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實踐+媒體融合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西寧市大通縣...

2020-12-16 青海新聞網

大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願者在戴家村宣講一號文件。

志願者在製作抗疫題材的剪紙。

大通縣融媒體中心網絡問政工作人員前往物業了解居民反映問題的解決情況。

大通縣融媒體中心記者正在寫稿。鄭思哲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傳播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縣級融媒體又是黨的宣傳和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陣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將二者有機結合,讓兩個中心發揮出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線上+線下 觸角延展到每一個角落

「打竹板,響連天,文藝隊伍走向前,一號文件說些啥,聽我給你來宣傳……」3月17日,在大通縣長寧鎮戴家莊村村委會一樓大廳,隸屬於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百姓話廊」,同時也是大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藝志願服務成員之一的李洪盛正在用青海方言曲藝打攪兒,為在座的村民宣講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精神。

「這是我們縣上首次採用文藝宣講形式,給村民們宣傳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大通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相金玉說。為了能夠以通俗易懂、百姓又喜聞樂見的方式宣講今年的一號文件精神,大通縣專門請人為這次宣講寫了唱詞,並邀請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藝志願服務人員下鄉入村宣講。同時,全縣群眾還可以通過縣級融媒體「大通融媒」APP在線觀看宣講一號文件的文藝表演,讓更多的人藉助不同的形式全方位了解政策內涵。

因疫情防控要求,大規模的人員聚集儘量避免,在此情況下,利用何種手段把一號文件精神傳達到基層,傳達到每一位村民身邊就顯得尤為重要。

好在,大通縣已有經驗可循。

今年2月初,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為了能夠讓百姓第一時間了解疫情防控信息,掌握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大通縣組織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文化志願服務人員,通過縣融媒體中心的「大通融媒」APP,以花兒、快板、賢孝、三句半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做好宣傳。

同時,針對農村、城鎮小區宣傳薄弱的情況,製作15條音頻資料,啟用村級應急廣播(大喇叭)、流動宣傳車等開展宣傳工作,特別是方言版疫情防控宣傳音頻,更加貼近群眾、貼近基層,讓「姑舅們、嬸嬸們……」這樣親切的聲音通過廣播響徹北川大地。同時,廣泛發動寫作、美術、剪紙、書法愛好者創作抗疫作品,通過線下結合線上的模式廣泛傳播,受到百姓們的好評。

而今,「兩個中心」再次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把一號文件精神傳遞到了每一位群眾身邊。

大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是全國試點,同時大通縣又是中宣部重點聯繫推動的全國59家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地區之一,二者融合聯動,早已有跡可循。

「大通融媒」APP涵蓋了時政要聞、民生百態、生活服務、融合發布、黨建引領、文明實踐等23個欄目,其中,文明實踐欄目所展現的就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成果。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除了依靠傳統線下模式組織志願服務活動,更藉助縣融媒中心的傳播渠道,利用線上方式延伸宣傳觸角,讓每一百姓都能方便、快捷、及時了解我們文明實踐工作的成果。」大通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大通縣廣電局局長李智呈對「兩個中心」的結合給出了自己的理解。

在網際網路、大數據充斥著人們日常生活的當下,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工作與縣級融媒體的結合,正是順應時代需求、百姓需求的必然趨勢。

政務+服務 百姓才是核心

「我們家的水壓已經恢復正常,沒想到這麼快就解決了。」3月24日下午,家住大通縣中興佳苑二期的住戶馬女士高興地說。

3月19日,該住戶通過大通縣融媒體中心網絡問政平臺反映了自家水壓不穩情況,隨後,融媒體中心迅速通過網際網路渠道第一時間反饋給了相關縣級部門,相關部門又及時與小區物業公司溝通,限期5個工作日內解決住戶反映的問題。

24日下午,經過連續幾天的調試,水壓終於穩定,群眾反映的問題也終於得到了解決。

而與融媒體中心整合的網絡問政類似,大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也具備相應的功能。

志願服務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核心,群眾點「單」、中心接「單」、百姓評「單」正是基於這一核心的一個基本運轉方式。

「比如村民有什麼志願服務需求,可以報到村裡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由他們來解決村民的志願服務需求;如果站、所一級無法解決,就會把這一志願需求傳遞給我們中心,由中心的志願服務隊下鄉提供志願服務活動。」李智呈說。

目前,大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原有志願服務隊伍的基礎上,統籌全縣各類專業人才資源,按照人員機構設施權屬不變、統籌使用的原則,以基層黨員幹部和各類先進典型人物為重點,積極吸收社會力量參與志願服務活動。全縣建立志願服務總隊1支,涉及理論宣講、關愛行動、科普助農、生態保護等為主要服務內容的志願服務分隊10支,各鄉鎮志願服務分隊20支,村(社區)志願服務支隊311支。圍繞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等重點工作,開展了「創衛我先行」等系列活動,使志願服務活動達到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的實踐效果。

而大通融媒體中心通過打造「新聞+政務」服務平臺,開通網絡問政、大通通等便民服務17項,探索整合黨政部門信息資源,主動融入政務服務工作,對接政府服務技術平臺,形成「指尖上的政務服務中心」。

擁有相似的功能屬性,依託「大通融媒」APP,二者的融合打通了服務群眾、引導群眾的「最後一公裡」,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通過融媒體平臺隨時隨地傳播至大通的每一個角落。

本地+特色 構築兩個中心建設基石

作為青海地方曲藝西寧賢孝國家級傳承人,這還是李洪盛第一次把這一地方曲藝融入到政策宣講當中。「百姓們還挺喜歡這個模式的,這也給我們的文藝傳承和理論宣講提供了新的路子。」

青海方言、曲藝表演,在百姓心中就代表著親切易懂,代表著容易入腦入心,百姓自然願意接受。

突出地方特色,就是貼近百姓群眾。這是大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縣融媒體中心建設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也是兩個中心建設發展的依託和基石。

大通縣融媒體中心堅持「兩條腿走路」,即在持續推進時政新聞宣傳工作的基礎上,做好民生文章,依託「大通融媒」APP牽引媒體功能轉型升級為集「權威信息發布、輿論監督問政、溝通民生服務」為一體的融媒體服務平臺,架起黨和人民群眾信息溝通的橋梁,為群眾提供多樣化、精細化服務,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大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打造「1+6+5+N」的模式,圍繞「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發動群眾」六大主題,初步確定了縣鄉村三級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體育健身服務、「四會」組織服務、矛盾調解服務七大實踐平臺和鄉鎮(村、社區)七個必建功能室,並對各鄉鎮、各村(社區)建設工作進行統一要求,確保全縣中心建設工作實現規範化運行。確定了「六傳六促」實踐內容,讓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成為促進全縣社會和諧、助推鄉風文明的中堅力量。

相關焦點

  • 浦東書院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打通服務「最後一公裡」
    近日,一場未成年人「學四史 知使命 爭做新時代好少年」主題教育活動在書院鎮路南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國學堂內開展。書院鎮百姓宣講團成員瞿東燃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引導村裡的孩子們了解和學習四史,以此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 山東壽光:洛城新時代文明實踐打通「最後一公裡」
    近年來,壽光市洛城街道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新時代文明實踐從一下手,洛城街道就堅持「群眾路線」,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文明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讓群眾當「主人」。黃家村是洛城街道一個先進村。
  • 聊城市茌平區13支服務隊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質德農牧向聊城市茌平區科技局文明實踐專業服務隊發出求助。茌平區科技局局長趙君說,今年5月,在科技局的牽線搭橋下,質德農牧順利與國家飼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生物飼料添加劑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譙仕彥帶領的團隊啟動了「商品豬全程無抗飼養創新產品及關鍵技術研發推廣項目」,服務隊還為其申報了「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工程高效生態農業創新類」,並全程提供「保姆式」服務,幫助其成功獲得了300萬元資金支持,進一步加快了項目進程。
  • 探索創新機制 兗州新時代文明實踐打通為民服務「最後一公裡」
    活化載體,豐富文明實踐活動兗州區精心設計文明實踐活動,健全隊伍,豐富形式,成立了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鎮街、部門中隊和村居小隊,推行「3+N」模式,即每個村至少建有政策宣講、環境衛生整治、敬老孝老3支志願服務隊伍;成立農技推廣、移風易俗、扶貧濟困等多個志願服務隊。
  • 「兩個中心」互為體用 打造文明實踐「鶴峰樣板」
    鶴峰網訊(融媒體記者 李林芮)今年來,鶴峯縣聚焦群眾需求,以志願服務為抓手,立足規範化、常態化,全域、全員、全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鶴峯縣融媒體中心的深度融合,打造山區文明實踐「鶴峰樣板」。在哪裡實踐?
  • 紹興諸暨嶺北「近鄰幫幫團」: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作為一座山區鄉鎮,嶺北鎮積極挖掘文明實踐載體,創新建立「文明實踐銀行」,成立「近鄰幫幫團」,打通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守望相助 營造崇德向善的社會環境在「近鄰幫幫團」集中開展志願服務的當天,嶺北鎮舉辦了諸暨農商銀行與金灣村「文明實踐」共建儀式,以及「金灣好人」表彰活動。
  • 大通縣開展2020年西寧市道德模範和先進典型事跡宣講活動
    來源: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為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推動道德模範和各類先進典型學習宣傳活動廣泛深入開展,更好地發揮先進典型引領作用,在大通縣全縣形成「人人爭當典型、個個崇尚先進」的良好社會氛圍,近日,西寧市道德模範和先進典型事跡宣講活動走進大通
  • 【文明實踐在行動】「12+N」志願服務 奏響服務群眾「大合唱」
    楊豔秋為「六到村六到戶」志願服務隊志願者介紹草編的寓意「自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開展以來,我們縣探索實施了『六到村六到戶』志願服務項目,到群眾家中收集群眾需求訴求,宣傳黨的理論政策突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人員劉輝介紹說。截至目前,突泉縣已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個、實踐所10個、實踐站197個,註冊34548名志願者,組建村級志願服務隊2645支,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53100餘場次,實現了群眾的需求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
  • 靜安區寶山路街道:美麗「三寶」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上海基層黨建網)為貫徹落實中央、市委、區委關於街鎮社區黨群服務陣地建設總體要求,靜安區寶山路街道以「全區域統籌、多方面聯動、各領域融合」為踐行方向,以「試點+推廣」為工作路徑,首批選取儒林、三寶、通源3個居民區作為示範點,探索開展「靜·鄰一家」黨群服務站建設工程,逐步實現19個居民區及多個陣地雙站點全覆蓋
  • 順德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願服務群眾
    市民「點單」、中心「派單」、志願者「接單」、群眾「評單」,近年來,順德區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0個實踐所、205個實踐站、851個實踐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積極弘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努力營造和諧、文明、友愛的社會氛圍。構建共建共享志願服務新格局「做一個香包,獻一份愛心!」
  • 讓法治陽光普照北川大地——大通縣「七五」普法工作綜述
    制定《關於在全縣建立「以案釋法」制度的實施方案》《關於在全縣進一步加強媒體公益普法的通知》,2017年開展「以案釋法」典型案例徵集活動,共徵集行政執法、司法、法律服務等典型案例75件。大通縣普法辦、法院、檢察院等單位通過單位微信公眾號向社會公眾推送典型案例圖文信息,「大通融媒」、大通電視臺推送播出典型案例、法律法規宣傳等內容。
  • 蘇州相城區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正式啟用
    9月26日下午,蘇州市相城區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相城區高鐵新城宣布正式啟用。來自中央、省、市級主流媒體代表以及知名院校、新媒體行業的專家學者、媒體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蘇州媒體融合發展的又一重要時刻。
  • 上海寶山:群眾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
    12月2日,在第35個國際志願者日來臨之際,上海寶山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新址正式投入使用。該中心位於寶山濱江綠地公園,專用面積660平米,融合了辦公、展示、培訓、活動、項目孵化、市民驛站等空間功能。
  • ...志願者接單」 武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線上線下「融合服務」
    ,以「愛武城」手機客戶端為載體,實行「百姓點單、中心派單、志願者接單、群眾評單」的服務模式,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志願服務「擴容」,跑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加速度。與以往的演出不同,這場演出是由群眾通過「愛武城」手機客戶端自主點單,武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派單,志願者接單後上門演出的。「愛武城」手機客戶端是縣融媒體中心打造的一款綜合性客戶端。群眾只需打開文明實踐板塊,「點單服務」功能發布服務需求,縣文明實踐中心就會「照單全收」,及時辦理。
  • 新蒲新區打通聯繫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小網格」提供「大...
    今年以來,遵義市新蒲新區新蒲街道以黨群共治為抓手,整合組織優勢、社會資源,積極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網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形成網格治理、黨員服務、群眾獲利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打通聯繫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 羅平縣公安局「地攤警務」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直接把服務送上門、送到群眾心坎上,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9月20日,板橋派出所剛到集市擺好「地攤」,便有群眾上前諮詢。諮詢業務的是前來趕集的群眾老張,他見到民警「擺攤」,便上前諮詢,當得知可以辦理戶籍業務時,老張高興極了。老張因為戶口簿丟失,很久就想到派出所重新列印一份,但因秋收時節,忙於活計,列印戶口簿一事便一直擱淺。民警按照老張的要求,快速列印了嶄新的戶口頁,細心地裝在了戶口簿內,遞給老張。接過戶口簿,老張高興地讚譽民警:「羅平的警察太貼心了!」
  • 打牢基礎 激活基層 開創新局——西寧市舉辦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
    、築同心,更好地服務於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一方面,結合優質案例對於如何建設陣地,用好實踐平臺,提升資源效能,讓文明實踐觸手可及。並重點抓住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這個關鍵環節,通過打造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紮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和常態化。
  • 文明實踐在行動丨杜爾基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為幸福「加碼」
    自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杜爾基鎮主動作為,持續精準發力,打通宣傳群眾、引導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 三臺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滋潤群眾心田
    為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營造歡樂喜慶、文明祥和的節日氛圍,元月以來,紅旗農場三臺南社區廣泛組織志願者開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
  • 小法庭的大聯盟,打通司法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近年來,富源縣人民法院黃泥河法庭在市域治理中,以黨建引領,推動「五老」鄉賢調解、「無訟」公約進村寨、鄉村「大聯動」治理、多元化跨省際調解等方式,培育「民族團結」示範帶,打通了司法服務民眾的「最後一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