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歷史
吾輩自強★
今天是一個值得全國人民永遠紀念的日子。75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和平的陽光重回大地。
抗戰艱難,西電與中國革命史緊緊相連,一些過去的人和事值得我們銘記!
從1931年成立到1966年遵照黨中央的決定改制更名集體轉業,西電人穿軍裝的日子,在八一軍旗指引下的歲月整整有35年。與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緊緊相連的西電,經歷了土地革命、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尤其是深度參與了於75年前的今天結束的抗日戰爭,並在這場正義之戰的勝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戰時期,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處在日偽的包圍和封鎖之下,通信聯絡尤其是無線電通信成為中央統一指揮抗戰的命脈和戰爭勝負的關鍵,被毛澤東譽為科學的「千裡眼、順風耳」。因此,黨中央高度重視通信保障工作,大力組織培訓無線電通信技術人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前身臨危受命,主動擔起重任。
1938年1月16日,毛澤東在籤發《關於加強無線電通信工作的訓令》中指出:「在遊擊戰與運動戰中,各支隊及兵團長的聯絡,自上而下的指揮,自下而上的報告及友軍的相互通報,在我們部隊中通信工具的不發達,使無線電通信佔著重要性地位。如果對這一工作的鬆懈或秘密的洩露,將影響到戰爭的勝負。」
1941年10月毛澤東給予通信兵高度評價:「你們是科學的千裡眼順風耳」
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根據革命形勢和抗日戰爭的需要,將陝北紅軍舉辦的無線電訓練班、與長徵到陝北的紅軍通校合併,組建了新的軍委通信學校。
由於是戰爭年代辦學,軍委通校跟隨中央部隊,頻繁遷轉辦學地址,其中在延安辦學時間最長,影響最大,所以習慣上稱為「延安通校」(1942年春曾更名為中央軍委電訊工程專科學校)。
學校鹽店子辦學舊址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以後,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較大的抗日根據地師旅以上單位,以三局和通校所選派的技術骨幹為基礎,舉辦各類通信訓練班,以滿足抗戰的需要。
1948年,隨著華北各部隊合併為華北軍區,軍委三局通信隊(前身是延安通校)、晉察冀軍區電訊專科學校、晉冀魯豫軍區通信學校、晉冀魯豫參謀訓練隊、晉冀魯豫軍區通信處機務隊、軍委氣象隊等通信技術人才培訓教育單位合併,組建為華北軍區電訊工程專科學校,可謂百河奔流,終歸大海。
抗戰時期延安通校,及各根據地、各部隊共計培訓無線電技術人員3800餘人,為革命軍隊的抗戰勝利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持,也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3年元旦,三局機關人員與通校學員在鹽店子合影
據不完全統計,在西電的歷史上,經抗戰烽火洗禮走出來的共和國將軍就有40多位,王諍[i]、羅若遐[ii]、袁光[iii]、周浣白[iv]等等,將星璀璨。更有眾多西電培養的通信戰士犧牲在抗戰戰場上,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李白[v],以及年僅24歲就壯烈犧牲的黨的好女兒張露萍[vi],還有數不清的無名英雄。
薪火相傳,精神永存。在抗日戰爭中,無數西電人用鮮血和生命彰顯著偉大的抗戰精神,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萬眾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識,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必勝信心。這些精神是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新時期的西電人更要堅定理想信念,以飽滿的愛國熱情和昂揚的奮鬥精神,投入到學校和國家的建設事業中去!
1
1
王諍(1909年~1978年),男,中將。1931年任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校長,1948年至1949年任華北軍區電訊專科學校校長兼政委。
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總部無線電大隊長、總隊長兼通信主任等職。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任軍委三局局長、政委兼通信學校政委,作戰部副部長,中央軍委電信總局局長。建國後任軍委三局局長,軍委通信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部主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第四機械工業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參四部部長等職。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羅若遐(1907年~1988年),男,又名嶽夏,少將,西電創始人之一。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創建人之一。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一方面軍無線電分隊報務主任,新聞臺臺長,軍委三局一科科長,三局通信團無線電營營長兼一分隊隊長,紅四方面軍電臺電長,紅軍總司令部二局局長等職。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反「圍剿」和長徵。後任新四軍八團留守處秘書長兼華中無線電大隊大隊長,新四軍遊擊支隊司令部、新四軍四師秘書長,中共華中局秘書,大連關東電氣工程專科學校副校長,大連大學輔導處處長等職。建國後任軍委通信部副部長,南京軍事學院通信兵教授會主任,高等軍事學院通信兵教研室主任、戰略教研室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袁光(1909年~1998年),男,少將,原名袁邦光。1931年至1935年,歷任紅軍總司令部無線電隊上士、司務長、分隊政委等職。
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初期,歷任延安留守兵團特務團政委,延安聯防軍政治部秘書處處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綏蒙十一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一野三軍七師副政委、一野二兵團組織部部長。建國初期,任鐵道兵二師政委,入朝作戰。後歷任志願軍鐵道兵團幹部部部長、志願軍鐵道兵指揮所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審判庭副庭長,最高人民法院軍事審判庭副庭長,軍事法院副院長,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常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周浣白(1912年~1974年)男,原名王雲生,學名王觀海,少將。1932年於紅四方面軍總部電臺工作,任無線電訓練班技術教官,並承擔通信設備的維修工作。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一軍團政治部秘書,陝甘支隊司令部科員,紅一方面軍、西方野戰軍參謀。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反「圍剿」和長徵。後任抗大總校科長、代秘書處處長,分校總務處長,中央秘書處秘書、辦公廳作戰室參謀,中央廣播電臺、軍委三局通信總臺政委,電信總局秘書長。建國後任郵電部電信總局秘書長、特派員,華東電信總局副局長,郵電部辦公廳副主任,軍委通信部辦公室主任,通信兵幹部部部長、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為少將。
李白,原名李華初,曾用名李樸,化名李霞、李靜安。1910年5月出生於湖南省瀏陽縣。從小勤工儉學,但自從母親去世後,就託付起了上山砍柴,帶弟妹的重擔,他也因此輟學。他於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成為紅四軍通信連的一名戰士,後任通信連指導員。1931年6月,李白調到瑞金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即紅軍通信學校,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第二期電訊班學習無線電技術,結業後分配到紅五軍團任電臺臺長兼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徵。全國抗戰爆發後,1937年10月,李白受黨組織派遣,化名李霞,赴上海擔任黨的秘密電臺的工作。在日寇與汪偽軍警特務等麇集、環境極其險惡的上海,李白克服各種困難,負責上海黨的地下組織與黨中央的秘密電臺聯絡工作,用無線電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間的「空中橋梁」。到1939年,工作環境更加險惡,黨組織安排女工出身的共產黨員裘慧英與李白假扮夫妻掩護電臺,開展工作。兩人在共同的革命鬥爭中產生愛情,後經地下黨組織批准結婚,成為秘密鬥爭之家。1942年9月,日軍在對秘密電臺的偵測中,逮捕了李白夫婦。日寇對李白施以酷刑,但他堅不吐實,堅稱自己是私人電臺。1943年5月,經黨組織營救獲釋。出獄後,黨組織將李白夫婦調往浙江,安排他打入國民黨國際問題研究所做報務員。他化名李靜安,往返於浙江的淳安、場口和江西的鉛山之間,利用國民黨的電臺,為黨秘密傳送日偽和美蔣方面大量的戰略情報。抗戰勝利後,李白回到上海,繼續從事黨的秘密電臺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在與黨中央進行通訊過程中被國民黨特務機關測出電臺位置而被捕。被捕後,李白經受了高官厚祿的利誘,遭受了酷刑的逼供,但他始終堅貞不屈、頑強抗敵,敵人始終沒有能夠從他口中得到一點想要的信息。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國民黨特務秘密殺害了,犧牲時年僅39歲。上海為紀念他,專門設立紀念館,並以他為原型拍成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張露萍,原名餘薇娜、餘家英,化名餘慧琳、黎琳等,1921年出生於四川省崇慶縣(今崇州市)。1937年在成都讀中學的張露萍,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四川總隊,積極投入抗日救亡宣傳活動。1937年11月,在車耀先和黨組織的幫助下,張露萍奔赴延安,先後畢業於陝北公學和抗日軍政大學,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結業後在延安文聯擔任秘書。期間被中央選派到延安通校學習無線電技術。1939年10月,張露萍受黨派遣回四川工作,秘密打入重慶國民黨軍統局電訊處及電訊總臺,擔任黨在軍統局的地下黨支部書記。把同志們從軍統機關截獲的重要情報送到南方局。張露萍領導的地下黨支部猶如一柄出鞘的利劍,插在敵人的心臟,在敵人最森嚴、最機密的特務首腦機關裡,構建了一個黨的「紅色電臺」,並使敵人的許多秘密行動被我黨掌握。1940年3月,地下黨支部不慎暴露,張露萍等7人全部被捕。張露萍等受盡酷刑,堅強不屈,敵人從他們身上一無所獲。1945年7月14日,敵人把張露萍與張蔚林、馮傳慶、趙力耕、楊光、陳國柱、王錫珍7人押上刑車。刑場上,張露萍和戰友們用盡全身的最後力氣高呼: 「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黨的好女兒張露萍壯烈犧牲,年僅24歲。
向英雄和先烈們致敬
文字:李子涵,溫琪(部分源於西電檔案館)
圖片:西電檔案館
排版:李嬌,溫琪
原標題:《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山河重光 吾輩自強》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