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組織需要我,我就在驛站安營紮寨了!" 7 月 12 日,羅湖區富臨健康驛站開站的第一天,蓮塘街道畔山社區社工主任萬璇就把"家"搬到了驛站裡。
富臨健康驛站是羅湖區首家設立在五星級酒店的健康驛站。當得知蓮塘街道每個社區都要派一名社工前往協助時,萬璇是畔山社區黨委書記羅思誠第一個想到的對象," 7 月 11 日晚上十點左右,我給她打電話,她一口就答應了下來。"他回憶道。
7 月 12 日下午兩點,萬璇與其他從基層抽調的工作人員來到富臨酒店報到,她被分到了人文組。"人文組的工作是個細活,我們在每個樓層都搭建了一個微信群,通過微信群管理和陪伴住客,並將他們的合理需求轉達給相關的組別去跟進和解決,每一步都考驗著我們工作人員的耐心,以及彼此間的默契。"萬璇說。
萬璇坦言,人文組的工作雖然不困難,但非常繁瑣,首先在對待住客的態度和細節上都需要下功夫。為了優化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標準,驛站彙編了《人文關懷工作手冊》,並將其作為驛站各個工作組的操作指南。從《給入住人員的一封信》到《入住溫馨提示》,以及不斷完善的《驛站常見問題解答》,將人文關懷服務延伸到轉運、入住、出站等各個環節。
此外,針對重點關注人員,除了加強人文關懷,也要做出個性化的安撫與施策。7 月 28 日,1406 房的李女士在電話中對著萬璇突然崩潰大哭了起來,"我沒有掛斷電話,就這麼靜靜地聽著,大概 2 分鐘後,她開始指責我們,很多誤解的話,難聽的話。"萬璇說,"我向她詳細解釋,她不能理解,情緒依舊非常激動,甚至掛斷電話拒絕溝通。"
為了針對性地安撫李女士,萬璇查閱了李女士的相關資料,知道她是和孩子一起接受醫學觀察的,所以萬璇打起了"共情牌"。"我再次撥通 1406 房的電話,與她拉起了家常,並詢問她孩子的情況,還告訴她驛站可以為她準備孩子的食物。這時她的情緒不再激動了。"萬璇說,"對於無法滿足訴求的客人,我們首先要安撫他們的情緒,再想辦法解決問題,這就是人文組在驛站中發揮的作用。"
萬璇還發現,在微信與住客溝通時,僅靠文字可能會遇到困難,而且大部分住客也更喜歡使用語音功能,因此,在驛站研究制定的《微信群工作指引》中,不僅明確了微信群內容發布時間節點、文字模板等,通過定時推送新聞早報、健康音樂和視頻等,傳遞愛和正能量,同時鼓勵工作人員要以真摯的情感和生動的語言,舒緩隔離人員的緊張心理和煩悶情緒。
7 月 31 日,1111 房的劉女士度過了人生中最特別的一個生日。她於 7 月 23 日入境,本來註定今年只能獨自度過生日,但萬璇提前了解到了這點,於是在當天一早就通過電話給她送上了生日祝福,"劉女士接到電話後非常感動,她覺得被人溫暖惦記,比收到生日禮物還高興。這就是我們想給住客營造的氛圍——我們同住在驛站這個大家庭裡。"萬璇笑著說。
深圳晚報見習記者 李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