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湖區富臨健康驛站戰疫先鋒 萬璇:讓每一位住客感受到「家」的溫暖

2020-12-12 深圳晚報

"只要組織需要我,我就在驛站安營紮寨了!" 7 月 12 日,羅湖區富臨健康驛站開站的第一天,蓮塘街道畔山社區社工主任萬璇就把"家"搬到了驛站裡。

富臨健康驛站是羅湖區首家設立在五星級酒店的健康驛站。當得知蓮塘街道每個社區都要派一名社工前往協助時,萬璇是畔山社區黨委書記羅思誠第一個想到的對象," 7 月 11 日晚上十點左右,我給她打電話,她一口就答應了下來。"他回憶道。

7 月 12 日下午兩點,萬璇與其他從基層抽調的工作人員來到富臨酒店報到,她被分到了人文組。"人文組的工作是個細活,我們在每個樓層都搭建了一個微信群,通過微信群管理和陪伴住客,並將他們的合理需求轉達給相關的組別去跟進和解決,每一步都考驗著我們工作人員的耐心,以及彼此間的默契。"萬璇說。

萬璇坦言,人文組的工作雖然不困難,但非常繁瑣,首先在對待住客的態度和細節上都需要下功夫。為了優化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標準,驛站彙編了《人文關懷工作手冊》,並將其作為驛站各個工作組的操作指南。從《給入住人員的一封信》到《入住溫馨提示》,以及不斷完善的《驛站常見問題解答》,將人文關懷服務延伸到轉運、入住、出站等各個環節。

此外,針對重點關注人員,除了加強人文關懷,也要做出個性化的安撫與施策。7 月 28 日,1406 房的李女士在電話中對著萬璇突然崩潰大哭了起來,"我沒有掛斷電話,就這麼靜靜地聽著,大概 2 分鐘後,她開始指責我們,很多誤解的話,難聽的話。"萬璇說,"我向她詳細解釋,她不能理解,情緒依舊非常激動,甚至掛斷電話拒絕溝通。"

為了針對性地安撫李女士,萬璇查閱了李女士的相關資料,知道她是和孩子一起接受醫學觀察的,所以萬璇打起了"共情牌"。"我再次撥通 1406 房的電話,與她拉起了家常,並詢問她孩子的情況,還告訴她驛站可以為她準備孩子的食物。這時她的情緒不再激動了。"萬璇說,"對於無法滿足訴求的客人,我們首先要安撫他們的情緒,再想辦法解決問題,這就是人文組在驛站中發揮的作用。"

萬璇還發現,在微信與住客溝通時,僅靠文字可能會遇到困難,而且大部分住客也更喜歡使用語音功能,因此,在驛站研究制定的《微信群工作指引》中,不僅明確了微信群內容發布時間節點、文字模板等,通過定時推送新聞早報、健康音樂和視頻等,傳遞愛和正能量,同時鼓勵工作人員要以真摯的情感和生動的語言,舒緩隔離人員的緊張心理和煩悶情緒。

7 月 31 日,1111 房的劉女士度過了人生中最特別的一個生日。她於 7 月 23 日入境,本來註定今年只能獨自度過生日,但萬璇提前了解到了這點,於是在當天一早就通過電話給她送上了生日祝福,"劉女士接到電話後非常感動,她覺得被人溫暖惦記,比收到生日禮物還高興。這就是我們想給住客營造的氛圍——我們同住在驛站這個大家庭裡。"萬璇笑著說。

深圳晚報見習記者 李嫻

相關焦點

  • 深晚報導|羅湖區富臨健康驛站戰疫先鋒 王習完:一周內讓驛站進入...
    在深圳市羅湖區蓮塘街道富臨健康驛站,有一位這樣的工作人員:他在一周時間內讓富臨健康驛站進入高位運轉狀態;他兩次改革使驛站可以順利應對緊急集中醫學觀察任務;他組織暖心活動為工作人員及住客解壓 …… 他就是富臨健康驛站綜合協調組常務組長王習完。
  • 送上一朵玫瑰 聽深圳桂園街道晶都健康驛站醫護人員講背後的故事
    8 月 19 日下午,深圳市羅湖區桂園街道辦為慶祝第三個中國醫師節,在晶都健康驛站 23 樓會議室舉辦了一場座談會,現場一改往日的緊張氛圍,時而充滿歡聲笑語,時而讓人溫暖動容。今年醫師節的主題是 " 弘揚抗疫精神,護佑人民健康 "。
  • 樂活驛站是溫暖的家 國企退休人員開啟「樂活大門」
    ,更是我們溫暖的家!」國網嘉興「樂活驛站」選址在嘉興供電公司老同志集中居住的社區,佔地1300多平方米,裡面設有嘉禾銀驛站、銀髮工作室、紅船志願服務隊、樂齡健康小站等,為老同志提供學習教育、文化娛樂、風採展示、健康養生、銀齡互助、社會服務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共建單位雙方旨在通過建設這樣搭載「樂齡、樂活、樂學、樂為」一站式平臺,引導老同志更好地融入社區、奉獻社會。
  • 幫扶數千家企業復工復產!致敬這些水務「戰疫先鋒」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疫情爆發以來深圳全城出動參與抗疫戰爭2月6日起作為水務「戰疫先鋒「排頭兵」,被首批派駐到羅湖區清水河街道。3月初,於子波合併到大鵬街道指導服務組,積極走訪、調研大鵬街道的1400多家企業、300多家酒店民宿、7個社區、3個景區,檢查疫情防控,宣傳惠企政策,了解復工復產困難,幫助解決各類問題,助力大鵬街道社會經濟快速恢復。
  • 戰疫先鋒故事||戰疫「堡壘」 郭月旺
    戰疫先鋒故事||戰疫「堡壘」 郭月旺 2020-04-13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共青團羅湖區委員會2020工作總結
    二是開展尋找「逆行先鋒」,致敬「逆行先鋒」活動,廣泛動員團員、少先隊員們通過「雲團課」「雲隊課」、微信、微博、網絡、電視等網絡渠道尋找堅守戰「疫」崗位一線的「逆行先鋒」榜樣,用手抄報、書法、繪畫、詩歌、文章、視頻等形式致敬「逆襲先鋒」,廣泛宣傳優秀作品,傳遞弘揚正能量。
  • 第21封感謝信:坪地朵拉健康驛站用愛溫暖每一個「回家人」
    正在辦理離站手續的解除隔離人員Z先生說道,並向坪地健康驛站工作人員遞上了一封手寫的感謝信,這是驛站收到的第21封感謝信。圖為感謝信自4月19日啟動以來,坪地健康驛站始終把人文關懷作為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重點工作,迅速成立由區領導徐向明副區長、初慶副區長、劉高葆副主席為組長、區衛健局長朱武和街道黨工委書記曾憲旺為常務副組長、區衛健局和坪地街道各抽調1名處級幹部任執行副組長,全區抽調6名處級幹部為副組長的現場協調指揮專班,統籌協調驛站各項管理服務工作
  • 羅湖區組織苔花家庭舞蹈健身
    一位苔花成員對工作人員說:「今天這個活動太好了,身體舒展練習後感覺很舒適,好開心,下次我還來參加,謝謝你們 !」(羅湖區苔花驛站 劉煥輝)(又訊)羅湖區組織苔花家庭學習太極11月18日下午,由羅湖區衛生健康局、羅湖區計劃生育協會主辦,深圳市南山區南風社會工作服務社承辦的,「關愛暖人心.幸福在行動」暖心家園
  • 瑞迪驛站,北京的家
    其實你並不孤單,在你赴京求醫路上,這裡有一個「家」為你提供免費的臨時住宿。相信我們:「瑞迪家關愛驛站」通過騰訊公益的支持,在北京建立的首家罕見病公益就醫驛站項目。@許患友無數次數也數不清的病痛折磨以來,唯一暖心的就是來到瑞迪之家愛心驛站。這裡整潔的環境讓我們在抗擊疾病的道路上不再風餐露宿。@霍患友在北京求醫多年,第一次感覺到沒那麼無助。有管理員的幫助,病友們的關愛,真的覺得這裡是個家。願瑞迪家越來越好,大家都健康。
  • 讓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區工作是一門學問,要積極探索創新,通過多種形式延伸管理鏈條,提高服務水平,讓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如何讓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深圳市羅湖區將「支部建在小區上」的探索,給人以啟迪。
  • 龍崗坪地朵拉驛站獲評「市抗疫先進集體」
    自啟動疫情防控工作以來,坪地街道朵拉健康驛站堅決貫徹落實上級部署要求,快速響應,攻堅克難,疫情防控工作紮實有效,防控防線全面築牢。自2月15日啟用以來,累計接收隔離人員1684名,現有在住密接隔離人員24人。
  • 奔波中感受「家」的溫暖!345路開放暖心驛站
    新年伊始,公交場站剛建成的暖心驛站正式向乘客開放,車隊職工還自製了愛心卡片送給乘客,祝福乘客新年快樂。記者發現,該線大多數乘務員都備有乘客臨時需要的充電寶等物品,一個將暖心驛站延續到車上的愛心鏈就這樣流動起來了。
  • 【點讚】「吉林好人·戰疫先鋒」標兵和「吉林好人·戰疫先鋒...
    「吉林好人·戰疫先鋒」標兵名單 (延邊州部分) 一、援鄂戰疫先鋒標兵 崔 瑛 延邊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 王雅巖
  • 昌平建成252家職工之家及516個暖心驛站
    通過實地調研、會議部署等方式,深入開展「職工之家」建設,並針對回天地區基礎設施改造和服務升級,專門研究制定了《關於回天地區公共區域職工之家項目建設方案》,實現建會企業100%建家的同時,推進「回天地區行動計劃」。五年來,昌平區建成252家職工之家及516個暖心驛站,把幸福和溫暖帶給百萬職工。
  • 上海:"藍騎士驛站"帶來人情溫度、城市溫暖
    此外,休息驛站還布置了一個「閱讀角」,書目由BFC的「閱外灘」書店免費提供,數量達百本之多,涵蓋小說、理財、管理、健康、語言等豐富類別,供騎士免費閱讀。所有平臺外賣騎手都能來對很多外賣騎手而言,非送餐高峰期的休息去處一直是個不大不小的痛點。
  • 在涉外健康驛站當了兩回「臨時爸爸」
    龍崗融媒首席記者 聶朦 文/圖 在橫崗街道某涉外健康驛站,龍崗區殘聯工作人員潘威倫的身影總是讓人倍感親切。不僅因為他在驛站堅守的時間很長,更因為他那耐心細緻的服務給周圍的人帶來溫暖與慰藉。
  • 康復驛站的「全能服務員」
    一次轉運結束後,消防員徐寧波發現一位年過七旬老人站在門外久久不願入內,細心的小徐立即上前詢問情況,原來老人患有恐高症,不能住在高樓層。小徐立即聯繫現場工作人員協調,把老人安排在了一樓住宿。「只有他們安心地住進去,我們才能放心離開。」 「樓上有個腿腳不便,能不能幫幫忙?」消防員王磊、宋康二話不說,立即上樓,一路背著老人上車,到了康復驛站,又特意囑咐醫護人員照顧好老人。
  • 愛心驛站|給戶外勞動者溫暖
    11月18日,隨著一街之隔的校園放學鈴聲響起,荷泉街道大發社區戶外勞動者驛站逐漸熱鬧了起來。李長遠像往常一樣,放學後直接來到大發社區戶外勞動者驛站,小姨帶著午飯正等著他,接過熱騰騰的飯菜,李長遠找位置坐下專心吃起了午飯。
  • 富臨酒店陳育華:「堅守是一種美德」
    摘下口罩,更顯溫暖、真誠。陳育華帶給人的第一印象除了酒店從業人員專業的微笑禮儀,其背後的樸實無華讓人印象深刻。 生於上個世紀80年代,潮汕女孩陳育華自大學起就與酒店業結下不解之緣。從暨南大學酒店管理專業畢業後,陳育華的第一份工作就在富臨酒店。在酒店迎來30華誕的當下,陳育華也在這裡工作了17個年頭。
  • 康復驛站的守護人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真情呵護每一顆「受傷」的心靈進駐康復驛站前,醫療組組長張華衛特地請教了一些曾在方艙醫院工作的同學,了解了患者們在康復期可能出現的情況。他叮囑團隊成員:「儘管是康復期,但康復者的心理疏導工作卻不容忽視。用心關愛每一位特殊康復者在康復驛站,每接收一名康復者,醫療組成員都會詳細問診,對康復者的既往病史、診療資料、目前病情體徵、自帶藥物及個人信息進行採集登記。醫生賀金龍說:「這些過程有利於發現一些特殊群體,他們在康復期也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