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在炒作所謂「中國軍事威脅」不到一個月後,美國海軍部長肯尼思·布雷思韋特又坐不住。當地時間11月17日,布雷思韋特在海軍潛艇聯盟年度研討會上呼籲,美國海軍應在靠近印度洋及太平洋交界地區組建新的第一艦隊,而不能只依靠駐紮在日本的第七艦隊,以便更全面地應對所謂中國帶來的地區威脅。
美國海軍研究學會網站:美海軍部長呼籲在靠近「印太地區」建立第一艦隊
據美國《防務快訊》及海軍研究學會網站(USNI)17日報導,研討會一開始,布雷思韋特就大肆炒作所謂「中國威脅」,聲稱「中國在全球展示出侵略性」,臆測「每一個盟友和夥伴都對此感到擔憂」。他渲染道,「自1812年以來,美國主權從未面臨過這種壓力」(觀察者網註:1812年美英戰爭為美國獨立後的首次對外戰爭)。
「光靠美國是無法與中國抗衡的。」布雷思韋特說,太平洋乃至全球各國需要在軍事及經濟上為美國提供協助。這樣才能在關鍵的時候發揮出威懾作用。
隨後,布雷思韋特提出了自己對組建新艦隊的構想。
美海軍部長布雷思韋特 來源:USNI
「我們想建立一支新的艦隊,並且把這支艦隊部署在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上。」他強調道,美國必須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留下足跡。
「我們不能只依靠駐紮在日本的第七艦隊,還必須依靠諸如新加坡、印度這樣的盟友和夥伴。」布雷思韋特認為,美國在「印太地區」組建的新艦隊將形成一種更加強大的威懾力,為美國及其盟友提供保護。
上周,川普解除了時任國防部長埃斯珀的職務,並任命克里斯多福·米勒出任代理防長。布雷思韋特在會上表示,自己還沒來得及與米勒討論這一計劃,但美國海軍研究學會網站稱,據一名國防官員透露,布雷思韋特早在幾個月前就有了這個想法,還曾與時任防長埃斯珀進行過交談。
《防務快訊》的報導也印證了這一說法。報導稱,在雙方的討論中,埃斯珀對這一想法持開放態度。
然而,布雷思韋特的這一計劃到底能走多遠仍存未知。布雷思韋特坦言,由於拜登可能將於明年1月宣誓就任總統,自己在五角大樓的任期也將結束,但他仍然打算好好利用剩下60天時間向白宮(bully pulpit)推銷這一計劃。
當前,美國海軍共擁有七個艦隊。其中第七艦隊的任務範圍,覆蓋了從太平洋的國際日期變更線,到印度洋印巴邊境的廣大區域。美國海軍研究學會網站稱,在過去的幾年中,由於第七艦隊任務日益繁重,第三艦隊分擔了第七艦隊的部分任務。
報導分析,若第一艦隊真的得以組建,將會進一步緩解第七艦隊的壓力,艦隊的指揮官能夠把注意力放在更少的盟友和區域之上。
美國海軍「傑拉德·福特」號航母 來源:澎湃影像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到一個月以前,布雷思韋特也發出過類似的論調。
10月28日,布雷思韋特「大聲呼籲」美國海軍擴軍,聲稱是為了應對不斷壯大的中國海軍。他表示,美國已經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消耗了太多資源,過於專注瀕海,而中國海軍已經在遠海作戰上「迎頭趕上」。 而今年以來,包括布雷思韋特在內,美國已有多名國防官員打著「中國威脅」的幌子,為自身擴軍找藉口。
《防務快訊》稱,此前不久,被認為是拜登政府防長「熱門人選」的米歇爾·弗洛諾伊(Michele Flournoy)同樣炒作過「中國威脅」,她表示美國必須擁有「足夠的優勢」來應對中國的挑戰。去年10月,弗洛諾伊曾宣稱,五角大樓需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美國海空軍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能力,才能夠實現72小時內擊沉敵方300艘艦隻的目的。」
今年9月,美國時任防長埃斯珀在講話中宣稱,美軍正打造一支「未來海軍力量」。他強調美國將中國視為「首要戰略競爭對手」,其次才是俄羅斯。為此,美國國防部將增加造船資金並持續建設,確保美國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根據美國國防部所公布的信息資料,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海軍籤署了一份價值7.95億美元的合同,用於購買新型制導飛彈護衛艦的首艘船,並可選擇再購買9艘,總價值近56億美元。這是美國海軍十多年以來,尋求的第一項新的大型造船計劃。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