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移除前蘇聯元帥雕像 惹怒莫斯科

2020-12-18 觀察者網

最近,捷克首都布拉格將廣場上一座前蘇軍將領伊萬-科涅夫元帥( Ivan Koniev )的雕像拆除。

科涅夫元帥於1945年解放過布拉格,1956年鎮壓過匈牙利布達佩斯起義,同時還是1968年鎮壓布拉格之春的情報指揮官。

據「德國之聲」4月3日報導,布拉格拆除了一個廣場上的前蘇軍將領伊萬-科涅夫元帥的雕像。布拉格當局表示,此舉是為了方便設立二戰紀念碑。

據悉,該雕像將被轉移到一個即將開張的博物館裡。

多年來,捷克人對科涅夫元帥的雕像爭議很大。這個1980年安置的雕像經常被人潑油漆,雕像基座上被油漆寫1968字樣,顯示人們對他參與鎮壓布拉格之春民主運動的憤怒。

不過,也經常有人在雕像下擺放花環,對他解放布拉格表示感謝和紀念。

路透社報導,這項拆除雕像的決議是在去年九月份投票通過的。

「德國之聲」4月10日報導,該雕像被拆掉後,俄羅斯方面表示強烈不滿與抗議,並要求布拉格將雕像送回俄羅斯。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

相關焦點

  • 捷克布拉格拆除蘇聯元帥雕像,俄羅斯外交部稱,不會對此無動於衷
    2020年4月9日,捷克外交部正式回應了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不久前發出的請求。 此前,俄國防長希望捷克可以將他們於不久前拆除的蘇聯元帥雕像歸還給俄羅斯,在紹伊古發給捷克的請求信中,除了要求將科涅夫元帥的雕像轉交給莫斯科外,俄羅斯還表示,願意支付與搬遷、運輸雕像相關的所有費用。
  • 布拉格拆掉蘇聯元帥雕像,只因沒戴口罩?捷克總統:濫用緊急狀態
    4月3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當局的授意下,推土機出動拆除了蘇聯元帥科涅夫的雕像。當地官員科拉表示,蘇聯元帥雕像將被放置在歷史博物館中。科拉還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蘇聯元帥雕像沒有戴口罩,言外之意竟然是認為雕像違反了戴口罩的規則。這也當即招致了網友的聲討,一些人怒批科拉受到了新冠病毒的"影響"。
  • 布拉格拆蘇聯元帥雕像、諷其未戴口罩 俄防長請求追責
    ▲雕像被拆除 圖源:社交網站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9日援引俄羅斯國防部消息稱,針對外國官員拆除蘇軍紀念碑一事,俄防長請求俄偵察委員會主席追究該官員的刑事責任。紹伊古在信中指出,最近"某些外國官員試圖抹黑蘇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偉大衛國戰爭中擊敗法西斯侵略者所做作出的決定性貢獻的歷史"。紹伊古請求追究外國官員拆除紀念碑的刑事責任。綜合今日俄羅斯、法新社、美聯社報導,布拉格當局在上周五(3日)拆除了蘇聯元帥伊萬·科涅夫的雕像。儘管遭到各界的反對,當天上午,現場的一臺起重機還是按計劃將雕像從原處吊起。
  • 捷克觀點:反對美國拆除歷史雕像,俄羅斯應為蘇聯元帥像被拆負責
    布拉格區長認為,科涅夫元帥的雕像之所以最終被拆除,俄羅斯需承擔主要責任。也就是說,如果需要找出誰來為雕像的拆除負責的話,那這個責任方,便是俄羅斯。因為自始至終,布拉格市政府沒有任何一位官員把拆除科涅夫紀念雕像當作為自己的工作任務。
  • 莫斯科市中心更換朱可夫雕像 新舊差別明顯 元帥站久了改成坐姿
    近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歷史博物館前的朱可夫雕像被拆除,隨後豎立起新的雕像。新的雕像同樣是朱可夫元帥,兩座雕像的動作有所區別。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圍擋上的照片是舊雕像,而新的雕像已經豎立起來。舊的雕像被鋸成幾段拆下,現場顯得有些狼狽。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50周年,1995年5月8日在歷史博物館門前,豎立了雕塑家維亞切斯拉夫·克裡科夫(Vyacheslav Klykov)和建築師尤裡·格裡戈裡耶夫(Yuri Grigoriev)合作的朱可夫青銅塑像。
  • 拆蘇聯元帥雕像的捷克市長害怕了,稱俄特工謀殺他,普京要反擊?
    布拉格市長稱:俄特工要謀害他,俄羅斯要反擊否定二戰歷史的人?我們還記得2020年4月,就在歐洲疫情嚴重之時,捷克首都布拉格市做出一個舉動,拆除了布拉格市裡蘇聯元帥科涅夫的雕像。此舉引起俄羅斯的反對,並把捷克這種反歷史行徑告到聯合國。科涅夫元帥的資料,網上可以查詢到。他是解放捷克的蘇聯元帥,其實捷克人應該感謝他。
  • 列寧格勒和莫斯科的保衛者,蘇聯炮兵元帥戈沃羅夫的偉大一生
    10月5日,蘇聯國防委員會作出了保衛莫斯科的決定,戈沃羅夫與華西列夫斯基一起,將斯摩稜斯克戰役中被打散的部隊重新進行劃分和集結,率領部隊在莫扎伊斯科地區組織防禦,防範德軍對莫斯科的衝擊。不久戈沃羅夫便接替此前受傷的列柳申科擔任了蘇軍第5集團軍司令一職。
  • 俄特工要毒殺「死硬反華」的布拉格市長?這是哪一出
    這事鬧得沸沸揚揚,連克裡姆林宮昨晚都出來回應,斥責這是針對莫斯科的「謠言」。01事件起因,是捷克一家名叫「觀點」(Respekt)的新聞周刊26日刊發報導,描繪了一樁俄特工密謀的暗殺計劃,很有情節性:三周前,一名持外交護照的俄羅斯男子,從莫斯科飛抵布拉格的瓦茨拉夫·哈維爾機場。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影像集,完結篇
    德國5月8日宣布投降並很快在布拉格生效。科涅夫元帥5月6日向布拉格前進,9日蘇軍先頭坦克部隊抵達布拉格,與東南方向的馬林諾夫斯基所部會師。 科涅夫元帥進入布拉格。在戰爭的最後一天,科涅夫的坦克從北部的薩克森突入布拉格,1945年5月9日凌晨,蘇聯坦克以極快的速度抵達布拉格。午後不久,科涅夫元帥與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的部隊會師。
  • 俄特工要毒殺"反華"的布拉格市長?這是哪一出
    這事鬧得沸沸揚揚,連克裡姆林宮昨晚都出來回應,斥責這是針對莫斯科的「謠言」。事件起因,是捷克一家名叫「觀點」(Respekt)的新聞周刊26日刊發報導,描繪了一樁俄特工密謀的暗殺計劃,很有情節性:三周前,一名持外交護照的俄羅斯男子,從莫斯科飛抵布拉格的瓦茨拉夫·哈維爾機場。
  • 最後一位前蘇聯元帥德米特裡·亞佐夫逝世,享年96歲
    蘇聯元帥德米特裡亞佐夫海外網2月25日消息,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5日援引俄國防部消息,最後一名前蘇聯元帥、前蘇聯國防部長德米特裡·季莫費耶維奇·亞佐夫在莫斯科逝世,享年96歲。俄新社25日援引消息稱,在長期重病後,德米特裡·亞佐夫元帥逝世。亞佐夫是最後一位前蘇聯元帥,在衛國戰爭時期曾獲得過紅星勳章。據悉,亞佐夫在蘇軍中擔任指揮職務,歷任團長、師長、軍長、集團軍司令等職,軍銜直至大將,並任國防部副部長職。1987年5月至1991年8月,亞佐夫擔任蘇聯國防部長,1990年晉升為前蘇聯元帥。
  • 蘇聯最後一位元帥亞佐夫逝世
    新華社莫斯科2月25日電(記者吳剛)俄羅斯國防部25日發布新聞通告說,蘇聯最後一位元帥亞佐夫因病於25日在莫斯科逝世,享年96歲。俄羅斯總統普京向亞佐夫的親人表示慰問並指出,亞佐夫是優秀的軍事長官,擁有不可置疑的權威。
  • 烏克蘭年輕人砸毀蘇聯英雄雕像,老年人為何卻要為英雄獻上鮮花?
    去年的一期節目中,我們跟大家聊了一個事件,烏克蘭哈爾科夫的人們拉倒了市內的一座人物雕像——朱可夫的人物雕像。其實過去這兩三年來,在整個烏克蘭境內,瀰漫著一股濃濃的去蘇化的思想,拉倒朱可夫元帥的雕像的事情,幾乎在每個城市都發生過。
  • 俄特工要毒殺「死硬反華」的布拉格市長?藉機賺眼球,這是哪一出
    這事鬧得沸沸揚揚,連克裡姆林宮昨晚都出來回應,斥責這是針對莫斯科的「謠言」。01事件起因,是捷克一家名叫「觀點」(Respekt)的新聞周刊26日刊發報導,描繪了一樁俄特工密謀的暗殺計劃,很有情節性:三周前,一名持外交護照的俄羅斯男子,從莫斯科飛抵布拉格的瓦茨拉夫·哈維爾機場。
  • 將軍百戰身名裂——蘇聯元帥圖哈切夫斯基
    圖帥曾經師從莫斯科著名的小提琴大師維塔切克,因此他的小提琴技巧十分高明。他在被捕前最後一段日子裡,曾慨嘆的說「我多麼希望像一個孩子那樣學習小提琴啊!爸爸沒給我買過小提琴,他沒錢。我要是個小提琴家,情況就會好些。」命運的無常與殘酷讓這個最英勇的靈魂也如此悽涼。
  • 前蘇聯「莫斯科」級反潛航空母艦
    這種潛艇迅速成為蘇聯的心腹之患,發現並在戰爭爆發時即可將其消滅成為蘇聯海軍的重要任務,而蘇軍原有的反潛艦艇在與美軍核潛艇的對抗中均表現不佳。在這種背景下,蘇聯海軍司令謝爾蓋·戈爾什科夫元帥提出了反潛航母設想,並獲得蘇聯政府批准,公開稱反潛用直升機巡洋艦。設計工作隨後展開。1962年,1123型「莫斯科」級反潛巡洋艦開工建造。
  • 蘇聯軍隊中的五大著名元帥
    大家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作為當時的軍事強國發揮了巨大的貢獻,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績,離不開蘇聯軍隊中的高級領袖,今天為大家介紹5位蘇聯軍隊的元帥,希望大家能夠認識他們。 第一位 鐵木辛哥
  • 一來二去窮折騰:莫斯科朱可夫雕像恢復原狀 威嚴氣勢讓人懷念
    4月23日,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馬涅什廣場上,朱可夫元帥雕像又回來了。3月20日,曾有一個新的朱可夫元帥雕像樹立在這裡,取代了這座由雕塑家維亞切斯拉夫·克裡科夫(VyacheslavKlykov)和建築師尤裡·格裡戈裡耶夫(YuriGrigoriev)共同創作的朱可夫青銅雕像。據稱,新雕像是為了迎接5月9日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
  • 德國的「斬首行動」,明目張胆的反間計,將蘇聯元帥輕易除去
    因功於1935年成為蘇聯五大元帥之一,他根據一戰期間的經驗和教訓,預見性的總結了未來戰爭的性質和特點,寫下了當時最著名的分析德國軍事的文章《 目前德國的軍事計劃 》,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希特勒政府將要對西方各國展開軍事報復計劃,並將形成對蘇聯的巨大威脅。
  • 蘇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對小弟從不手軟的蘇聯,讓全世界吃了一驚
    1945年德國納粹的滅亡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此時同盟國之間的關係突然變得緊張了起來,戰爭讓蘇聯和西方世界暫時放下了意識形態上的衝突。而隨著戰爭的臨近,許多諸如波蘭地位,德國的未來等敏感問題逐漸的浮現了出來。由於盟軍企圖從義大利登陸,同蘇聯搶奪東歐的計劃因為盟軍的止步不前和蘇軍的勢如破竹而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