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七寶之一 金 銀
在阿彌陀佛如來常駐淨土西方極樂世界中有「七寶」,第一「寶」就是金銀,金代表一種健康,許多請回家的菩薩要鑄金身,表示「金身護體,百病不侵」,代表健康長壽之意,銀同樣也代表健康長壽同時銀還是避邪之物,銀代表著「佛祖」的光芒,剛出生的小孩帶銀飾就是乞求平安,健康之意,此外金有旺財的意思,如果是許了願給菩薩,靈驗後要給菩薩鍍金身,這裡有「真金不怕火煉」一說。
銀
指白銀。是最廉價的貴金屬,佛教認為銀所呈現出的光與色都具有息災的能力,所以銀被廣泛用於飾物。
佛教七寶之一 琥珀
【琥珀的吉祥寓意】
1、中國古代稱琥珀為「獸魂」、「光珠」、「紅珠」,被視為吉祥之物,新生兒佩戴可避難消災、一生平安,新人戴上它可永葆青春,夫妻和睦幸福。
2、琥珀是歐洲人的傳統寶石,歐洲人對琥珀的痴迷一如中國人對玉的鐘情,是結婚時必備的貴重珠寶,也是情人間互贈的信物,能保佑愛情永不褪色。
佛教七寶之一 珊瑚
珊瑚在佛典中被列為七寶之一,可與黃金同價。由於珊瑚美麗的外形,又有極高的經濟價值,歷代受到人們的喜愛珍視,例如西藏許多有地位的高僧喇嘛的念珠也多採用珊瑚製成。
佛教七寶之一硨磲
硨磲也叫車渠,民間也有寫做「蛼蟝」,是分布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類大型海產雙殼類。硨磲漸漸收到收藏家的喜愛,在市場和拍賣會上也火熱起來,然而硨磲資源卻越來越少,造成硨磲價格猛漲。
作為佛家七寶之首,硨磲早在我國古代就被認為是一種寶物,而名稱最早見於東漢時代《尚書大傳》,在清朝,硨磲是官員上朝穿戴的朝珠,也是佛教中常用的聖物,如今在大眾市場普及開來,可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珍珠般的光澤,質地光潔細膩,硨磲的美讓人凝神靜氣,美得不事張揚。事實上,硨磲的成分大致也與天然珍珠相同(硨磲還能生產珍珠),是海內最大的珍稀貝類,其外表的顏色是牙白與棕黃相間,天然的硨磲,外表就像車與溝渠所構成的圖案,生活在熱帶海域的珊瑚礁環境中,比如我國的海南、西沙群島及其他南海島嶼也有分布,而且硨磲是世界上最白的物質,為稀有有機寶石。
硨磲也叫車渠,民間也有寫做「蛼蟝」,是分布於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一類大型海產雙殼類。硨磲漸漸收到收藏家的喜愛,在市場和拍賣會上也火熱起來,然而硨磲資源卻越來越少,造成硨磲價格猛漲。
作為佛家七寶之首,硨磲早在我國古代就被認為是一種寶物,而名稱最早見於東漢時代《尚書大傳》,在清朝,硨磲是官員上朝穿戴的朝珠,也是佛教中常用的聖物,如今在大眾市場普及開來,可謂「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珍珠般的光澤,質地光潔細膩,硨磲的美讓人凝神靜氣,美得不事張揚。事實上,硨磲的成分大致也與天然珍珠相同(硨磲還能生產珍珠),是海內最大的珍稀貝類,其外表的顏色是牙白與棕黃相間,天然的硨磲,外表就像車與溝渠所構成的圖案,生活在熱帶海域的珊瑚礁環境中,比如我國的海南、西沙群島及其他南海島嶼也有分布,而且硨磲是世界上最白的物質,為稀有有機寶石。
佛教七寶之一 琉璃
琉璃,亦作「瑠璃」,中國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用各種顏色(顏色是由各種稀有金屬形成)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鉛)為原料,採用古代青銅脫蠟鑄造法高溫脫蠟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雲漓彩、美輪美奐;其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
琉璃被譽為中國五大名器之首(金銀、玉翠、琉璃、陶瓷、青銅)、佛家七寶之一,到了明代已基本失傳,只在傳說與神怪小說裡有記載,《西遊記》中的沙僧就是因為打破一隻琉璃盞而被貶下天庭的。
琉璃,沉積歷史的華麗,她穿越三千年的時空,以內斂的豐富保留著不可磨損的色彩。那如歌如泣的色澤流動,仿佛還在訴說西施淚別範蠡時的悽悽切切,晶瑩的淚花滴落於胸前的信物「蠡」上,這鑄劍時的堅貞之物,也為之動情。「流蠡」之稱,由此而來。
和諧之美 捨得之意(光影之美)
晶瑩剔透 精靈絕美(剔透之美)
手持念珠 常誦佛經—佛教七寶之一瑪瑙
佛珠念佛持咒,數誦一遍,其福無量。
佛界有三寶:佛、法、僧。
佛教有七寶:金、銀、琥珀、珊瑚、硨磲、琉璃、瑪瑙。
得三寶而國泰,得七寶而民安。其中瑪瑙(有叫赤珠或者真珠)其實就是天然的紅瑪瑙。南紅瑪瑙古代又稱赤玉,用之入藥,養心養血,信仰佛教者認為他有特殊功效。
手抄心經
你能遇見心經,就是知!你能念誦心經,就是行!你能得到加持,就是證!非常高興你能念誦心經,其實心經非常重要,平時有麻煩時可以靠心經來幫你度過難關!簡單又功效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