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工匠精神 佛山在行動(2)
12月10日上午,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在廣州開幕。順德職業技術學院(順德區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教學點)學生梁榮浩參加本次大賽的世賽選拔項目——珠寶加工項目比賽,和來自全國各地的珠寶加工技能精英在羊城激烈角逐,一比高下。
佛山選手在全國乃至世界舞臺上頻頻亮相,是佛山製造和佛山工匠精神的實力展現,更反映了佛山技能人才培育力度的不斷加強。
人才是第一資源。近年來,全力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佛山,加快發展與技術創新和社會需求相適應、與工匠精神深度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面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創新和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能力,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佛山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廣東技工」大軍,打造佛山「工匠高地」。在這座製造業大市,創新產業集聚和技能人才集聚的良性循環正在加速形成,為佛山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大師進校園
培育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敲、銼、鋸、焊……首屆全國技能大賽珠寶加工項目賽場上,20歲的梁榮浩全神貫注地看著圖紙,用一塊塊小銀片,努力通過純手工打磨出一個像面具的精緻作品。這樣的手工操作,他在賽前訓練了無數次,終於成功拿到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的「入場券」。
時間回撥到一年前,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珠寶專業學生陳奇亮在世界技能大賽上斬獲「珠寶加工」賽項銀牌,成為全省地級市唯一獲獎選手,創下了我國選手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珠寶加工項目以來的最好成績。
在佛山很多職業學校看來,技能大賽是專業教學的助推器,同時也是專業教學質量的檢驗場。近年來,越來越多佛山職校培育的人才,拿下全國大獎。
南海信息技術學校校長嚴少青說,該校去年10名同學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金牌總數位居廣東第一、全國第五。
在此背後,佛山正在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各類院校,就是佛山弘揚工匠精神、培育工匠人才的主陣地。近年來,佛山命名的「佛山·大城工匠」正逐步引進校園,建設「大師工作室」,在職業學校建成「閻曉農大師工作室」(汽修)、「胡錦超大師工作室」(珠寶)、「李高大師工作室」(模具)等10多個大師工作室,培育出全國「天工精藝獎」一等獎獲得者楊秋香、全國十佳導遊梁秀瑩等學生精英和工匠之苗。
育人為本,需要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職業學校專業學習講究「做中學,學中做」。行業大師引領,助推職校學子在技能大賽中錘鍊「大城工匠」之魂,在傳承中創新。
走進順德區首飾專家工作室主持人胡錦超的課堂,只見教師講臺上方基本都設置有電子顯示屏,可以對教學過程進行現場投屏並回看。理論學習室則與實操場室連為一體,學生碰到不懂的問題可以即學即練。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意和思維能力很重要。我比較注重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並重培養,讓學生有職業認同感。在行業摸爬滾打50多年,我不希望看到珠寶工藝傳承出現斷層,到學校教學就是想把我的畢生技藝傳承下去,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心願。」胡錦超說。
注重職業教育與工匠精神深度融合,佛山中職學生職業素養明顯提升,技能水平不斷提高。2016—2018年技能大賽省賽一等獎中,佛山市分別佔全省的27.4%、30.5%、30.54%。2019年,廣東省獲得22項全國中職專業技能大賽金獎,佛山佔8項。
佛山市委書記魯毅表示,佛山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建設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和職業技術學院,加快發展與技術創新和社會需求相適應、與工匠精神深度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面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創新和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能力。
學生進企業
建立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為了培養更多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在深入開展「大國工匠進校園」「勞模進校園」進行人才培養的同時,許多企業端大師名匠也在積極探索「現代學徒制」等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11月4日,順德職業技術學院與海爾智家華南大區合作,在位於佛山國家高新區三水園的佛山海爾冷櫃互聯工廠共建「徐言生大師工作室海爾企業工作站」,致力把工作站建成校企人員雙向交流協作共同體。
「工作室的設立順應了產教融合的新趨勢。我們希望依託工作室開發訂製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和針對企業導師培養的教學法培訓課程,以此全面提升職業教育的質量。」徐言生說。
去年,佛山市首批「大城工匠」、中南機械副總經理胡建武領著南海技師學院首批16名學生團隊赴京執行新的石油項目。以模具專業為試點,中南機械與南海技師學院、南海區鹽步職業技術學校等多家職業院校開展了「現代學徒制」的人才培養機制探索。
「工匠精神是一個養成的過程,一個傳、幫、帶的過程,需要長期培養。」胡建武介紹,企業還與兩所學校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共育鏈條,以項目訂單等方式接受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專業的培訓讓學生實現了快速成長,到崗後的上手時間大大縮短,對於自身發展也有了更清晰的定位。
推進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核心命題。在此過程中,佛山注重人才協同培養,創新性提出「學校+公共實訓中心+企業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校企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機制,2018年12月順利通過教育部首批試點驗收。
佛山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現代學徒制試點以來,佛山7所試點院校與23家合作行企,共招收現代學徒1274人,現有在訓現代學徒835人,已畢業學徒439人。
近年來,佛山成立機械裝備等六大佛山重點行業校企合作共同體,構建了「三元一制,中高一體,分段育人,工學交替」「學校+產業學徒培訓中心+企業」「校中廠」和「廠中校」「工作室+項目」「包班搭課」等形式的校企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多層次、多元化校企一體育人模式改革探索。
截至2019年,佛山組建6個重點行業校企合作共同體,校企合作企業數達788個,校企共建實訓基地750個。作為廣東省率先試點中高職貫通培養試點的地區,佛山還著力推進中高職一體化辦學,實現中高職貫通培養,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逐步構建,並以「優秀」等次順利通過「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示範市」驗收。
接軌新經濟
緊盯產業發展設置專業集群
製造業是佛山的立市之本,技能人才是佛山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今年8月,佛山出臺《佛山市「廣東技工」工程實施方案》明確實施服務產業發展行動等七大行動,推出20條舉措,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廣東技工」大軍,打造佛山「工匠高地」。
培育高技能工匠人才後備軍,佛山職業教育一直在行動。11月11日,一場特別的開班儀式在佛山市順德區鄭敬詒職業技術學校舉行,由順德區第三職教集團和浙江海天集團校企合作的「海天班」正式開班,這些學生是順德為重點項目「量身定製」員工的開路先鋒。
今年7月,海天高端智能裝備生態產業基地落戶順德,成為順德村級工業園改造後首度引入的百億裝備項目。聚焦重大招商項目的用工需求,順德提前介入,超前服務,推進企業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探索深化產教融合的新跨越。
為適應製造業轉型升級、產業人才隊伍建設和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需要,建立與產業發展布局高度匹配、深度對接、重點覆蓋的專業布局尤為重要。
早在2014年,佛山就建立了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並且成立了5個校企合作共同體,精準匹配職教學校和產業園區布局,積極組建職教集團,打造以行業為樞紐的聯盟共同體。此外,佛山市財政每年支出2000萬元用於支撐新專業的設置,通過示範點、示範專業,結合佛山新興產業布局設置了機器人、數控、高數加工、模具設計、3D列印、電子商務等20個示範專業。
今年11月,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增材製造技術研究院落戶佛山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佛山地方高職院校,佛職院從2011年起成立了「快速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佛山推廣基地」、中裕智能3D列印產業學院等平臺,主動服務佛山3D列印等先進位造業發展,打造人才培養新高地。
在專業設置上,佛山各中職學校目前共開辦64個專業,涵蓋14個專業大類,其中有國家示範專業4個,省級「雙精準」專業立項26個,省重專業41個,市級「雙精準」專業立項11個,涉及汽車運用與維修、機器人應用與維護等214個布點數,形成了具有佛山特色、與國際接軌的開放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良好發展格局。
「產業的動態性決定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動態性,佛山已基本構建起專業隨產業動態對接機制,實現對接重點產業的專業布局和示範項目全覆蓋。此外,佛山不斷完善第三方考核機制倒逼學校改革,促進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佛山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不斷追求標準鏈的前沿、制度鏈的深度和人才鏈的頂端,為國家構建全新的人才認證體系提供佛山方案,為促進校企合作提供佛山經驗,為「大城工匠」的培養提供佛山樣本。
■聲音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業與繼續教育研究所所長孫誠:
務實和創新
讓佛山職業教育走得更遠
談起對佛山職業教育的整體印象,孫誠首先點出了兩個詞:務實和創新。「佛山做得很務實,尤其在產教融合方面,它和佛山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戰略是緊密聯繫的,在布局上也是給人『一盤棋』的感覺。」孫誠說。
她認為,現階段各行各業發展迅猛,對各層次人才的需求標準也是日新月異,職業教育不僅需要因材施教,讓學生能夠為將來的就業做好準備,更要承擔起為產業發展供給人才、儲備人才的任務,但要做到這些,校企需要有更多能夠落地的合作。
「佛山近些年在這方面的步子,走得很穩。」孫誠表示,佛山職業教育在產教融合上之所以能夠有自信,就是因為做得夠紮實,企業和學校,不僅找到了彼此的結合點,還能相互呼應、相互支撐。
此外,佛山在中高職銜接貫通上的探索和創新也給孫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為廣東省率先試點中高職貫通培養試點的地區,佛山5所國家示範校與佛山職業技術學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等在2018年率先實現「5+0」一體化合作辦學,52個專業與省內優質公辦高職院校開展中高職三二分段、五年貫通及共建高職專業學院的人才培養方式,實現中高職無縫對接。中高職貫通培養已經成為佛山市中職學生重要的成才渠道之一。
「通過制定中高職協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設置課程模塊和安排教學計劃、採取『知識+技能+素質』、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轉段考核方式,讓學生能夠直通高職院校對口試點專業學習。」孫誠說。
據統計,2019年佛山市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人數為16064人,其中升入高等教育人數為9185人,升學率達到57.17%。在高等教育專科錄取層面,佛山市中職學校畢業生被優質專科院校(「雙高」計劃院校及廣東省18所一流高職院校)錄取比例為72%,錄取佔比高於普通高中和民辦高中畢業生。
當談到佛山職業教育的下一步發展時,孫誠認為可以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強職業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提高對教育科研的扶持力度,讓佛山職業教育的做法和經驗能夠得到更多的提煉和總結。二是要更開放,創造更多與業內交流溝通的機會,加強與各方面的合作,提高佛山職業教育的影響力。三是提升校內管理能力,為學生和教師都營造出更適合自我提升及創新的環境。
全國輕工行業「大國工匠」、佛山「大城工匠」李白千:
職業教育是「批量生產」工匠的
有利途徑
「佛山擁有300萬產業工人,如果這些工人都能經過程序化、標準化的訓練成為工匠,不僅能讓佛山製造邁向高質量發展水平,還會對佛山在全國乃至全世界打響城市品牌有很大好處。」全國輕工行業「大國工匠」、佛山「大城工匠」李白千認為,要想對工匠進行「批量生產」,職業教育就是一大有利途徑。
在李白千看來,職業教育在培養工匠的過程中處在比高等教育更重要的位置。就像一個金字塔,研發人員位於塔尖,技術工人位於塔底,如果沒有一線技術工人,研發人員做出的設計或者創意無法落地,所以他們是整個行業的重要支撐。
「佛山有一些職業學校在全國有很大名氣。」李白千說,佛山領先的職業教育離不開社會各界的重視。政府財政投入大、學校有較大自主權、企業提供諸多技術支持。此外,佛山的職業教育很注重實操性,形成一種正向激勵和正向循環,這些都使得佛山職業教育的整體氛圍向好。
談及佛山職業教育的具體做法,李白千對產業聯盟和校企合作印象深刻。佛山結合行業發展速度、企業和市場人才需求,專門設置了一些裝備製造、工業機器人、無人機等與智能製造相關的新專業,並由政府牽頭、企業和學校配合,專門組建一些產業聯盟來統籌人才的培養,並落實到具體的實踐中,這為佛山的產業升級轉型提供有力的人才供給,而且能一定程度上增加包括人員培訓、項目合作、專利申請等在內的事項數量。
「佛山的職業教育確實值得點讚,但還有提升空間。」李白千認為,佛山作為製造大市,「師傅帶徒弟」是傳統,但這種模式已經難以適應工業化時代的生產需求,也難以滿足當前佛山產業工人大軍的需求。
「佛山有300萬產業工人,但只有30多萬高技能人才,以傳統的師帶徒模式根本無法滿足這麼多人的需求。」他建議,應該分不同行業、不同場景運用以師帶徒模式,例如在烹飪、雕刻、剪紙等藝術領域的技藝傳承上,必須依靠以師帶徒模式,但在可以批量化製造的領域就應該採取其他方法,比如通過對一個焊接工匠的動作進行研究,形成技術圖片、手冊或視頻,供更多人學習,把工匠的技術、技能,變成可以標準化、程序化、可複製推廣的理論經驗。
■聚焦
突出企業行業主體作用
佛山培育115萬
技能人才
12月10日,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開賽。佛山市順德區裕達珠寶首飾製造有限公司首飾手作工藝師陳奇亮特意預約了門票,作為一名普通觀眾去觀賽。就在去年8月,經佛山市人社局遴選推薦,22歲的他代表中國參加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斬獲珠寶加工項目亞軍,實現佛山歷屆世賽成績新突破。
珠寶製作工藝要求極為嚴苛,考驗著工藝師的匠心與技藝。陳奇亮能斬獲世界賽事銀牌,離不開他超乎常人的努力。據悉,他在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期間,全天實操訓練近12小時。獲獎以後,陳奇亮來到順德區裕達珠寶首飾製造有限公司就業,成為了一名年輕的首飾手作工藝師。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佛山,像陳奇亮這樣的技能人才還有很多,他們用奮鬥書寫人生的註腳,也支撐著這座製造業大市不斷向前。
製造業是佛山的根與魂。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是佛山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近年來,佛山積極依託技工院校(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突出企業、行業培養技能人才的主體作用,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推進技能人才培養,取得了積極成效。截至2020年11月,全市技能人才總數為115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0.8萬人,佔比為26.7%。
為促進技能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更好對接,佛山在技能人才培養過程中,突出企業、行業培養技能人才的主體作用。
一方面,佛山鼓勵支持企業、商會和行業協會創辦職業培訓學院,扶持有條件的企業、行業協會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以此培養企業、行業所需的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佛山也鼓勵工學結合,面向各類企業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有力促進技能人才培養與佛山產業發展需求緊密對接。
在加大培養力度的同時,佛山還以企業、行業為主體,制訂符合產業發展的技能人才的評價標準,對符合條件的員工進行評價認定並核發相應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佛山市人社局數據顯示,2019年該市分別在佛山市新能源行業協會、佛山電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單位順利開展電工、鉗工、焊工、模具工、車工、智能樓宇管理員和電梯安裝維修工共七個工種的中高級企業技能人才評價考試。其中,參評人數1048人,通過人數747人。
撰文:王雅鑠 王芃琹
劉明 馮穎妍
攝影:戴嘉信
編輯統籌:甘韻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