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山河重光 吾輩自強

2020-12-15 澎湃新聞

★緬懷歷史

吾輩自強★

今天是一個值得全國人民永遠紀念的日子。75年前的今天,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完全勝利,和平的陽光重回大地。

抗戰艱難,西電與中國革命史緊緊相連,一些過去的人和事值得我們銘記!

從1931年成立到1966年遵照黨中央的決定改制更名集體轉業,西電人穿軍裝的日子,在八一軍旗指引下的歲月整整有35年。與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緊緊相連的西電,經歷了土地革命、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尤其是深度參與了於75年前的今天結束的抗日戰爭,並在這場正義之戰的勝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抗戰時期,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處在日偽的包圍和封鎖之下,通信聯絡尤其是無線電通信成為中央統一指揮抗戰的命脈和戰爭勝負的關鍵,被毛澤東譽為科學的「千裡眼、順風耳」。因此,黨中央高度重視通信保障工作,大力組織培訓無線電通信技術人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前身臨危受命,主動擔起重任。

1938年1月16日,毛澤東在籤發《關於加強無線電通信工作的訓令》中指出:「在遊擊戰與運動戰中,各支隊及兵團長的聯絡,自上而下的指揮,自下而上的報告及友軍的相互通報,在我們部隊中通信工具的不發達,使無線電通信佔著重要性地位。如果對這一工作的鬆懈或秘密的洩露,將影響到戰爭的勝負。」

1941年10月毛澤東給予通信兵高度評價:「你們是科學的千裡眼順風耳」

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根據革命形勢和抗日戰爭的需要,將陝北紅軍舉辦的無線電訓練班、與長徵到陝北的紅軍通校合併,組建了新的軍委通信學校。

由於是戰爭年代辦學,軍委通校跟隨中央部隊,頻繁遷轉辦學地址,其中在延安辦學時間最長,影響最大,所以習慣上稱為「延安通校」(1942年春曾更名為中央軍委電訊工程專科學校)。

學校鹽店子辦學舊址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以後,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較大的抗日根據地師旅以上單位,以三局和通校所選派的技術骨幹為基礎,舉辦各類通信訓練班,以滿足抗戰的需要。

1948年,隨著華北各部隊合併為華北軍區,軍委三局通信隊(前身是延安通校)、晉察冀軍區電訊專科學校、晉冀魯豫軍區通信學校、晉冀魯豫參謀訓練隊、晉冀魯豫軍區通信處機務隊、軍委氣象隊等通信技術人才培訓教育單位合併,組建為華北軍區電訊工程專科學校,可謂百河奔流,終歸大海。

抗戰時期延安通校,及各根據地、各部隊共計培訓無線電技術人員3800餘人,為革命軍隊的抗戰勝利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持,也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1943年元旦,三局機關人員與通校學員在鹽店子合影

據不完全統計,在西電的歷史上,經抗戰烽火洗禮走出來的共和國將軍就有40多位,王諍[i]、羅若遐[ii]、袁光[iii]、周浣白[iv]等等,將星璀璨。更有眾多西電培養的通信戰士犧牲在抗戰戰場上,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李白[v],以及年僅24歲就壯烈犧牲的黨的好女兒張露萍[vi],還有數不清的無名英雄。

薪火相傳,精神永存。在抗日戰爭中,無數西電人用鮮血和生命彰顯著偉大的抗戰精神,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萬眾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識,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必勝信心。這些精神是永遠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

新時期的西電人更要堅定理想信念,以飽滿的愛國熱情和昂揚的奮鬥精神,投入到學校和國家的建設事業中去!

1

1

王諍(1909年~1978年),男,中將。1931年任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校長,1948年至1949年任華北軍區電訊專科學校校長兼政委。

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軍總部無線電大隊長、總隊長兼通信主任等職。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任軍委三局局長、政委兼通信學校政委,作戰部副部長,中央軍委電信總局局長。建國後任軍委三局局長,軍委通信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部主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第四機械工業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參四部部長等職。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中共七大、八大代表,第十、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羅若遐(1907年~1988年),男,又名嶽夏,少將,西電創始人之一。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創建人之一。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一方面軍無線電分隊報務主任,新聞臺臺長,軍委三局一科科長,三局通信團無線電營營長兼一分隊隊長,紅四方面軍電臺電長,紅軍總司令部二局局長等職。參加中央革命根據地反「圍剿」和長徵。後任新四軍八團留守處秘書長兼華中無線電大隊大隊長,新四軍遊擊支隊司令部、新四軍四師秘書長,中共華中局秘書,大連關東電氣工程專科學校副校長,大連大學輔導處處長等職。建國後任軍委通信部副部長,南京軍事學院通信兵教授會主任,高等軍事學院通信兵教研室主任、戰略教研室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袁光(1909年~1998年),男,少將,原名袁邦光。1931年至1935年,歷任紅軍總司令部無線電隊上士、司務長、分隊政委等職。

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初期,歷任延安留守兵團特務團政委,延安聯防軍政治部秘書處處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綏蒙十一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一野三軍七師副政委、一野二兵團組織部部長。建國初期,任鐵道兵二師政委,入朝作戰。後歷任志願軍鐵道兵團幹部部部長、志願軍鐵道兵指揮所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審判庭副庭長,最高人民法院軍事審判庭副庭長,軍事法院副院長,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常委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周浣白(1912年~1974年)男,原名王雲生,學名王觀海,少將。1932年於紅四方面軍總部電臺工作,任無線電訓練班技術教官,並承擔通信設備的維修工作。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一軍團政治部秘書,陝甘支隊司令部科員,紅一方面軍、西方野戰軍參謀。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反「圍剿」和長徵。後任抗大總校科長、代秘書處處長,分校總務處長,中央秘書處秘書、辦公廳作戰室參謀,中央廣播電臺、軍委三局通信總臺政委,電信總局秘書長。建國後任郵電部電信總局秘書長、特派員,華東電信總局副局長,郵電部辦公廳副主任,軍委通信部辦公室主任,通信兵幹部部部長、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為少將。

李白,原名李華初,曾用名李樸,化名李霞、李靜安。1910年5月出生於湖南省瀏陽縣。從小勤工儉學,但自從母親去世後,就託付起了上山砍柴,帶弟妹的重擔,他也因此輟學。他於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湘贛邊秋收起義,1930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成為紅四軍通信連的一名戰士,後任通信連指導員。1931年6月,李白調到瑞金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即紅軍通信學校,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第二期電訊班學習無線電技術,結業後分配到紅五軍團任電臺臺長兼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徵。全國抗戰爆發後,1937年10月,李白受黨組織派遣,化名李霞,赴上海擔任黨的秘密電臺的工作。在日寇與汪偽軍警特務等麇集、環境極其險惡的上海,李白克服各種困難,負責上海黨的地下組織與黨中央的秘密電臺聯絡工作,用無線電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間的「空中橋梁」。到1939年,工作環境更加險惡,黨組織安排女工出身的共產黨員裘慧英與李白假扮夫妻掩護電臺,開展工作。兩人在共同的革命鬥爭中產生愛情,後經地下黨組織批准結婚,成為秘密鬥爭之家。1942年9月,日軍在對秘密電臺的偵測中,逮捕了李白夫婦。日寇對李白施以酷刑,但他堅不吐實,堅稱自己是私人電臺。1943年5月,經黨組織營救獲釋。出獄後,黨組織將李白夫婦調往浙江,安排他打入國民黨國際問題研究所做報務員。他化名李靜安,往返於浙江的淳安、場口和江西的鉛山之間,利用國民黨的電臺,為黨秘密傳送日偽和美蔣方面大量的戰略情報。抗戰勝利後,李白回到上海,繼續從事黨的秘密電臺工作。1948年12月30日凌晨,在與黨中央進行通訊過程中被國民黨特務機關測出電臺位置而被捕。被捕後,李白經受了高官厚祿的利誘,遭受了酷刑的逼供,但他始終堅貞不屈、頑強抗敵,敵人始終沒有能夠從他口中得到一點想要的信息。1949年5月7日,在上海解放前夕,李白被國民黨特務秘密殺害了,犧牲時年僅39歲。上海為紀念他,專門設立紀念館,並以他為原型拍成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張露萍,原名餘薇娜、餘家英,化名餘慧琳、黎琳等,1921年出生於四川省崇慶縣(今崇州市)。1937年在成都讀中學的張露萍,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四川總隊,積極投入抗日救亡宣傳活動。1937年11月,在車耀先和黨組織的幫助下,張露萍奔赴延安,先後畢業於陝北公學和抗日軍政大學,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結業後在延安文聯擔任秘書。期間被中央選派到延安通校學習無線電技術。1939年10月,張露萍受黨派遣回四川工作,秘密打入重慶國民黨軍統局電訊處及電訊總臺,擔任黨在軍統局的地下黨支部書記。把同志們從軍統機關截獲的重要情報送到南方局。張露萍領導的地下黨支部猶如一柄出鞘的利劍,插在敵人的心臟,在敵人最森嚴、最機密的特務首腦機關裡,構建了一個黨的「紅色電臺」,並使敵人的許多秘密行動被我黨掌握。1940年3月,地下黨支部不慎暴露,張露萍等7人全部被捕。張露萍等受盡酷刑,堅強不屈,敵人從他們身上一無所獲。1945年7月14日,敵人把張露萍與張蔚林、馮傳慶、趙力耕、楊光、陳國柱、王錫珍7人押上刑車。刑場上,張露萍和戰友們用盡全身的最後力氣高呼: 「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黨的好女兒張露萍壯烈犧牲,年僅24歲。

向英雄和先烈們致敬

文字:李子涵,溫琪(部分源於西電檔案館)

圖片:西電檔案館

排版:李嬌,溫琪

原標題:《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山河重光 吾輩自強》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丨山河重光,吾輩自強!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國以及各國人民並肩戰鬥取得的偉大勝利。是一個個先輩們視死如歸,擔當起挽救民族存亡重任取得的偉大勝利。近期,我們尋訪了幾位生活在湖南的抗戰老兵,有幸聆聽他們的故事與心聲——老兵們常說,能從那個時代走來,他們是幸運的。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寇虜盡,山河重光日月新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寇虜盡,山河重光日月新來源:解放軍報作者:張 蕾責任編輯:李晶2020-09-26 08:49 寇虜盡,山河重光日月新
  • 我身邊的抗疫先鋒 | 吾輩自強,山河重光
    我身邊的抗疫先鋒 | 吾輩自強,山河重光 2020-08-03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銘記歷史,吾輩自強!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多種形式紀念中國人民抗日...
    銘記歷史,吾輩自強!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活動之一,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組織呼吸內科、消化內科、血管外科等專家教授一行,來到上海市虹口區第二離休所看望抗戰老戰士,為他們送醫送藥,解答健康疑問。
  • 殷憂啟聖,多難興邦,銘記抗戰精神意義—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有感
    殷憂啟聖,多難興邦,銘記抗戰精神的意義—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有感這也正是我們銘記抗戰精神的意義。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讓我們殷憂啟聖,多難興邦,銘記抗戰精神。01維護和平與正義維護和平與正義,一直是人類的共同追求與最高責任。
  •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以史為鑑,開創未來——紀念中國人民...
    謹以此片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銘記歷史 抗戰精神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銘記歷史,是為了啟迪未來。2020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 民族精神,時代光芒——慶祝建國71周年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抗疫...
    民族精神,時代光芒——慶祝建國71周年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抗疫主題書畫展 2020-09-28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之幹城】金華籍抗戰老兵寧波作戰75周年紀念
    ,值抗戰衛國勝利七十五周年之際,以國之幹城之名,慰參加寧波作戰之老兵!戰時中央警衛團老兵陳雲甫(寶棠),抗戰期間一直跟隨領導機構經歷整個抗戰。曾得蔣公手書「衛國功臣」,誠乃「國之幹城『!浦江抗戰老兵董聖璜,民國28年在嵊州加入國軍部隊,後加入105師轉戰浙贛      抗戰勝利75周年,國家已不再羸弱,繁華之下,請國人勿忘這群期頤老兵,謹記民族脊梁為國所做之事。
  • 兩岸共同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暨清華學子 抗日名將孫立人誕辰...
    兩岸共同舉辦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暨清華學子抗日名將孫立人誕辰120周年史跡展 2020年12月21日 10:20:00來源:華廣網 >   華廣網特約記者孫迪:習近平總書記曾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偉大勝利。
  • 株洲市廣播電視臺集中收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向抗戰...
    9月3日上午,市廣播電視臺處級幹部、各媒體、部門負責人集中收看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現場直播,重溫抗戰歷史,緬懷抗戰英烈。 直播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今天的勝利來之不易,這是無數中華兒女的犧牲換來全民族抗戰的勝利,我們一定銘記革命歷史,汲取中華民族艱苦奮鬥的精神力量,繼續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不忘初心
  • ...聯動開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
    2020年9月3日上午,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作為國際二戰博物館協會發起單位以及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秘書處單位,組織協調國內外80餘家博物館、紀念館共同開展聯動紀念活動。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專家:提升硬實力和軟實力是根本
    75年後,中國逐漸擺脫任人欺凌的羸弱形象,用勤勞和智慧建設新中國,闊步邁向富強和小康。然而,在國際局勢波譎雲詭的當下,這場戰爭不應被遺忘。抗戰勝利的意義是什麼?在當下,抗日戰爭的勝利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針對上述問題,人民網專訪了軍事專家徐焰,他表示,今天回顧抗日戰爭的最大啟示是,中華民族要崛起,硬實力和軟實力都要提升。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小文創 大歷史」文物文創作品展在滬展出
    8月13日,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小文創大歷史」文物文創作品展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開幕。 王俊 攝中新網上海8月13日電 (吉朋曉 許婧)由民革上海市委會、上海市黃埔軍校同學會主辦,民革上海市寶山區委會、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承辦的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小文創大歷史」文物文創作品展13日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開幕,共展出文物及文創產品110餘件。
  • 紀念偉大勝利!
    75年前1945年9月2日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密蘇裡」號戰列艦上日本政府代表和軍方官員正式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重慶慶祝抗戰勝利的遊行隊伍。1951年8月13日政務院發布通告將抗戰勝利紀念日改定為9月3日(原為8月15日)2014年2月27日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廣電總局推薦24部電視劇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16日下發通知,要求做好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電視劇播出安排,並公布了24部參考劇目,包括《太行之脊》《彭德懷元帥》《河山》《獵手》《誓盟》《天下娘親》等。通知說,各級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和播出機構要展播一批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壯闊進程、有較高思想藝術水平的電視劇,引導人民群眾牢記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牢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做出的偉大貢獻,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 廣電總局推薦24部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電視劇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記者白瀛)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16日下發通知,要求做好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電視劇播出安排,並公布了24部參考劇目,包括《太行之脊》《彭德懷元帥》《河山》《獵手》《誓盟》《天下娘親》等。
  • 永州一中參觀「偉大貢獻——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圖片展覽
    紅網時刻永州12月1日訊(通訊員 唐海峰)11月29日,永州一中全體黨員在副校長金利奇、黨委委員蔣授榮的帶領下,前往永州市博物館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學習抗戰精神」為主題的愛國主義主題黨日活動。全體黨員參觀了「偉大貢獻——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圖片展覽,近距離地接觸了抗戰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抗戰精神,厚植愛國情懷,經受革命洗禮。本次圖片展覽共分六部分:前五部分介紹了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做出的偉大貢獻,最後一個部分介紹了永州人民為建立和鞏固壯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奪取抗戰勝利、建立新中國做出的重要貢獻。
  • 「民族精神,時代光芒」——慶祝建國71周年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抗...
    「民族精神,時代光芒」——慶祝建國71周年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抗疫主題書畫展開展 2020-09-27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人民出版社推出《在華一年》中文版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人民出版社推出《在華一年——蘇聯電影記者筆記(1938-1939)》中文版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之際,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在華一年——蘇聯電影記者筆記(1938-1939)》中文版,該書出版座談會於9月3日在京舉行。
  •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 劉安國、龍文斌、王大榮詩詞一組
    痛山河破碎,廟堂昏暗,一二九,風雷顯。停止鬩牆內亂。弟兄盟、再泯恩怨。共同抗日,河山還我,匹夫有願。走上街頭,宣傳民眾,克倭功建。似中流,砥柱巋然不動,把狂瀾挽。清平樂 .滿江紅 抗戰勝利紀念日劉安國(北京)日寇投降,無條件,書文躬達。敬先輩,狂瀾力挽,古今奇絕。十四春秋前後繼,百年恥辱終於雪。醒睡獅,抖落土和塵,翻新頁。求解放,人奮發。強國路,心如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