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不起眼的小寺廟裡竟藏有七寶「七件寶之一」,還發生過不少趣聞...

2021-02-07 澎湃新聞
這座不起眼的小寺廟裡竟藏有七寶「七件寶之一」,還發生過不少趣聞軼事

2020-12-06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七寶新橫瀝港(現名橫涇)東、蒲匯塘南,有一座至今原址、原貌的佛教寺廟,兩株銀杏樹簇擁環伺,很顯眼。廟不大,形制如古書裡所稱的「蘭若」。這裡就是曾經的東聖堂,現在的南七寶寺。

一般把規模大且成建制的寺廟稱「寺」,如上海的「龍華寺」,杭州的「靈隱寺」,南京的「棲霞寺」。寺有山門(實際上應該是三門:中間空門,兩邊是無作門和無相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樓(鐘樓、鼓樓)、閣(藏經閣)、塔等高大建築。還有堂(禪堂)、舍(齋房)、庖(廚房)、湢(澡堂)。東聖堂不大,除了二排朝南的三開間瓦房外,什麼都沒有。可能是為了與浜對面的「七寶教寺」相呼應,或許是「有來頭的」,所以從原來的東聖堂改稱為現在的南七寶寺。因為在明代,凡是佛教場所,如果沒有得到朝廷的敇賜匾額,就不能稱作「寺」。

小時候,我生活在東聖堂附近,一晃五十多年過去了,往事歷歷在目。在我記憶中,當年東聖堂的東邊只有一戶農家,再往東就是田野,很僻靜,適合修行。

東聖堂當年實際是座庵,「庵」通「蓭」,指的是草屋。庵一般又指尼姑廟,尼姑是比丘尼的中國名稱,即佛教女出家修行者。庵即女尼出家修行之處。《紅樓夢》裡的「櫳翠庵」「水月庵」,《阿Q正傳》裡的「靜修庵」修行的都是女尼。堂,多指小廟,而「庵」,一般都很小,故命之「東聖堂」,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現在改名為「南七寶寺」,不過有點年紀的七寶人還是習慣舊名稱。

東聖堂的鐵佛,據說就是「七寶」一寶「飛來佛」,宣德爐與之相比,小巫與大巫。據說,正因這尊鐵佛,故東聖堂又叫鐵佛寺。鐵佛是明萬曆年間(1573—1619)本鎮鄉紳徐泮募資籌鑄,佛像高丈餘重數噸。文獻記載「高丈餘」與我所見有出入。我印象中的鐵佛感覺並不偉岸,漆黑且灰頭土臉,與我想像中光彩鮮亮,威武挺拔的形象不太符合。「文革」期間,這座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飛來佛」被毀,在已經砸得一塌糊塗的正堂,確見一大堆被敲碎的鐵塊,而鐵佛連同底座已蕩然無存。

20世紀60年代東聖堂鐵佛(資料圖片)

東聖堂還有些非典型教寺的特徵。我們知道佛教場所的外牆大多是黃顏色的,而我清楚地記得東聖堂的西外牆是紅顏色的,有點類似道教場所的外牆。原來,20世紀50年代初,曾經在東聖堂西面的空場地上拍過某部電影的一個場景,好像是《黃浦江的故事》,因劇情需要,把東聖堂西外牆粉 刷成紅顏色,所以紅顏色其實不是東聖堂外牆的本來顏色。電影場景拍好以後,外牆顏色沒有還原。此外,早前東聖堂裡的「老爺」(本地人稱廟裡的偶像叫「老爺」)是剛解放時從北面「二小」(七寶鎮第二小20世紀60年代)處寄放在東聖堂。七寶二小校址內有原來七寶北城隍廟的部分,城隍廟做了校舍,於是裡面的「老爺」只能受委屈另尋棲身之處。城隍廟不屬佛教,所以廟裡老爺與佛教廟宇裡的老爺形制不一樣。

圖片源自網絡

在我的記憶中,東聖堂裡尼姑不多,好像只有兩個,一個師公,一個師太。我一直感到奇怪,「公」者,應該是男的,為何女尼要稱「師公」?或許是「師姑」吧,「姑」與「公」在語音上很容易混淆。但所有人都叫她「師公」,所以也就沒有人想到過這個問題。

聽說師公出生在浦東,家境殷實。可惜天不遂人願,出嫁後即遭喪夫之災。在封建社會,男人死了妻子可以再娶,雅稱「續弦」;女人死了丈夫再嫁,則被人不齒,所以師公的娘家人為她安排了做節婦。那時的東聖堂已是破敗不堪,香火斷絕,即將湮滅。師公娘家人出資買下遺址並重修了廟舍。然後讓師公出家在此修行,了此殘生。「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師公雖非出自侯門,然畢竟不是貧寒之女,與青燈為伴,也是要有毅力。師太的來歷不詳,待考。據說是漕河涇人,是什麼時候來的?有的說是解放後,有的說解放前。

20世紀60年代東聖堂照片(資料圖片)

東聖堂幾乎沒有香火,很少有女施主上門。這可能是解放以後提倡無神論,求神拜佛不時興了。一年難得一、二次宗教活動,也就是做些小的法事,場面小,人不多。遇上做法事的日子,東聖堂在南東街的正門才敞開,平時師公他們都從北小門進出。師公是個性格開朗的人,熟人很多,一路上不斷與人打招呼,談笑風生。因此,附近街上的女人都與她親近,不把她作為異類看待。在我記憶裡,師太的印象很模糊,可見師公性格外向而師太內斂。

不知何時,師公她們成了人民公社的社員,「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這也符合唐宋以後中國佛教農禪並舉,僧徒力田自食其力的現實。當年成立人民公社時,農民以土地入社。東聖堂有沒有田產?好像沒有,大概東聖堂的房產是她們得以入社的資本。雖然尼姑與村姑一起在田裡勞作有點難為她們,但畢竟靠勞動養活自己,不必仰仗信男善女的布施了。所以師太師公做人民公社的社員也不失為好歸宿。

後來,當年的東聖堂因「文革」而成了七寶九隊的倉庫。改革開放以後,破敗不堪的東聖堂經修繕,以「南七寶寺」的面貌得到重生。

東聖堂,後又稱為南七寶寺(資料圖片)

資料:《發現閔行之美》系列叢書

作者:方良佐

原標題:《這座不起眼的小寺廟裡竟藏有七寶「七件寶之一」,還發生過不少趣聞軼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佛教七寶】
    佛教七寶之一 金 銀在阿彌陀佛如來常駐淨土西方極樂世界中有「七寶」,第一「寶」就是金銀,金代表一種健康,許多請回家的菩薩要鑄金身
  • 小昭寺旁邊一座並不起眼的寺廟,名叫次巴拉康
    >老李說抖音上看到一家很火的網紅米粉店,於是與曹穎三人一起坐公交車到熱木其站下車,穿過熱鬧的小昭寺門前的大街,找到藏於巷子中的米粉店早餐便是這樣一碗沒看到松茸的雞湯米粉,味道還可以,就是吃著這麼貴的米粉心好痛剛到拉薩的時候,拿著已去世的故人假想敵的書《神的孩子都要去西藏》,發願要轉完攻略上介紹的拉薩小寺廟,既然發願了就努力地去做圓滿吧
  • 湖北有座古老寺廟,藏在一所211大學中,古色古香,環境清幽
    自從佛教傳入中國,佛教的影子在中國隨處可見,許多著名的寺廟可見,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佛教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旅遊景點,眾所周知,寺廟是一個安靜的地方,寺廟的建立是為了傳播佛教文化,旅行業公司為人們尋求真正的內心平靜,我們常見的寺廟不是在市區,就是在偏僻的地方,湖北有座古老寺廟,藏在一所
  • 重慶這座藏在市中心的寺廟,擁有佛像500餘尊,很多土著卻不知道
    對於中國大部分千年古剎來說絕大多數都藏於名山之中,但是重慶這座始建於北宋的千年古剎卻藏在最繁華的鬧市之中,歷經千年的變遷這座寺廟依舊非常的靈驗,香火一直都很旺盛,但是很多重慶土著卻只聽其名,不知道它具體的位置在哪裡,它就是藏在解放碑的重慶羅漢寺。
  • 西安一座不起眼的小寺廟,卻有著「中國的第二個敦煌」稱號
    西安一座不起眼的小寺廟,卻有著「中國的第二個敦煌」稱號,敦煌,這個城市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以「敦煌莫高窟」和「敦煌壁畫」著稱,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中國的第二個敦煌呢?被稱為「中國第二敦煌」的寺廟位於西安水陸庵風景區內,雖說是風景區,但到寺廟的遊客並不多,每年正月二十五日廟會期間,旅遊景點人山人海,在藍田人的心中,只有過了這個水陸庵廟會,才算真正過了年,關於廟會,我只能用兩個詞來形容:熱鬧,十裡八鄉的村民們分散開來,孩子們跑向娛樂設施,大人們跑向頭柱香,雖說廟會是正月二十五日,但二十三日已經有人從寺廟裡出來了,鞭炮聲從早到晚
  • 佛家七寶之首「血硨磲」時運不濟與自身品質無關!這件事擊敗了它
    硨磲這個品類可能很多玩家都不知道這兩個字怎麼讀!雖然硨磲的熱度實在低得讓人難以接受,但是不得不說這個品類還是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經濟價值的,而「血硨磲」能成為「佛家七寶」之首也並非炒作而來其也擁有著強大的實力!
  • 印度北部重鎮,在這座寺廟裡居然有免費的午餐?你想來看看嗎
    商業街上除了這處龐大的雕像,還有許多其他的小型塑像,其中不少是反映印度民俗活動的,還有不少是不明所以的藝術雕像,小音自己也看不懂就不跟大家賣弄了。由於時間還比較早,商業街裡絕大部分的商鋪還沒開門,只有行色匆匆的路人在這條頗為乾淨的道路上迅速通過。
  • 這座藏在山肚子裡的寺廟,不僅有1600年歷史,還與莫高窟齊名
    是修行的地方,是修行的地方,古寺有大德駐錫,深受佛教信徒的喜愛,如果你在佛教中用心祈禱的話,會消除事業障礙和兇暴化吉,雖然我國是不信仰佛教的國家,但是信仰佛教的人還很多,每年各地的寺廟都會燒香,信徒們會祈禱悼念。
  • 寺廟裡常見的十種石雕作品
    在現代,幾乎每個城市都會有一座寺廟用來供奉他們的守護神,而大部分的城市都會有多座寺廟來供奉他們信仰的神明。而今,寺廟文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建築、地理、繪畫、雕刻、文物、廟會等等。一座寺廟古建中,通常大部分都是用石材石雕和木材木雕來作為裝飾。其中,要數石材石雕最為突出,巧奪天工的傳統石雕工藝,精美絕倫的產品展示,都為寺廟古建增添了古色古韻的歷史文化氣息。
  • 泰國4座小眾寺廟:其中一處巨龍纏繞,在旅行地圖中都找不到
    以「千佛之國」聞名的泰國,全國總共有32000多座寺廟,泰國最大的異域特色就體現在其佛教文化上。行走在泰國,放眼望去幾乎到處是橘紅色的廟宇屋頂,金碧輝煌的尖塔,精美的佛像、石雕和繪畫。
  • 北京一座低調寺廟,藏有京城最大的石佛頭,順治曾在此出家
    但今天小編要說的是北京的寺廟,據說是順治帝出家的地方,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座寺廟就是慈善寺,在北京近郊的石景山區天台山上,坐落天台上,因此寺廟還有一個名稱是天台寺。該寺廟歷史悠久,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慈善寺是京西一座集佛教、道教和民間諸神為一體的廟宇,是民國歷史的一個見證,這在我國也是十分罕見的。
  • 這處淨土寶山藏著《天空之城》漫畫裡的夏天
    貴州大山深處,有一座神奇的山峰,那就是梵淨山紅雲金頂,金頂上方一分為二,有天橋連接,如此巧奪天工的地方,竟還建有兩座房子,當地人都曾懷疑山頂是否有神仙居住過呢?金頂垂直高差近百米,絕壁險路,是真正的「天空之城」。
  • 福建這座1100年歷史的寺廟,與泉州開元寺齊名,選址竟與狗有關
    福建這座1100年歷史的寺廟,與泉州開元寺齊名,選址竟與狗有關,某寺廟的建設,在古代可以說是盛大複雜的工程,但有特別有名的寺廟, 很多寺院從布局開始,慎重而沉重,需要調查很多因素, 但是,筆者今天介紹的這座寺廟,其原因是哭得笑不出來。
  • 最全整理:寺廟裡常見的石雕作品(附圖)
    在現代,幾乎每個城市都會有一座寺廟用來供奉他們的守護神,而大部分的城市都會有多座寺廟來供奉他們信仰的神明。而今,寺廟文化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建築、地理、繪畫、雕刻、文物、廟會等等。      一座寺廟古建中,通常大部分都是用石材石雕和木材木雕來作為裝飾。其中,要數石材石雕最為突出,巧奪天工的傳統石雕工藝,精美絕倫的產品展示,都為寺廟古建增添了古色古韻的歷史文化氣息。
  • 南寧馬山縣一座半山大的寺廟,藏在大山深處,但卻香火鼎盛
    廣西的風景中很少有聽到寺廟的,出名的寺廟景點,像浙江的靈隱寺,普陀寺,姑蘇城外的寒山寺,嵩山的少林寺,還有西藏的布達拉宮,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寺廟景點,在廣西只知道山水風光,卻不知在山水風光中也藏著一些特別的寺廟景點,如南寧周邊的「弄拉」風景區裡面就藏著一個普陀金剛寺,一個擁有世界最大的金剛經摩崖石刻的寺廟
  • 雲南這個免費古鎮,4座寺廟被少林寺接管,粑粑3元一個
    昆明是多元文化的交融地,這一點在官渡得到了集中體現,一個集鎮竟坐落有十幾座廟宇,有「六寺、七閣、八廟」之稱。「多少行人此來往,馬蹄踏破五更霜」。所謂「官渡」,指得便是官方渡口,是各大官員停靠和官方商船匯集之地,地位高,經濟繁榮,明清時可謂享盡榮華富貴。
  • 大理靈鷲寺年久失修,廟中竟藏有武功秘籍,它與靈鷲宮有關係嗎
    直到2020年8月下旬,靈鷲寺保護修繕工程通過大理州文物部門專家組驗收,過段時間,該處寺廟將會對普通遊客開放。或許不少朋友聽到這處寺廟的名字,便會不由自主想起金庸先生小說《天龍八部》中的大雪山靈鷲宮。而蹊蹺的是,洱源縣這處靈鷲寺居然藏有武功秘籍,那麼靈鷲寺和靈鷲宮這兩者有何聯繫嗎?
  • 在回民街轉了七八圈,發現了這座古廟,免費對外開放
    來西安旅行,很多人回到民居城市, 回民街不是一條街,而是整個街區,裡面胡同小路非常多,很多古老的西安愛美食也藏在這些胡同裡, 前幾天,在回民街到處轉悠,意外地「發現」了古老的寺院, 外表不顯眼,但進去是件好事!
  • 寺廟坐北朝南居多,這座寺廟卻為何坐西朝東?
    在他們看來,風水、地理是依據天體的方位和地理的形貌而決定它對於人的影響力的好壞利弊,這是屬於自然,也是屬於常識的。走過國內不少的寺廟,無論是香火鼎盛的名山寺廟,還是遠離人群的深山古寺,中國大部分的寺廟通常都是坐北朝南。按照傳統風水學來看,比較吉祥的寺院坐向大多為:坐北朝南、坐東向西、坐艮向坤(坐東北向西南)、坐巽向乾(坐東南向西北)。而位於京城西山的大覺寺則坐西朝東。
  • 水漫金山寺不是傳說,這座建在水上的寺廟,神奇的「漂」在水面
    是建在水面上的寺廟,好像寺廟在水上漂浮著,這座寺廟是建在水上的寺廟,漂浮在水面上,千年之間。這座寺廟是金山寺,說起這個寺廟,很多人都會想到白素貞水漫金山,這個神話的傳說是真的嗎?不知道,水漫金山寺是真的,金山寺位於福州西郊洪塘鄉附近的烏龍江,在新的一個小石阜上,因為這個阜很像江南鎮江的金山,所以叫做「小金山」,這個小石阜非常不可思議,據說「從潮水上下來,水不會膨脹淹沒山」,在這樣不可思議的地方,古人怎麼能錯過呢?我在那裡建了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