的稀稀落落,大大小小參差不齊,不知它們歷經了多少滄桑歲月。高大的胡楊多已枯亡,樹皮脫落,袒露著錚錚鐵骨般的軀幹,傲然仰視蒼穹,令人肅然起敬;少數胡楊仍頑強地活著,彎曲的虯枝間冒出點點新綠……而西面的那片胡楊林相對集中,境況好一些,遠遠看去鬱鬱蔥蔥,蒼勁茂盛。移步近前,也有幾棵瀕臨枯亡,可仍頑強地挺立著,像疆場上身負重傷巋然不倒的戰士,誓死守衛著這塊陣地。這片美麗的胡楊林展露著生命的風姿,賞心悅目,攝人心魄。特別令人欣慰的是,無論枯亡的,還是存活的,在大樹的周圍萌芽出許多大小不一的植株,大有蔚然成林之勢。成年胡楊的根蓄在地下可延伸幾十米遠探尋沙下的水分,且每條根又能發芽破土,長出新的幼苗。雖然幼苗長著長著就被吹來的風沙埋掉,但埋住一節就上長一節,生命力之頑強令人嘆服。

在胡楊林附近的沙丘上,生長著一簇簇的紅柳,低洼處還生長著茂密的芨芨草,高可及人。這些可與胡楊伴生的植物,都是植物界極耐鹽鹼風沙的強者。

我們靜穆地穿行於胡楊林中,用隨身攜帶的哈達、牛奶虔誠地祭灑著每一棵胡楊。這看似簡單的儀式,在我的心裡卻無比的神聖莊重——這是對生命的祈福,對生命的冀期!也是對生命的敬畏,對生命的禮讚!

我獨自徜徉於這片神聖的胡楊林中,感受著它的神奇壯美,思索著它的生存境況,崇敬著它的堅韌不屈,體味著它的亙古滄桑……

胡楊是奇特珍貴的古老樹種之一,大約在一億三千萬年前就在我們這個星球上生存了。我國古籍中稱胡桐,蒙古語叫陶來。由於它具有驚人的抗乾旱、御風沙、耐鹽鹼的能力,因而能繁衍生存於沙漠之中。胡楊極耐寒暑,可以承受零下四十度的嚴寒和零上四十度的酷暑。胡楊群立於莽莽荒漠,特別是枯亡的胡楊,千姿百態,給人以蒼勁悲壯獨特之美。清人宋伯魯在其詠胡楊的詩中曾惟妙惟肖地這樣寫到:「君不見額林之北古道旁,胡桐萬樹連天長。交柯接葉方靈藏,掀天掉地紛低昂。矮如龍蛇欲變化,蹲如熊虎踞高崗。嬉如神狐掉九尾,獰如藥叉牙爪張。」

胡楊之奇特,還在於葉形隨生長階段而變化,故又有「異葉楊」之稱。胡楊在幼苗期葉細如線,五至十五齡葉寬如柳,十五齡以後葉形似扇。更為奇特的是,有的成年胡楊一樹三葉並生。盛夏的胡楊婆娑茂盛,搖曳多姿,給茫茫荒漠以綠色生機。

你聽說過胡楊淚嗎?《新疆與圖風土考》曰:「夏日炎蒸,其津液自樹梢流出,凝結如琥珀為胡桐淚;自樹身流出色如白粉者為胡桐鹼。」因為胡楊將吸收的鹽分部分儲藏體內,部分又通過表皮裂縫向外溢出,形成白色或淡黃色的塊狀結晶,即胡楊鹼,《本草綱目》稱胡楊淚。這種通過植物體搬運鹽分的現象,是胡楊適應乾旱荒漠地區土壤鹽漬化的特殊能力。

胡楊一生都在頑強地同風沙抗爭。它們甘居荒漠,以堅實的身軀阻擋流沙,抵禦風寒,保衛綠洲,維護了乾旱地區的生態平衡。胡楊葉含豐富的蛋白質和鹽類,是牲畜過冬的好飼料;胡楊木質地柔韌,耐水防腐防蟲,是製作三合板、地板和木船的絕好材料;胡楊鹼還可入藥、制肥皂等。胡楊對人類的要求甚少,卻為人類獻出了自己的一切,無愧於「沙漠英雄樹」之美譽。

壯美的胡楊見證了燦爛的西域文明。兩千多年前,大片的胡楊林滋養著富麗堂皇的樓蘭、龜茲等西域古國。如今,漫漫黃沙湮沒了曾經文明繁盛的絲路古城,唯有不屈的胡楊穿越歷史,巍然屹立於荒漠之中,歷經滄桑,千年不朽。

見到胡楊,才知生命之頑強;見到胡楊,才知生命之輝煌。胡楊是大漠之精魂,胡楊是樹中之大纛!告別腦木更的這片胡楊林,我一直在想,胡楊像誰抑或誰像胡楊。

被譽為「民族脊梁」的魯迅先生像胡楊。「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他一生用刀槍一樣的筆,頑強地與敵人戰鬥著,無論時局動蕩,還是風雨如晦,他都勇往直前,無所畏懼,從未停歇,用思想的明燈燭照著中華民族前行的方向。

虎門銷煙令英夷膽戰心寒的一代名臣林則徐像胡楊。「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他博大的胸襟,浩然的正氣為世人所景仰。林則徐被貶流放新疆後,把個人的不幸置之度外,寵辱不驚,憂國憂民。他整頓河工,興修水利,救災放賑,只盼那「迢迢一片龍沙路」早日變成「鄉壟千頃」的塞外江南。

願將此身長報國的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像胡楊。楊靖宇犧牲後,當日軍剖開他的腹部,發現他的胃裡全部是枯草、樹皮和棉絮時,無不為之震驚、讚嘆。在烈士殉難處,日本關東軍破例為這位讓他們生者懼、死者敬的「支那的一條好漢」舉行了祭奠儀式,以楊靖宇的頑強不屈訓戒部屬。

遙遠的疆域常年駐守邊疆哨所的官兵們像胡楊。他們生活在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環境中,大漠戈壁的冷月和他們相伴,海防孤島的烈日與他們同勉,雪域高原的寒風隨他們共舞。為了人民的安寧和幸福,他們把美麗青春和一腔熱血無怨無悔地奉獻給了祖國的萬裡邊陲。

守望家園的腦木更蘇木牧民們像胡楊。胡楊的生存境況如此惡劣,但在腦木更蘇木的這片胡楊林東南方不遠處,卻孤零零地居住著幾戶牧民。那裡無電、無通訊且水源奇缺,可他們仍頑強地生活在這片荒漠沙灘中,不避艱險,不離不棄,默默地守護著這片戈壁草原。

其實,我們許多人都像胡楊。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人生也許並非涵蓋每個人,可多數人會經歷一些大大小小的挫折、磨難或不幸。試想,世上有多少人仍然生存在社會的底層——他們有的為生計日夜操勞奔波,有的收入微薄生活窘迫,有的肢體殘缺貧病交加,但他們仍如胡楊一樣頑強地與命運抗爭著,努力地工作著,默默地奉獻著。他們更值得人們的敬重,更需要人們的關愛!

在這個喧囂而浮躁的塵世,該如何安置我們的身體與靈魂?我想,我們都要學習胡楊的精神、胡楊的品格,堅忍不拔,歷挫彌堅,在艱難與平凡中譜寫生命的壯美與輝煌!

作者簡介:

張斌,男,漢族,現為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右前旗文聯主席,烏蘭察布市政協委員,烏蘭察布市作協副秘書長,察右前旗文化研究促進會副會長等。散文、詩歌作品散見於區內外報刊。

原創圖片:由小強《腦木更胡楊林》

請在文章末端留言板分享心情

白泉山書院成員原創作品,轉載需註明出處(微信號:baiquanshanshuyuan),否則追究法律責任。版權合作或投稿致信baiquanshan_ibook@126.com

白泉山書院專注原創文學交流和英語學習

長按關注

相關焦點

  • 胡楊
    我一直覺得,那個老人就是一棵胡楊;他的歌聲,就是胡楊的聲音。胡楊是有歷史的樹木,在西域時,它們被稱為「胡桐」。有關胡楊的記載很多,我從眾多史書中挑輕撿重,在《漢書·西域傳》中找到了最早記錄胡楊的文字:「鄯善國多葭葦,怪柳、胡桐。」這裡所說的「胡桐」就是胡楊。可以肯定,古西域大地上一定到處林立胡桐,而且極有可能像今天的胡楊一樣,是較為醒目的植物。
  • 胡楊,大自然塑造的英雄樹
    胡楊的胡字,表示胡楊的生長地域在西北,是西北的特定樹種。胡楊在《後漢書·西域傳》等書中稱胡桐,是因當時把楊樹誤認為桐樹了,後來確定胡楊為楊屬,正名胡楊。胡楊屬於楊樹五派之一的胡楊派,是楊屬中最古老的一種。胡楊派有胡楊、灰胡楊,灰胡楊要求較高的水分補給且不能忍受強度鹽鹼化,不過一般說胡楊兩者都在其中了。
  • 塔裡木河世界最大胡楊區 最美胡楊季新疆尉犁歡迎您
    金色的陽光,金色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金色的胡楊,黃的炫目,美的醉心,沁人心扉。它醉美了塔裡木河、醉美了沙漠,醉美了遊人的心。中國是世界上胡楊分布範圍最廣、數量最多的國家。據統計,世界上的胡楊絕大部分生長在中國,而中國89.1%的胡楊生長在新疆的塔裡木河流域。
  • 胡楊是種啥樣的楊?
    胡楊是種啥樣的楊?胡楊,在《漢書》又被叫做胡桐,是楊柳科楊屬胡楊亞屬的一種植物。它常常生長在沙漠中,耐寒、耐旱、耐鹽鹼、抗風沙,生命力非常頑強。▲ 星空下的胡楊。圖/視覺中國所以,在傳統的頌歌中,胡楊詮釋的是一種精神——堅毅,「活著千年不死,死後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萬物均有其生長的季節,而屬於胡楊的季節,則是金秋。每到秋季來臨時,沉默了許久的胡楊盡情綻放,斑斕、熱烈、風情別樣。沙漠中的秋天,被胡楊林似火的熱情點燃。▲ 沙漠金秋,胡楊是亮麗的風景線。
  • 李惠英 《生如胡楊》
    生 如 胡 楊作者:阿紫/朗誦:李惠英朋友,讓我們穿越亙古的洪荒,穿越鋼筋水泥築就的屏障,一起去大漠,去跪拜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楊你看那戈壁荒漠,沙礫飛揚;你聽那風沙呼嘯,肆虐持狂而胡楊卻在沙漠上站成了一道永恆的風景,一座永恆的雕像。
  • 益陽市一中2020年湖南胡楊教育基金會 「胡楊助學金」發放儀式活動...
    參會人員:市級領導湖南胡楊教育基金會執行副理事長曾立坤,湖南胡楊教育基金會執行副理事長董安民,湖南胡楊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彭順超,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市委教育工委書記、胡楊教育基金會秘書長羅曉皓
  • 金秋時節看胡楊
    一聲看胡楊,似乎道盡遊者的心懷,晨光未現,天光破曉,人頭攢動在胡楊林的枝葉間;日上三竿,秋陽正好人群竄行在胡楊林的縫隙裡;日落西山,夕陽東照人影晃動在胡楊林的縱深處。  胡楊,喜歡你,我無從下筆。知道寫你的筆多的不可勝數,雖然不缺華章,但也雜亂無章;胡楊,喜歡你,我鏡從何起。
  • 胡楊的家鄉|塔裡木河原始胡楊林
    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胡楊,它用自己三千年的光陰成為塔裡木河流域一道生命的風景線它用自己偉岸的身軀抵擋塔克拉瑪幹沙漠對塔裡木河流域綠洲的侵襲保護著大漠戈壁間僅有的一點綠色,構築著綠色走廊不到新疆,不知胡楊之美不見胡楊,不知生命之輝煌新疆人熱愛胡楊,將它們稱為「英雄樹」
  • 新疆庫車:「培土引水」栽種「胡楊經濟」
    近日,在新疆庫車市舉辦的第三屆原生態胡楊節上,塔裡木鄉農民艾克拜爾·艾合買提精心製作的紅柳烤肉、羊肉抓飯等特色美食,吸引了大批欣賞胡楊美景的遊客前來品嘗。「來看胡楊美景的人多了,生意會更好。」開幕式當天,艾克拜爾·艾合買提賣出30多隻羊。
  • 新疆塔裡木河畔的胡楊,美醉了
    胡楊有著他自己堅韌的情懷,三千年不倒的不朽,實在令人敬佩!只有看了胡楊才會覺得人那麼渺小,人生那麼短暫。在新疆,胡楊是唯一能成林的樹種。千裡大漠因有了胡楊,才變得如此輝煌盎然生機。那時你定會被這荒漠中的金彩所感染,被胡楊的堅韌所打動。
  • 盛景與美食相伴 洛浦共胡楊等你
    盛大的開幕現場(許曉龍攝)  醉美胡楊湧動金色詩意,歌舞洛浦喜迎八方遊客。十月的新疆洛浦,處處染著胡楊的璀璨。盛裝的新娘艾拜比·曼蘇爾靦腆又喜悅地說道:「秋天的胡楊最美,我們的愛情也是最美!」  騎著駱駝賞胡楊(買買提艾力攝)  騎著駱駝賞胡楊,是每屆胡楊節上最火爆的娛樂項目。
  • 33團葫蘆島拍胡楊紀實
    過了河,又坐皮卡越野,在沙漠裡行駛,大約十公裡,我們到了,爬上沙丘,就看到了胡楊、湖水,四周是綿延不絕的沙丘,這時太陽還沒有升起,很多人長槍短炮支在架子上,已在等候。
  • 【黃陵廣播電視臺】《朗讀》大漠之魂 永遠的胡楊
    車過酒泉一路向西,沿途可見零散的胡楊,只是此時胡楊就是沙漠之中的一抹抹綠洲,清秀而又惹眼。胡楊生於沙漠卻離不開水,在溪水和湖邊的胡楊,其長勢尤其蓬勃,水中盈盈的倒影和地面的胡楊相映成趣,仿佛讓人置身於油畫世界。行走在胡楊林中,擁抱一棵棵古老的胡楊,這是一種怎樣的生命力啊,浩瀚的沙漠,荒蕪粗曠,沒有星羅棋布的泉澤滋養,特別是到了冬春季節,狂風肆虐,飛沙走石,只有這胡楊挺直著脊梁,堅守著戈壁大漠,靜看日落日升,不懼怕,不同流,依舊鐵骨錚錚,胡楊,真正的沙漠之魂!
  • 周尊聖作品《不朽的胡楊》欣賞_價值_所蘊精神
    浦君藝術創始人於周尊聖合影在周尊聖的畫作,胡楊是一種精神,它蘊藏的豐富歷史信息和文化情感,通過畫家的畫筆穿越時空,直達人的心靈。胡楊,是讓他崇尚的生命。他一面聽維族老漢講述胡楊的故事,一面撫摸著胡楊樹那沒有皮膚包裹的古樹,一面沿著胡楊樹數不清是血管還是經絡,枝條的粗壯紋理。在與胡楊目不轉睛的觀察和夜不能寐的冥思苦索中,他有了對生命和藝術驚人相似的理解。
  • 指南|東歸聖地――胡楊深處的守護者
    攝影/周波「活著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朽」,歲月更替,胡楊無言。在這個特立獨行、千年屹立、桀驁不馴衝雲霄、任由病梅論短長的胡楊林深處有一個陪伴他的守護者——土爾扈特民俗文化園。提起蒙古族歷史,土爾扈特部和土爾扈特部東歸,絕對是一個永遠都無法繞過的話題。
  • 國館寶藏|著名畫家冀有泉「筆尖上的胡楊精神」
    ,畫畫之時未察覺,畫完起身小腿已腫得不能走路,只得朋友攙扶勉強行走;蚊蟲叮咬也是家常,但這都沒能阻擋冀有泉先生對於胡楊的情深意厚,執筆之中已似痴迷瘋狂,因此見他之人為他取了一個別稱「胡楊瘋子」。此技法的命名,冀有泉先生引用「斑駁」之詞中意境,取其「駁」字定名自己水墨胡楊畫面「黑白」交融的繪畫表徵,斑駁墨影,陰陽共生。冀有泉先生也多用「駁墨法」來塑造自然光影下胡楊那鮮活的情境姿態,以及胡楊枝幹被歲月風化侵蝕的表面紋理和樹疤。千年古木,萬年壽齡,胡楊形態變幻無窮,駁墨法在用墨上突破傳統繪畫程式,解放了水、墨的表現限制,讓水墨自由馳騁宣紙之上,呈現出了栩栩如生,光影瑰麗,雄厚蒼勁的胡楊。
  • 西域胡楊&滴王匠總部歌手見面會圓滿成功
    西域胡楊(原名楊周)傳奇歌王、音樂人、英文名YOUNG,出生於1981年,黨員;2000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四川隆昌人,中國十大搖滾歌手
  • 荒涼沙漠裡的「英雄之樹」,細說胡楊的特點和本領
    如果你沿著塔裡木河往下遊走,很可能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它的母河的河水在靜靜地流淌,河岸邊屹立著一棵棵胡楊,就像一群魁梧的戰士,守護著大饃,牛羊在小樹林的底下嬉戲玩耍,好不愜意。在維吾爾族的語言中,胡楊叫做託克拉克,意思是最美麗的樹。胡楊是楊柳科植物,我們在湖邊常常看到的垂柳,以及在路邊看到的高大挺拔的白楊都是它的親戚。
  • 「秋攝」開啟震撼靈魂的金色胡楊之旅
    胡楊是一個神奇的樹種,它的生長總是和鳳凰與鮮血緊密相連。這是一個多變的樹種,春夏為綠色,深秋為黃色,冬天為紅色。這是一個堅強的樹種,活著三千年不死、死後三千年不倒、倒後三千年不朽……全天在胡楊林大景區自由拍攝,遊覽金色胡楊林海。在這片被稱為「綠色淨土」的神奇美麗的土地上,沙漠的曠野裡生長著高大挺拔的胡楊樹、一望無際的紅柳、楮紅色的鹼草地和茸茸的駱駝草,沙丘起伏綿延不絕,羊群在樹林和草叢中遊蕩,晚霞的光影在駝峰上流動,黃昏時分傳來陣陣駝鈴,深秋的天空中閃爍著胡楊葉明豔的金黃色。
  • 盤點:新疆胡楊打卡全攻略,許你一份絢爛的深秋!
    相信很多人心裡都種下了一顆關於胡楊的夢,「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這是關於胡楊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