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7天,就寫了2篇文章,都跟找工作,談工資有關,文章分別如下:
這兩篇文章都是站在求職者角度來說,第一篇的主旨就是基本月薪要高,而不是看綜合月薪,為什麼?
主要是公司平臺決定的,在90年代創業,成功率比現在高很多,現在一家企業平均壽命是3~5年左右,如2008~2012年企業的平均壽命為6.09年,這是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數據,各行各業的數據如下,供大家參考,雖然是8年前的數據,但也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創業不容易,何況在現在更加透明的時代,成功率會更低一點,估計5%左右,詳細數據,大家可以網上搜:全國內資企業生存時間分析報告-國家工商總局.PDF
2008-2012年五年內退出企業不同行業平均壽命分布表
所以我們談薪資時,不要盯著綜合月薪看,平臺的存活率都不高,你的綜合月薪能拿多久,舉個例子,一家公司的壽命是7年,估計不拖欠的發工資是第2-6年,所以你能真的拿的到手的綜合月薪不會超過5年,所以我們還是看基本月薪,落袋為安好。
當然也會有很多優秀公司,經過九死一生,從幾個人做到頭牌企業,比如騰訊,阿里巴巴等,但我們不能用倖存者偏差,去判定其它公司都會如此,畢竟這個過程,只有創始人知道怎麼過來的,我們作為吃瓜群眾,只能看到表象,背後的冰山下面,你是不敢想像的,絕對顛覆你的認知,因為創業不僅僅是能力的問題。
當然有很多大V會說,打工不要看眼前的工資,要學會價值投資,比如公司上市了,能拿到的股權和期權才是大頭,你說大V錯了嗎,如果他在阿里巴巴上班,這樣說,我倒不覺得誤導人,如果在小公司這樣說,他要麼是共同創始人,要麼不差錢,去體驗生活,不然就是誤導渺小的求職人士。
價值投資,是建立在平臺上的,你平臺都沒有,談啥價值投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我們聽別人講話,不要全信,要學會質疑,也要看別人怎麼做,當然也包括我,有時候寫文章,生怕寫錯誤導人,也是要三思而寫的,還是喜歡偉人說過的那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第二篇文章,主要是給我們去談薪資用的,也就是給第一篇文章做鋪墊的,只有年薪談高了,才能進一步談到細分的月薪,當然細分的月薪的薪資構成有很多種,比如基本月薪,綜合月薪,所以這個時候,把基本月薪談高,其它相對減少點都沒事,比如期權,分紅等,哪怕沒有都沒事,我們只要西瓜,不要芝麻。
綜合這兩篇文章,才會有今天的文章,跟公司談工資,是談月薪,還是談年薪?
我們去面試的時候,你會發現個很奇怪的現象,你要跟人事談年薪的時候,HR跟你談月薪,而你跟HR談月薪的時候,HR跟你談年薪,我相信,肯定有很多讀者都會遇到過。
我記得剛畢業的第3年,去面試一家臺資企業,面試的崗位是ME工程師,臺資企業叫機械工程師,當談到工資的時候,我開的月薪是5K,人事跟我談年薪,稱他們這個崗位年薪8萬,號稱年薪10萬,那時我一聽,心裡樂開了花,年薪8萬,那我一個月可以拿到6666.7元,誰知道入職才發現,這個年薪8萬的構成如下:
綜合年薪=基本月薪x13薪+績效(1K~4K)+補助(2K)+(1~3月)年終獎
根據公式,假設基本月薪為A,公式16xA=8-0.6,得出A=4625元
多年以後,回想這事,後背脊梁發涼,無知才無畏,被忽悠而不自知,還夢想著拿6700元每個月,實際5000都沒有,只有4600多,後面再也沒有去過臺資企業了,因為坑太多了
回到本文的主題,談薪資時,是談月薪,還是年薪?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搞懂2個概念,即月薪和年薪,首先月薪不用解釋,大家都經歷過,一般的工作崗位,都是月薪制,其次就是年薪,我們很多人應該沒有談過,那麼這個時候要搞懂一點,什麼時候可以談年薪?
這裡沒有具體數據做支撐,只是一些經驗之談,讀者參考即可。
一般做到管理層,比如經理級等,可以跟下家公司談年薪。
目前薪資水平,比如綜合月薪約20w,可以跟下家公司談年薪。
本科畢業5年以上,可以跟下家公司談年薪。
當然上面的前提是大城市,學歷是本科的基礎上,不然公司不太搭理你。
解釋完這兩個詞,那麼在談工資階段,是談月薪還是談年薪呢,當然是一起談,因為這兩者分不開的,只是談的順序不一樣,這個談的順序是基於你目前的現狀來選擇,可以分為如下2種情況:
第一種:如果綜合年薪不到20萬,以及畢業不足5年。
這種情況下,我們要跟HR先談月薪,再談年薪,而不是被HR帶著走,先談年薪,然後再談月薪,為什麼這樣講呢?
昨天的文章,我有提到薪資的六種結構,我舉例來說明:
第五種:基本月薪x(13~15)個月+(1~2)個月年終獎+績效+補助
越往後越懸,但這種公司還是有很多,薪資結構複雜的很,HR都要給你解釋半天,特別是這個績效,又分幾個等級,完成了才有,沒完成就沒有,但面試談的時候,一般告訴你,都可以完成目標,實際你進去了,不管你怎麼努力完成,發現毛都沒有。
這裡績效+補助,我合計算(1~4)K的範圍,那這種情況下,年薪30萬,我們的基本月薪在什麼範圍呢?當然是公式了,假設月薪為A,公式15xA+2xA+0.3=26,得出A=1.51w,意思就是月薪在15.1K時,我們也可以號稱年薪30萬。
你去面試時,比如你月薪1w,換算成年薪就是12w,增加30%~50%,年薪就是15.6w~18w,那麼我們實際可以拿到的月薪區間是多少呢?
好的公司:12xA=18,推出A=1.5w.
差的公司:15xA+2xA+0.3=18,推出A=1.04w
你可能拿到的基本月薪範圍就是1.04w~1.5w之間,還沒有你直接談月薪來的真實,按30%~50%增幅,按月薪談的範圍就是1.3w~1.5w之間,是不是比年薪更靠譜,在這個基本月薪的基礎上,再加上其它福利等,年薪就更高了。
再一個,你年薪20w不到,HR就會認為你的年薪要麼不足10w,要麼就是10w多一點,會默認你的年薪在10w這個水平,你想想,你年薪的基數不高,就算翻倍也才20w,所以你要10w談到30w,HR不會跟你談,也很難談的下來。
綜上所述,本科畢業不超過5年,或者年薪不到20w的基礎上,建議先談月薪,然後再談年薪,這樣靠譜一點。
第二種:如果綜合年薪達到20萬以上,以及本科畢業超過5年以上。
這個時候,要跟第一種情況反著來,還是舉個例子,比如你目前綜合年薪為20w,薪資增幅按30%~50%來計算,就是26w~30w之間。
面試前你的基本月薪範圍是1.16w~1.67w(按上面的公式計算即可)。
面試後你談的基本月薪範圍是2.17~2.5w之間(談按除以12個月來計算, 對自己有利)
如果你按月薪談,按30%~50%增幅來計算,談後的基本月薪在1.5w~2.5w之間,大概率是談不到2.5w的。
所以經過比較,年薪不低於20w時,先談年薪,再談月薪,要比先談月薪,再談年薪好。
尤其是你年薪30w,40w,50w時,先談年薪的好處更加明顯,因為你的基數高了。
最後祝大家能談到好的工資。
如果你喜歡凱文的文章,你可以關注本公眾號,同時你不喜歡閱讀文字,也可以關注我的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