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為什麼而活?林徽因的人生給了我們答案

2020-12-12 騰訊網

「人不是活一輩子,不是活幾年幾月幾天,而是活那麼幾個瞬間。」來自蘇聯作家鮑利斯·帕斯捷爾納克。

有種直擊天靈蓋的清爽感。

當然,這句來用來形容今天的主角,也是極為貼切的。

這個世界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從心底給出的:真心,正義,無畏與同情。 林徽因就是這樣一個人。

她不應該囿於灶堂,不應該只被提及文學上的成就,更不應該是茶餘飯後的八卦中心。她是中國的第一位女建築師,是思想超前的新時代女性。

1955年4月1日,林徽因去世。2018年4月1日,美國《紐約時報》刊發了一篇林徽因的舊訃文。

為什麼時隔63年,《紐約時報》才發出這篇報導?

它是這樣解釋的,自《紐約時報》1983年創刊以來,刊登的訃文一直以白人男性為主。現在想將功補過,彌補當年「性別歧視」造成的遺憾。

林徽因的國際影響可見一斑。

1955年,在林徽因的追悼會上,她的好友金嶽霖和鄧以蟄聯名寫了一副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人間四月天」似乎一直是林徽因的代號,其實,這只是她一生中渺小到不能計數的一個瞬間罷了。甚至,那幾句「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寫給她兒子梁從誡的。

林徽因和梁思成之子,梁從誡 和大多數人認為的不一樣。

「母親愛文學,但只是一種業餘愛好,往往是靈感來時才欣然命筆,更不會去為賦新詞強說愁。然而,對於古建築,她卻和父親一樣,一開始就是當做一種近乎神聖的事業來獻身的。」這是梁從誡在《回憶我的母親林徽因》一文中寫的。

這裡,對林徽因年少時的求學、成年後的奔走略去,只談五十年代初期,她和她的丈夫梁思回到北京之後,為這座城市作出的努力。

當時,她被聘為清華大學建築系的一級教授、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人民英雄紀念碑委員會委員,她還當選為北京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她參與設計了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許多新的構思都是她首次提出並勾畫成草圖的。

她倡導北京傳統手工藝品的設計改革,比如當時瀕於失傳的景泰藍、燒磁等手工藝。

她參與為北京市做遠景規劃。她到處疾呼,呼籲留下北京城牆,認為保護中國古建比設計現代建築更有意義。

當然,這是她未能完成的畫卷。1955年,因肺病去世時,林徽因才51歲。

家世顯赫又恰巧長得美,關於林徽因的傳說故事從來不缺。但其實,她的一生,艱辛多過於順利。

是什麼支撐著她在戰亂時期,和丈夫顛沛流離尋訪2000處古建築。在生命垂危之際,還為古城保護奔走發聲。也許,是她那些神採飛揚的時刻。

人到底為什麼而活?

混沌又喧雜的一天天,還要爭取幾個有熱愛和真心的瞬間。

相關焦點

  • 人生,到底應該為什麼而活呢?《心靈奇旅》給你答案
    當6:30的鬧鐘準時把人從睡夢中拽醒,一大批社畜開始了新一天996的生活——洗漱、擠地鐵、打卡、工作、伴著深夜的路燈回家……循環往復。在喧囂的城市裡奔波,在熱鬧的街道裡惆悵,在擁擠的人群的迷茫,在車水馬龍之中,每個人都顯得如此渺小,這時的你,是否會突然停住腳步,問出一個令人深思已久的問題:我們,到底為什麼而活?
  • 林徽因: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02,林徽因的人生就是一個傳奇,少女時期她擁有光芒萬丈的魅力,出嫁之後她又能夠兼顧家庭與事業,這樣的奇女子確實令人感慨。不管後世之人對她評價如何,她的傳奇人生都將一直穿梭於歷史的長河中被後世所瞻仰。林徽因恰巧相反,她從不在意別人怎麼說,只要她自己認為是對的,只要自己覺得問心無愧,別人的言論根本就影響不了她。在文人墨客層出不窮的年代,林徽因身後也有幾個看不慣她的人存在,大家明裡暗裡的指責她,但她卻從來沒有將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 人生贏家林徽因:男人心中最完美的女人,女人心中最妒忌的女人
    #導語:林徽因是一位傳奇的女人,她的人生很是豐富多彩。事業中她也是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從她的頭銜我們就不難看出,她即是建築師、詩人,又是知名的作家。而且這些頭銜都不是浪得虛名的。在文學上面的成就大家應該是最為熟悉的,有《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等耳熟能詳的作品。在建築史上林徽因也是有著卓越貢獻的,他與梁思成走遍名山大川,為我國古代建築的保護做出過傑出的貢獻。至今他與梁思成的手稿還留在各大博物館中。
  • 人生來去,漫漫一生,到底「活」個什麼?
    人生來去,漫漫一生,到底「活」個什麼?每個人都有同樣的起點和終點,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明知道人總有一死,還非要爭這個搶那個,到底圖個什麼?為了「活著」而活著?人分三六九等,我們不願意承認,但這是事實。生存本來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每個人都想活的輕鬆,而為了以後的輕鬆,就必須要使勁的逼迫現在的自己,這就是所謂的「努力」,我想不明白的是,這樣所謂的努力,到底圖個什麼?趁年輕多吃苦,老了圖個輕鬆?為什麼不是趁年輕多走走看看?
  • 民國才女林徽因到底有多美,為什麼這麼多才子傾慕她?
    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進步的速度已經超越了我們想像,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能真是發生,現在網上的一些能人,把林徽因的黑白照片,通過修圖技術變成了彩色照片,也是讓我們一睹了林徽因的芳容,讓人驚嘆一時。也正是林徽因這過人的美貌,吸引了很多文人志士。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徐志摩了。徐志摩我們也是十分地熟悉的,他的《再別康橋》到現在都被人們所津津樂道。就是這樣的一個才子,在遇到林徽因的時候如同遇到了人生知己,甚至還為了林徽因,與自己的結髮妻子離婚。可是林徽因在最後也沒有接受徐志摩,她與徐志摩不告而別,順應了父親的意願,嫁給了梁思成。
  • 楊絳:人這一生到底是為什麼而活?她逝前的感慨讓人沉思
    楊絳:人這一生到底是為什麼而活?她逝前的感慨讓人沉思都說吃飯是為了活著,那活著是為了吃飯嗎?其實答案不言而喻,人活一輩子,當然不止是為了吃飯,人活著必然有一生的意義。志向不高,是文化水平高低決定的,但有沒有人生志向是自己決定的但很多人都會在考慮,甚至一生都在尋找,自己到底是為什麼而活。特別是進入人生的低谷或心情低落時。
  • 林徽因作品中30句經典,句句觸動你心弦!
    13人生總在祈求圓滿,覺得好茶需要配好壺,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當配才子。卻不知道,有時候缺憾是一種美麗,隨性更能怡情。太過精緻,太過完美,反而要驚心度日。即使打算在人世生存,就不要奢求過多,不要問太多為什麼。且當每一條路都是荒徑,每一個人都是過客,每一片記憶都是曾經。
  • 年輕時候的林徽因與陸小曼誰更美?網友的答案一針見血
    林徽因年輕時候可謂民國時期一代美女,冰心曾評論她一個字「俏」;張德沛用「一看一亮」四個字來形容初見時的林徽因,僅一面就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而把林徽因視為情敵的張幼儀則認為她是「長相漂亮,思想複雜」的自由女神形象。
  • 林徽因:做一個潔淨的女子,心似蓮花開
    但是林徽因卻像一朵潔白的蓮花一樣活在這世間。她的人生標籤,可以用四個方面來概括。★美麗的容顏林徽因不是很漂亮的那一種。從她留下的照片來看,她是屬於清麗嫻雅的那種女子。這和她的出身有很大的關係。對於林徽因,我們大多只是從照片上去看。但如果我們要想像她的那種美,我們可以看看如今的董卿,她的美,同樣是充滿書香之氣的。我想,三個男人之所以為林徽因所傾倒,也是因為她的那份透著書香的美,而不只是因為她有一副好皮囊。
  • 林徽因 | 你是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節選)梁從誡出生那天,母親林徽因為他寫了這首詩。後來,因這首詩,很多人知道了林徽因。鮮少有人知道,在寫下這首詩23年後的人間四月天裡,林徽因走完了她的一生,把她的傳奇故事,永遠定格在了1955年4月1日這一天。今天,她離開四月已整整63年。
  • 冰心寫《太太的客廳》是諷刺林徽因?還是陸小曼?梁從誡道出真相
    冰心 真相到底是怎麼樣的?或許我們能從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翻譯的書信中找到答案。圈內的人一看便知道,小說裡的「我們太太」影射的是誰? 後來成為了著名記者的蕭乾,就認為小說影射的是林徽因,而林徽因本人也認為影射的是自己。 當時林徽因正好去山西考察古建築,剛回到北京,得知被諷刺後,立馬叫人送了一壇又香又陳的山西醋,給冰心食用,以表示回擊。
  • 錢鍾書為什麼討厭林徽因?曾頻繁找她麻煩,妻子楊絳攔都攔不住
    說到民國時期,能脫口而出的才子、才女很多,其中爭議最大的當屬林徽因了,有句話用來形容林徽因一點都不為過:喜歡她的男子可繞京城一圈。她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優美的文字,高貴的氣質,無不讓人為她駐足,但就是這樣一個有足夠資本的女人,也不被人待見。
  • 父母的不相愛,在林徽因最初的人生中投下一道濃重的陰影
    我們的女神林徽因,似乎完美的無懈可擊,她貌美如花,才智過人。深得父親的寵愛,有一個愛她的丈夫和一雙可人的兒女。她受人尊敬,讓人景仰,為後世留下了多少絕美的詩篇,她的一生本就是一個傳奇!可女神偶爾也會抱怨,抱怨她的童年被偷走了,深愛著她的父母親可能不知道,他們在無形中就充當了偷走女兒童年的人。
  • 林徽因與徐志摩的愛情,悄悄地我走了
    隨著他與林父交往的時間越來越多,他和林徽因的感情也開始慢慢升溫。兩顆熾熱的心越靠越近,終於沉醉了。浪漫多情的天才詩人徐志摩漸漸地走進了林徽因的生活,他在林家,給寂寞的林徽因講《渦堤孩》的故事。兩人一起在倫敦古老的街道上和劍橋皇家學院校園的小徑上,談論詩歌,談論藝術,談論人生。他們的快樂,他們的期待,散播在了英倫的土地上,留在了那座美麗的康橋之上。
  •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老子:答案在於頓悟人性
    李善友老師今年年度大課試圖回答這樣一個問題: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沒有現場聽過李善友2020的年度大課,只是看過他的這篇文章:《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過的像行屍走肉一樣》及《李善友:人生為一件大事而來》。
  • 《她們謀生也謀愛》楊絳、張愛玲、林徽因:女人該如何過好這一生
    初次看到這句話,我就覺得這是一個女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態度,先努力工作,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然後再去遇見更好的人。可是後來慢慢的發現,沒有誰的一生是能夠被提前安排的,即便我們為自己做好了所有的規劃,生活中還是會有許多意料之外,比如感情,就是人生中最難預料的一個環節。
  • 林徽因逝世65周年:被誤讀的「女神」和她的時代
    用陳新華的話來說,這6年,林徽因是「把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如果我們跟隨作者,試著將林徽因放置回那個變革動蕩的時代,那個中西碰撞的家族,我們就會理解,林徽因絕不是橫空出世的,如孤星般閃耀的「才女」。▌林長民與林徽因林長民攜女赴歐時,他對林徽因說:「我帶你去英國是為了讓你領悟到我的抱負,為了讓你能夠增長見識,為了讓你擴大眼光,改良社會的見解和能力。」陳新華感慨道,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林徽因,可以忍受抗戰時李莊生活那樣的清寒與病痛,堅持學術研究。因為在她年少之時,蒙父輩教導的理想與人生追求,就與物質無關。
  • 林徽因到底有多美?從小到大12張經典照片,告訴你何謂風華絕代
    可林徽因無論是什麼時候,都是那麼紛麗多姿,光彩照人,有著別人無法企及的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林徽因從小到大的12張照片中看出來。01 三歲時的林徽因1904年,林徽因出生於浙江杭州陸官巷的一個書香世家。
  • 人活一生,到底是了什麼
    仿佛每個人的命運都被特定了,出生,長大,衰老,死亡。誰都逃不過這一安排。但是仿佛又逃不過世俗的安排,對自己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有時候似乎並不那麼了解。想一想:我們所接收到的一切信息,僅來源於媒體、社交媒體和身邊的圈子,但經過他們重重篩選、轉述、呈現和解讀之後的數據,但是這一切真的能完整反映客觀的世界嗎?不禁感嘆,我們每個人,都被困在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氣泡中,活在自己的認知和理解裡,然而,我們這一生,到底追求的是什麼?
  • 風雨琳琅 才是真實的林徽因
    我會變成新時代裡的可靠的人,穩穩噹噹,踏踏實實地不斷做好工作。通過可靠的勞動得到結實的進步。也許就因為我懂得如何去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工作,我會成為有價值的人。一反過去那樣想做有價值的事,反而是無價值、無成績的人。」1953年3月17日,林徽因在給梁思成的私信中,這樣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