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格勒和莫斯科的保衛者,蘇聯炮兵元帥戈沃羅夫的偉大一生

2020-12-14 天川歷史

如果提到蘇軍作戰的最大特點,那麼"大炮兵主義"絕對是當中的最有代表性的。自沙俄時代開始,在實戰中採用火炮攻擊便成了當時沙俄軍隊最喜歡的作戰方式,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炮兵主義"將這一特點運用到了極致。

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不僅是一位火炮的忠實擁躉,而且在他輝煌的軍事生涯中,用他出類拔萃的組織能力,將身處困境的兩座英雄城市從納粹的魔爪中解救出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列昂尼德·戈沃羅夫,一位戰功卓著的炮兵元帥。

一、農民出身的炮兵

列昂尼德·亞歷山大羅維奇·戈沃羅夫,1897年2月10日出生在沙俄維亞特卡省布特爾基村的一個貧農家庭。父親亞歷山大是一位中學老師,母親則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作為家中長子,戈沃羅夫從小就擔當起照顧家庭的重任。

在家鄉技術高中畢業後,戈沃羅夫進入了彼得格勒的彼得大帝理工學院的造船系就讀。一戰爆發後不久,沙俄軍隊由於兵員不足,開始向各個學校進行招兵。出於對軍隊的強烈嚮往,戈沃羅夫於1916年12月進入了沙俄軍隊,隨後就被安排到一所炮兵學院進行學習,成績優異的戈沃羅夫很快得到了學校教官的肯定,畢業後不久,戈沃羅夫便以炮兵中尉的軍銜進入部隊中服役。

一戰結束後,戈沃羅夫從沙俄軍中退伍,來到家鄉附近的一個農業合作社工作。不久俄國內戰爆發,戈沃羅夫與弟弟一起被迫成為了"白軍",一年後看清了內部形式的戈沃羅夫決定於"白軍"劃清界限,之後便接受了布爾什維克思想的引導,在託木斯克加入了蘇軍部隊。

1920年,戈沃羅夫成為了蘇軍第51步兵師的一名炮兵軍官,在蘇聯國內戰爭中表現出色。其中在1920年5月卡霍夫卡保衛戰中,他指揮手下士兵用布置障礙和炮兵抵近等方法,成功將弗蘭格爾匪軍麾下的英國坦克成功擊毀。在戰鬥中,戈沃羅夫身先士卒,腿部和手臂都被流彈所傷,為此他還榮獲了一枚紅旗勳章。

內戰結束後,戈沃羅夫成為了第51步兵師的一名炮兵主管,1925年他成為步兵師的炮兵團長。後來又擔任了步兵第14、15炮兵主任,1933年,表現出眾的戈沃羅夫還來到著名的伏龍名字軍事學院進修,在學校裡戈沃羅夫不僅自學了德語,還結合自己的能力翻譯了大量的外軍火炮方面的文章,表現出了超強的進取心。

1936年,戈沃羅夫成為了總參軍事學院的首批學員,他優異的表現得到了許多人的稱讚。畢業後的戈沃羅夫成為了捷爾任斯基炮兵學院任職。蘇芬戰爭期間,戈沃羅夫作為火炮專家親臨前線,不久還擔任了蘇軍第7集團軍炮兵的總參謀長,由於在突破"曼納海姆防線"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戈沃羅夫榮獲了"紅星勳章",後來又成為了捷爾任斯基炮兵學院院長。

二、保衛莫斯科和列寧格勒

1941年6月衛國戰爭爆發後,戈沃羅夫被史達林任命為西方面軍的炮兵主任。精通炮兵業務的他協助朱可夫對葉麗尼亞突出部的德軍展開了進攻,並成功將此處的德軍擊退。

10月5日,蘇聯國防委員會作出了保衛莫斯科的決定,戈沃羅夫與華西列夫斯基一起,將斯摩稜斯克戰役中被打散的部隊重新進行劃分和集結,率領部隊在莫扎伊斯科地區組織防禦,防範德軍對莫斯科的衝擊。不久戈沃羅夫便接替此前受傷的列柳申科擔任了蘇軍第5集團軍司令一職。

在莫斯科戰役中,第5集團軍與第33、34集團軍一起組成了西方面軍的正面防線,頑強地擋住了從明斯克方向進攻的德軍主力部隊。並且利用德軍不適應蘇聯嚴寒天氣的客觀條件,將防線進行了嚴密鞏固。12月1日,德軍指揮官京特·馮·克魯格雖然在短暫突破了蘇軍的防線,但在戈沃羅夫的頑強阻擊下,德軍並沒有獲得任何前進的機會。12月4日,抓住了機會的蘇軍開始了全力反攻,並將德軍主力逐步趕出莫斯科近郊。為表揚戈沃羅夫的指揮得當,蘇軍統帥部於1942年1月2日授予戈沃羅夫二級"列寧勳章"。

同年4月,戈沃羅夫擔任了列寧格勒方面軍下屬的軍事集群司令。後因原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霍津由於柳班戰役失利被解職,蘇軍統帥部決定讓戈沃羅夫率領部隊將列寧格勒從德軍的圍困中解救出來。隨後戈沃羅夫指揮列寧格勒方面軍與沃爾霍夫方面軍聯合發起了旨在解除列寧格勒之圍的"錫尼維亞攻勢",根據原本的打算,蘇軍決定用突然襲擊的方式對德軍進行反擊。但德軍為了一舉拿下列寧格勒,將原本部署在南部地區的第1裝甲軍派往當地,並策劃一場代號為"北極星"行動的戰略作戰,兩方遭遇後經過激戰,蘇德兩軍都遭受了重大損失,列寧格勒外圍出現了相持的狀態。而德軍為了戰略大方向的考量,不得不取消了"北極星"行動。

1943年1月13日,在朱可夫的協調下,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的展開了著名的"火花行動",對城郊外和包圍圈內的德軍部隊展開殲滅戰。經過5天的戰鬥,包圍圈中的德軍被完全肅清,同時還成功為列寧格勒軍民打通了一條8-10公裡的物質走廊,蘇軍藉此機會使用運輸車輛對城中的軍民進行物資補給。戈沃羅夫也由於突出表現,獲得了上將軍銜和一枚蘇沃洛夫勳章。其後的一段時間,蘇軍開始加強對列寧格勒沿線的防禦,對補給線的擴大也在不斷建設中。

到1944年3月1日,蘇軍成功將戰線推進到列寧格勒以西280公裡處,德軍總計3個師被完全殲滅,其餘的部隊也被蘇軍所打敗,列寧格勒和加裡寧的部分地區重新回到了蘇軍的手上。列寧格勒也在1944年1月27日徹底解除了圍困的局面,獲得了重生。為期872天的圍城戰破壞了公共設施、食水、能源及糧食供應,導致列寧格勒150萬百姓不幸喪生,這場戰役的殘酷程度也僅次於另一場著名的戰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三、善良嚴格的帥才

列寧格勒解圍後,已經晉升為上將的戈沃羅夫又將戰略的重點轉移到波羅的海方面。1944年3月,戈沃羅夫組織了對愛沙尼亞的戰鬥,在納爾瓦戰鬥中蘇軍與德軍出現了僵持的局面,但蘇軍依然沒有放棄對納爾瓦的攻勢。1944年5月31日,為表彰戈沃羅夫在一系列戰爭中的突出表現,他被授予"蘇聯元帥"稱號。

同年6月,蘇軍發動了維堡-彼得羅扎沃茨克戰役,迫使芬蘭停止對蘇聯的戰爭威脅。戰鬥中戈沃羅夫針對當地地形的特點,組織了炮兵和預備部隊對芬蘭軍隊的目標展開進攻,並成功突破了"曼納海姆防線",成功攻佔了維堡,迫使芬蘭與蘇聯籤訂了停戰協議。

1944年7月底,戈沃羅夫再次對納爾瓦發動了攻勢,並成功將這座重要城鎮攻佔。9月又成功發動了塔林攻勢,將愛沙尼亞從德軍的魔爪中解救出來。1945年1月,戈沃羅夫榮獲"蘇聯英雄"稱號,同年5月因在波羅的海沿岸的重大突出表現獲得了"勝利勳章"。

二戰勝利結束後,戈沃羅夫先後擔任了列寧格勒軍區司令、陸軍總監察長、國土防空部隊司令、國防部總監察長等一系列職務。由於戈沃羅夫本人在蘇軍內部有著良好的聲望,因此不少蘇軍將領都與他關係交好。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稱他是一個"要求嚴格,性格頑強,但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善良的將軍。"虎父無犬子,他的兒子弗拉基米爾·戈沃羅夫也是一位優秀的蘇軍將領,曾擔任民防司令和莫斯科軍區司令員一職,父子二人都為蘇聯的國防力量貢獻了自己的汗水。

早在戰爭初期,戈沃羅夫就被慢性心臟病和高血壓所折磨,戰後不久他的身體狀況開始亮起紅燈。1954年的夏天,戈沃羅夫突患中風,此後身體狀況開始惡化。1955年3月19日,這位炮兵元帥在莫斯科郊區的一座療養院安詳地合上了雙眼,年僅58歲。葬禮結束後,戈沃羅夫的遺體火化後被安葬在克林姆林宮的紅牆之下。

在蘇聯各地,以戈沃羅夫命名的街道和學校被建造出來,人們用各種方式對這位炮兵元帥表達自己深切的敬意。2019年,在基洛夫的勝利公園中,一尊戈沃羅夫的半身雕像被正式建成。

結語

亞歷山大·戈沃羅夫,這位蘇軍炮兵元帥的偉大一生,充分體現了一個軍人應有的職業素養,以及對正義的追求與強烈的渴望。他在實戰中對炮兵戰術的應用,也為後人研究二戰蘇聯炮兵作戰的方式方法,提供了很好的示範作用。

參考資料

1. 《二戰蘇聯元帥大事記》

2. 《二戰中的蘇聯英雄》

3. 《列寧格勒圍城戰大事記》

4. 《蘇聯元帥戈沃羅夫》

相關焦點

  • 蘇聯軍隊中的五大著名元帥
    大家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作為當時的軍事強國發揮了巨大的貢獻,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績,離不開蘇聯軍隊中的高級領袖,今天為大家介紹5位蘇聯軍隊的元帥,希望大家能夠認識他們。 第一位 鐵木辛哥
  • 列寧格勒戰役蘇聯紅軍有多猛德國人驚嘆不已,朱可夫讚不絕口!
    作為蘇聯第二大城市、布爾什維克的發祥地,列寧格勒也是蘇聯北方最重要的工業城市和港口城市。對於蘇聯人而言,列寧格勒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因此,希特勒在制定「巴巴羅薩計劃」時,列寧格勒就是德國必須要攻下的城市。希特勒甚至叫囂一定要把列寧格勒"從地球上抹掉"。
  • 蘇聯「軍神」朱可夫:狂虐日本軍,力挫希特勒軍隊,讓史達林低頭
    說起二戰,最精彩的就是蘇德戰場,其中最讓人佩服的將領,就是蘇聯「軍神」朱可夫。朱可夫在二戰蘇德戰場中採取的一系列戰略措施使得蘇聯成功地擊敗了德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第一位蘇聯元帥,也是公認蘇聯最有才能的將領。
  • 二戰莫斯科保衛戰,蘇軍和朱可夫將軍的精彩反擊,讓德軍走下神壇
    氣候的變化是上天對蘇聯、對莫斯科的眷顧,但是一份情報使莫斯科更加相信自己能保衛首都。這個消息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諜王」佐爾格,他準確地得知日本關東軍沒有配合希特勒進攻蘇聯的計劃,所以蘇聯統帥部就把25個西伯利亞步兵師和9個裝甲旅的精銳師調回莫斯科守衛,重新組織精銳部隊,慢慢有了還手之力。
  • 蘇軍能守住列寧格勒,為什麼史達林格勒卻被破城?
    列寧格勒之前叫聖彼得堡,是沙俄首都,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和俄國資本家政權就是在這裡被勞動人民推倒的。二戰爆發時,這裡有300萬人口,是蘇聯第二大城市。另一方面我們看到,與列寧格勒保衛戰齊名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裡,德軍從5月底在烏克蘭哈爾科夫擊敗蘇軍之後,接連在庫爾斯克和沃羅涅日遭到了兩道防線阻擊,卻在9月中旬,僅3個月的時間裡,就被破城巷戰了。
  • 二戰列寧格勒戰役,北方集團軍群3次增兵攻城,為何都半途而廢?
    首先,莫斯科戰役前,德軍第一次派中央集群援兵北上,因判斷失誤錯失良機蘇德戰爭,德軍巴巴羅薩計劃分三路大軍閃擊蘇聯,北方集團軍群的任務是佔領蘇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隨著德軍進展的順利,德軍統帥部調整了先進攻莫斯科的戰略,將中央集團軍群一分為三,一部原地不動等待時機進攻莫斯科,一部向南增援基輔戰役,另一部分增援勒布元帥,希望在南北兩線同時發起進攻,佔領基輔和列寧格勒後,再一舉攻佔莫斯科。
  • 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影像集,完結篇
    不過蘇聯方面接到通知,美國人將撤離施呂塞堡,並將該鎮交給紅軍。弗拉索夫和他的部下離開施呂塞爾堡,希望進入美國佔領區,但被蘇聯紅軍截獲。在莫斯科,弗拉索夫和其他11人被控叛國罪,並於1946年8月2日被絞死。弗拉索夫拒絕認罪,儘管他被告知他將不經審判被折磨至死。
  • 蘇聯最後一位元帥亞佐夫去世!多麼痛的領悟
    後任國防部副部長,部長,1990年4月28日晉升元帥,也是蘇聯最後一位元帥。 但在世的還有一位蘇聯元帥--沙波什尼科夫。 說亞佐夫是最後一位元帥,是因為在他之後,就沒有人再被晉升為元帥。
  • 第二次世界大戰莫斯科戰役在嚴冬和增援的幫助下,蘇聯擊退了德國
    莫斯科戰役於1941年10月2日至1942年1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9-1945年)。經過幾個月的攻擊和反擊,德國軍隊試圖攻佔莫斯科,蘇聯的增援和俄羅斯嚴冬對德國軍隊造成了傷害,幫助挫敗了德國的計劃,使德國軍隊疲憊不堪,士氣低落。
  • 功高震主被罷官,蘇聯軍神朱可夫突然下臺之謎
    說起朱可夫元帥,大家可能都不陌生,畢竟是被譽為蘇聯軍神的男人。但在朱可夫功成名就之時,其卻被罷官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致使朱可夫元帥的突然下臺?下面小編就講講朱可夫突然下臺的背後謎團。朱可夫元帥參加革命很早,是名副其實的紅小鬼出身。
  • 蘇聯作家邦達列夫小說《選擇》,把莫斯科保衛戰表現得太過悽惶
    《選擇》中寫到兩場戰爭,一場是莫斯科保衛戰,一場是烏克蘭地區發生的一段狙擊德軍的戰鬥。因為邦達列夫當年參加過炮兵,所以他的小說裡的軍人,都是炮兵部隊。包括他參與編劇的電影《解放》,虛構的人物,也是炮兵。
  • 如果德國佔領了列寧格勒,這對蘇聯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災難和死亡
    如果失去列寧格勒,對蘇聯的軍心和民心都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所以蘇聯輸不起列寧格勒,也不敢輸。其次,列寧格勒是蘇聯最大的工業中心,擁有大量的工業,包括蘇聯基洛夫兵工廠[1]、波羅的海造船廠[2]等。特別是這兩家是當時蘇聯為數不多的專業坦克製造廠和造船廠,可以說是蘇聯的軍工中心。如果我們失去這個地方,更不用說蘇聯海軍了。
  • 蘇聯最後一位元帥亞佐夫逝世
    新華社莫斯科2月25日電(記者吳剛)俄羅斯國防部25日發布新聞通告說,蘇聯最後一位元帥亞佐夫因病於25日在莫斯科逝世,享年96歲。俄羅斯總統普京向亞佐夫的親人表示慰問並指出,亞佐夫是優秀的軍事長官,擁有不可置疑的權威。
  • 蘇聯「末代元帥」去世,他試圖挽救蘇聯的「最後一戰」為何失敗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5日援引俄國防部消息,最後一名前蘇聯元帥、前蘇聯國防部長德米特裡·季莫費耶維奇·亞佐夫在莫斯科逝世,享年96歲。作為前蘇聯的「末代元帥」、「末代國防部長」,同時也是「八一九事件」的主要策劃人,亞佐夫曾經在蘇聯行將解體時試圖以一己之力挽狂瀾於既倒,而他的這一行動,也在蘇聯解體後招來了不同的評價:他曾被「改革派」以叛國罪投入監獄,但又被普京授予勳章。
  • 前蘇聯「莫斯科」級反潛航空母艦
    這種潛艇迅速成為蘇聯的心腹之患,發現並在戰爭爆發時即可將其消滅成為蘇聯海軍的重要任務,而蘇軍原有的反潛艦艇在與美軍核潛艇的對抗中均表現不佳。在這種背景下,蘇聯海軍司令謝爾蓋·戈爾什科夫元帥提出了反潛航母設想,並獲得蘇聯政府批准,公開稱反潛用直升機巡洋艦。設計工作隨後展開。1962年,1123型「莫斯科」級反潛巡洋艦開工建造。
  • 炮兵元帥朱瑞:培養了1千餘名炮兵骨幹,卻最終犧牲在東北前線
    其實,選擇朱瑞作為炮兵負責人並非只是因為他的主動請纓,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朱瑞早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和克拉辛炮兵學校學習過相關炮兵技能,擁有豐厚的知識背景。(電視劇《炮神》裡面的人物便有朱瑞的影子)在一次私下會談中,主席也對朱瑞說:蘇聯有炮兵元帥,那你就做我們中國的炮兵元帥吧!
  • 盤點蘇聯大清洗中史達林處決的三位元帥
    第一位、圖哈切夫斯基  這位圖哈切夫斯基出身俄國貴族,早年間被列寧賞識,是蘇聯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和軍事理論家,也是蘇聯最早的五大元帥之一。他被認為是蘇聯最富才華的高級軍事將領,被稱為「紅軍拿破崙」。圖哈切夫斯基是大縱深戰略的創始人,他在華沙戰役之後大力推進紅軍現代化建設,擔任國防副人民委員和工農紅軍裝備部長期間,積極參與了建立和發展國家軍事工業的巨大工作。
  • 無法起身:96歲的蘇聯元帥亞佐夫,坐著接受了紹伊古的勳章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也在普京總統的拜託下,特意來到蘇聯最後一位元帥亞佐夫的家裡,慰問這位在衛國戰爭中做出貢獻的老軍人。亞佐夫出生於1924年,今年96歲。1942年,未滿18歲的亞佐夫首次登上戰場,參加蘇聯的反法西斯鬥爭。納粹圍城時,亞佐夫是列寧格勒的保衛者之一,他後來還曾擔任中亞軍區司令、蘇聯國防部部長。
  •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紀錄——莫斯科保衛戰
    十、莫斯科保衛戰 蘇德戰爭開戰僅三個月,德軍在南方已經取得初勝,在北方圍住了列寧格勒,從而為從中央方向攻佔莫斯科創造了條件。九月,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發動代號為「颱風」的莫斯科戰役,企圖一舉摘取蘇聯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