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啥意思?

2020-12-14 騰訊網

想必大家對俗語都十分熟悉吧,農村俗語屬於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之一。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唐詩宋詞,詩詞之美在於它的意境,總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等到我們長大一點,又開始學習成語,別看成語字數不多,它裡面蘊含的內容可是很豐富的,有的成語還包含了很多典故。正是因為如此,有些人覺得學習成語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俗語和成語相同的是字數都很少,但俗語比成語要好理解很多,每一句俗語都是簡單易懂的話,而這樣通俗的話裡卻包含了很多的人生道理。

現在有不少人覺得農村俗語只有老一輩人才會去說,它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俗語之所以能夠流傳到現在,不就是因為它的重要嗎?

每一句俗語都是老一輩人的生活啟發,他們把俗語傳承下來也是想讓自己的後人少走彎路,不要在無用的事情上浪費時間。接下來筆者就來講一句俗語,說的是「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大家知道這句俗語是在說什麼嗎?

在很多的家庭裡面,父親扮演了一種尤其重要的角色,主要負責家庭的生活開銷,家庭裡面的大部分生活來源都是靠父親來負責的。然後就是母親,她主要負責照顧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家裡很多小事都是靠母親來做好的。

除了自己的父親和母親,對大家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了。有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父親十分富有,或者是有一個掌控家中財產的母親,但很多時候並不是這樣,這句俗語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解釋。

從字面上來分析,這句俗語是在說父親有不如母親有,母親有錢不如自己的妻子有錢。為什麼要這樣講呢?

難道自己的父母親有錢不是一件好事嗎?其實並不是不好,而是好不好都是相對來講的。要是父親有錢了,家裡的條件應該能變得很好,正所謂「男人有錢就會變壞」,很多的人有錢之後就會在外面胡作非為,也就是不把錢用在正經地方,最終把家裡面弄得雞飛狗跳。

嚴重的話甚至鬧得家破人亡。所以說父親有不如母親有,母親做很多決定的時候都會優先考慮自己的孩子,把錢花在應該花的地方。那為什麼說母親有錢不如妻子有呢?因為在以前,人們家中都會養很多孩子,做母親的不會把錢全部花在其中一個孩子身上,孩子一多,錢就平均的少了。

但妻子不會,她嫁過來自然會一心一意待你。其實這並不是一句完整的俗語,它還有後半句,說的是「老婆有還要開口,不如自己有」。

這後半句俗語特別現實,不管是和自己多麼親近的人,即使是自己的妻子很有錢,當你花她們錢的時候也會覺得不如花自己的錢自在。只有自己有錢才能叫真正的有錢,想怎麼樣花都可以。不過現在很多男人還是會把自己每個月的工資交給自己的老婆,可見對自己妻子的信任。

整句俗語從表面上來看講的是家庭內部的各種關係,但我們若是從深層次來看,這句俗語蘊含了更為深刻的人生道理。

讓筆者想到這樣一句話,說的是「求人不如求己」。希望大家在今後的生活中能夠做到在金錢上真正的獨立,不到不得已的時候不要隨便依賴別人的幫助,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逐漸強大起來。自己身邊的助力再多,早晚都會離開你,只有自己強大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強大。

你們那裡有沒有「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老婆有,老婆有還要開口,不如自己有」的說法呢?你覺得這句話是否靠譜?不妨留言討論一下。

你若喜歡,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俗語「女顧娘顧不長,娘顧女顧不起」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俗語「女顧娘顧不長,娘顧女顧不起」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在我國上千年的文化流傳的過程中,文化的傳承始終在延續。不過農村流傳的很多俗語都蘊含著深刻道理,而且它們多源於我們的先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所以多了解這些俗語,於我們每一個人而言都是有好處的。就拿「女顧娘顧不長,娘顧女顧不起」這句俗語來說,它主要講的是母親跟女兒之間的相處模式。尤其是說對於那些當了婆婆的母親和已經嫁出去的女兒而言,它可稱得上是經驗之談了。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爹有,娘有,都不如自己有;就算丈夫有,還隔著一雙手
    想起小時候大人經常說的一句話,上半句是:「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爹娘有能力有錢,一定是好的事情嗎?爹有錢、娘有錢,有能力照顧你,可已經長大成年的子女跟父母伸手要錢時、生活上的一切幫你料理好時,自己有沒有難為情?還是理所當然,覺得父母的錢就是自己的,自己的父母照顧自己有什麼不應該。
  •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是什麼意思?
    結婚對於男女來說都是終身大事,俗話說「一親壞,九代敗」,這裡的「一親」就是指「妻子」,對於男人來說,娶一個好老婆真的太重要了,好的老婆能旺夫、能旺家。但是,怎麼找到賢惠的妻子呢?今天的老俗語就能告訴你答案,這句俗語是古人世世代代的經驗總結。
  • 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有些俗語比較深奧,有些俗語是通俗易懂,比較「接地氣」,從字面意思上就能看出其中的一些意思,就比如「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這句俗語。古人的俗語並不是空穴來風。古人的一些俗語、諺語在經歷幾百上千年的時間沉澱,有些俗語越發的凝練和深刻,蘊含了很深刻的見解、寓意或直觀的道理。
  • 老話說「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其中有各種或宏大或精美的物質文化,還有反映歷代人們生活的非物質文化,如唐詩宋詞、雜曲小調等等。當然,俗語也是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俗語不論對於前人還是我們當代人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給大家說一說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這句俗語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賣房不賣床,賣崽不賣娘」是啥意思?答案跟你想的不同
    我們都知道農村俗語和老話在人們日常交流中常佔有一席之地,它們簡短易懂,卻又蘊含一定道理。而有的農村俗語卻不是這麼簡單,乍一聽你難以明白其中深意,如這句農村老話:「賣房不賣床,賣崽不賣娘。」只從字面意思看,讓人有點丈二摸不著頭腦。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很多俗語都來源於生活,並且很貼切生活,再加上它簡單易懂的語言,所以很受老百姓的喜愛。這句「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是小編的老媽從小就在耳旁叨叨的一句話,但凡跟著老媽幹活時偷懶或者做出一些在老媽看來不合規矩的事兒,老媽便要搬出這句俗語來教導一番。
  • 民間俗語:「看看她娘腳後跟,斷她姑娘七八分」,究竟啥意思?
    形容一個人貪心,會說他「吃著碗裡的,望著鍋裡的」,意見不統一時,俗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可以概括。今天咱們介紹的幾個俗語,或許你沒聽過,但都具有深刻意義,值得認真品讀。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外面的世界雖然略顯無奈,卻也充滿各種各樣的精彩,從故鄉到遠方拼搏,不僅可以積累財富,更能拓展視野和知識面,格局自然不可同日而語。孔子云:「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不是不可以到遠方追尋夢想,而是出發之前,要把計劃和目的地告知父母。
  •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有沒有道理?是要根據情況所定的,具體原因,下面我來給你們分析一下: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是什麼意思先來了解下,這句農村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在我們傳統的文化裡講究,百善孝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在現代的一些俗語中,其中有一些俗語也是很有道理的,比如「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這一句,就蘊含著我們國家老百姓的經驗之道,究竟為何這麼有道理,下面就簡單理解一下這句話,分析如下:「娶妻先看娘」意思是,娶老婆先要看對方的娘怎麼樣,我們才能有一個衡量質量的標準
  • 喝酒有什麼忌諱?農村俗語「豆腐下酒,不如餵狗」,說的啥意思?
    有句農村的俗語是「豆腐下酒,不如餵狗」,意思就是說如果喝酒的同時搭配著豆腐吃,那麼這樣的餐飲組合還不如拿去餵了狗,不值得人吃。03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喝?難到豆腐配酒有什麼壞處嗎?可是人們喝酒不就是為了有個開心的由頭、有個助興的「傢伙」嗎?如果酒越喝越沒滋味,豈不是自找沒趣?
  • 古人為何說「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有何道理
    在這萬千珍寶之中,俗語是其中之一。它們通過先人們的口口相傳而傳承,在代際與代際之間流轉。 很多俗語都有著其背後深刻的內涵,如「三十不立子,一直累到死」,是說如果一個人在三十歲沒有生子,那麼他就會一直操勞到死;再比如「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說當身處一個人的時候,不要走進寺廟,當兩個人同行之時,不要站在井旁,當三個人時不一塊抬樹木。
  •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什麼是「滴淚屋」?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什麼是「滴淚屋」?老祖宗有句俗話,叫「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這句話其實是一句風水中演化出來的,原話叫做「大房簷水滴小房,小房就叫淚滴房。建房若叫滴淚房,主傷兒女痛斷腸。爹哭兒來兒哭娘。」
  • 古人說:「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是什麼意思,有參考價值嗎
    我國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有太多習俗與文化得到傳承。而就今天來看,有些古人俗語也變成經驗之談,比如關於婚姻的這句俗語:娶妻先看娘,嫁夫先看爹。看上去沒什麼深意,但哪怕是在今天,對於擇婚論嫁的男女依舊有著經驗的借鑑作用。娶妻先看娘,母親的個性裡藏著孩子的成長我們將這句俗語分成兩句來看,首先,"娶妻先看娘",這顯然是對新娘子的了解與看法。
  • 農村有句土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什麼意思呢?
    經歷過農村生活的人都了解,「老話說」「俗話說」漸漸成了村中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茶餘飯後嘮家常時常用的開頭語。每當這個時候,年輕人都會搬著小板凳聚在一起認真聆聽,可見這些話有多重要,今天我們就來深入探討一下這些老話,追尋一下這些老話的深層意義,看看有沒有你聽過的。
  • 農村俗語:「爹矬一個,媽矬一窩」啥意思?老農民:不能不知啊
    農村俗語:「爹矬一個,媽矬一窩」啥意思?老農民:不能不知啊!孔孟老莊之學,告訴我們如何立身處世,這些天下文化精華,古今世人論語,讀之有道是經,品之有理皆典。這些文化智慧,學習後增識勵志,能夠發揚光大我古老中華文明!
  • 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嫂送姑,發大蔸,都是啥意思?
    其實「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嫂送姑,發大蔸。」這句話主要是說女方嫁人的時候的一些注意事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老人們說一些俗語,有些話雖然聽起來非常的「不客氣」,但是其中蘊含的道理是很充分的。
  • 農村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到底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老祖宗的忠告到底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留下來的農村俗語還是道道的。一些俗語聽起來朦朦朧朧,讓人云裡霧裡;有的俗語則非常直白,讓讓人通俗易懂。但如果把這些俗語仔細分析的話,卻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大哲理。正是因為如此,這些俗語才博大精深,讓人流連忘返,給人指明正確的方向。而今天我們就談論一下這句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有人看到這俗語後就比較奇怪了,一千人賺的錢,還不如一個人睡覺來的多。而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句俗語的意思又是什麼呢?李子和大家一塊說一下。
  • 老話說:「兒子像娘,金磚砌牆」,是啥意思?為何兒子要像娘呢?
    有句農村俗語叫做:「兒子像娘,金磚砌牆」,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兒子像娘意思就是兒子長得像母親多一些,一般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能看出來。大家都知道,自古以來母親的形象都是偉大的,為了孩子,每個母親都可以付出自己的所有,甚至是生命。所以有很多歌頌母親的詩歌或文章,也有很多偉大的母親都被傳頌至今。
  • 民間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智慧
    農村俗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場哭"是什麼意思?這句話的原話是"大房簷水滴小房,小房就叫淚滴房。建房若叫滴淚房,主傷兒女痛斷腸。爹哭兒來兒哭娘。"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對於滴淚房是非常忌諱的,他們直接管這種房子叫滴淚煞。因此具有不吉利的意思。往往這個時候,人們為了規避這種不好的寓意,在建造房屋之時,都會讓主屋與側屋,操持一定的距離,以免形成"滴淚煞"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