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生活在南京,卻以喝青島啤酒為自豪,最初討厭那股馬尿味,不知從何時起漸漸變為喜歡了,就此留下了對青島啤酒獨有的情懷。青島啤酒博物館60元的門票並不便宜,但如果可以了卻心願呢?這就值。
博物館分為A和B館。首先走進A館,「since1903」先入為主的提醒來客,本廠非常牛逼,迄今116年的歷史是眾多同行企業無法企及的資本。A館用圖文把青島啤酒廠的過去、昨天和今天介紹給大家。1903年,在青島德佔時期,英國和德國人在此創立了「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島公司」;1916年,在青島日佔時期,日本人買下此廠,改名為「大日本麥酒株式會社青島工場」;1949年,青島解放,更名為「國營青島啤酒廠」。華國鋒、李先念等老一輩領導人對企業生產作出過重要批示,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同志關心視察過青島啤酒公司。一間啤酒生產企業獲得如此厚愛,可見其在中國輕工業歷史上承擔的象徵意義非同尋常。從舊中國繼承而來,發展成擁有世界競爭力的啤酒企業,意義遠非一家酒精飲料生產企業那麼簡單。今天,青島啤酒花開四方,成為暢銷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性品牌。
走進B館,是一間連著一間的啤酒生產模擬廠房,我沒有時間和興趣弄清其中工藝流程,只是出於對於機械的喜愛,關注著大大小小形色各異的容器和管道,一個車間裡,啤酒發酵容器通過金屬管道錯綜複雜連接在一起,神秘的酒漿流淌其中,產生各種化學反應,最後生成可口的啤酒。我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德國的啤酒做得好,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們先進設備,保證了工藝的穩定性和可重複性。遙想1903年,大清未亡時,老外的啤酒生產機械設備都已經如此精良,更不要說他們的堅船利炮了,落後真的要挨打的。觸摸古老的啤酒生產設備,瞬間有一種時空顛倒的穿越感,不斷在眼前浮現出當年機器轟鳴運轉時車間繁忙的景象,仿佛聽到了西方工業革命的隆隆機械聲。
品酒大廳是我最喜愛的地方,遊客憑門票,每人可領2杯啤酒。9月初的青島,依舊是盛夏的季節,有啤酒的生活,才是最愜意的。4人圍著桌子,除了開車的同志需要克制住,其他人毫不矜持的,在高談闊論中品味正宗的青島生啤,未經過濾的啤酒,口味少了些苦澀,卻多了一份甘甜,喝的著實有點快,自感酒量極差的我,談笑間2杯啤酒灰飛煙滅,意猶未盡啊。
最後我們來到,青島啤酒一廠的,現代化灌裝車間,浩浩蕩蕩的啤酒瓶排著隊伍,吃著火鍋唱著歌,歡快的奔跑在現代化,灌裝線上,之後裝箱運輸到世界各地供人們品嘗。
一座工廠,幾段往事,把酒言歡,流淌的是歲月,留住的是記憶。
2020.2.16於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