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高密市:醫共體建設穩步推進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2021-01-09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5日訊作為全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高密市以健康強市為目標,以系統集成為手段,成立運行高康、密康、福康三大醫共體,不斷優化資源配置,同向發力,全面推進醫共體事業高質量發展,構建城鄉一體、資源共享、分工協作、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打造高密綜合醫改金名片。

近日,高密市人民醫院急診科ICU副主任王光輝出現在高密市大牟家中心衛生院的病房查房。全市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工作啟動以來,作為高康醫療集團的核心醫院,人民醫院與成員單位積極協作,深入融通。醫療業務中心積極推進優勢資源下沉,組建了六支專家團隊,定期安排專家到6家基層衛生院坐診、查房、手術等,使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接受三級醫院的診療服務。

從過去的「百姓求醫」到如今的「醫生送醫」,就醫模式的改變更好地統籌調配醫療資源,提升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著力打造醫共體建設這一惠民工程的升級版過程中,高康醫療集團還運用「網際網路+醫療」方式組建覆蓋縣鎮村三級醫療機構的聯動互助、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緊密型「醫共體」,讓群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醫改紅利」。

高密市人民醫院信息中心主任杜曉紅說:「我們首先制訂了醫療集團醫共體信息化建設目標,也就是'11311'工程,一個門戶信息平臺、一個數據中心、三類能力提升、另外還建設了一個網際網路服務平臺、一個危重症協同救治平臺。以高密市大牟家醫院為試點單位,目前推進了大牟家、醴泉還有姜莊衛生院,逐步形成了患者診療有序流動、資源調配、醫療服務一體化的分級診療。」

近年來,高密市秉持「共建共享 全面健康」理念,按照集中優勢力量、做強做大基層的原則,以提高群眾健康水平為目標,啟動了縣域內高康、密康、福康三大集團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各個集團內,核心醫院立足自身優勢,和成員單位在健全工作制度、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強業務融合等方面同向發力,多措並舉,持續優化就醫環境。高密市中醫院事業發展部主任宋兆波說:「我們醫院作為密康醫療集團核心醫院發揮牽頭作用,通過資源下沉、遠程診療、技術支持、上下轉診等手段,形成集團合力,提高了集團內各成員單位的醫療服務水平,方便了患者就診就醫。今年截止到9月30日,共完成遠程影像會診3347例,遠程心電會診959例,同時我們還發揮全市中醫藥龍頭優勢,對成員單位開展了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幫扶指導,為轄區居民提供了更優質的醫療服務,真正體現了便民惠民的醫共體建設宗旨。」

經過一年多的運轉,高密市密切醫共體成員協作關係,編織一張城鄉一體「健康網」,縣、鄉、村各司其職,專家往下走、小病往下轉、費用往下降,「共建共享」的醫共體模式成效初顯。今年以來,實現縣內就診率92.7%、基層首診率64.6%、群眾滿意率95.2%。

記者:邢程 李常梅

通訊員:鄒承惠

編輯:杜玉傑

相關焦點

  • ...審批局紮實推進「標準化+政務服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後100米」
    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實現「無差別審批」的重要抓手,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就是將標準化理念、方法和手段融入政務服務的全領域和全過程。我局借「創建省級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的契機,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和供給水平,著力實現「事項有標準可依、流程按標準運行、審查有標準可尋、監管按標準落實」,讓群眾辦事少出門、少跑腿、好辦事、不添堵,切實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100米」,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鞏固「四個標準」,堅持「全面應用」,實現「創新供給」。
  • 興國:「網格說事」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興國:「網格說事」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客家新聞網 謝齊亮 特約記者陳鵬小區出口路面破損需修整、居民搭建違章建築需拆除、小區某處路燈壞了需更換……這是社區治理中常見的小問題。為將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方便社區居民就近、快速地反映訴求,該縣11個社區黨組織在各居民小區共設置「網格說事點」36個,通過設置說事意見箱,公布說事熱線電話、郵箱等,暢通群眾說事渠道,隨時聽取群眾意見。
  • 濰坊高密市加大扶持力度 助推外貿進出口穩步回升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日訊針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以及國內國際市場變化,在認真落實上級穩外貿政策的同時,高密市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出臺了支持外貿企業穩定發展17條措施,從出口信用保險、開拓國際市場、國際自主品牌培育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扶持,推動全區外貿穩中有進
  • 靜安區寶山路街道:美麗「三寶」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形成「1+1+19+X」多級工作陣地體系,有效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打通服務黨員群眾「最後一公裡」。在街道黨工委的堅強領導下,三寶居民區黨總支積極推進「靜·鄰一家」黨群服務站建設工程。通過梳理資源、理清架構、完善機制,形成了具有三寶特色的站點建設成果,有效激發了網格化黨建內生動能,形成「一方動員、多方聯動」的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 紅色驛站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百米」
    驛站配套了便民服務功能區、娛樂活動區、讀書充電區等功能區域,配備雨傘、打氣筒、圖書、健身器材等便民工具和娛樂設施,居民們每天來驛站玩都習慣了。」  黃連吉是小區2號樓的業主,和他在娛樂室打球的是鄰居齊軍山,從年初「紅色驛站」開始運行,兩人算是找到了「據點」。「我們平時都是周末兩天約著來驛站打球,你看這嶄新的球檯,環境整潔,驛站的工作人員也都很熱情,現在常來這裡打球的業主已經有十多人了。」
  • 新蒲新區打通聯繫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小網格」提供「大...
    今年以來,遵義市新蒲新區新蒲街道以黨群共治為抓手,整合組織優勢、社會資源,積極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網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形成網格治理、黨員服務、群眾獲利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打通聯繫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 濰坊有社保卡的注意了!新增14家銀行服務網點
    為方便群眾能夠就近辦理社保卡業務,近日,濰坊市人社局聯合建設銀行新增布設了14家社保卡銀行綜合服務網點,新增後全市共33家建設銀行網點支持辦理即時制卡業務,其中奎文區8家、濰城區2家、坊子區2家、高新區5家、寒亭區1家、濱海區2家、經濟區1家,城區網點已實現全覆蓋。
  • 婦女「微家」能量大,福建打通抗疫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婦女「微家」能量大,福建打通抗疫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2020-02-22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河源頭,醫共體悄然改變醫療服務格局
    但因此也出現了鄉鎮衛生院仍然固守原址,醫療服務對象銳減,群眾醫療需求得不到保障,公共醫療機構發揮不了應有的服務功能等諸多問題。  在此背景下,瑪多縣重新定位區域醫療衛生機構功能,整合醫療機構資源,積極探索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近日,我們深入瑪多縣兩鄉兩鎮,通過走訪大量基層醫務人員和患者,切實感受「醫共體」建設取得的初步成效。
  • 益陽大通湖區醫共體改革全面啟動
    這標誌著全區醫共體改革全面啟動。選舉大會現場。作為農場改制區,一直以來,原農場醫院變身為鄉鎮衛生院;原大通湖農場職工醫院建成區人民醫院。通過近20年的創建,區人民醫院不斷發展,於去年9月順利升格為國家二級甲等醫院。
  • 榮昌法院:深入推進「訴源治理」,打通司法服務最後「一公裡」
    榮昌法院:深入推進「訴源治理」,打通司法服務最後「一公裡」 2020-07-03 0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通服務居民「最後一百米」
    「最後一百米」新路徑。  踐行服務為民 凝聚多方合力  谷圍新邨建立「1+137+N」垃圾分類工作機制,充分發揮黨組織「軸心」引領作用,由谷圍新邨黨支部統籌推進,發動137名在職黨員積極參與「守桶站崗」、線上線下宣傳等志願活動,截至11月底,參與「守桶站崗」的在職黨員人數超過100人次,每天報名參加活動的黨員均超過10人以上,居民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的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 濰坊高密市柏城鎮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打造「十裡情海...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5日訊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濰坊高密市柏城鎮大力發展花卉產業,積極向農業價值產業鏈高端攀升,助力農業轉型升級。走進高密市柏城鎮柳林村的月季園,奼紫嫣紅,各色月季奪目而來。為增加村集體收入,柳林村藉助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契機,以「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為載體,盤活閒置土地,規劃建設集月季觀光園、採摘拾趣園、月季主題館、月季產業館、十裡月季長廊、月季育苗基地,以及月季深加工產品生產、流通商棧為一體的月季產業園,旨在打造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觀光採摘、民俗文化於一體的田園小村。
  • 小法庭的大聯盟,打通司法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近年來,富源縣人民法院黃泥河法庭在市域治理中,以黨建引領,推動「五老」鄉賢調解、「無訟」公約進村寨、鄉村「大聯動」治理、多元化跨省際調解等方式,培育「民族團結」示範帶,打通了司法服務民眾的「最後一公裡」。
  • 抓實政策制度清單 推醫共體建設步伐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市政府主要領導關於醫改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貢井區2020年11月26日在自貢市第三人民醫院召開了縣域緊密型醫共體第一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及第一屆監事會第一次會議,重點討論擬出臺政策制度清單,推進醫共體全國試點建設。
  • 推進擴權強縣綜合改革實行專班服務一企一策,濰坊激發縣域經濟發展...
    12月1日,記者隨「高質量發展看山東」採訪團走進位於高密市的豪邁集團,立即被展廳內的連續流微通道反應器產品所吸引。豪邁集團自主研發的產品技術領先,技術與裝備到了產業化階段。而在高密市的全力支持和專班服務下,該集團通過自主研發的本質安全型連續流反應技術,正在打造全國第一家安全、綠色、智能、高效的連續流微通道技術示範園區,推動精細化工產業特別是危化品生產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專班服務、一企一策……這是記者在高密市、壽光市、臨朐縣等縣(市、區)探尋高質量發展聽到的「高頻詞」。
  • 濰坊高密重點項目建設「加速跑」 推動經濟發展「穩健行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31日訊 眼下,各行各業復工復產率逐步提高,濰坊高密市30多個重點項目建設也全面提速,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穩健前行。 春回大地萬物萌生,三月的高密處處孕育著生機與希望。
  • 濰坊市資訊|繁華如詩 濰坊的夜——感受濰坊夜色的律動
    泰華、萬達、谷德、陽光100等一批商圈的崛起,突破了城市夜間經濟的時空局限,充分挖掘了餐飲、文化、旅遊等市場消費潛力,將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作為重要目標,全面助力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發展夜經濟,推進轉方式、調結構,擴內需、促消費,正在成為我市經濟新興活力源。5月26日,濰坊日報記者「潛入」濰坊的夜,採擷了一組「火熱」瞬間,讓大家共同感受濰坊夜色的繁華律動。濰坊越來越多的商業街成為網紅打卡地。
  • 山東省高密市凝聚「四進」攻堅合力 夯實「雙勝利」根基
    山東省委選派萬名幹部「進社區、進農村、進項目、進企業」「四進」攻堅行動開展以來,省、濰坊、高密共選派55名優秀幹部組成11個工作組,包靠高密市11家企業、11個重點項目、11個行政村、11個城市社區,全面掌握基層需求,認真研究細化措施,千方百計排憂解難,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夯實了基層根基。
  • 文明實踐+媒體融合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西寧市大通縣...
    鄭思哲 攝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傳播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縣級融媒體又是黨的宣傳和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陣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將二者有機結合,讓兩個中心發揮出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