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教授:產業與人口失調,高雄難逃衰敗危機,可借鑑深圳轉型

2020-12-11 海峽導報

針對臺灣經濟與產業發展現況,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副教授鄭博文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臺灣除了被排除在RCEP與CPTPP之外,最大的問題是人口負成長,今年即將首次發生,只要人口少掉1百萬,房地產就可能崩盤,傳統產業又無法成功轉型,那產業與人口失調下,高雄就可能就難逃底特律的衰敗危機。

針對受到RCEP影響傳統產業多數在南臺灣,鄭博文表示,譬如美國過去的工業大城匹茲堡和底特律,當發展的產業開始衰退的時候,就會極度的衰敗,整個市政府跟著破產。臺灣經濟照這樣子發展下去,可能也會碰到類似當初美國城市衰敗的情形,只是目前臺灣還有高科技產業在撐著,所以要趕快轉型。

他舉例,底特律就是因為傳統產業沒有辦法轉型為高科技產業,但匹茲堡則有成功轉型。所以以傳統產業為主的高雄市,要得看要引進什麼產業,但是臺灣要有下一個臺積電非常困難,不過全世界有一個產業很有潛力,就是科技金融產業。

那高雄市如何避免變成下一個底特律?

鄭博文表示,政府是有在努力,但是沒有整體規劃來講,可能很難,危機一定會在,至少現在看到臺中市有爬起來了,而高雄市就真的令人擔心,畢竟鋼鐵、石化業都集中在這裡,政府又一直打壓這些產業,新的產業又發展不出來。他認為,網絡可以打破距離限制,政府要塑造適合新產業在高雄發展的環境,就是所謂的創業生態系統,讓業者願意到高雄設公司進行研發,科技金融都可以來高雄創業。至於鼓勵青年創業,應該鼓勵新創,而非去從事低階服務業。

鄭博文舉例成功轉型的例子,他說,大陸成功的經驗都可借鏡,杭州發展很多,深圳則是最成功的,看到深圳40年來的成功軌跡,去看轉型多少次,從小漁村經濟變成出口經濟,再變成科技經濟,到現在發展成世界金融中心,看看大陸怎麼轉型。

相關焦點

  • 英國曼徹斯特城市轉型的主要做法及啟示
    作為英國的傳統工業基地,曼徹斯特經歷了從繁榮到衰落,再通過轉型重回繁榮的過程。這種轉型不僅是產業結構的轉型,也是城市治理思路的轉型。2015年10月,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期間將曼徹斯特作為重要一站,正是考慮到該市在城市規劃、經濟轉型、科技研發與應用等方面的經驗可資借鑑。
  • 深圳特區40周年|華會科技助力深圳智能製造、數位化轉型
    深圳與國際城市製造業比重比較 矢志創新,大力推動「深圳製造」向「深圳智造」升級,「汗水經濟」向「智慧經濟」轉型,城市發展的才會更加堅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以深圳、東莞為核心在珠江東岸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等世界級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以及「大力發展智能製造裝備和產品」,為深圳的製造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路徑,帶來了新的想像空間。
  • 大學教授:生二胎高考加20分,生三胎加50分!人口危機可解決
    大家都知道,近幾年中國已經出現了人口危機,每年的新生兒人口在急劇下降,2019年雖然最後一個月大量衝業績,但最終定格在1465萬人。因此人口紅利期已經過去,勞動力緊缺開始顯現,而國家由放開二胎,變成了催生,不過在各種因素下, 人們似乎對生育不感興趣,因此有專家提出了解決人口危機的終極方法:中國人民大學的金燦榮教授建議:生一胎的高考不加分,生二胎的高考加20分,生三胎的高考加50分,用這樣的方法來刺激人們生育的願望
  • 深圳前市長李子彬:深圳如何制定規劃 引領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深圳前市長李子彬:深圳如何制定規劃,引領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轉型升級城市經濟工作的核心任務和關鍵環節,是努力調整經濟結構,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斷提高經濟質量和經濟效益,實現平穩、快速、可持續發展
  • 政策引領+產業扶持 深圳可降解塑料生產企業漸成規模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固廢網訊:近年來,通過政策引領加產業扶持,廣東省深圳市湧現出了一批專注研發生產可降解塑料的新材料優秀企業,並逐步形成產業規模,帶動產業上下遊企業協同發展,為深圳實行最嚴「限塑令」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
  • 首屆深圳國際智能裝備產業博覽會今日開幕
    轉型升級引領工業大區邁向智造強區  寶安產業基礎紮實,是深圳的工業大區、出口大區、電子信息業製造大區。近年來,創新生態體系和扶持創客發展的政策體系基本成型,以智能可穿戴、機器人為代表的未來產業,以及創客、創投等事業呈現出全方位發展的勢頭。  目前,寶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迅速,現代服務業初具規模,總部經濟取得重大突破。
  • 40年實現騰飛,深圳的「魔法」是科技產業
    此時的深圳,雖然已經從2000年代初「你被誰拋棄?」的大討論中走出來,卻仍處於「二次創業」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四大支柱產業中,以電子製造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正在經歷轉型陣痛期。一方面,在經歷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大批外資代工廠或壓縮規模或關閉轉移,本土代工廠同樣經歷了國外品牌商大舉取消訂單的艱難時刻,於珠三角城市而言,雖然東莞產業鏈受衝擊最大,但對深圳電子製造業的影響亦不小。根據央視報導,深圳本土手機廠商數量在2008年開始急劇下降,到2012年只剩400家左右,不到高峰時期的十分之一。
  • 德國魯爾工業區轉型的啟示
    但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在新一輪全球產業革命浪潮的衝擊下,隨著世界煤炭產量迅速增長、石油和天然氣的廣泛使用,魯爾區煤炭儲量急劇下降、開採成本日益昂貴、環保壓力加大,百年不衰的魯爾區爆發了歷時10年之久的煤業和鋼鐵危機。原有的以採煤、鋼鐵、煤化工、重型機械為基礎的重化工業經濟結構日益顯露弊端,煤礦關閉,冶煉廠停產,大量工人失業,魯爾區陷入了低谷。
  • 高金教授對話飛鶴集團董事長及大卓資管創始人,共話數位化轉型戰略...
    疫情讓數位化轉型成為企業走出困境,解決發展問題的迫切需求。在這場疫情危機中,企業數位化轉型或將邁向新階段……那麼什麼是真正的數位化轉型?面對企業轉型的痛點,如何布局數位化轉型戰略?在企業轉型的進程中,如何解決內外部矛盾,順勢而為應對數值化轉型中面臨的阻力?如何以金融賦能推動企業數位化轉型的發展?
  • 看天津靜海如何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過去的靜海區以鋼鐵產業為主導,不僅產能過剩而且伴有汙染問題,而如今的靜海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先進位造、健康產業等高端產業,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近日記者實地探訪靜海區相關產業園區,看靜海如何走出一條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之路。位於靜海區的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全國第一家以循環經濟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 深圳市前副市長唐傑:保持危機意識
    特區精神、國內外雙循環、危機意識……8月18日,由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主辦的「深圳經濟特區四十年:新使命與新探索」智庫圓桌會在深圳舉行。深圳市原副市長、哈工大(深圳)經管學院教授唐傑指出,深圳人要保持危機意識。
  • 莞深「連城訣」|莞深產業合作,從產業協同走向源頭創新
    深企進入東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後期,那時正值深圳產業轉型升級時期,部分產能開始向東莞轉移。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深圳內資企業開始向東莞遷移。自2014年以來,東莞加速承接深圳產業外溢。毗鄰的東莞成為深圳產業外溢的首選之地,除了地緣相近之外,雄厚的製造業基礎,產業之間的互補性,則是其內在的產業邏輯。
  • 借鑑深圳杭州濟南等地政策,青島將放寬放開外來人口落戶限制
    上述報導稱,目前,青島市戶籍遷入政策主要存在三個方面問題:一是人口增速持續放緩,現有政策無法支撐人口數量持續穩定增長;二是購房落戶有面積限制,要求擁有城區(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城陽區)90平方米以上、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紅島經濟區、即墨區)60平方米以上單套商品住宅才能落戶,導致存在有房「落不下」問題;三是落戶途徑存在盲區,部分有落戶意願人員,因無購房
  • 上海北京差距擴大,杭州南京逼近廣州,11強城市就業人口平均工資
    2019年11強城市就業人口平均工資 我們都知道,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天津、成都、杭州、武漢、南京、蘇州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11座城市,也是大家心中最喜歡的城市之一,現2019年就業人口平均工資已出爐;我國四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位居前四名,分別為166803元、149377
  • 廣電運通陳建良:計算產業是數位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
    應用的平臺上包括我們的智能安防,智慧城市,這成功的案例在深圳南山區和龍崗區都有,都是我們跟華為深度合作帶來了整個項目。 記者:當前,我國計算產業自主循環的生態能力如何?在鯤鵬解決方案與企業深入結合過程中,有哪些有價值的經驗?對鯤鵬生態有什麼期望?
  • 企業外遷、商鋪寫字樓空置、廠房招租遍地開花,深圳究竟是怎麼啦
    上世紀90年代政府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國內外許多精英、海外留學生海歸來到深圳。華為、騰訊、大族雷射等在此誕生發展壯大,深圳就此成為了創業者的樂園!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發生以後,深圳市政府主導產業升級加速,許多外來代加工無品牌無設計的企業遷離深圳。深圳以及東莞都是加工貿易大市,都是以外貿主導型經濟為主。金融危機期間,大量企業倒閉。而東莞由於毗鄰深圳,許多企業外遷則首選東莞。
  • 「壽寧高山茶」走進深圳秋季茶博會 加速茶產業轉型升級
    圖為2020中國(深圳)國際秋季茶產業博覽會開幕式。 林榕生 攝中新網深圳12月10日電 (林榕生)2020中國(深圳)國際秋季茶產業博覽會10日在深圳市開幕,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組織當地茶企亮相茶博會,進一步強化「壽寧高山茶」公共品牌宣傳,促進茶產業發展。圖為「壽寧高山茶」展館。
  • 中國可借鑑國際文化產業發展趨勢
    中國可借鑑國際文化產業發展趨勢 來源:中國貿易報  作者:本報記者 劉國民 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賦予了文化產業很多新形式,中國重視文化產業並建設一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國社科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主編的《文化藍皮書: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藍皮書》),努力概括國際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為中國文化產業提供借鑑。 《藍皮書》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創意經濟4.0時代,使得商業準入門檻降低。傳統的創意內容,如音樂、電影、電視與文學被數位化創作、分銷與儲存。數字格式使得創意內容產品的創作者成本降低,可以幫助他們更方便地擴大和投入。
  • 首屆深圳高科技高成長論壇丨深商十大產業聯盟聯袂獻禮
    ——2020深圳高科技高成長論壇"在深圳科興科學園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危機中育新機 變局中開新局面對疫情,人工智慧、大數據、可穿戴設備等高新技術在病毒溯源、對症藥物、疾病預防、疫苗研製、重症救治等方面發揮出了關鍵作用,充分展現了深圳科技防疫的"硬核"和力量。
  • 發揮市場在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中的資源優化配置作用
    【楊耕:批判借鑑、去蕪存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話語體系】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楊耕指出,哲學思維具有突出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或國家有著不同的哲學話語體系。構建中國特色哲學話語體系,應當避免用西方哲學的話語體系來評判中國實踐、闡釋中國道路、解答中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