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人是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他們在11世紀時到15年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奴隸制印加帝國,領土北起哥倫比亞,南達阿根廷,人口1100萬。印加人崇拜太陽神和月亮神,他們認為黃澄澄的金子恰似太陽的光輝,因此不論是建造神廟和宮殿,還是平常隨身佩帶的物品,都大量使用黃金。據說,印加人從11世紀起就開始世代收藏黃金,如果把印加所有的黃金累加起來,其價值相當於當時世界其它地區黃金的總和。
公元1492年,哥倫布到達加勒比海諸島,伴隨著宗教狂熱和尋寶夢想,一批批歐洲殖民者踏上美洲的土地,美洲大陸原本沒有的天花開始大面積流行。公元1526年,天花奪去了印加帝國皇帝瓦伊納·卡帕克的生命,隨後又奪去了許多大臣和皇位繼承人尼南·庫尤奇,以及大量印加人的生命,引起了印加帝國的內戰,印加軍隊四分五裂。
公元1531年,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得知印加帝國內戰的消息,率領168名西班牙殖民者發動了對印加帝國的進攻。1532年11月16日,皮薩羅將印加帝國的皇帝阿塔瓦爾帕誘騙到卡哈馬卡廣場,以印加皇帝不肯皈依基督教為由,向印加皇帝的隊伍發起突襲。印加帝國雖然疆域遼闊,但生產力落後,印加武士的裝備僅是石頭、青銅武器或木棍棒等,他們沒有見過馬匹,更不知道槍炮為何物。在對西班牙騎兵和能發出轟鳴的槍炮的恐懼下,印加大軍陷入混亂,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被活捉。
西班牙人讓印加人用堆滿一間長7米、寬5.5米、高3米的房間的黃金,來換回他們的皇帝。印加人答應了西班牙人的條件,從帝國各地運來約一噸黃金交給西班牙人,但西班牙人還是殺死了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並在其後徵服了整個印加帝國。西班牙人原以為徵服印加帝國可以得到無數的金銀財寶,尤其是傳說中的黃金之城、印加首都庫斯科,但他們庫斯科收穫甚少,只在庫斯科郊區的一個山洞裡得到了一些金銀器皿和一尊金塑像。西班牙人認為印加帝國的金銀財寶都被隱藏起來了,於是在隨後幾個世紀裡孜孜不倦的尋找印加寶藏,印加寶藏的傳說也傳遍了全世界,誕生了無數文學和影視作品。
西班牙人從印加帝國帶回了大量黃金白銀,還帶回了印加人奉若神明的土豆,但是在黃金耀眼的光芒下,醜陋的土豆並沒有引起西班牙人的注意。
印加人主要生活在高海拔的安第斯山區,只有土豆在高寒、貧瘠的高原地區才能長得好,因此土豆是印加人最主要的食物之一。印加人非常重視土豆,一度開發出200多個品種,他們用烤熟一隻土豆所需的時間長短來計時,稱土豆為「豐收之神」,還在土豆收穫季節製作傳統的印加式薯片,以備食物短缺時期應急,並當作祭品獻給神靈。
西班牙人帶回土豆後,並沒有被用來當作食品,而是當作觀賞植物。因為當時的野生土豆含有大量的毒素龍葵鹼,吃了會死人,而土豆開出的小花朵清麗脫俗,受到貴族們的熱捧,因此在近百年的時間裡,土豆在西班牙甚至整個歐洲都只在上層社會流傳,只有少數貧民把土豆當作配餐食用。
然而時間總會讓真正的金子發出應有的光芒。公元1574年,西班牙軍隊圍困了荷蘭海濱城市萊頓。三個月後,荷蘭援軍趕到,萊頓得以解圍,早已斷糧的荷蘭人在掃蕩西班牙人遺留物時發現了土豆、胡蘿蔔和洋蔥,雖然他們沒見過土豆,但是餓極了的荷蘭人還是將它們全部倒進鍋裡煮了,結果發現意外地好吃。荷蘭獨立之後,這道菜成了荷蘭的「國菜」Hutspot,至今仍是荷蘭人常見的菜品。
公元1756年至1763年「七年戰爭」期間,在普魯士戰俘營中長期食用過土豆的法國藥劑師巴孟泰爾回國後發現法國在鬧饑荒,認識到土豆是對付饑荒的良方後,開始在法國宣傳土豆的益處,他利用皇室、醫學會、人們的探奇心理,一步步將土豆從觀賞植物、營養配餐、主食推廣到法國,幫助法國人民度過了饑荒。如今,巴孟泰爾在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長眠,他的名字被刻在巴黎地鐵站,以及第10和11區的一條大道上,而蒙特迪迪耶還有他的雕像矗立。
愛爾蘭是歐洲最早廣泛接受土豆的國家,連年的戰爭、貧瘠的土地,讓愛爾蘭人很快認識到土豆耐寒、高產的價值,並開始大規模種植,作為主食食用。1845年,一場「土豆晚疫病」引發了愛爾蘭大饑荒,近百萬人餓死,一百多萬人移民美國,充分說明了土豆對愛爾蘭人的重要性。
在東方,土豆在萬曆年間傳入中國,在明末的戰亂年代和小冰河時期,擁有種地和善吃特長的中國人比歐洲人更早一步發現了土豆的價值和食用方法,眾多以前不利於耕種的山區開始大規模種植土豆,養活了大量的人口,在清朝至今的人口大爆發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天,雲貴廣川很多地區仍以土豆為主食,而土豆也成了中國繼水稻、小麥、玉米之後的第四大主糧。
本文版權歸北京廓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美食有獎徵集活動歡迎你的加入!
微信號:Kuorums
Beijing Kuoru Culture Media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