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很多道理,都是通過寓言故事和俗語表達出來的,小時候父母總是以「狼來了」為故事,對孩子進行誠實的教育。還比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段俗語,就是教育人們不要異想天開,而是要腳踏實地的工作。其實最精練有趣的還是俗語。因為許多俗語能折射出精闢的道理,足以讓我們受用一輩子。那麼,下面這些俗語,你們聽過嗎?另外,為什麼不能吃五、六月份的牛和羊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農村俗語:「五羊六馬,死了別剮」,是什麼意思?背後有啥寓意?
五羊六馬,死了不要砍
以前,我知道自己養的牛和羊的家畜死了就賣不出去了,但是大部分農村人的做法是殺了這些家畜給親戚朋友吃,反映了農村人的豪爽。但是,在5月死亡後,到那時為止,這些家畜的農村人不吃的情況很多,被掩埋。5、6月是一年中最熱的月份,許多病原菌病毒開始繁殖,所以夏天是流感的高發期。對人來說,家畜就更不用說了,這時死了的蜂鬥魚還得傳染病和疫病,不能吃了。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知道那個年代病原菌的存在,可以說是他們生活的智慧吧。
賣麥子買蒸籠,不吃饅頭爭
這個詞大部分人都聽過吧。特別是後半段的話。我喜歡每次教育孩子的時候都說一句話。說「請不要蒸饅頭」。這個俗語的意思是小麥被加工成小麥粉才能蒸饅頭,現在賣麥子,沒有小麥粉,怎麼能蒸饅頭?饅頭也是不能蒸的,買蒸籠不是為了蒸饅頭,而是為了蒸饅頭。蒸什麼?那是蒸風呂。那就是蒸蒸汽。要告訴人們想要過上理想的生活,就必須靠自己的努力奮鬥。
財產萬貫,有毛的數不過來
在農村長毛的是什麼呢?那是像雞鴨牛和羊一樣的家畜。這幅畫的意思是,即使你家有很多家畜,也不能說你家富裕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些家畜需要賣來換錢。如果一直在你手裡的話,就不能付錢。而且,養家畜的人知道風險很大,如果經歷了類似疫病的災害,所有的辛苦都會白費。所以,在這些家畜賣不出去之前,不能說是有錢人。
讀完這三段俗語,你覺得俗語有趣嗎?現在農村說這些俗語的人越來越少了,這樣一來,老一輩的智慧結晶,可能要面臨著失傳,由此還是希望這種形式能夠繼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