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炎炎之下,冀有泉先生置身在大漠中寫生已是每年必須要做的事情,而且一堅持就是22年,他更曾40餘次徒步大漠,只為與自己的老朋友胡楊交心,用自己的畫筆詮釋出胡楊畫最深處的精神靈魂。
冀有泉先生每次回憶起第一次與胡楊的奇遇,都倍加感慨。1998年,一次與朋友的新疆旅行,車行之中窗外偶見古樹連片,執意下車一看究竟的他當下就為這奇樹深深地著了迷。徒步4小時深入大漠,不顧危險,一看究竟。胡楊那挺拔高傲的軀幹,在茫茫沙海之中如同大漠方舟,即使千瘡百孔依舊不倒不沉,更不朽不敗,冀有泉先生被深深震撼,之後尋問當地人才得知這是胡楊。
胡楊「活著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朽」,擁有著超強生命力,維族人民稱它為最美麗的樹,蒙古族人民稱它為聖樹,漢族人民稱它為大漠英雄樹,胡楊防風固沙,鹽鹼之地依然屹立數以千年,展現出了一股強大的生命力。
自第一次遇見胡楊,冀有泉先生的心便留在了那裡。每次前去都要進行長達半月乃至一個月的創作時間,天一大亮便前往大漠寫生,隨身帶著烤囊和水、鹹菜這便是中午的午餐,有時有朋友陪同有時則自身前往。
寫生胡楊是艱苦的,因為大漠晝夜溫差大,冀有泉先生曾有段時間極度不適應,發高燒暈倒,後來朋友發現才及時送往醫院,39度的高燒之下險些觸及生命危險,第二天一早燒剛退去,又起身前往;大漠地勢崎嶇不平,沙地凹凸不一,他也有幾次跌倒腿部受傷的經歷,畫畫之時未察覺,畫完起身小腿已腫得不能走路,只得朋友攙扶勉強行走;蚊蟲叮咬也是家常,但這都沒能阻擋冀有泉先生對於胡楊的情深意厚,執筆之中已似痴迷瘋狂,因此見他之人為他取了一個別稱「胡楊瘋子」。
冀有泉先生寫生胡楊
冀有泉先生欣然接受,只為追求內心所想,長路漫漫不畏寂寞,默默修行,那一刻他便是胡楊。畫胡楊很難,胡楊經歷數千年的歲月洗禮,其身形已經呈現不規則體態,尤其是樹幹上被歲月雕琢的複雜紋理、疤痕,還有枝葉的交疊,以及樹與樹的遠近大小層次,這些關係是極為細微的結構,畫不好則容易千面一律,其特點甚難拿捏。
而在創作之中,冀有泉先生發現傳統的筆墨技法已經難以滿足胡楊那千奇百怪的姿態,他另闢蹊徑,在傳統筆墨中融入西方素描創作思想,從而讓點線面的表現力更富自由灑脫,畫面情境光影也更為鮮活,並首創「駁墨法」、「飛白彈點法」兩大繪畫技法,開闢先河。
《大美胡楊》68x68cm,冀有泉先生水墨胡楊作品在畫面形體塊面處理與用墨方面,冀有泉先生獨創「駁墨法」。此技法的命名,冀有泉先生引用「斑駁」之詞中意境,取其「駁」字定名自己水墨胡楊畫面「黑白」交融的繪畫表徵,斑駁墨影,陰陽共生。冀有泉先生也多用「駁墨法」來塑造自然光影下胡楊那鮮活的情境姿態,以及胡楊枝幹被歲月風化侵蝕的表面紋理和樹疤。千年古木,萬年壽齡,胡楊形態變幻無窮,駁墨法在用墨上突破傳統繪畫程式,解放了水、墨的表現限制,讓水墨自由馳騁宣紙之上,呈現出了栩栩如生,光影瑰麗,雄厚蒼勁的胡楊。
《大漠胡楊》68x68cm,冀有泉先生水墨胡楊作品在畫麵點、線處理與用筆方面,冀有泉先生再創「飛白彈點法」,並多表現於胡楊的樹幹、葉子,以及一些細微且靈動跳躍的邊緣形體。枯筆飛白,連點帶線,抑揚頓挫一氣呵成,疏能走馬密不透風,甚為乾淨利落。「飛白彈點法」讓冀有泉先生的水墨胡楊畫面層次更加豐富,頗具音樂韻律感,渾然一體也可謂精緻。創作水墨胡楊二十餘年間,「駁墨法」、「飛白彈點法」已經形成了冀有泉先生獨具其個人特點的畫面烙印和標識,業界更並稱兩法為「冀氏畫法」,廣為流傳。
《大漠衛士》68x68cm,冀有泉先生水墨胡楊作品
此外,冀有泉先生因早年深受母親剪紙藝術的薰陶,他還將中國傳統國粹再次融入水墨胡楊的創作之中,讓胡楊與畫面光斑線面之間,呈現出了鏤空雕刻般的質感,將胡楊的氣韻展現得更為堅韌挺拔,雄壯蒼茫,立體感十足;並結合其自身早期數十年豐富的冰雪、山水畫創作經驗,將冰雪之魂,山水之韻融入水墨胡楊創作中,將水墨胡楊的情境表達發揮到極致,更將胡楊之神韻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藝術高度,解決了胡楊塑造難、表現難的歷史性難題。
《笑傲風雪》136×68cm
看冀有泉先生畫胡楊是一種視覺享受,他下筆果決快速,逸筆草草,跳躍點染之間胡楊的樹之肌理疤痕,葉之層面交疊,以及溝壑、樹洞明暗對比關係之形態躍然紙上,可謂真實靈動,一棵棵胡楊樹在冀有泉先生的筆下脫穎而出,其功力讓人折服。
《穿越時空》68x68cm,冀有泉先生水墨胡楊作品臺上幾分鐘,臺下是二十餘年的潛心鑽研。據冀有泉先生回憶,當時在北京的工作室潛心創作研究水墨胡楊的時候,有一位收廢品的老者每周都會定期來到他的工作室收一次廢紙,堆疊在角落的廢紙比一人都高,每次老者的車都能滿載而歸。
後來,老者卻疑惑地問他,「怎麼你這裡的紙越來越少了呢?以前我一車拉不完,現在怎麼一天比一天少,後來就沒有了」。冀有泉先生則回答:「過一段時間再來,你可能見到的就是我的作品了」。廢紙三千,食墨九噸,歷經磨難,冀有泉先生的水墨胡楊終得成形,那個時候見過冀有泉先生水墨胡楊的人,又給他取了另一別稱「胡楊冀」,冀與其本人的姓同字,又有「希望」之意,冀有泉想要做胡楊精神的傳承者。
《守望塔裡木》142×360cm,冀有泉先生水墨胡楊作品
2011年,著名畫家冀有泉為回報新疆人民,回報胡楊的饋贈,特意在「輪臺博物館」舉辦水墨胡楊回報展覽,作品得到當地與四海人民的高度認可與支持。2018年,其個人水墨畫作品被收錄在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名家畫集》(俗稱大紅袍)之中,經典傳承,名流芳古。
作品載入經典藝術專著《中國當代名家畫集》(俗稱大紅袍)
2019年,為紀念祖國建國70周年,著名畫家冀有泉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大漠胡楊·民族之魂」水墨畫個展,胡楊神與民族魂同輝,在中國最高藝術殿堂同現,得到了業界高度認可與推崇,冀有泉先生更被業內專家稱為「中國水墨胡楊第一人」。此外他的作品被國家多個重要殿堂懸掛收藏,還曾在世界20餘個國家巡迴展覽,屢次獲得獎項,其作品得到各國重要領導友人的認可珍藏,冀有泉先生把象徵民族精神的水墨胡楊,帶向國際,為民族文化建設的弘揚和發展做出了貢獻。冀有泉先生(後排左三)出訪聯合國併合影
胡楊是民族的精神,它歷經歲月洗禮,數千年依舊不倒不朽,頑強挺拔屹立在大漠之中,生命力之強勁正像中華民族五千年血脈相承的土地與靈魂,生生不息,錚錚鐵骨,永遠流傳;胡楊是冀有泉先生的精神追尋與信仰,他寫生創作水墨胡楊22年,40餘次徒步大漠,與胡楊共融歷經艱辛,從藝修行開創藝史,勵志將胡楊精神續寫華章。筆意凝心血,墨染胡楊情。冀有泉先生的筆下胡楊之精神,是從藝者砥礪前行探索之精神,是國粹水墨再現胡楊大美,開創時代之精神,更是華夏兒女不畏艱難,團結一心,堅守使命共建國家繁榮盛事的民族之精神。
《胡楊魂》123×246cm,冀有泉先生水墨胡楊作品
《大漠雄魂》系列之二 142×360cm,冀有泉先生水墨胡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