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月薪10萬留不住人,月薪5000反而願為公司拼命?

2020-12-27 前瞻網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酵母酵研院  來源|張麗俊(ID:zhanglijunCherry)

為什麼有的人月薪10萬也留不住,為什麼有的人月薪5000仍願意為公司拼命?

答案有很多個,但最扎心也最真實的無非兩點:

1.錢給夠了,但心受委屈了。

2.錢雖少些,但看得見未來。

月薪10萬的人,你可能錢給到位了,但他得不到尊重,在團隊沒有歸屬感,心裡受了委屈,自然留不住。

而月薪5000的人,他是從內心驅動,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試問又怎麼會不為公司拼命呢?

公司對待員工管理方式的不同,往往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公司應該怎樣來管理員工?稻盛和夫說,最成功的管理,是把每一位員工變成「經營者」。

「上下同欲者勝」

人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企業的效益需要員工來創造,員工才是企業的第一生產力。對於企業來說,倘若員工能以老闆的心態工作,公司上下同心協力,向著一個目標奮鬥,將會戰無不勝。

可是,要讓員工和管理者同心協力太難了。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兩者所關注的點也會有所不同。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早年去自己買下的一個油田視察時,發現油田管理極其混亂,他對此非常憤怒,對著油田經理就是一頓臭罵:「為什麼我一來就能發現的問題,而你們整天待在這裡卻發現不了?」

洛克菲勒身邊的一位策略顧問淡然回答:「先生,這是您自己的油田而不是經理的油田。」

洛克菲勒對此無言以對。作為經營者,洛克菲勒關心的是企業的效益,所以對等機器耗損、產油效率等大小事宜都很關心,但油田經理只不過是一位僱傭者,給老闆打工,自然不會事事上心了。

事實上,沒有員工會為老闆拼命,在任何一家企業中,最拼命、最敬業的那個人一定是老闆。

老闆為什麼要拼命?因為企業是他的,他要讓企業活下去,要趕項目進度,要趕超競爭對手,要融資,要上市。

員工為什麼不拼命,因為他只是給老闆打工的,企業不是他的,股權不是他的,他當然不會拼命。

但是,員工會為自己拼命。所以,企業在管理中,真正要解決的事情是如何樹立員工的主人翁意識。

員工的主人翁意識體現在:

1.我不是為你工作,我是在為我工作;

2.我願意承擔風險;

3.我對我的行為負責。

當員工從內心驅動,以「主人翁」的意識努力工作時,就能產生「上下同欲者勝」的效果。氣出一孔,力出一道,握緊的拳頭打出去才更有力量!

樹立員工的主人翁意識

如何樹立員工的「主人翁」意識?關鍵在於管理者要轉變思維,把「我的企業」變成「我們的企業」。「我」和「我們」的區別在於,「我」是一個人的單打獨鬥,而「我們」是一個團隊共同戰鬥。

要做到這一點,管理者首先要把員工視為人而不是績效的工具。做管理的人可能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只看結果,不看過程。」一味地強調結果、績效,重視獎懲而忽視員工的感受,不利於公司長遠發展。

工作是人性的延伸。要把員工當人看,在工作中關注員工的情緒,讓員工有幸福感,在工作中達成有意義的成果,獲得成就和滿足感,從而讓員工感到自己來到這不是找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事業。

所以,管理者要善於傾聽員工的想法,要去問每一個員工「你想要什麼」,同時也要問自己「我能為員工實現什麼」。當員工的個人利益和公司利益一致時,也更能激發他的主觀能動性,養成使命感。

其次,要讓員工有參與感。為什麼很多員工在工作中缺乏激情,不願努力,就是因為缺乏參與感。

通常來說,企業大都採取的都是「金字塔」式的經營模式,層層管理,等級森嚴,任務上傳下達,人人各盡其事。

員工根據上級的要求而行動,被動地進行工作,久而久之,會形成「領導這麼說,所以我就這麼做」的思維慣式。接受工作而不去思考,以機械般的態度完成任務,參與感越來越低,只會培養越來越多的「小白兔」員工。

因此,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要勇於打破層級壁壘,讓員工積極參與到經營中,激發其主人翁意識。

稻盛和夫正是踐行這一理念的典型人物。在創立京瓷初期,他覺得自己缺乏經營企業的經驗,於是決定讓當時公司的28名員工共同參與企業經營,讓眾人一起思考、經營。後來京瓷成為了世界500強企業之一,但「共同經營」的理念卻始終貫徹公司發展始終。

稻盛和夫還把這種「讓全員參與經營」的管理模式,稱之為「阿米巴」。阿米巴經營就是以各個阿米巴的領導為核心,讓其自行制定各自的計劃,並依靠全體成員的智慧和努力來完成目標。

通過這種做法,讓每一位員工都成為組織的主人翁,主動參與經營,進而實現「全員參與經營」。

讓員工參與經營,管理者需要在互信的基礎上大膽放權,讓員工在諸如任務分派、工作方法等方面有自主決策的權利。同時,企業也應提供相應的訓練和發展計劃,提高員工的知識和技能,重視員工的長遠利益。

給員工吃肉而不是畫餅

員工是否真正把企業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幹,主要取決於員工在公司能得到什麼。除了內在的報酬,如自我價值與自我實現的情感,也應提供給員工外在的報酬,如薪酬、晉升等。任何時候,員工真正需要的都是一個能帶他吃肉的老闆,而不是一個只會畫餅的老闆。

所以,分錢很重要。有舍才有得,老闆捨得為員工投入、捨得為人才花錢,捨得分錢給員工,員工也能更好地回報公司。華為任正非認為自己是最擅長分錢的老闆。他說:「錢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問題就解決了。」收入高了,對公司更有信心了,員工自然也更願意衝鋒陷陣。

如果公司沒錢,給不了員工現在,那要給予員工希望和未來。譬如,通過股權激勵,把員工變成「經營者」。

有這樣一個故事:當年靠發明電晶體得了諾貝爾獎的肖克利,決定在矽谷成立半導體實驗室,吸引了很多頂尖人才。可他不懂管理,不願和團隊成員分享利益,導致8個優秀的年輕人出走了。

這8個人後來創立了仙童半導體。該公司匯聚了大量優秀的人才,但同樣由於母公司不重視分享利益,沒有給這批年輕人足夠的物質獎勵和股權,導致大批精英人才出走。後來諾伊斯和摩爾,跟著格魯夫一起創立了英特爾。這個時候,大家充分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實施了股權激勵制度,英特爾得以匯集群英,發展壯大。現在矽谷的科技公司都在貫徹股權激勵制度。

股權激勵,反映的是老闆的格局和組織的溫度。當老闆通過股權的形式,讓員工從僱傭者變為「經營者」,他會感覺公司就是自己的,從而更能調動其積極性和創造性,與公司休戚相關,共同成長。

企業是一個人的,一個人拼命;當企業是大家的,所有人都會拼命。所以,老闆在企業管理中要做的事不是控制,而是分享,分享權力,分享利益,讓公司「上下同欲」,為同一目標而奮鬥。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張麗俊(ID:zhanglijunCherry),作者:酵母酵研院

本文來源張麗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善世分享:為什麼月薪10萬留不住人,月薪5000反而願為公司拼命?
    為什麼有的人月薪10萬也留不住,為什麼有的人月薪5000仍願意為公司拼命?在善世看來,答案有很多個,但最扎心也最真實的無非兩點:1.錢給夠了,但心受委屈了。2.錢雖少些,但看得見未來。在善世看來,月薪10萬的人,你可能錢給到位了,但他得不到尊重,在團隊沒有歸屬感,心裡受了委屈,自然留不住。而月薪5000的人,他是從內心驅動,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試問又怎麼會不為公司拼命呢?在善世看來,公司對待員工管理方式的不同,往往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公司應該怎樣來管理員工?
  • 月薪10000單休和月薪5000雙休,你選哪個工作
    月薪10000單休和月薪5000雙休,你選哪個工作?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大部分的人選起來會特別的困難、糾結,一會兒覺得月薪多的工作好,一會兒覺得雙休的工作好,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因為我們對自我認知不夠清晰,選擇的邏輯也不太了解,這也是阿胖這篇回答要幫你做的事情。
  • 月薪5000的深圳人,都住什麼樣的房子?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在深圳工作的人都月薪過萬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怕是在深圳這座一線城市,月薪過萬的人並不多。2020年,深圳工資中位數是5199元/月。也就是說只要你的月薪超過5199元,工資水平就已經超過深圳一半的打工人了。那麼這些將近一半、月薪5000或者不足5000的深圳人,住的都是什麼樣的房子呢?
  • 5000月薪的正式工沒人做,3000月薪的臨時工倒有一大堆,為什麼?
    那為什麼有些人喜歡放著5000的正式員工不做,卻選擇做臨時工呢?第一、家庭因素影響。這種一般70-80的人找臨時工的工作,他們一邊帶孫子一邊找點事情掙錢補貼家庭費用。第二、個人性格。企業或者廠區的規章制度繁瑣,很多90後不喜歡約束性的工作。
  • 工作很輕鬆月薪5000元,工作很辛苦月薪10000元,你會選哪個?
    輕鬆工作月薪5000元,辛苦工作月薪10000元,選哪個,這個問題是職場上問及最多的事情,其實,選擇哪個都沒有錯,如果說有錯的話,那一定是你選擇的背後邏輯的錯誤背後邏輯一我現在還年輕,可以辛苦工作賺10000
  • 月薪5000,也能買房自由?淮安這些樓盤5000月薪輕鬆買!
    Q:「月薪5000,敢買幾十萬的房子?一年省不了幾個鋼鏰兒,買房?你TM逗我呢?」 A:「夥計們別急,你聽我解釋!」 我們以小家庭2-3口人為例,2個年輕人賺錢,就以平均工資月薪5566.75元/月為例,一年家庭年收入就是: 5566.75*12*2=133602元 以世界銀行給出的標準看來房價收入比在5左右相對合理,我們可以計算出這個收入買總價多少的房子比較幸福。
  • 中國多少人月薪過萬?京滬深超過25%的人口月薪上萬
    這也是微博上的一個話題,那麼在這個帖子下面,就有群人叫做「月收入過萬的窮人」。也就是說,一個月收入過萬了,還把自己叫做窮人,對於有些人來講,這就是非常矯情的一個事情。那麼我們來看看,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全國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1.53萬元,意味著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2550元。換句話說,每月收入達到萬元,那已經是全國人均水平的近4倍了。
  • 上海月薪1萬,老家月薪5000元,分別是什麼概念?
    4、教育,必然和房子掛鈎上海月薪1w和家鄉月薪5000,其實,我們在選擇的時候,並不是在選擇一個薪資待遇,而是截然不同的人生和生活方式。一、不同的人應該的選擇有信心在一線紮根,有學歷、有能力、有背景的這群人,基本上不用選擇,大部分會選擇上海工作。但是,相信看本篇內容的讀者,多少對自己的定位有所顧慮,至於究竟在上海還是家鄉,內心是有矛盾的。
  • 月薪幾千元的人很多,為何感覺月薪萬元很普遍?答案原來是這樣!
    文:林蕭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人們對於錢的多少越來越沒有概念。比如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明明月薪只有三四千元,但卻感覺二三十萬元是小錢。還有一些人,自己的月薪雖然不高,但始終認為月薪過萬並不是一件難事。這種感覺,我相信不少人都有。
  • 月薪3000雙休和月薪5000單休選擇哪個?女孩的回答很意外
    大家都說剛畢業的第一份工作特別重要,近期看到有人問:「剛畢業,月薪3000雙休和月薪5000單休,該選擇哪個?」我認為,剛開始這1000-2000根本不重要,我的好朋友剛畢業的時候也是只有2000塊錢,她當時放棄了一份月薪4000的工作。當時在北京2000塊錢真的很少,每個月租房就要花快1000,所以她每天都是自己做飯吃。
  • 月薪5000和日賺500有什麼區別?小夥坦言:這3種區別是重點
    沒有全身心投入,結果都不甚理想。從月薪5000到日賺500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受到影響的除了企業,所涉及到的自然還要職場人。而我就是在這個特殊時期中被影響的人之一。雖然一直以來我都有想要從事「自由職業者」的想法,但因為自己不敢冒險,外加本身自己工作收入還行,所以也就一直沒有真正執行。但因為今年這個特殊的情況,工資一降再降,最後一直降到了5000的月薪。而原本月薪5K還算能接受,畢竟特殊時期公司也不好過。
  • 月薪100W到月薪1k的員工對公司的態度
    月薪決定對公司的態度認為這句話非常對直到在網絡上我看到了這樣的視頻聽著好像老哥在罵人但是我沒證據月薪100W:公司的方向就是我活著的意義我這輩子就為公司活命了,這就是我的人生意義。月薪80W:公司就是我爹娘生我的是爹娘,但是養我的是公司,我得做好自己的義務。月薪50W:我與公司共存亡公司沒了,我豈不是餓死?月薪10W:我不需要下班住在辦公室,我要隨時打開電腦改需求。月薪5W:996加班就跟呼吸一樣自然對我來說很好嘛,非常自然。
  • 中國月薪過萬的人數沒多少?但「這數」超80%人,你在其中嗎?
    我們經常用「月薪」和「年薪」來區別一個人是否有錢。對於工人階級來說,他們的生活條件直接取決於他們的工資。當然,薪酬的話題一般都是「敏感」的,很多公司都禁止員工討論這個話題,這也導致很多人誤認為自己的工資很高,對自己的工資水平沒有準確的定位。也許很多人都很好奇,到底收入達到多少就不算是「窮人」了呢?
  • 30歲,月薪5000塊,高還是低?
    30歲,月薪5000千,高還是低?肯定有人就在這個年紀拿這個工資,也肯定會對自己產生這樣的疑問。界定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是把年紀和工資劃等號,裡面涉及到的因素太多。你要是說自己在一線大城市,30歲月薪5000,那麼這個工資真的不算高,只要不是能力太差,月薪過萬基本不成問題。但你要說,在一個三四線小城市,這個年紀拿到月薪5000,那麼在當地看來工資都不算低。這還只是單單因地域的不同,所導致的不同結論。
  • 月薪3000和月薪3萬的跑者差距竟然這麼大
    在這個跑步愛好者井噴的年代除了大家PB相差很大之外跑者之間差距最大的應該就是每月拿出工資條的時候難以接受的人與人之間的月薪差距住高端酒店、旅行去跑馬差距還真不是一般的大在咱們跑步圈各個月薪階段的跑者究竟是怎樣的?
  • 上海月薪1萬和家鄉月薪5000,62%選擇後者,原因是什麼?
    關於一線和二三線城市如何選擇,相信這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我們往往會因為工資,城市環境,工作環境等等原因去影響我們的判斷和決定,最近在社交平臺上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月薪1萬的上海和月薪的5000你會怎麼選?
  • 月薪五千的工資真的很低,很難生存嗎
    一、月入5000在中國大致屬於什麼水平首先了解下2019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把全國收入水平分成五個等級,低收入人群人均可支配收入7380元,月薪大概600。中間偏下人群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5777元,月薪大概為1200。中間收入人群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5元,月薪大概2000。中間偏上收入人群組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0元,月薪大概3200。高收入人群組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1元月薪大概6200。從數據可以看出月入5000其實可以碾壓80%-90%的人了。
  • 月薪5000年終獎可以分多少錢?年終獎一般是月薪幾倍
    而對於員工來說,這無疑是最喜聞樂見的,因為可以拿到更多的工資,那麼月薪5000年終獎有多少?年終獎一般是月薪幾倍?下文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  年終獎有多少年終獎是指每年度末企業給予員工不封頂的獎勵,是對一年來的工作業績的肯定。目前,我國法律對於企業年終獎是沒有嚴格的規定的,一般由公司自由制定,有的企業甚至是沒有年終獎的。
  • 跟公司談工資,是談月薪還是談年薪?
    這7天,就寫了2篇文章,都跟找工作,談工資有關,文章分別如下: 這兩篇文章都是站在求職者角度來說,第一篇的主旨就是基本月薪要高,而不是看綜合月薪,為什麼?
  • 那些從月薪3000到1萬的人,怎麼反而變「摳」了?
    工資漲了之後,很多事都不是按照原來的節奏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會覺得錢越多,反而不夠花,在旁人眼裡就成了摳門。 01「工資變多,我反而沒錢了」 相信大家都對月光族有種天然的誤解:月薪低,所以才月光。其實,還有那些工資高於身邊人,卻總是在抱怨沒錢花的。那些領著不低的工資,卻總說自己沒錢,也許並不是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