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訓】
責行天下
【校訓解讀】
學校以「責任」作為文化的內涵,堅守「責任教育」,把「我的責任」教育和學生的養成教育結合起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課堂為陣地、活動為載體,立足學校、聯繫家庭、延伸社會,讓老師、學生,乃至家長成為責任意識、責任能力的主體,讓「認識責任、認同責任;認領責任、履行責任;強化責任、堅守責任」成為學校師生、家長共同的行為準則。教師要有一種責任,肩負育人使命,時刻提升自我;家長要有一種責任,關愛孩子成長,你我共同參與;學生要有一種責任,建設未來社會,實現自我發展。
【學校簡介】
濰坊高新區東明學校,當前有三個校區:東明學校校區、東方學校校區、東華學校校區,實行集團化辦學,建設互動、均衡、優質的學校發展共同體。東明學校1995年9月建校,是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三個校區共佔地208畝,建築面積108710平,共有教學班201個,學生總數8841人,教職工496人。
東明學校實行一法人多校區管理,實行「552管理模式」,即五統一、五獨立、兩匯報。五統一:集團在學年重點規劃、黨建人事宣傳、獎勵晉升競聘、財務報銷預算、大額採購維修五方面實行統一,確保管理一體、發展共享。五獨立:集團在教育教學管理、特色課程開設、學部考核方案、教師內部調整、小型採購維修五方面實行獨立,堅持融合中主動發展,激發辦學活力。兩匯報:重點工作月度匯報、重大事項及時匯報。
東明學校以黨建為統領,秉持「勤奮負責、淳樸務實、實踐創新」的東明精神,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以項目為抓手,開展教育教學研究。三個校區各有發展特色,教育教學質量優質均衡推進,構建了一個師生和諧共融、共同成長的精神家園。
【辦學成果】
深入推進情境化生本德育和生命教育實踐。東明學校以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以情境化為措施,把德育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其中《情境化生本德育研究》獲市政府成果獎,並在國家級刊物《人民教育》刊發典型做法,其中的研學德育課程獲山東省二等獎、濰坊市一等獎。
促進教學評一致下的思維發展型課堂建設。東明學校通過挑戰性學習任務單驅動任務和引導語設計,提高教師的設計能力,通過對學生進行高階思維訓練,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遷移應用解決問題能力。教學評一致性深入推進,成為全市「基於標準的教學行為改進行動研究」聯盟學校典型。《創新MAC課堂診斷方法,優化思維發展型課堂》獲得濰坊市教學自主創新一等獎。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研究成為教育部重點課題學校。東明學校採取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為學生建立綜合素質評價。綜合素質評價研究,獲國家級教育成果二等獎、山東省教育成果一等獎,成為教育部綜合素質評價重點課題學校,在教育部專題會議上做重點經驗介紹,並指導全國部分課題學校落實評價工作。
首創「3+N社會融合教育」實現社區文明提升。東明學校把學校門前交通擁堵作為大教育課題,形成的「3+N社會融合教育」模式,走出了一條校園安全保障、學生自主成長、全民愛心傳遞、文明素養提升的創新之路。這一做法在濰坊市政府《政務工作交流》刊發,市領導要求在全市學校推廣。《3+N社會融合教育走出育人智慧路》榮獲濰坊市十二項育人為本基本制度典型案例「金點子」。
信息等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深入推進。東明學校拓展以平板教學、WISE項目等為重點的教育教學模式。加強學生人工智慧教育、3D列印、編程等方面教學,實施初中與小學跨學段輔導和貫通培養。WISE研究課例通過「全國教育信息課題」立項,學校榮獲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賽山東省賽區金牌學校。《依託網際網路資源及技術,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變革》獲得濰坊市教育教學重大問題研究二等獎。《基於網絡的wise平臺,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入選山東省教育信息化應用優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