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則新聞可能會刷屏很多網站和自媒體,馬斯克用了「一些極其虛假的事情正在發生」,質疑了當今核酸檢測的不確定性。他可能更多傾向是認為:試劑盒有問題,檢測方法有問題。
實際上,我在 「抗疫6個月,武漢新冠患者特徵及應對措施」文章中,已經提到了這個比例「46.23%」 的陽性檢出率。這個比率,不是試劑盒準確度的問題,而是我們新冠病毒核酸遊走性的規律。
我們的檢測多為「咽拭子」檢測,只有當病毒遊走到「咽部」時,我們做「咽拭子」,才有可能檢測到病毒陽性,當它在消化道時,我們只有做肛拭子才能檢測到病毒陽性,當它潛伏在身體其他部位時,咽拭子、肛拭子可能都是陰性。一個新冠病毒攜帶者,不是時時刻刻病毒都能出現在呼吸道,或者出現在呼吸道的載量不一樣,載量小,低於檢出限,結果就會是陰性。因此,一天之內,4次核酸檢測,完全有可能出現2次陰性、2次陽性,不應該是「BD公司檢測試劑盒」出錯。
這個現象提示我們,檢出陽性,你一定是病毒攜帶者;檢出陰性,你不一定沒有帶病毒,只是你取樣檢測的那一刻,咽部沒有出現病毒,在那一刻你沒有傳染性,但不排除你這一天或其他時間段內沒有傳染性。
下面摘錄「抗疫6個月」的文章內容:3-5節的內容。其他內容可閱讀全文。
三、新冠感染者核酸檢測及抗體檢測
不能確定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1. 新冠病毒肺炎重症、普通型與新冠症候群對咽拭子核酸檢出陽性率的影響
研究結果可見,肺炎重症患者,即使在發病期間,咽拭子核酸檢測也只有46.23%的陽性率,普通型肺炎為30.65%,症候群患者為14.71%。提示核酸檢測陰性不能排除不是新冠病毒感染者。
2. 新冠病毒肺炎重症、普通型與新冠症候群對血清抗體形成的影響
由於武漢早期血清抗體檢測試劑盒尚未研製成功,因此,部分患者缺失血清抗體數據。統計患者發病後40-55d之間血清抗體檢測結果,可見新冠病毒肺炎重症及普通型患者IgM、陰性、IgG陽性的比例分別為73.33%、47.06%,而症候群患者僅為14.29%。症候群患者IgM陽性的比例為46.43%,肺炎重症及普通型分別為13.33%、34.41%,提示症候群患者存在病毒長時間潛伏繁殖的可能,肺炎重症患者比普通型患者更易在短時間內抑制病毒繁殖;症候群患者IgG陽性的比例為31.25%,肺炎重症及普通型分別為86.66%、69.59%,提示症候群患者不易產生保護性抗體IgG,肺炎重症患者比普通型患者,更易產生保護性抗體。症候群患者在患病後40-55d igM 陽性率高於肺炎患者,提示,症候群患者病程長於肺炎患者,與臨床症狀符合。大約20-40%的產生抗體的新冠感染者,血清iggG抗體會在1-3個月消失,這個現象也給疫苗的研髮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表1. 新冠病毒肺炎、新冠病毒症候群「血清抗體檢測」差異
抗體檢測在發病後40d-55d
四、新冠感染者潛伏期定為14天,
並不安全
目前大多數新冠感染者發病規律及病程遵循下面的規律:
新冠病毒肺炎:潛伏期在14天內,大多在5-7天;病程2-3周;
新冠病毒症候群:大約也在5-7天,只是輕症不典型,病程1-2個月;
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大約也在5-7天,有一點輕微症狀,1-2天後恢復正常,易被忽視,誤認為無症狀。
但是,我觀察到有很多新冠感染者,病毒潛伏期長達50-60天。
五、新冠病毒肺炎重症、
普通型與新冠症候群的治療策略建議
1. 新冠肺炎的治療策略
2020年1月25日至2月15日,進入我們新冠肺炎討論群的患者大約1000人左右,根據症狀及檢測結果可以判斷主要為重症肺炎和普通型肺炎患者,其中重症佔比較大,因為那時只有重症的非住院患者在四處求助,我們討論群採用的救助方案是:「防禦性雞尾酒療法——甘草酸二銨+VC+蘆丁+輔酶Q10」,取得了非常好的救助效果。該方案有三個為營養補充劑,一個為藥店可以買到的抗炎劑,相比於皮質激素和羥氯喹,不良反應較少,由於沒有免疫抑制作用,對後續康復與轉陰沒有負面影響。該方案自「虹說健康公眾號」公布後,獲得海內外300多萬次的轉發與閱讀,很多患者積極響應,獲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下面是患者的留言、半島都市報報導的被我救治患者的經歷、患者使用雞尾酒方案後的體溫變化曲線(摘錄9例)。
藍色線表示未用藥物治療時的體溫,基本在39-40℃之間;紅色線表示使用臨床標準方案(奧司他韋+阿比朵爾+莫西沙星+連花清瘟)時的體溫,大多沒有明顯好轉;綠色線表示使用「防禦性雞尾酒方案」,體溫大多在3天後降為正常,此後10天的觀察未見反彈。
2. 新冠症候群及新冠肺炎後遺症的治療策略
2020年2月15日之後,我們有新建了2個新冠肺炎討論群和一個海外肺炎討論群,該時間段之後的患者與之前的患者表現出完全不一樣的症狀,追溯其症狀發生的時間,大多與新冠肺炎患者一樣,在1月20日前後,只是有與症狀不典型,核酸檢測陰性,未被納入新冠感染者之列,後來血清抗體檢測出現後,許多患者才被確認感染了新冠病毒。由於我們可能是最早面對千餘名非典型肺炎的患者,所以我們可能是最早承認他們是新冠患者的專業人士,通過與患者24小時密切的觀察與交流,最後將新冠病毒引起的症候群症狀的原因,錨定在「周圍神經損傷」上,並通過虹說健康公眾號公布了我們對新冠症候群及新冠後遺症患者的護理策略,提出了「神經肌肉營養的雞尾酒方案」,維生素B1+維生素B12,適度配合谷維素、a-硫辛酸、穀氨醯胺等,繼續保持VC+輔酶Q10,改善心肌損傷。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僅剩少數5-10例患者依舊存在症狀,大部分患者康復。由於新冠症候群患者目前還沒有得到臨床的認可,許多人因為不被承認,患上了嚴重的焦慮和抑鬱症狀,目前臨床的方案是給予「抗抑鬱藥」,我們的做法是心理疏導,並積極給予相應的營養方案,成功的救助了很多有自殺傾向的新冠患者。
大約20%的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後會重新出現症狀,大多表現為新冠症候群症狀,這些被認定為新冠後遺症,主要表現為心悸、肌肉萎縮、神經遊走性疼痛、味覺、嗅覺改變等,可按新冠症候群的護理策略進行康復。
如果你是新冠患者,焦慮,恐慌沒有用,你唯一能做的努力是坦然面對,用最好的心態和免疫力對抗病毒,剩下的交給時間,交給科學家。免疫力不是吃出來的,是戰鬥出來的,不要整天只想著四處求醫,吃藥、吃補品,良好的情緒和適當的鍛鍊是最好的「藥」。
文字 / 武漢大學藥學院丁虹教授
排版 / 咩擠
用不懈的探索
向生命致敬
武漢大學丁虹教授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