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賣房不賣床,賣崽不賣娘」是啥意思?答案跟你想的不同

2020-12-16 我會種

我們都知道農村俗語和老話在人們日常交流中常佔有一席之地,它們簡短易懂,卻又蘊含一定道理。而有的農村俗語卻不是這麼簡單,乍一聽你難以明白其中深意,如這句農村老話:「賣房不賣床,賣崽不賣娘。」只從字面意思看,讓人有點丈二摸不著頭腦。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先來看前半句「賣房不賣床」,講的是如果你要把房子賣給別人,房子裡的所有東西都可以一併賣掉,但唯獨床不能賣。這是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房子的重要性,不到萬不得已肯定不會把房子賣掉,既然是非常時期,房子的所有東西肯定也希望一併賣掉多得點錢,那為何不能把床賣給別人呢?

一是對賣的人來說,這張床每天陪伴自己睡覺,已經適應甚至習慣這張床,如果突然賣掉它睡新的床會睡不踏實,也就是人們口中的認床。二是對買的人來說,接受二手家具沒問題,但是接受二手床卻是忌諱的。因為在農村老人的眼中,買別人睡過的床是不吉利的,這張床會遺留著之前主人身上不好的東西。雖然有著封建迷信的味道,但是床是非常私密的物品,是除了衣服,和人接觸最頻繁、最親密的物品,還是要謹慎選擇。所以即使你願意賣給別人,他人也未必想要。既然這樣還不如留著自己用。

後半句「賣崽不賣娘」,這句講的可不是人口販賣,而是過去農村很多人家裡都會飼養豬、牛、羊等家畜,而這些家畜有時候也會繁殖後代,對於生育的小家畜,農民朋友的做法是拿到集市上去賣。雖然養大後可以賣更多錢,但對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眼前人都吃不飽飯,更沒有多餘的糧食去餵養這麼多的小家畜。何況這些小傢伙還不能幹活,只有投入沒有產出,還不如賣掉,獲些小錢補貼家用。此外,對於能下蛋的雞、鴨、鵝等,當時是賣崽不賣娘了。畢竟留著娘,就能有源源不斷的蛋可以賣錢啊。

這句老話在今天依然有一定借鑑意義,告訴人們買二手房時要謹慎選擇二手床;至於「賣崽不賣娘」,當然是告訴人們做人做事時不可做得太絕太過,要留餘地,以免自己到最後無路可退。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是什麼意思,有啥道理
    我上高一的時候,我爺爺就去世了,後來不久,我爸就把我家的水牛賣了。因為牛一直都只我爺爺在看著,他去世後,家裡也沒有人飼養,索性就賣掉了。當我看見,買牛回來的老爸手裡還拿著栓牛的繩子的時候,我就疑惑,怎麼牛賣了,繩子還拿回來了?爸爸說難道你沒有聽說過,賣牛不賣繩的說法嗎?
  • 農村俗語「賣牛不賣繩,賣屋不賣梁」有深含義,感嘆農民的智慧!
    大家好,歡迎來到農業事事通,小編小時候經常聽到大人說「賣牛不賣繩,賣屋不賣梁」是什麼意思的呢?除了上面那句話,還有一句話叫做「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這個同樣也是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如果自己養牛,把繩子都賣了,以後該如何養牛呢?
  • 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良久,但不管怎麼思索,還是不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在網上向網友詢問,通過詢問,我才知道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是這樣的: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左右。由於在周朝的時候冬至為新年元旦,因此,冬至又被稱為「冬節」。
  • 俗語「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是啥意思?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俗語「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是啥意思?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說起經商創業,我國自古就是商業大國,商業足跡可謂是遍布全世界,「絲綢之路」更是我們歷史中代表性的一種商業模式。對於價格,我們古代曾經流傳過這麼一句俗語叫做「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這句話真的能體現出古人經商之道厲害,看完也是欽佩不已。在我國的傳統文化當中,九是數之極,也是一個很吉利的數字,除了九之外六、八等數字也是這樣的。
  • 冬至俗語:「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啥意思?
    而在冬至這天,農村老人常說「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這是啥意思?冬至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我國重要傳統節日。在北方冬至這天人們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消寒」。而在我們南方地區,冬至的時候就會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製作年糕以及釀製冬至酒以備春節招待遠方而來的客人。
  • 「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 」,這句俗語啥意思?
    有時候,把我放在奶奶家幾天都不去接我 。奶奶讀過幾年書 ,說話總愛咬文嚼字兒 ,在奶奶家的時候,奶奶會教我一些農村俗語 。那時候我只有幾歲的樣子 ,根本聽不懂奶奶所說的那些俗語 ,但是為了不讓奶奶失望 ,我總是裝作聽不懂的樣子 ,用力點點頭兒 ,奶奶看到我點頭,就誇我聰明 。
  • 農村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手上的紋路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是什麼意思?
    今天的老俗語就能告訴你答案,這句俗語是古人世世代代的經驗總結。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腳後跟」是指一個母親說話、做事的方式,母親對於子女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母親是什麼樣的人就可以推測出她的子女是什麼樣的人。
  • 農村俗語:「五羊六馬,死了別剮」,是什麼意思?背後有啥寓意?
    在農村有很多道理,都是通過寓言故事和俗語表達出來的,小時候父母總是以「狼來了」為故事,對孩子進行誠實的教育。還比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段俗語,就是教育人們不要異想天開,而是要腳踏實地的工作。其實最精練有趣的還是俗語。因為許多俗語能折射出精闢的道理,足以讓我們受用一輩子。
  •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啥意思?
    農村很多俗語都來源於生活,並且很貼切生活,再加上它簡單易懂的語言,所以很受老百姓的喜愛。這句「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是小編的老媽從小就在耳旁叨叨的一句話,但凡跟著老媽幹活時偷懶或者做出一些在老媽看來不合規矩的事兒,老媽便要搬出這句俗語來教導一番。
  • 俗話說:千裡不賣馬,百裡不賣蔥。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賣馬和蔥?
    俗話說:千裡不賣馬,百裡不賣蔥。你什麼意思?為什麼不賣馬和蔥呢?我國許多民營企業家都是從鄉鎮企業起步,逐步成長起來的。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他們總結出了許多金句。這些金句不僅簡單,而且朗朗上口。說的人很放鬆。
  • 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是啥意思?有何道理?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處家過日子不容易,尤其是在比較貧窮的農村,更是經歷過艱苦的窮日子,所以特別懂得糧食的重要性。幾千年來,廣大勞動人民認真總結生活經驗,再用智慧和聰明來指導生活。那麼,農村俗語「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是啥意思?又有何道理呢?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這些俗語裡面基本覆蓋了生活方方面面。比如下面2句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在老家有沒有聽老人家說過。
  • 俗語「冬至頭賣被置牛;冬至腰凍死貓;冬至未凍死鬼」是啥意思?
    在過冬至節氣的氛圍中,聽到村裡老人念叨一句俗語:「冬至頭,賣被置牛;冬至腰,凍死貓;冬至尾,凍死鬼」,初聽這話讓人有點不解。並非是這句俗語的準確性有多高,畢竟每年冬至節氣,陽曆固定在12月22號左右,何來月上旬?月中旬和月下旬呢?經過村裡老人們的提示,他們所說的這句俗語,是以農曆冬至節氣到達的時間為依據。
  • 亞馬遜跟賣什麼意思?跟賣時這些問題要注意
    亞馬遜跟賣什麼意思?對於第一次接觸亞馬遜的賣家估計會對亞馬遜跟賣這個問題比較的陌生,要知道跟賣這是亞馬遜平臺上一種特有的、獨有的運營方式,那麼什麼是跟賣呢?對於亞馬遜跟賣什麼意思,我們先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下:假如甲賣家在亞馬遜上上架了一個a產品,而乙賣家也有一模一樣的a產品想要在亞馬遜上銷售,那麼就可以選擇跟賣甲賣家上架的這個產品,而不用自己再重新建立一個產品listing來銷售這個產品。
  • 農村俗語「燕子不入屠夫門」是啥意思?燕子真不去屠夫家築巢嗎?
    農村俗語「燕子不入屠夫門」,是一句古老的俗語,對現在的人來說比較難以理解。主要是現在農村的屠夫家裡都不窮,有的屠夫家裡還建了漂亮的小樓房,買了小車,過上了小康生活。屠夫,即民間從事殺豬的人,農村稱殺豬匠。舊時,農村屠夫與城鎮、集市以經營肉鋪為生的屠夫是有區別的。
  • 什麼樣的房子好賣?如何快速賣出房子?怎樣賣房不踩坑?
    什麼樣的房子好賣? 房產交易和其他商品交易略有不同,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所以,我們不管是自住買房還是出於保值增值的考量,大家務必帶著接盤俠的思維去買房,這樣在要賣房的時候才能掌握主動權。 房子好不好賣,取決於兩個關鍵因素,一個關鍵因素是房子的品相如何?是否符合大多數接盤俠的需求?另一個關鍵因素是時機。時機是個人無法控制的,所以我們來說說第一個大家都能把握的因素——房子的品相。
  • 為了多賣1毛錢|一個農村孩子的真實生活手記
    「小風,別回來多晚,自家種的東西,差不多就賣。你們也沒大趕過集,別賣不了帶回來,那瓜不能擱……」,裡間傳來爹的聲音,夾著一陣咳嗽,把沒說完的話給打斷了。「我知道了,天還早,你再睡會吧。午飯我們回來做,你別做,也別叫俺娘做。爹,俺走了。」說完這幾句,我帶上門,走了出來。
  • 馬上冬至,農諺「冬在頭賣被買頭牛,冬在尾大寒凍死鬼」今年冷嗎
    要說俗語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農民在農村裡生活都是離不開俗語的,因為有的俗語也是農民作為耕種的一種參考,像以前的時候農村並不發達,耕種的時候都是沒有天氣預報來看,那怎麼辦呢?他們只能根據往年的俗語來分析下年的天氣情況,這樣對於耕種來說也是有很大的幫助,就比如這句俗語「冬在頭賣被買頭牛,冬在尾大寒凍死鬼」,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不見兔子不撒鷹」究竟是什麼意思?有何實際意義?
    俗語「不見兔子不撒鷹」,在農村經常聽說到,但很多人曲解了它的意思。這句俗語是用生動的動物兔子和鷹,來說明農村的某一事理,即做一件事情,不見明確的目標就不會採取果斷的冒險行動。這就是這句俗語真實原始的意思,是把難懂難理解的事理,用兔子和鷹這兩個生動形象的實際動物來詮釋這句難懂俗語的意思。兔子是非常機靈的小動物,動作敏捷,在農村一般來說,是比較非常難捉到的,難於抓住,但是有了鷹這一高空飛行的兇猛禽類動物,擅長觀察和捕捉像兔子這樣機靈狡猾的小動物,就大不一樣了。鷹視覺敏銳、飛行迅速,在天空高高的看到兔子,一個俯衝下來,就是一個百分之百的準確程度,立即抓到了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