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是啥意思?

2020-12-12 老胡說三農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良久,但不管怎麼思索,還是不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在網上向網友詢問,通過詢問,我才知道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是這樣的: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左右。由於在周朝的時候冬至為新年元旦,因此,冬至又被稱為「冬節」。

在冬至這一天到來時,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會到達一年中的最南端,因此,北半球的白晝時間會最短,而黑夜時間會最長。

依照自然界的規律而言,在冬至期間內,我國西北高原地區的平均氣溫將會普遍在0℃以下,而南方地區的氣溫則只有6℃至8℃左右,並且,從冬至這一天起,就開始「數九」了,數九寒天的意思也就是指從冬至日開始天氣將會變得異常寒冷。如果冬至期間內的氣溫沒有徹底降下來,氣溫高於各地的自然規律,那麼,就意味著「冬至天不涼」,就屬於「暖冬」了。

而暖冬對農業生產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由於溫度降不下來,從而會導致地溫過高,而地溫過高,土壤中的水分就非常容易被蒸發掉,從而會導致土壤中的水分不足,最後影響小麥、油菜等農作物的生長。

並且,由於地溫過高,小麥就會出現旺長的現象,俗語說,「麥無二旺」,如果小麥在冬季時長勢過快,就會消耗掉大量的養分,從而導致小麥在春夏之間生長乏力,最後導致小麥減產。

同時,由於地溫過高,越冬害蟲就不容易被凍死,而一旦越冬害蟲沒有被凍死,就會在第二年時繼續危害農作物,從而使農作物因為蟲害而難獲豐收。

另外,如果冬季時地溫過高,就容易在第二年春季時出現「倒春寒」的天氣現象,而「倒春寒」天氣現象一旦出現,剛剛泛青或拔節的小麥就會遭受凍害,進而使小麥難以增產。

因此,暖冬現象一旦出現,農業生產會遭受到非常大的損失。

在過去的時候,大多數老百姓都以種地為生,莊稼就是老百姓的唯一收入。如果因暖冬現象出現而導致來年的莊稼歉收,老百姓就會民不聊生,日子會過得很苦。其實,這就是「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這句俗語的來歷。

通過向網友詢問後,我才知道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不過,在我看來,這句俗語中的說法在今天已經過時。因為時代發展到了今天,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生產都已經實現了現代化,從而使大部分地區的農民朋友都擺脫了「老天的束縛」,不論冬至時節到了時冷不冷,也不論會不會出現暖冬天氣,現代農業技術都會想辦法讓糧食獲得豐收。即便是糧食生長在現代農業技術的「保駕護航」下仍然沒有獲得豐收,老百姓也不用為吃飯問題或經濟收入問題而發愁,那麼,就更不會出現賣掉瓦房而討生活的現象了呢!

相關焦點

  • 「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 」,這句俗語啥意思?
    有時候,把我放在奶奶家幾天都不去接我 。奶奶讀過幾年書 ,說話總愛咬文嚼字兒 ,在奶奶家的時候,奶奶會教我一些農村俗語 。那時候我只有幾歲的樣子 ,根本聽不懂奶奶所說的那些俗語 ,但是為了不讓奶奶失望 ,我總是裝作聽不懂的樣子 ,用力點點頭兒 ,奶奶看到我點頭,就誇我聰明 。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黑指的是陰雨天氣,疏則是沒有陰雨天氣,是畢竟晴朗的天,所以可以理解為冬至這一天如果是陰雨天氣,那麼到過年春節的時候,將會出現大晴天,如果冬至這一天是大晴天的話,那麼到了過年的時候,將會出現雨雪天氣。
  • 冬至俗語:「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啥意思?
    而在冬至這天,農村老人常說「冬在頭,賣了被置頭牛,冬在腰,凍死貓,冬在尾,凍死鬼」,這是啥意思?冬至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我國重要傳統節日。在北方冬至這天人們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消寒」。而在我們南方地區,冬至的時候就會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圓,製作年糕以及釀製冬至酒以備春節招待遠方而來的客人。
  • 農村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啥意思?今冬冷嗎?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已經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從今天開始我們就已經進入到數九寒冬,今天是一九的第一天。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不會冷呢?
  • 農村俗語「冬至雪,九九熱」啥意思?
    導語摘要:農村俗語「冬至寫雪,九九雪」啥意思?這是一句關於冬至和九九天氣變化的農村俗語,也是一種農村諺語。今天是12月21號。農曆 冬月初七日。今天是數九寒天的第1天,是一九的第一天,真正意義的數九寒天已經到來。
  • 冬至到,農村俗語「冬至有雪來年旱,若有寒風冷冬半」這話準嗎?
    今天是是12月21日,距離2021年也是不到10天的時間了,可謂是時間也是過得非常快,轉眼間就遇到了新的一年,今天也是冬至的節氣,冬至節氣到了之後,天氣也是即將進入到了三九天,也是咱們農民常說的三九寒冬天,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是三伏天,那麼最冷的時候就是三九天了,作為農曆來說也是開始數九了
  • 數九開始,三九天將至,俗語「三九不封河,來年雹子多」啥意思?
    按照以前的說法,人們都說「冬至逢壬數九」,而也有一些人的說法是從冬至那一天開始。按照這樣的說法,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算,就是進入數九階段了。而俗語「三九不封河,來年雹子多」指的是啥意思?數九是以前農村人們記錄天氣變化的一個習俗之一,特別是在以前科技還不發達的時候,人們更多的是通過日常勞作和經驗總結來判斷天氣變化,從而指導農業生活生產。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叫花子跑斷腿」,啥意思?明年啥時候打春
    導讀: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叫花子跑斷腿」,啥意思?明年啥時候打春近期天氣顯得愈發的寒冷,這也是節氣應該出現的天氣。隨著小寒節氣的臨近,天氣明顯一天比一天的冷,尤其是在廣大的北方地區寒潮的來襲。進入了真正的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季節。
  • 明年辛丑無春年,俗語:「牛碰寡婦年,來年糧滿倉」,啥意思?
    導讀:明年辛丑無春年,俗語:「牛碰寡婦年,來年糧滿倉」,啥意思?今天是陽曆的12月25日,還有5天就要開始迎接公曆2021年了,老人們常說「冬至大如年」,在剛過完的冬至就相當於提前預熱了春節,所以按照咱們農村的傳統,我們現在也算是步入了春節的氛圍中。
  • 農村俗語:「冬至時節颳大風,來年收成一場空」,是真的嗎?
    明天就是2020年的冬至時節,因此,關於冬至的話題也已經越來越多。今天早上上網,我就在網上看到了一句關於冬至時節的俗語。這句俗語這樣說:「冬至時節颳大風,來年收成一場空」。由於我學識淺薄,雖然我對這句俗語思索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電話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重要節氣,也是我國民間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西漢的漢武帝時期,人們利用圭表去測定每日白晝與黑夜的時間長短,將白晝最短的這一日確定為冬至日,也稱「日短至」。
  • 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在理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全年最冷最熱的季節是夏季的三伏天,以及冬季的三九期間。數九是從冬至開始計算,一直延續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才結束,其中最為寒冷的階段大都會出現在三九和四九之間。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幹晴冬至邋遢年」是啥意思?冬至晴天好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距離冬至節氣還有5天的時間。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在過去冬至是冬季很重要的節日,在民間還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南方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北方則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
  • 農村俗語:「冬至『飈』大雪,糧價往下跌」,是啥意思?
    因為我不知道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究竟是什麼,所以,只好向一位農村老人進行請教,老人告訴我說,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是這樣的:所謂的「飈」,是指「形勢浩大」的意思,而「飈」大雪的意思就是「下大雪」。這句俗語的通篇意思就是:如果在冬至這一天到來時天降大雪,那麼,翌年的糧食就會有一個好的收成,在糧食豐收之後,糧價就會下跌了。聽了老人對這句俗語的解釋後,我總算是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大概意思。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腰,趕集不戴帽」,啥意思?看農民老廖咋說!
    室外溫度已達到了零點,農家的小土炕在暖烘烘的供著熱,炕上盤坐著幾個歲數不小的農村人,在農村,這樣的場景極為常見。大傢伙兒你一言我一語的嘮著嗑,說著說的就說起了農村人都關心的氣溫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小編的鄰居老廖不愧是個高手,哪一年的冬天冷不冷?啥時候冷?
  • 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隨著寒冬的到來,冬至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將會迎來全年最為日短的一天:冬至。冬至的到來也預示著數九寒天的來到,農村俗語叫做: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之中最為寒冷的季節莫過於是三九和四九期間。三九和四九也正處於小寒和大寒節氣之中,所以不論是從數九歌還是從節氣方面來講,這段時間都是全年之中最為嚴寒的時間段。農冬至節氣這一天也是傳統的節日,被叫做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 冬至將至,農村俗語「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啥意思?
    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從冬至節氣開始,便進入到了數九寒冬,天氣也會變得越來越寒冷。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紅,年邊滃;冬至烏,年邊疏」,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冬至紅,年邊滃:紅指的是晴天,滃是溼爛的意思,這句俗語的意思是,在冬至節氣這一天是晴天的話,整個冬天降水會很充沛,道路會因為水過多而變得泥濘不堪,這種狀態要一直持續到春節前後才會結束。
  • 冬至將至,俗語「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啥意思?
    冬至作為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重要節氣,冬至我們也叫它「小年」。冬至時節到來,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喜歡,而南方多地農村有祭祀祈福習俗。冬至的到來也說明著我國冬季又進了一步,而從冬至開始我們就到了數九的時節了。什麼是數九?
  • 今日四九,農村俗語「四九不下雪,明年長工歇」啥意思?有道理嗎
    四九是數九的第四個九天,在農村有「三九四九,凍死豬狗」的說法,意思是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冷的階段。在農村中關於四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四九不下雪,明年長工歇」,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四九是數九寒冬的第四個九天,數九寒冬是從冬至節氣開始,每9天為一個單位,第一個九天為一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結束。
  • 農村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是啥意思?三九應該怎麼補?
    很多人會說,現在人們生活條件變好以後才開始注重養生,其實並不是,早在很多年前人們就已經開始關注起養生問題,在農村中關於養生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節氣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是三九,我們應該怎麼補呢?
  • 冬至到,「冬至雨,寡婦年,來年旱」啥意思?明年是寡婦年嗎
    導讀:冬至到,「冬至雨,寡婦年,來年旱」啥意思?明年是寡婦年嗎?這一年時間只要到冬至節氣這天,一年算是要過去一年了。今天時間已經到冬至節了,看看時間已經是12月21號了,冬季的寒冷也隨著冬至的降溫而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