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騎士精神」
每次看到新聞中各種大咖一起會面,坐姿端正手放膝蓋微微低頭的是日韓的人,風度翩翩抬頭挺胸自信隨意的是歐美的人,最後隨隨便便歪著翹著二郎腿的肯定是咱中國人。歐美gentleman騎士精神,不管背後混成怎麼,衣裳革履女士優先那是必須的風度,哪怕在泰坦尼克要沉沒的時候,也要如此,讓人讚賞。
殊不知,中國古代的貴族精神才是真正「騎士精神」。其中尤以宋襄公為典型代表。咱們偉大的毛主席說過:「我們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種蠢豬式的仁義道德。」那我們來看看宋襄公做了哪些事情吧。
宋襄公(茲甫)的父親宋桓公病重。按照當時的嫡長子繼承制,茲甫本應是繼位之人,可是茲甫在父親面前懇求,要把太子之位讓賢於庶兄目夷,還說:「目夷年齡比我大,而且忠義仁義,請立目夷為國君吧。」目夷聽後不肯接受太子之位,說:"能夠把國家讓給我,這不是最大的仁嗎?我再仁,也趕不上弟弟啊!況且廢嫡立庶,也不合制度啊"。
只見過搶王位的沒見過讓王位的吧,後來目夷也一直被付以重位,共同治理國家。假仁義吧?有可能。中間宋襄公又做了很多事情,保護齊國太子平定齊亂,守約赴會被楚國囚禁,善待流浪中的重耳等等。但他最有名的還是他最後的戰爭,泓水之戰。
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領兵與楚軍在泓水相遇。目夷說:「楚兵多,我軍少,趁他們渡河之機消滅他們。」宋襄公說,「我們號稱仁義之師,怎麼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楚軍過了河,開始在岸邊布陣,目夷說:「可以進攻了」。宋襄公說:「等他們列好陣」。等楚軍布好軍陣,楚兵一衝而上,大敗宋軍,宋襄公也被楚兵射傷了大腿。宋軍吃了敗仗,損失慘重,都埋怨宋襄公不聽公子目夷的意見,宋襄公卻教訓道:"一個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戰時不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同時也不攻打頭髮已經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當作戰時,並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的宋國雖然就要滅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
多麼的迂腐多麼的可笑,在已經沒有騎士精神的世界人們看來,固守著他的貴族精神騎士精神。宋襄公也因為這次受傷第二年死去,隨之往後,騎士精神在中國逐漸消失,在魏晉時代微微興起然後就永久消逝,兵不厭詐成為中國文化的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