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院看病重複拍片、一院一卡互不通用……看病就醫便不便利、高不高效,事關百姓生活「幸福感」。
10日,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聚焦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急難愁盼」問題開出一大波「民生減負」清單。
少「重複檢查」:
推動醫學影像等健康信息共享互認
【百姓急】看同一種病,跑不同的醫院,各家醫院CT、B超、血常規等檢查結果互不相認,重複排隊、重複檢查、重複繳費,攢了一堆單據最後同一個檢查結果……這或許是不少患者都曾遭遇的「窩火」經歷。
【行動通知】在符合醫療質量控制和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推動醫療機構間電子病歷、檢查檢驗結果、醫學影像資料等醫療健康信息調閱共享,逐步實現覆蓋省域內的信息互認。
【先行實踐】2019年,上海市專門印發了全面推進醫療機構間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和檢驗結果互聯互通互認的實施意見,先行實踐一年多來,上海市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對規定的35項醫學檢驗和9項醫學影像檢查項目全面實現互聯互通互認,簡化了患者就醫環節,降低了醫療費用。
減「卡」減「碼」:
探索以身份證號碼為主索引、一碼溯源
【百姓愁】醫療卡、醫保卡、社保卡、民政卡、金融卡……「哪個卡聽說都可以看病,哪個卡裡的錢都不太多,卡卡若不通,過程就容易『卡脖子』!」
【行動通知】各地要加快推進居民電子健康碼規範應用,重點解決醫療健康服務「一院一卡、互不通用」問題。推進跨部門「多碼融合」,方便群眾快捷接受多場景醫藥服務。實現健康碼「一碼通行」,推進統一標準、全國互認。
【權威解讀】國家衛健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副司長劉文先表示,推進醫療衛生系統「一卡通行」、跨部門「多碼融合」的目標就是將很多部門的卡集成到一張卡上去,或者集成到一個識別體系上,最終實現「一碼溯源」,最大程度解決百姓看病就醫報銷的「九龍治水」問題。
快付費、多覆蓋:
拓展醫保支付種類、探索異地直接結算
【百姓盼】「住院費用實現跨省直接結算,啥時候門診費用結算也能像住院費用一樣便捷?」政策「暖不暖」恰恰體現在付費報銷便不便利這類「關鍵小事」上。
【行動通知】醫療衛生機構要通過自助機具、線上服務、移動終端等多種途徑,拓展在線支付功能,推進「一站式」及時結算。
參保人在本統籌地區「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定點醫療機構複診並開具處方發生的診察費和藥品費,可以按照統籌地區醫保規定支付。各地可從門診慢特病開始,逐步擴大醫保對常見病、慢性病「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支付的範圍。結合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試點,探索「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落子布局】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預計將在2021年底前投入使用,國家醫保局依託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研發了醫保電子憑證,使用醫保電子憑證可以實現網際網路醫保服務無卡辦理。目前全渠道用戶量超過3億,29省份醫保電子憑證已在醫院藥店開通使用,接入定點醫療機構超過2.6萬家,定點藥店超過7萬家,預計年底可在全國所有省份開通使用。
記者 王琳琳
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