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教學設計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怎麼做?

2020-12-14 騰訊網

進入 21 世紀以來,以培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育改革已經成為全球基礎教育現代化的新趨勢。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既明確了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具體育人目標,也指明了未來學校課堂教學現代化的行動方向。

課堂教學設計上承教師對國家核心素養課程政策的理解,下接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實踐,對核心素養培育的具體落實發揮著樞紐性作用。可以說,沒有課堂教學設計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課堂教學實踐的現代化。因此,伴隨我國基礎教育從「知識本位」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教師的日常課堂教學設計也面臨著全新挑戰,迫切需要聚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育,實現從經驗性備課到科學化設計的現代轉型。本文將從教學設計的四個基本環節,即目標制定、內容選擇、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來探討中小學傳統課堂教學設計現代化的具體變革策略。

1

聚焦核心素養:研製素養型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教學設計的「靈魂」,它支配和引領著教學設計的其他各環節,是促進核心素養落地的關鍵因素和有效抓手。科學的教學設計首先源自教學目標制定的理性化。

指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必須改變只重視教師立場的形式性陳述目標的現狀,真正將對學生學習目標的研製置於教學設計思考的中心,確立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立場出發的素養型學習目標。一般來說,素養型學習目標的界定主要包括:

第一,它是對學生經歷知識習得過程後的學習結果預期,而非對教師所要教授內容知識的設定。具體來說,它是對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的內部心理操作和外部行為能力的描述。通俗地講就是,學生習得相關知識之後能夠理解什麼和能夠做什麼,它是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的結果性證據,是制定學習評價標準的基本依據。

第二,它是指向深度學習結果,而非淺表學習結果的目標。所謂深度學習結果目標就是學生的學習結果是需要運用如馬扎諾所提出的「決策、問題解決、實驗、調查、目標設定、自我監控以及自我系統檢查」等包含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高階心智操作才能達到的表現水平;而淺層的學習結果預期通常表現為對事實性知識的記憶或程序性知識的常規運用水平上。

第三,它是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有機組合。長期目標主要包括學生對所學知識蘊含的基本觀念和意義價值的深入理解能力,以及基於這種理解自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複雜情境問題的靈活遷移能力。短期目標則指傳統的「雙基」目標,只是在素養型學習目標體系中,它不再是終極性學習結果,而是服務於獲得理解能力和遷移能力的必備知識基礎。與此同時,短期目標主要是在實現長期學習目標的過程中,以一種有意義的「附帶學習」形式間接獲得的。

2

圍繞「大觀念」:精煉有意義的學習內容

關於人類學習科學的研究越來越有力地表明:並非學習任何形式的內容知識都能有效促進核心素養的形成,也並非教師傳授的知識內容覆蓋越廣、數量越多,就越能有效促進核心素養的形成;只有將教學內容聚焦於對學科大觀念 (也叫「大概念」「核心知識」或「基本觀念」)的持續理解和運用,才能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一般來說,學科大觀念是指,居於學科課程知識的中心位置,集中體現學科課程特質的思想或看法。之所以需要將大觀念置於學習內容的中心,其主要原因在於,它是一種抽象概括,是在對廣泛的事實性知識不斷理解和運用的基礎上產生的深層次、可遷移的觀念。學科大觀念能夠將大量孤立、離散性的知識和技能連接起來形成結構化的知識體系。更重要的是,學科大觀念是最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一些學科認識和觀點,其中隱含著能夠有效激發學生主動理解的基本問題,它能夠為學生掌握知識技能賦予內在的動機和意義,激發學生主動尋求各種方式開展合作性、探究性學習,進而還會引發學生對更多相關內容知識的拓展性學習。

從教學內容設計的環節來看,基於對教材文本和學生經驗的關聯性分析,凝練出具有學科特點、能夠吸引學生,並值得學生在單元學習,甚至更長時段的學習中,持續思考和深入理解的「大觀念」,才能算有了明確可教的內容性對象。

如在二年級第二學期某個語文學習單元中,上海市徐匯區高安路第一小學的語文教師們基於對學生真實思想觀點以及《聰明的牧童》等六篇教材文本的關聯性分析,提煉出「聰明意味著具有解決矛盾問題的能力」 這樣一個既能吸引學生思考,又與單元六篇文本具有內在聯繫的大觀念。整個單元的學習都是圍繞文本,藉助語文學科知識,從多個不同角度,展開對這個大觀念的深入理解,取得了十分良好的學習效果。

3

轉換設計重心:為學生創設真實性學習情境

學生任何素質的發展都需要學生能動參與相應的活動,並親身經歷和完成對應的活動過程;教師活動本身不能直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並實現知識掌握以外的發展性目標。核心素養的形成亦是如此,如果課堂上缺乏了學生的能動學習活動,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就無異於緣木求魚,喪失了根基。這就意味著,教學設計的內容重心必須轉換到對學生能動學習活動的系統思考上

活動總是發生在具體情境之中的。對學習活動的系統思考,其實質要求就是創設能促進學生能動參與不同類型活動的學習情境。

然而,並非任何情境都能奏效。對於培育學生核心素養來說,學習情境的真實性至關重要。真實性學習情境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連,它能夠從心理上激活學生的學習需求,促使學生充分調動自身已有的認知類和非認知類心理資源投入對問題的界定和解決中。與此同時,情境中的活動和任務還將使抽象知識的學習變得具體化、情趣化和生活化,為學生持續深入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主動觀察、思考、分析和驗證,不斷進行自我反思提供了豐富的載體和機會。不僅如此,「只有在真實情境下運用某種或多種知識完成特定的任務,才能評估關鍵能力、必備品格與價值觀念。」由此可見,真實的情境化學習是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必經路徑。

學習情境的「真實性」本質在於:課堂學習活動要面向真實世界,通過課堂學習,學生能真實地洞察到知識與現實世界的聯繫,與此同時,還能將自己在課堂上習得的知識、能力、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等真正遷移和運用於自身所處的現實世界中,而非僅僅為了應付課堂問答和考試升學而用。為了有效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真實性學習情境的設計必須從多方面思考學習活動的安排——

第一,學習活動的素養針對性。教師需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為學生精心創設與核心素養目標相匹配的學習活動。如學生不親歷持續的觀察和實驗類活動, 就不會有科學素養的孕育;不經過深入閱讀、感悟、反省和自由交流的表達類活動,就不會有人文素養的積澱;同樣,教學設計中如果沒有讓學生經歷方案策劃、社會調查和謀略對策的實踐類活動,社會責任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就必然淪為空想。

第二,學習活動的類型豐富性。對於課本知識的學習,除了傳統的靜聽、旁觀和默記,還可以有閱讀中學、設計中學、調查中學、交往中學、討論中學、 展示中學、服務中學等各種實踐性學習活動。人的自然學習本來也是途徑多元、形式多樣的,創設真實學習情境也意味著為學生設計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體驗, 使課堂上的知識學習成為一種自然展開的過程。

第三,學習活動的挑戰性。教學只有走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這就需要在教學設計中更加精緻地考慮問題情境設計。具體來講:一是從問題情境性質看,要更多設計「為什麼」「如何做」的分析性問題情境;二是從問題情境水平看,要更多設計「比較、評價與創造」水平的問題情境;三是從問題情境呈現的方式看,要多設計沒有現成答案的劣構複雜性情境。

4

強化過程引導:嵌入多元化的表現性學習評價

從研究者們對核心素養的一般認識來看,核心素養不是某種預先設定的「固有知識或技能」,而是能夠促進個體終身發展的「生長性能力和品質」。「發展」 應是核心素養的生命力之所在。

核心素養的發展性特徵意味著,一個學生是否真正形成和發展某種核心素養的判斷證據,不僅體現在其學習活動所形成的公開成果上,更體現在學生投入學習實踐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知識、能力、思維和品格上。因此,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必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實施之前,就結合學習內容全面思考核心素養形成的表現性證據,並基於這些表現性證據在學習活動中嵌入相應的學習評價,將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評價貫穿於學習實踐活動的始終。

培育學生核心素養,迫切需要改變傳統教學設計中的評價思維和評價模式。

從設計中的評價思維來看,要改變傳統的線性簡單化思維,確立一種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特徵的逆向複雜性評價思維。所謂逆向複雜性評價思維是指,始終將核心素養視為一個動態複雜的整體性評價對象,對其評價必須包含持續性、多方面的表現性和結果性證據,為了系統收集這些證據,教學設計就必須從思考學生的學習結果及其表現性證據開始,由此展開以「學習結果——學習證據——學習活動」為基本階段的逆向推衍式教學設計,使整個教學過程既成為學生努力運用自身已有素養實現理想學習結果的探索性過程,又成為教師基於預期學習證據不斷評估學生素養發展程度,並指導學生不斷實現更高水平的評價性過程。

從設計中的評價模式看,要改變單一的終結性評價模式,建立多元的全程性評價模式。當前,過度知識內容取向的、過分關註標準答案的、過於單一化形式的模式對於評價核心素養來說,顯然是缺乏效度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能夠始終聚焦於學生對學科核心知識觀念的深層理解能力、靈活遷移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創設具有整合的、開放的和情境化的表現性任務,在學生的表現性活動的不同階段有機嵌入傳統紙筆測試、日常觀察記錄、成長檔案袋、各種量規、公開展示與討論等多元化評估方式,才能系統收集學生在不同場合、時間和活動形式中指向核心素養的真實性表現證據。唯有在學生的全程學習實踐中嵌入豐富多元的評估,實現「教-學-評」的內在一致性,課堂中的實際教學活動才能沿著促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方向順利實施和不斷推進。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小編需要您的轉發和閱讀哦

文章來源:《上海教育科研》,文章有刪減

微信編輯:李中華

相關焦點

  •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反映數學本質與數學思想,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具有綜合性、整體性和持久性。數學核心素養與數學課程的目標和內容直接相關,對於理解數學學科本質,設計數學教學,以及開展數學評價等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 立足當地實際教學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在實際教學中如果合理運用當地素材,會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從實際效果看,經過半個學期的培養,學生能夠掌握地理基本思維、養成良好的地理素養。因為知識點瑣碎、繁雜,學生學習一個理論後,需要做大量的鞏固練習才能逐步培養出地理思維。
  • 淺談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師在制定教學方法時,了解學生的觀點,有針對性的教學,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在於對文物的保護和看法,當然歷史成績是基礎,教師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要從培養學生的觀點開始,以此為出發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時以提高自己歷史核心素養為主,學生想要提高自己歷史成績,首先要培養自己核心素養,要對歷史這一學科有一個正確的看法,重新認識歷史,改變對歷史錯誤的看法,以培養自己核心素養,從而教師達到教學目標。
  • ...歷史、設計、心理、體育教學……美術融合課程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2020年10月,國家出臺的《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新時代美育教育不僅僅需要學生能夠掌握一到兩門藝術特長,更需要培養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美育 對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美育是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必修課和「營養基」,肩負著培養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一代新人的重要使命。美育教育的主要內容和功能是什麼?此前,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範迪安對《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進行了深入解讀。
  • 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進
    2016年又形成了面向全國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並於同年9月,正式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它是我們國家對未來人才形象的全面、詳細表達,它代表了我們要依靠什麼樣的人才參與未來國際競爭,要依靠什麼樣的人才推動未來社會的發展,要依靠什麼樣的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語文教師應摒棄落後的教學方法,倡導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把自身對於客觀世界的認知和感悟表達出來,在人文素養背景下綜合提升學生的口語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從而培養學生語文的核心素養。作為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適應這一考評體系,調整教學思路,提升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科的感知能力,提升學生審美價值,實現課堂評價手段多樣化,發現學生學科優勢,學會用新的評價眼光、新的評價思維看待我們的語文「成績」。中小學教師是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是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培育中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要從教師著手。
  • 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方式變革
    2020年12月10日,上海市銅川學校理化教研組對貴州省習水八中,九壩中學進行了教育幫扶,開展了以「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方式變革「為主題的教育對口教研活動。會議以騰訊會議的形式召開,由我校化學備課組組長方大寨老師主持,沈怡昀老師主講。
  • 推行「立本教育」模式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原標題:推行「立本教育」模式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近日,茂名晚報記者從市教育局獲悉,在2020年茂名市初中學校教學
  • 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進丨公開課筆記㉚
    2016年又形成了面向全國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並於同年9月,正式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它是我們國家對未來人才形象的全面、詳細表達,它代表了我們要依靠什麼樣的人才參與未來國際競爭,要依靠什麼樣的人才推動未來社會的發展,要依靠什麼樣的人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賦能學生終身發展
    為細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更好地教育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湖北第二師範學院總結近幾年教育教學改革經驗,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為抓手,圍繞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社會和終身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構建學生核心素養培育體系和實現路徑,讓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能、學有所用,為學生終身發展賦能。
  • 核心素養如何融入化學教學?這個教學設計值得大家借鑑!
    我們的學生在面對這些報導的時候是何反應;化學課堂究竟教給了孩子們什麼呢,僅僅是多年以後只記得幾個分子式嗎。如何才能讓學生在學習完化學之後對周圍的化學常識性問題有最基本的思辨能力呢?讓核心素養「接地氣」融入教學課堂顯得尤為重要。
  • 智慧辦學策略——重視「核心素養」的作用地位,著重學生德育培養
    「智慧教育創新理論」的教育觀點認為,在新時代的教育改革與創新發展中,提高辦學能力與教學質量的整體水平的關鍵,就是要重視教改大綱所強調的「核心素養」的作用與地位,圍繞學生的德育培養這一核心主題,全面科學高效展開日常教學活動,才能更好地提高老師課堂的教學能力,為學生的全面健康快樂的發展奠定基礎
  •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
    「核心素養」一詞相信對我們每個老師來說都不陌生,它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是課程設計的依據,引領教師的專業成長,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發展方向,是評價教育質量的重要依據。
  • 著力核心素養 紮根課堂教學——雨花區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理念融入...
    著力核心素養 紮根課堂教學——雨花區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理念融入學科課堂教學」課例研修新湖南客戶端6月23日訊 (通訊員 葉蘭)6月18日下午,長沙市雨花區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理念融入學科課堂教學」課例研修活動在長郡雨花外國語學校開展。
  • 科學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徐匯提升教師關鍵能力
    ,表現為:一是貫徹落實國家和上海教育大會精神,對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區域層面的全面布局;二是持續深化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實現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在課程課堂上的全面到位;三是穩步推進高考和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對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領學校發展的全面規劃;四是深入推進基於課程標準教學的區域轉化,實現對區域教育綜合改革和質量提升的全面支持;五是聚焦區域課改重點難點,高品質實現整體優化,旨在構建以核心素養為基因的教育服務和治理體系
  • 河南濮陽市中小學英語教研員王迎民:小學英語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
    即通過英語課程開拓學生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以此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一)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要求。小學英語教學要重視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引導學生樂於用英語進行簡單的交流。
  • 21世紀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看新時期中國學生核心素養
    該書直接使用了「核心素養」一詞——key competencies。該表中顯示的核心素養,旨在培育學生適應全球化、知識經濟與技術變革時代要求的綜合素養,以實現個體與社會的共贏。包括:一個轉變:教育應由工具性目標(把學生培養成提高生產率的工具)轉變為人本性目標(學生情感、智力、身體、心理諸方面的潛質與素質都能通過學習得到發展)。七個維度:教育應從身體健康、社會情緒、文化藝術、文字溝通、學習方法與認知、數字與數學、科學與技術七個維度的核心素養展開。
  • 從高考變化看核心素養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導向作用
    筆者意在通過分析2019年高考語文全國卷試題,分析語文核心素養對高考命題的導向作用,進而探尋其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導向作用。其中,語言建構與應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在學生個體言語經驗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成為了語文課程的中心母題,在近年來的高考試題中逐步凸顯,從而進一步對高中語文教學產生導向性作用。
  • 《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評系列》叢書:新課標新高考背景下的新教學探索
    2020年高考剛結束,通過分析各科試題,能夠看出這次高考在著力落實國家對於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要求,以《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為依託,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設置能體現出核心價值引領作用的問題情境,考查學生的學科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
  • 你知道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什麼嗎?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9大素養,具體為: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