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說|做好穩定中美關係這道必答題

2020-12-09 歐美同學會

當下,美方對中國的無端猜忌已經到了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地步,中美關係正面臨建交以來最嚴重的挑戰。雙方應該登高望遠,加強合作,堅持合作,避免對抗,既造福兩國,又兼濟天下。前不久,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向中美智庫媒體視頻論壇發表的致辭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發表的署名文章,在歐美同學會留美學長中引起廣泛關注。作為民間外交的生力軍,留學人員及留學人員企業該如何發揮作用?正視問題,面向未來,中美之間重回健康發展軌道的突破口在哪?記者採訪了幾位留美人士,希望他們以往的經歷能夠為當前的中美關係增添一些暖色,希望他們的建言能夠對重啟兩國關係有所裨益。

脫鉤沒有受益者 理性客觀才是正途

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國際旅遊安全研究中心特聘專家袁鐵成接受採訪時說,外交部長王毅、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發表的講話,強調要尊重歷史,面向未來,中美不能強行脫鉤,反映出中國高層外交決策者對中美關係的重視、憂慮,同時也傳遞出理性、客觀的大國風度和責任感。

袁鐵成說,中美關係急速回落、直線下跌,既有短期因素,如新冠肺炎疫情、美國大選,又有長期因素,如中國崛起及其崛起方式引發美方的焦慮與不安。袁鐵成進一步解釋說,雖然中國主張和平崛起,但美方卻將中國視為威脅。當然必須看到,美國這種自己想像出來的不安全感,會像海水倒灌一樣,給中美關係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對中美關係的未來,短期不樂觀,中長期則謹慎樂觀。

對於目前的中美關係,中國新高教集團黨委書記劉麗彬認為有其「必然性」,並將原因歸納為三個維度。一是,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日益強大,對美國來說,有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需要。二是,世界經濟進入下滑期,美國要保住自己的利益,必然會採取逆全球化發展的措施。三是,美國政府的執政理念帶來民粹主義的興起,對華政策不友好,導致抵制或壓制中國發展成為美國一部分政治家的選擇。

中國能源安全研究所所長、全球化智庫副主任、歐美同學會留美分會副會長高志凱表示,中美關係危機的複雜性可以被解釋為華盛頓一些高層人士對中國發動的冬妮婭哈丁綜合症的病毒性攻擊。

冬妮婭哈丁綜合症是指因擔心輸掉比賽、競爭失利,而採取棒擊對手膝蓋骨的不齒行為(冬妮婭哈丁事件是美國體育界的一個醜聞,花樣滑冰運動員冬妮婭和丈夫因棒擊同為花滑運動員南希克裡根膝蓋骨案件深陷其中,冬妮婭被終身禁賽)。不過,對美國來說,殘酷的現實是,任何人都不應該沉溺於美國可以把中國按倒在地而自己全身無損的幻想之中,無論是否發動戰爭。不管美方膽敢棒擊「中國膝蓋骨」多少次,中國都將繼續發展成長,這是當今世界不可逆轉的大勢。

高志凱說,有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在毒害中美關係,並執意劫持中美兩國人民走上對立、仇恨、互相殘殺的道路。他們不擇手段愚弄、煽動美國人民。但是,尊嚴的、正直的美國人民不可能一直被愚弄下去,他們終將識破冬妮婭哈丁綜合症的愚蠢和危害。

經綸世紀醫療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許靜靜,是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留美學子,獲得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國際政治經濟學暨美國政府與司法博士學位,還曾在美國矽谷創業。「我是中美兩國教育、文化、科技交流的受益者。」許靜靜說。

談及中美關係,許靜靜說她的第一個感受是兩國之間的交流和合作不會因為個別政治家的個人偏好而改變大趨勢,因為中美兩國的互補融合已經深入到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全球分工的細化導致中美關係脫鉤沒有受益者。

留學生是橋梁紐帶 中美合作交流具有強大民意支撐

用劉麗彬的話說,自1992年從西南師大畢業後,他「一直做教育」。2001年到2003年,劉麗彬被公派到美國希望國際大學讀MBA。2017年底入職中國新高教集團擔任黨委書記、營運長。今年8月24日剛剛履新洛陽科技職業學院,兼任該校校長。

在美國洛杉磯一年半的學習經歷,讓劉麗彬真切感受到美國的普通民眾對中國了解不夠,但又非常渴望了解中國。期間他做了大量宣傳,交了很多朋友,也更加認識到教育在民間外交方面可以發揮更多的功能。

中美兩國交流交往的民意基礎如何?劉麗彬用在北京市朝陽區教工委工作的8年實踐給出答案。期間,劉麗彬一直在推動區域教育國際化,和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芬蘭等教育發達國家建立了非常好的友好關係,包括哈佛大學等在內的世界名校的專家、教授到朝陽區開展校長、教師培訓計劃,學校各中小學學生也到美國各地進行「小小留學生」的交流,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中美之間交流遇阻是短期的,合作共贏才是最好選項。對此,許靜靜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問題:

第一個例子是,美國的很多養老中心對經綸世紀公司的人工智慧機器人賦能基層醫療機構非常感興趣,美國最大的民營連鎖醫院也表達過合作意願,希望這一已在中國7個省應用,並得到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高度評價的醫療科技成果落地美國,提高他們的工作效率,但受到大環境的影響,這項工作被迫停下了。「這對雙方來說都是損失,但首先是美國的損失。」

第二個例子是,美國政府提出讓美國企業撤出中國,對於這樣的「被回流」政策,美國藥企、醫療器械500強企業的態度是「不可能撤回去」,原因是美國政府給予的那點補貼不過是杯水車薪,且這些美國企業深耕中國市場多年,撤回去意味著讓出巨大的市場空間。美國企業對本國的政策不買帳,也說明美方「強行脫鉤」是行不通的。

在共同利益點上發力 在競爭中合作發展

「中美關係的突破口在於找到中美中間的共同利益,在共同利益點上發力。」劉麗彬表示,在政府層面,美方要清醒認識到對抗是沒有好處的,儘快回到談判桌前,保持兩國正式的外交渠道的溝通;在企業層面,要加強互動交流,建立更緊密的利益連結關係;在民間外交層面,發揮中美留學生之間的連結作用,同時要建立合理的、易於接受的、實現跨文化理解的宣傳溝通渠道。

留學人員是開展民間外交的生力軍,發揮作用責無旁貸。劉麗彬說,一方面,可以和留學期間的母校、同學、老師、校友進行連結,向他們傳遞信息,樹立正確的中美關係的觀念。另一方面,在美工作和學習人員,是講好中國故事的最佳渠道,要重視發揮這個渠道的積極作用,讓美國民眾聽得到、聽得懂中國聲音,為兩國合作的民意基礎添磚加瓦。

除了發揮留學人員的個體作用,海歸企業在融通中美兩國關係中扮演的角色也越發重要。作為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民辦高等教育集團,中美關係發展中的波折讓中國新高教集團重新審視定位教育國際化的問題。劉麗彬說,以往說到留學,更多是指「走出國門」,但隨著中國教育改革的發展,經濟實力的提升,創業就業環境的優化,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看好中國市場,看好中國教育的發展空間,這要求我們把來華留學工作做得更好,服務好來華留學的美國學生,從而擴大美國民眾理解、了解中國的途徑。

袁鐵成表示,化解中美關係困局的根本方式有兩點,一是以更堅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推進改革開放,這是中方的「終極武器」;二是,跟美方做好充分溝通,在對美民間外交方面,歐美同學會作為知美派,必將大有作為。

高志凱說,中美兩國都必須找到一種相處之道。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無法從冬妮婭哈丁綜合症的愚蠢中獲利。中美合作與良性競爭將使中美兩國更加強大,使中美兩國人民和全人類多方受益。

總體來說,要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看待中美關係。中美兩國一定是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回歸理性,共同致力於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是不二選擇。劉麗彬說。

來源:歐美同學會《留學生》雜誌

作者:王淑霞

相關焦點

  •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院長崔立如:中美需尋求建立穩定的關係框架
    本屆論壇延續「科學文化未來倫理共同價值」這一核心主題,重點圍繞國際關係、前沿科技、教育文化、青年對話四個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在6日晚間舉辦的「第四屆太和文明論壇」國際關係分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重磅嘉賓圍繞「中美關係」這一重要議題展開了討論。會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前院長崔立如以「中美管理『戰略競爭』的可能性」為主題進行了主旨演講。
  • 王毅:重建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的戰略框架
    王毅表示,當前,中美關係又來到一個新的歷史關頭,雙方有必要從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從世界各國的共同福祉考慮,總結兩國建交以來互利合作的經驗,反思近幾年兩國關係陷入低谷的教訓,重建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的戰略框架。雙方應當為此相向而行,共同努力。首先是重開對話。溝通對話是正確理解彼此戰略意圖和內外政策的有效途徑,中方願意同美方開啟各層級、各領域平等對話,進行坦誠、深入、建設性交流。
  • 李顯龍:希望美國下任總統能穩定中美關係
    當地時間28日晚,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參加了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線上視頻座談會,闡述了他對中美關係、美國總統大選的看法。在座談會上,李顯龍表示希望美國下一任總統能夠穩定與中國關係,建立穩定的對外政策,並呼籲美國重新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
  • 臺灣綠媒如此洗腦:中美必有一戰,而且中國大陸必敗
    中美關係持續惡化,影響所及全世界都高度關切,對兩岸關係可能造成的衝擊,影響更是重大深遠,大陸固然應謹慎因應,以大局為重,臺灣更不能掉以輕心,尤其不可盲目樂觀躁動。中美對抗能否維持「鬥而不破」的主軸,外界仍在觀察探究,臺灣最忌錯估情勢,先自亂陣腳,繼而生亂肇禍。偏偏最近親綠媒體吹起一陣逆流歪風,鼓動民粹情緒,令人深感憂心。
  • 【倒計時9天】盤點219+學長學姐去年此時的必做事項!丨上財MBA聯考...
    讓我們看看去年219分+的學長學姐們,去年此時的必做事項,循著他們的經驗,希望可以給到大家更多上岸的信念我想對學弟學妹們說...最後提醒一下大家考前保持穩定的生物鐘(如果你平時就是一直熬夜的,不要強求自己早睡,保持穩定就好)。祝願學弟學妹們順利上岸!!穩住,我們能贏!
  • 中經觀點:中美關係不應被蓬佩奧之流擾亂節奏(一談維護和穩定中美...
    當前,中美關係異常複雜嚴峻,而蓬佩奧之流難辭其咎。蓬佩奧是何等貨色?聽聽他去年4月在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的演講就知道其德性了。曾經擔任美國中情局局長的他,談起當年如何訓練特工時大言不慚,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地說,「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盜,我們還有完整的培訓課程。」在成為美國頭號外交官後,蓬佩奧將中情局的下三濫「套路」變本加厲運用到了外交領域。
  • 綠媒:中美必有一戰 中國必敗
    中美兩強關係持續惡化,影響所及全世界都高度關切,對兩岸關係可能造成的衝擊,影響更是重大深遠。大陸固然以大局為重,謹慎因應,臺灣更不能掉以輕心,尤其不可盲目樂觀躁動。這些綠媒政論節目評析的基本論點有二:一是中美必有一戰,而且中國必敗;二是大陸必然會「武統」臺灣,臺灣必須做好戰爭的準備。而且前述兩項推定「很快」就會出現。
  • 楊潔篪:中美需形成和而不同的相處之道
    新華社北京8月7日電 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發表署名文章《尊重歷史 面向未來 堅定不移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文章說,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事關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福祉,也關乎世界和平、穩定、發展。文章說,中美兩國需要正確看待和妥善處理彼此關係,形成和而不同的相處之道。基於這一點,中美雙方同意共同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本屆美國政府執政後中美雙方同意共同推動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
  • 2019年終經濟聚焦 巧解必答題 拿下加分項── 天津市國企混改愈難...
    在天津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大考中,國企混改是天津的一道必答題。2019年,是解答這道必答題承上啟下之年。當年,共有7家一級市管企業完成混改,從而讓全市完成混改的一級市管企業達到13家,帶動二級及以下混改企業480餘戶。
  • 綠媒:中美必有一戰 中國必敗
    中美兩強關係持續惡化,影響所及全世界都高度關切,對兩岸關係可能造成的衝擊,影響更是重大深遠。大陸固然以大局為重,謹慎因應,臺灣更不能掉以輕心,尤其不可盲目樂觀躁動。中美對抗能否維持「鬥而不破」的主軸,外界仍在觀察探究,臺灣最忌錯估情勢,先自亂陣腳,繼而生亂肇禍。
  • 楊潔篪署名文章:尊重歷史 面向未來 堅定不移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中美兩國的共同責任和使命,需要雙方正確看待和妥善處理彼此關係,形成和而不同的相處之道。正是基於這一點,中美雙方同意共同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本屆美國政府執政後中美雙方同意共同推動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
  • 崔天凱大使:重建中美兩國關係合作共贏、穩定發展的戰略框架
    中國日報華盛頓12月9日電 當地時間9日晚,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在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2020視頻年度晚宴上發表講話,稱中美關係正面臨建交以來罕見的嚴峻局面,這一危險趨勢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將對中美兩國和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造成難以修復的創傷。
  • 數據被爆後,中美一目了然!美媒不禁唏噓:希望中美關係儘快穩定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楊楊】導語:今年中美關係是建交以來空前緊張的一年,在全球飽受疫情肆虐且經濟出現衰退之際,中美關係直奔冰點之際,中美企業夾在中間可謂是今年疫情早期期間,川普政府一再放出"誘人"的條件號召美企搬離中國,但中美局勢的緊張卻無法影響美企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尤其是近日一份重要數據宣告後,中美高下立判!
  • 楊潔篪:尊重歷史 面向未來 堅定不移維護和穩定中美關係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中美兩國的共同責任和使命,需要雙方正確看待和妥善處理彼此關係,形成和而不同的相處之道。正是基於這一點,中美雙方同意共同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本屆美國政府執政後中美雙方同意共同推動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中美關係。
  • 書記市長這一周|做好必答題和加分項!江蘇各地拼搶「下半場」
    在市委五屆十次全會上,泰州市委書記史立軍以「四個關係」和「五個方面」為下半場的工作劃出了重點。(詳情請看文章《建設人民滿意的幸福城市,泰州市委書記真情發出「民生四問」》)集中力量抓好發展這件大事8月3日上午,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主持召開區委書記座談會,對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全會精神,做好下半年發展工作,進行再明確、再部署、再推進。
  • 崔天凱談中美關係前景:合作是中美兩國唯一正確選擇
    參考消息網12月6日報導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4日報導,據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說,如果美國準備好,中國可以考慮重新開放美國駐成都總領館,並允許美國記者返回中國。報導援引崔天凱在位於華盛頓的中美研究中心2020年會上的話說:「並非中方首先關閉美駐華總領館,也不是中方首先驅離美國在華記者。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回應美方的行為。」他說:「因此,如果美國政府願意逆轉這一進程,我們願意考慮。」
  • 中新時評:中美關係應重建健康穩定發展的戰略框架
    中新社北京12月12日電 題:中美關係應重建健康穩定發展的戰略框架中新社記者 邢一近來,隨著中國探月工程將從月球帶回採樣,一段塵封已久的中美往事被翻出。種種操作下,歷經紛擾的中美關係固然難以回到過去。但雙邊關係的「鐘擺」已被推近非理性的極致,一定程度的戰略回擺和轉圜不僅是外界期待,亦應成為美國權力過渡期後,中美雙方共同努力的方向。對中美和全球其他利益攸關方而言,一個基於規則、預期穩定的中美競合機制,是雙邊關係健康的標準。
  • 王毅:中美應一道努力,爭取下階段中美關係重啟對話、重回正軌...
    王毅表示,當前中美關係正處於一個關鍵的歷史當口。習近平主席在向拜登當選總統發去的賀電中指出,「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不僅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待。希望雙方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同各國和國際社會攜手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 川普為何說「目前是中美關係的最好時期」?
    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處理好中美關係自然能夠彰顯他把控局勢的能力。貿易戰把中美關係逼到了歷史最低點,而籤署了協議之後的中美關係不但又回到了從前,而且更勝從前。在籤署了協議的情況之下,中美關係還能有所發展,這顯然是一種了不起的成就和能力。
  • 王毅:重建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的戰略框架
    王毅表示,中美關係這艘巨輪承載著兩國17億多人民的福祉,也關乎世界70多億人民的利益。現在到了決定這艘巨輪下步航線的關鍵時候了。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以堅持相互尊重為前提,以加強對話協商為途徑,以深化利益融合為動力,以夯實民意基礎為支撐,重建中美關係健康發展的戰略框架。  王毅說,中國對美政策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