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稱阿根廷債務不可持續!570億貸款打水漂?曾被視為經濟奇蹟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金十數據

2018年9月,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同阿根廷籤署了價值高達570億美元的貸款協議,為IMF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救助項目。而今年2月19日,在結束了為期一周的評估會議後IMF終於宣稱,阿根廷的債務水平已經不可持續了。

作為國際上聞名的「老賴」,今天的阿根廷對此似乎並沒有多大的反應,其他國家也見怪不怪。然而,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這樣一個國家,如今人均GDP仍高於中國;30年前該國經濟還曾被視為「經濟奇蹟」;而在100年前,作為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阿根廷恐怕無法想像本國有朝一日盡會淪為聞名世界的「老賴」。

不過,事實擺在眼前,本世紀以來阿根廷經濟一蹶不振,如今更是需要靠IMF的救助來度日。那麼,過去100年來阿根廷究竟如何從世界經濟的金字塔尖跌落,該國的經濟又存在哪些問題,才會令IMF給出的570億美元救助金都打水漂了呢?

1.得天獨厚:憑藉農業躋身全球經濟實力頂端,可媲美美英等國

在移民到美洲時,究竟是去美國紐約好還是去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好?」這個問題放在今天,似乎並不是什麼難以抉擇的問題,甚至看起來有點傻。然而,對於100年前的歐洲移民來說,這卻確確實實是個困擾著他們的問題。

為什麼當時的移民會在這兩個城市中出現「選擇困難症」呢?這正是因為當時的阿根廷經濟,足以匹敵後來崛起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數據顯示,1880年至1905年間,阿根廷年均GDP增速達到8%,而在1895年至1896年間,該國更是成為全球人均GDP最高的國家。

一戰前夕,阿根廷的人均GDP排名全球第10,與英法美等工業國家接近。安格斯·麥迪遜(Angus Maddison)資料庫顯示,1910年前後,全球只有包括英國、瑞士、美國和比利時等在內的7個國家比阿根廷繁榮。當時,阿根廷人均收入是義大利的1.5倍,日本的2.8倍,巴西的5倍,可見當時阿根廷的經濟實力之強。

要知道,以美國為首的老牌強國,當時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提振下,經濟才能得到如此迅猛的發展。但是,阿根廷當時並沒有參與到工業革命之中,經濟實力為什麼卻足以媲美美英等國呢?這主要是依賴以下4個因素。

(1)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在歐美國家紛紛搭上第二次工業革命這輛「快車」之時,阿根廷卻能憑藉農牧產品的出口獲得大量財富,這自然離不開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作為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被大量肥沃的土地包圍。

憑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阿根廷自獨立以後,就開始大力發展農業和畜牧業,令農業成為該國的經濟支柱,而阿根廷更是藉此成為南美洲經濟的「火車頭」。時至今日,阿根廷在全球大豆、小麥和牛肉等農牧產品的出口市場中仍佔有較大的比重。

(2)奉行自由貿易的政策

作為一個幾乎完全由歐洲移民組成的國家,阿根廷對於歐美的各種政策全盤吸收,因此當時在貿易上也像歐美國家一樣,完全奉行自由貿易的政策。彼時歐洲處於工業革命中,經濟欣欣向榮,人口也快速增長,因此對於農產品的需要也就不斷增加,這與正大力出口農產品的阿根廷經濟形成了互補。

奉行自由貿易和擁有先進的航海及冷藏技術這幾個因素,對於提振阿根廷經濟來說,有著重大意義。因為當時全球農業發達的國家並不只阿根廷一個,除了西方發達國家之外,當前全球很多國家都仍處於農業社會中,而唯有堅持自由貿易、同時又有先進的航海和冷藏技術的阿根廷才能不斷降低其出口到歐洲的農產品,因而從農業國家中脫穎而出。

(3)鼓勵移民

和如今部分發達國家一樣,阿根廷當時為了填補勞動力短缺,一直鼓勵外國人移民到該國,甚至還曾為移民提供補貼,這一舉措在當時看來顯得非常明智。不過,鼓勵移民的政策並沒有持續多久,因為該國充滿活力的經濟吸引了大批歐洲勞動力,其中一些進步勞動力還為阿根廷經濟高速增長提供了人才保證。

(4)鼓勵外資

雖然當時阿根廷經濟仍以農業為支柱,但是該國快速增長的經濟仍吸引了大量外國資本的流入。而以英國為主的資本不斷流入這個南美國家,又為該國的經濟增長注入了新的動力。數據顯示,1880年至1890年這10年間,英國對阿根廷的投資額翻了8倍,在對阿根廷的總投資額中佔比達到50%左右。

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阿根廷,依賴著對英國的出口和來自英國的投資,獲得了可觀的外匯收入。阿根廷央行又用這些外匯購得大量黃金,其儲量一度令英格蘭銀行感到擔憂。正因如此,對於移民來說,阿根廷的吸引力並不比美國小。

可惜,阿根廷的繁榮經濟並沒能維持多久。隨著一戰和二戰的爆發,歐洲社會滿目瘡痍,經濟水平也一落千丈,對阿根廷農產品出口的打擊不言而喻。另外,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下農產品的價格也開始大幅下跌,加上民族主義的興起、國內形勢混亂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阿根廷的經濟開始走下坡路了。

正因如此,和美國本土一樣,並未受到兩次世界大戰波及的阿根廷,卻沒能像美國一樣在戰爭中與其他國家的經濟進一步拉開距離,反而一直在原地踏步,錯過了一次實現經濟騰飛的機會。

好在曾經的阿根廷非常有錢,因此就算其經濟經歷了數十年的停滯,1965年該國人均GDP雖然已經被義大利超越,但是仍遠遠高於愛爾蘭、日本、希臘和巴西等國。可惜,隨著戰後全球經濟快速發展,阿根廷的經濟實力開始被遠遠甩在後面了。

2.積重難返:經濟中存在三大嚴重問題,阿根廷經濟無法恢復元氣

如果在戰後全球經濟重建之際,阿根廷經濟能搭上「快車」,那麼如今該國的局勢可能將大不相同。可惜,在全球經濟進入快速發展之際,阿根廷的非但沒能利用這一契機改變該國的經濟結構,反而因為國內局勢不穩定、長期財政赤字、惡性通脹等一系列問題而繼續走下坡路。

數據顯示,上世紀50年代初,隨著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加上該國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外國對阿根廷的投資開始枯竭。隨後,阿根廷的通脹率飆升到40%,令人們的實際工資暴跌。因此,罷工行動開始興起,阿根廷經濟隨之癱瘓。

此後幾十年,由於該國財政赤字越來越多、債務負擔也越來越重,阿根廷試圖通過大量印鈔來解決這個問題,不料卻導致該國的通脹問題越來越嚴重,令阿根廷一直面臨著社會動蕩和惡性通脹等問題的困擾。

數據顯示,1976年該國的通脹率一度超過600%;1989年這一數字甚至一度飆升到逾3000%。在這種情況下,罷工活動更是此起彼伏,該國的經濟完全沒有辦法穩定下來,更別說要恢復到此前的繁榮。由此看來,造成阿根廷從全球經濟的頂端跌至谷底的因素有很多,簡單來說可以總結為以下3點。

(1)經濟上:未能實現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變

近現代以來,全球經濟實現快速增長,其實很多程度上需要歸功於工業革命的出現。阿根廷當初確實憑藉著其在農業上的優勢而站上全球經濟的頂端,但是隨著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整個世界的經濟都出現了更為深刻的改變。科技創新對於經濟的推動作用,是農業社會無法想像的。

然而,阿根廷卻沒能在二戰後抓住契機改變該國的經濟結構,依然認為憑藉農產品出口就可以實現經濟繁榮,導致該國的經濟遲遲沒能追上其他工業國家的發展。另外,大豆、小麥等大宗商品,其價格也深受全球供求因素的影響,這意味著隨著全球供求的變化,阿根廷的收入也將隨之波動,經濟穩定自然無從談起。

此外,農業經濟還有一大弊端,就是「看天吃飯」。也就是說,在發生乾旱或洪澇等自然災害時,農產品的收成是無法得到保障的。上世紀50年代初,阿根廷的通脹之所以會漲至40%,跟旱災導致該農產品出口量銳減,外匯收入暴跌破壞經濟平衡這一因素有著莫大的關係。

(2)政策上:管理不善導致通脹率居高不下

從歷史上來看,沒有哪個國家能在惡性通脹的情況下維持社會穩定。以德國為例,一戰後該國為了償還戰爭賠款,持續大量印鈔,導致國內通脹率持續攀升,物價也隨之飛漲,國民的財富一夜蒸發,社會陷入動蕩之中。

阿根廷的情況也是如此。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該國外債激增,加上在馬島與英國的對抗,令該國財政赤字迅速攀升。為了擺脫債務負擔和財政赤字等問題,阿根廷也採取大量印鈔的方法,導致國內通脹率頻頻上漲,國民沒法安心過日子,經濟也亂成一鍋粥。

因此,每每提起阿根廷國內的經濟問題,管理不善這一因素一直被視為首要因素。時至今日,管理問題仍是阻礙該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一個農產品出口導向型國家,農業出口佔該國出口總額近60%,然而阿根廷非但沒有對農業採取鼓勵或保護措施,反而還推出了非常不得人心的農業政策。

自2006年以來,阿根廷開始提高小麥出口的稅率,並設置出口配額,此舉不只將導致該國小麥出口失去價格優勢,從而損害農民的利益;而且還將令整個阿根廷經濟為之付出代價。數據顯示,該規定出臺之後,阿根廷小麥種植面積持續萎縮。2012年至2013年間,該國小麥種植面積僅為316萬公頃,該國專家認為這是「100年來最差的情況」

種植面積頻頻下降的結果,就是小麥產量下降。數據顯示,自2005年至2013年,該國小麥產量從1600萬噸降至820萬噸,幾近「腰斬」。美國農業部的報告則顯示,2006年阿根廷是全球第4大小麥出口國,2013年卻降至全球第10,這就是該國管理不善的惡果。

另外,在「選舉經濟」的主導下,如今阿根廷的通脹率雖然不再動輒上百,但是其通脹率目前仍是居高不下,導致國民的財富得不到保障,因此民眾至通過持有美元、黃金乃至大豆、汽車等資產來實現保值。

可惜的是,該國至今仍沒意識到或者說不肯承認自己在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反而通過商品價格管制、禁止購買外匯等一系列強制性手段來解決問題,從而導致該國經濟遲遲無法回歸正常的增長軌道上。

(3)貨幣上:與美元掛鈎加劇國內金融體系動蕩

上文提到,1989年阿根廷的通脹率一度飆升到3000%,商品的價格幾乎無時無刻不在上漲。要想解決這種極端惡性通脹,改變阿根廷的命運,唯有等待能人的出現。1989年阿根廷經濟部長卡瓦略決定將阿根廷比索與美元掛鈎,成為這個改變阿根廷命運的「能人」。

此舉一開始確實有效地將該國的通脹率降至安全水平,令外資重新回流到阿根廷。同時,該國還宣布降低進口費用,並將虧損的國企私有化。這一系列的舉措令阿根廷出現「經濟奇蹟」,該國還被IMF和其他組織譽為自由市場變革的榜樣。

然而,這場變革帶來的在「奇蹟」只是曇花一現,到上世紀90年代末,比索與美元掛鈎這一做法開始影響該國的出口。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阿根廷無法再像過去一樣自由印鈔——該國央行沒法採取獨立的貨幣政策。

因此,阿根廷貨幣實際上變成了名為「比索」的美元,而在美元升值的情況下,阿根廷出口商的顧客也變得越來越少,導致阿根廷的外匯收入也隨之降低。然而,2000年阿根廷外債總額高達1480億美元,相當於同年該國外匯收入的4.7倍,急需外匯來償還大量債務的阿根廷,在無法印鈔且外匯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實際上是無計可施的,這就是2001年阿根廷爆發債務危機的根源之一。

因此,阿根廷經濟中存在著大量的弊端,早已積重難返,就連卡瓦略這麼具有魄力和能力的人物,都無法完全解決該國經濟中存在的問題,致使該國經濟至今仍遲遲無法恢復元氣,反而還隔三差五就出現一次股債匯全面崩盤的危機,同時深受債務危機的困擾。

3.困難重重:IMF用570億美元仍無法解決問題,經濟學家失望透頂

要知道,IMF為阿根廷提供的這筆巨額救助金,目的就在於幫助該國擺脫債務問題,並敦促該國遵守更為嚴格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以恢復投資者對該國的信心。然而,事實證明,要解決阿根廷的問題困難重重,真不是僅靠砸錢這麼簡單的方式就能解決。

在阿根廷得到這筆資金不到1年之後,2019年8月初,阿根廷金融市場發生「巨震」,阿根廷比索對美元匯率狂跌25%,主要股指斷崖式下跌38%,該國債券也遭到拋售,以歐元計價的阿根廷債券價格下跌,股債匯「三殺」局面來勢洶洶;另外,阿根廷5年期信用違約掉期值5天內也暴漲1700多個基點,從1017個基點飆升至2720個基點,表明市場對阿根廷再次爆發債務危機的預期急劇上升。

在現代社會中,股債匯「三殺」對於一個國家經濟的破壞力十分強大。例如,在該國匯率暴跌的情況下,該國進口成本將大幅上升,導致物價大幅上漲,本就因為較高的通脹而搞得民不聊生的阿根廷國民,財富將因此而進一步縮水;股市崩潰可能會導致該國相關企業的市值一夜蒸發近半;債券遭到拋售則將令該國的借貸成本大幅攀升,對於這個早已被債務纏身的國家來說,這是非常可怕的後果。

此外,由於市場對阿根廷失去信心,因此也將紛紛從阿根廷撤資。資本逃離的結果又將加劇該國股債匯「三殺」的局面,從而加速該國經濟的崩潰。因此,在該國金融體系出現「雪崩」之後,人們最擔心的就是該國觸發債務違約,加速該國經濟崩潰,並對整個拉美經濟帶來連帶效應,令拉美金融危機捲土重來。

所幸,阿根廷這場危機並沒有在南美洲釀成大禍,但是對該國經濟的破壞仍不容小覷。今年年初,世界銀行最新公布的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測中顯示,2019年阿根廷經濟可能將繼續延續2018年發展中的態勢,GDP增速預計將降至-3.1%,與2018年的-2.5%相比進一步衰退。

如今,IMF給阿根廷開出的「藥方」是,讓私人債權人做出貢獻,並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恢復阿根廷的債務可持續性。也就是說,為了讓阿根廷避免債務違約,需要該國的債券投資者做出讓步。然而,這種方法其實治標不治本,而且還可能會令投資者更不願意投資該國的債券,從而導致該國的借貸成本進一步攀升。不過,從目前來看,阿根廷似乎也只能藉此來維持其經濟了。

值得一提的是,與IMF不同,經濟學家早已對阿根廷的經濟失望透頂。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此前就曾表示:「如果有人在1945年問,哪個國家將在未來30年中獲得起飛?我的答案或許是阿根廷。阿根廷擁有合適的溫度、人口密度和經濟稟賦。而且,1945年的阿根廷在中等發展水平,恰好適合起飛。但現在看來這是多麼謬誤!

曾經經濟實力可與美國媲美的國家,如今卻淪落到這步田地,未免讓人唏噓。而面對著這個早已滿目瘡痍甚至奄奄一息的國家,目前似乎還沒有經濟學家能提出有效解決該國經濟難題的方案。難怪外媒在提到該國去年經濟「雪崩」一事時會表示:「只有死法可選擇」了。

相關焦點

  • 第9次債務違約逼近?疫情下,阿根廷或成第一個「破產」的國家!
    來源:金十數據在全球各國都為疫情防控奔忙之際,最困擾阿根廷的問題顯然卻並不是疫情問題。早在今年2月份,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對該國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評估之後宣布,阿根廷的債務水平已經不可持續了。然而,從近期的情況來看,阿根廷很可能會成為疫情之下第一個宣布「破產」的國家……據悉,2018年9月份,IMF曾同阿根廷籤署了一份價值高達570億美元的貸款協議,這是IMF史上最大的一筆救濟金。這筆巨額救助金的目的是為了幫助阿根廷擺脫債務問題,不料最終卻可能弄巧成拙,令阿根廷進一步跌入債務違約的深淵中。
  • 「全球違約王」阿根廷,700億美元債務重組方案獲通過
    然而IMF為了兜售自己的貸款、債券,卻要求阿根廷反其道而行之,這著實令人費解。8年時間裡,女總統一直試圖降低槓桿率,將阿根廷的國家債務控制在一定範圍內。要知道,2007年到2014年,阿根廷的的負債率總體保持著下降的趨勢,降幅為11%。除了當時的阿根廷政府沒有盲目舉債,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的美聯儲都屬於放大水的寬鬆時期。2008年經濟危機後,全球大放水,阿根廷的國家債務危機就不顯得那麼嚴重,經濟也將受益於寬鬆的政策,所以才沒有出現債務危機。
  • 國際觀察|阿根廷債務重組失敗,或成疫情下首個「破產」國家
    阿根廷經濟部長古斯曼當日指出,在債務重組提案中,政府已經尋求「本金和利息扣除的最佳組合」,阿根廷要求將利息支付推遲到2023年,本金支付推遲到2026年。也就是說,在未來三年內,阿根廷不會償還任何債務,但在2023年會支付0.5%的息票,這筆息票相當於3億美元 。
  • 疫中看拉美丨663億美元外債以近乎「腰斬價」置換 阿根廷向經濟...
    當地時間8月4日,阿根廷政府與三大債權人小組就663億美元的債務重組達成協議,以幾乎是「腰斬」的價格實現了21種海外債券的債務置換,避免了該國可能發生的歷史上第九次主權債務違約,同時也將讓阿根廷在未來幾年內減少數百億美元的債務支出,增添了國際市場對阿經濟重新振興的信心。
  • 衰退中的阿根廷經濟處於「十字路口」
    衰退中的阿根廷經濟處於「十字路口」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10月22日電 財經觀察:衰退中的阿根廷經濟處於「十字路口」新華社記者倪瑞捷阿根廷近期即將迎來總統大選,現任總統毛裡西奧·馬克裡與反對派候選人阿爾韋託·費爾南德斯將向總統之位發起最後衝擊。在阿根廷經濟連續下滑的背景下,他們各自提振經濟的綱領備受外界關注。
  • 經濟全面停滯,阿根廷成疫情期間首個「破產」的國家
    專家分析表示,阿根廷政府提出的重組方案,會使債權方蒙受5.4%的本金損失,金額約為36億美元;利息更是面臨62%的削減,金額高達379億美元。巨額的損失估算,使三個國際債權人團體在4月20日集體拒絕了阿根廷政府提出的債務重組提議。據悉,阿根廷政府4月22日前需償付一筆約5億美元的債券利息。
  • 新冠肺炎:阿根廷經濟崩潰 債務重組又失敗
    已經遭遇經濟衰退和疫情雙重衝擊的阿根廷處境更加艱難,阿根廷債權人委員會(ACC)拒絕了阿根廷政府的415億美元債務重組提案,這增加了阿根廷最早5月陷入違約的可能性。綜合媒體4月21日報導,路透社19日援引阿根廷經濟部長古斯曼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阿根廷處在「事實違約」狀態,目前無力償還債務,所以才會提出全面的債務重組。古茲曼此前提出了該提案的框架,其中涉及約415億美元的救濟,主要是大幅減少利息支出。
  • IMF預測:2020年阿根廷經濟將萎縮5.7%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布的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阿根廷經濟將萎縮5.7%。專家認為,在採取犧牲經濟發展的「休克式」抗擊新冠疫情政策下,阿根廷就業、出口、債務等一系列問題已經逐漸凸顯,經濟發展前景堪憂。  阿根廷當前採取的防疫措施讓國內經濟幾近停滯。
  • 經濟曾與美國相伯仲!阿根廷如今面臨第9次「破產」,發生了什麼
    4月19日,阿根廷經濟部長古斯曼表示,該國目前已經無力償還債務,因此需要進行全面的債務重組。據悉,該國已經向其主權債券的債權人提出了債務置換方案,根據這一方案,阿根廷未來3年都不會償還任何債務,但是會在2023年支付價值3億美元的利息。
  • 南財快評:阿根廷主權債務違約會引發國際金融危機嗎?
    所以,一旦國際評級機構下調本國主權信貸評級,各國很難再從國際市場上借入資金,導致資金鍊條斷裂,各國只有宣布主權債務違約。 第二,阿根廷頻發主權債務違約問題,與其採取的匯率制度安排緊密相關。阿根廷於1991年之前採用固定匯率制度,1991-2001年採用貨幣局制度,2001年之後實行浮動匯率制。採取貨幣局制度曾是阿根廷推動經濟自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
  • 阿根廷要求IMF加快放款導致比索大跌
    阿根廷總統稱,向IMF提出加快撥發貸款,導致阿根廷比索大跌
  • 阿根廷經濟周期債務危機探討:通脹問題無解背後的金融自由化弊端
    根據「貨幣/信貸/債務-消費-生產-投資」的經濟發展邏輯,結合阿根廷的經濟指標以及股指即Merval指數,我們可以總結出阿根廷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對應的股市走勢:經濟企穩/消費復甦,股市見底回升;生產復甦,股市上升放緩;政策收緊(2002年抑制通脹;2012年外債規模見底回落,相當於政策收緊),經濟繼續增長,股市繼續上漲;經濟衰退,股市見頂。
  • 曾經富裕的阿根廷,8次債務違約,疫情下或成為首個「破產」國家
    據阿根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到2019年底,阿根廷國債總額高達3230億美元,其中外債總額2776.48億美元(約1.7萬億人民幣),而今年即將到期的債務為210億美元,相當於阿根廷每個人欠外債6240美元。
  • 阿根廷或成首個因疫情倒下的國家
    阿根廷即將迎來第九次主權債務違約。4月22日,阿根廷本應支付5億美元債務,但因疫情對經濟和社會造成的雙重衝擊,阿根廷政府於當天正式向債權人提交債務重組方案,尋求通過減免債務並延長期限等措施避免債務違約。分析人士警告說,日益失望的投資者很可能會駁回該國政府提出的債務重組方案,該國或將成為首個受疫情衝擊而倒下的國家。
  • 阿根廷,你為什麼哭泣?
    1979-2018年阿根廷經濟增速(圖源:世界銀行)經濟增速無力,阿根廷債務雪球卻越滾越大,債務結構也逐漸以中短期債務為主,很快超過償還能力,錢還不上了。阿根廷獨立後,外債出現過8次違約,國內債務違約5次。
  • 阿根廷再一次哭泣 股市閃崩30%匯率狂貶36%
    但阿根廷一直沒有能夠走出經濟危機,貨幣貶值、失業率高達10%、通脹率超過55%,都困擾著馬克裡政府。去年,阿根廷還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達成570億美元貸款協議,如果馬克裡再度當選,則意味著阿根廷民眾需要繼續節衣縮食地過日子。
  • 阿根廷違約史:從富國到破產「九次」
    制定了一系列經濟計劃,提高了社會就業和生活環境。起初,經濟策略確實刺激了經濟增長,民眾工資不斷提高,壯大了中產階級群體。但隨著阿根廷工業化和貿易逆差,並且國家福利制度龐大支出和貪汙,造成了社會嚴重通貨膨脹。1955年庇隆因軍方壓力被迫下臺,但阿根廷外債高達18億美元,導致了阿根廷國家主權債務違約。
  • 美國經濟或將風險轉嫁14國,印度經濟可能被打回原形,事情有新進展
    這也意味著,美國經濟很有可能憑藉美元的某種操作,而將其蕭條的風險轉嫁給至少上述14個在債務與外匯儲備結構中脆弱的國家。無獨有偶,事情果然有了新進展。據美國媒體CNBC8月4日報導,拉丁美洲的第三大經濟體阿根廷在已經長達兩年的經濟衰退中,貧窮和失業率的上升以及利率的飆升,甚至使該國在大流行前就陷入了約4,500萬的嚴峻財務困境。並出現數十億美元的債券違約。
  • 外媒深度解析:為何阿根廷一次又一次的陷入經濟危機
    劃重點: 1阿根廷可能會面臨約1150億美元外幣債券的違約,而就在18年前,該國剛剛經歷了上一次重大危機,至今阿根廷還欠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至少440億美元,並將試圖對這些債務進行重組。
  • 數據顯示:美國家庭債務負擔持續加重
    美國家庭債務負擔持續加重(國際視點)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美國家庭未償債務總額達到創紀錄的13.95萬億美元,約佔GDP的73%。這其中,住房抵押貸款佔到家庭總債務的2/3,其次是學生貸款,佔家庭總債務的11%。另外,汽車貸款、信用卡消費貸款等絕對數值也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