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至9日,距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美國向廣島和長崎的日本城市投擲原子彈相距已有75年。
在2019年廣島原子彈爆炸圓頂屋旁邊的元安河上看到燈籠,以紀念炸彈襲擊周年
記錄的死亡人數是估計數字,但據認為,在爆炸中,廣島350,000人口中約有14萬人喪生,長崎至少有74,000人死亡。
轟炸結束了亞洲戰爭,日本於1945年8月14日向盟軍投降。
但是批評人士說,日本已經處於投降的邊緣。
那些在爆炸中倖存下來的人被稱為「 hibakusha」。倖存者在城市面臨可怕的後果,包括輻射中毒和心理創傷。
英國攝影記者凱倫·李·斯託(Karen Lee Stow)專門講故事的婦女見證了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李·斯託(Lee Stow)拍攝並採訪了75名對爆炸事件有生動回憶的三名婦女。
上野輝子
Teruko在1945年8月6日在廣島的原子彈爆炸中倖存下來時才15歲。
在2015年原子彈爆炸(左)和Teruko投下幾年後,上野照子在廣島紅十字會醫院擔任護士
爆炸發生時,輝子正在廣島紅十字會醫院讀護二年級。
炸彈襲擊後,醫院的學生宿舍著火了。Teruko幫助撲滅了火焰,但她的許多同學在大火中喪生。
在炸彈爆炸後的一周裡,她唯一的記憶是晝夜不停地工作,以治療遭受嚴重傷害的受害者,而她和其他人則沒有食物和水。
畢業後,Teruko繼續在醫院工作,在那裡她協助進行了植皮手術。
從病人的大腿上取皮膚,然後移植到因燒傷而形成瘢痕loid疤痕的區域。
她後來嫁給了原子彈的另一個倖存者辰幸(Tatsuyuki)。
當Teruko懷上第一個孩子時,她擔心嬰兒是否會健康出生以及能否存活。
她的女兒智子(Tomoko)出生並蒸蒸日上,這使Teruko有勇氣養育自己的家人。
智子和她的母親Teruko(左)和她的父親Tatsuyuki
特魯科說:「我沒去過地獄,所以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樣子,但是地獄很可能就像我們經歷的那樣。絕不能再次發生這種情況。」
「有人在努力廢除核武器。我認為第一步是使地方政府領導人採取行動。
「然後我們必須與中央政府的領導人以及全世界接觸。」
2015年,Teruko(左上)與女兒Tomoko(前)和她的孫女Kuniko(右)一起見過
Teruko的女兒Tomoko說:「人們說這裡75年沒有草木了,但是廣島恢復了這座擁有美麗綠色植物和河流的城市。」
「 [然而] hibakusha繼續遭受輻射的後遺症。
「儘管廣島和長崎的記憶正從人們的思想中消失……我們正站在十字路口。
「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只有在我們有想像力,思考別人,找到我們能做的事情,採取行動並為建立和平而每天不懈的努力時,和平才有可能。」
寺子的孫女邦子(Kuniko)補充說:「我沒有經歷過戰爭或原子彈爆炸,我只知道廣島在重建後才知道。我只能想像。
「因此,我聽了每個日爆社所說的話。我根據證據研究原子彈爆炸的事實。
「那天,城市裡的一切都被燒毀了。人,鳥,蜻蜓,草,樹-一切。
「在炸彈襲擊後進入城市進行救援活動的人以及來找家人和朋友的人中有許多人死亡。倖存的人患有疾病。
「我不僅試圖與廣島和長崎的hibakusha,而且與鈾礦工人,住在這些礦山附近的人們,參與開發和測試核武器的人們以及下風向[由於核武器測試]。」
岡田惠美子
廣島原子彈爆炸倖存者岡田惠美子持有一個圓圈圖,顯示截至2019年6月世界上核武器的數量。
原子彈投向廣島時,惠美子八歲。
她的姐姐美惠子(Mieko)和其他四個親屬被殺。
惠美子和她的家人的許多照片丟失了,但留在親戚家中的照片倖免於難,包括姐姐的照片。
惠美子(Emiko)在母親福田中子(Fuku Nakasako)的懷抱中,和姐姐美惠子
「我姐姐那天早上離開家,說,'待會兒見!」 她只有十二歲,生活如此充實。」惠美子說。
「但她從未回來。沒人知道她的經歷。
「我的父母拼命尋找她。儘管他們從未找到她的屍體,所以他們繼續說她必須在某個地方還活著。
「我媽媽當時懷孕了,但是她流產了。
「我們沒有東西可以吃。我們對輻射一無所知,因此我們撿拾了所有可以找到的東西,而沒有考慮它是否被汙染。
「因為沒有東西可以吃,人們會偷東西。食物是最大的問題。水真美味!這是人們起初必須過的生活,但是卻被人們遺忘了。
惠美子的姐姐中子美子子身著傳統服裝表演了日本傳統舞
「然後我的頭髮開始脫落,牙齦開始流血。我一直精疲力盡,總是不得不躺下。
「當時沒人知道什麼是放射線。十二年後,我被診斷出再生障礙性貧血。
「每年都有幾次日落時的天空是深紅色。它是如此紅,以至於人們的臉都變紅了。
「在那個時候,我不禁想到原子彈爆炸那天的日落。三天三夜,這座城市一直在燃燒。
「我討厭日落。即使到現在,日落仍然讓我想起燃燒的城市。
「許多hibakusha死於無法談論這些事情,或他們對轟炸的痛苦。他們不會說話,所以我說。
「許多人都在談論世界和平,但我希望人們採取行動。我希望每個人都盡其所能。
「我本人想做些什麼,使我們的未來的子孫後代能夠生活在一個每天都能微笑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