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為何10天幹以「甲」為首,12地支以「子」開頭?

2020-12-18 源易緣

傳統文化中,為何10天幹以「甲」為首,12地支以「子」開頭?

中國的傳統《易經》文化,博大精深,但萬變不離其宗,始終離不開12天幹和地支的循環搭配。

這些天幹和地支是怎麼來的?

宋朝易學大師徐子平,編寫的古籍《淵海子平》一書中談到,這與上古時期的聖賢智慧有關。

「蓋聞天地未判,其名混沌,乾坤未分,是名胚腪,日月星辰未生,陰陽寒暑未分也。在上則無雨露,無風去,無霜雪,無雷霆,不過杳合而冥冥。在下則無草木、無山川,無禽獸,無人民,不過昧昧而昏作。是時一氣盤中結,於是太易生水,太初生火,太始生木,太素生金,太極生土。」

上述文言中談到,在此天地混沌如胚胎狀的生命一樣,自然萬物一切還處於蒙昧狀態。太易指的是一片虛無階段,先天生出了五行水,故水數為「1";太初指的有氣無體階段,先天生出了五行火,故火數為「2」;太始指的是有形無質階段,先天生出了五行「木」,故木數為「3」;太素指的是有質無體階段,先天生出了五行金,故金數為「4」;太極指的是形體兼具階段,先天生出了五行「土」,故土數為「5」。

自從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分出陰陽二氣,陽氣輕清上天,陰氣重濁為地。陰陽相承,是生「兩儀」,化成天地萬物,隨後聖賢愚昧兩分,遂有君臣父子之分,禮樂衣冠之制。

上古時期,自從聖賢出現後,人們從和睦安寧、無憂無慮、平等自在的原始生活,進化到了尊卑、貧富有別的時代,也開始為了名利而爭鬥不斷。

四大名著《西遊記》裡,如來佛祖在向孫悟空談到金翅大鵬雕的來歷時,曾稱:自那混沌初分,天開於子,地闢於醜,人生於寅,天地再交合,萬物盡皆生。萬物有走獸飛禽。走獸以麒麟為之長,飛禽以鳳凰為之長。那鳳凰得交合之氣,育生孔雀、大鵬。孔雀出生之時,最惡,能吃人,四五十裡路,把人一口吸之……

神話故事裡,有拯救蒼生的正神福神,也有危害三界的妖魔鬼怪,奸佞四處橫行。

軒轅黃帝為了解蒼生之苦,與蚩尤大戰涿鹿,即使流血百裡,也不能取勝。於是黃帝向上天齋戒築壇祭祀,方丘禮地。於是上天降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天幹,同時降下了「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地支。

黃帝受天地感興啟發,將天幹布象於天形,將地支布象於地形。因此,天幹,又稱為「天」的形態,地支又稱為「地」的形態。天幹地支融合一在起,用來治理天下。

當時,擔任史官的大撓氏,將幹支組合搭配,確定了幹支的陰陽和五行。

那麼,古人為何將10天幹以「甲」為首,12地支又以「子」開頭呢?每個幹支各代表了什麼,所包含有哪些寓意?今天,「源易緣」就總結傳統文化知識來談談這些話題。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相關焦點

  • 覺悟傳統文化——「天幹、地支」
    【覺悟傳統文化——「天幹、地支」】《易經》形成於民族心智開始定型的時代,它以特定方式凝結起華夏民族成長階段的時代精神,構建了自己風格鮮明的思想體系,其深層理念對後來諸子百家認識世界帶來了視角和方法上的引導,因而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 為什麼不會有甲丑年、乙寅年?天幹地支搭配的規則說明
    但地支有12個,現在才用了10個來,那麼就接著用第11位的「戌」跟「甲」搭配,組成「甲戌年」;接著下一年就是「乙亥年」;再往下天幹輪轉到「丙」了,但地支12個用完了,那麼地支也轉過頭來從「子」開始第二輪的使用,因此這一年就是「丙子年」接著往下「丁丑年」……一直到「癸亥年」。
  • 天幹地支與五行學說,在曆法和傳統文化中能否持續傳承
    在大自然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周期循環時。古代天文曆法中的年輪六十甲子也是在周而復始的循環中。今年,2020年輪到了天幹地支庚子年。今年的天幹是庚,五行屬金。今年的地支是子,五行屬水。就象生孩子一樣,五行學說中,天幹金生地支水,是地支洩走了金的母體精華,從而形成地支水能量洪大。天幹地支是中國傳統曆法的記載方式。每期開獎日的天幹地支會對開獎號碼產生影響嗎?玄莊策馬不迷信,只以數據統計來進行分析比較,以客觀實踐來闡明觀點。
  • 為什麼地支是12個?天幹卻是10個?
    例如2020年庚子年,則天幹為庚,地支為子,庚子為60花甲子之一。直到今天,人們在運用甲子計時或者預測人類命運之餘,也沒有人真正去思索過為何古人要以十為天幹,地支要為十二。下面從三方面來講解:第一、天幹是天數,來源於日常生活,就象人有十指,一年裡有12次月圓,古人就用12個屬像代表地支,天代表公平,所以公平配合12地支,就是60年,月,日,時一個循環,因為月圓是29天半,古人為了15日都是月圓,就用大小月計算,這樣就有新的矛盾,一年有365天多一點,古人就造出24節氣,這樣農業就不胡亂了,古人就用天幹地支來代表時間是那一年那一月日的道理,就象現在的一九几几年和二零几几年一樣
  • 天幹地支,你不得不知的傳統文化子醜寅卯-十二地支
    上期我們介紹了十幹(天幹)。《關於甲乙丙丁那些事,你不得不知的傳統文化》今天我們介紹十二支(地支)。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西方儒略曆(Julian calendar)為原型的所謂「公曆」早已取代了中、日、韓等東方古國的傳統「農曆」。就像「十二星座」逐漸取代」十二生肖「一樣。十二星座也在逐漸成為現代人精神必須品。」
  • 新年快樂——天幹地支紀年法
    十天幹即: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即:子、醜、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十二地支又與十二生肖對應: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當年成龍主演的《十二生肖》電影熱映,主題曲中這些詞也許各位已經熟悉起來了。     那麼天幹地支紀年法中和數學有關的是什麼呢?
  • 天幹地支紀年月日時
    2.天幹地支內容十天幹: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
  • 要了解傳統國學文化的根,天幹和地支的秘密要知道
    幹支學說使整個東方文化有一個鮮明特點,談到東方文化就必須談到幹支學說。幹 支學說不是形而上的東西,比方說,不能被理解,或者純哲學化,或者純神學化的東西, 而是東方文化在生產生活中都在應用。幹支學說廣泛的應用於曆法、天文、命名、軍隊 等多個方面,比如說空軍命名:甲、丙、丁、戌等序列號。
  • 【小常識】天幹地支
    十天幹: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
  • 科普:何為天幹,何為地支
    天幹地支的基本概念 天幹有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理論體系至今存在著不少的「謎」。
  • { 傳統文化學習 } 十二生肖之天幹地支、時辰詳解
    如今漸漸演化成中國人的習俗。是中國和東亞地區的一些民族用來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號。  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十二地支呈現一一對應關係,分別為:  子(zi)鼠、醜[chǒu]牛、寅[yín]虎、卯[mǎo]兔、辰[chén]龍、巳[sì]蛇、午[wǔ]馬、未[wèi]羊、申[shēn]猴、酉[yǒu]雞、戌[xū]狗、亥[hài]豬。
  • 2020年文化常識入門—天幹地支紀年法
    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中國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天幹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曆法。
  • 怎樣知道年份的天幹地支
    地與支相連,就叫地支,合起來就叫做天幹地支了。古人用天幹地支表示紀年方法,他們那時候沒有公曆,「五歲學童能推甲子」推一個天幹地支,當然容易啦。我們現在很少人會關注陰曆了,所以推出年份的天幹地支,比較蒙圈。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公式一套,就出來了,也不用查萬年曆了。
  • 奇門遁甲中天幹地支是什麼?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又稱為「幹枝」,就好比樹幹和樹枝,幹強枝弱,以幹為主,幹支是我國古代人民用來記錄年,月,日、時的符號,因為古代計時不是根據現代的陽曆來計時的,它是用十天幹配十二地支來計時的,一個天幹配一個地支,年、月,日,時都用天幹地支計時,後來天幹地支的作用又延伸到生產生活中的很多方面
  • 如何推算月份的天幹地支
    如何推算月的天幹地支我們這裡講的年月都是以陰曆為準的,並且陰曆中也不是以春節劃年,初一分月的。年的劃分以立春為準,也就是說,雖然是春節了,但如果沒有到立春,還不能算是下一個陰曆年。月的劃分也不是以初一為準,以農曆節氣為準。昨天說了年的天幹地支推算方法。還有比較好的方法。
  • 公共基礎知識:天幹地支的算法
    首先給每個天幹、地支一個編號,從頭以4開始循序排下去,天幹10後接1,地支12後接1。天幹: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地支:子4、醜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幹中找出對應該尾數的天幹,再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除不盡的餘數在地支中查出對應該餘數的地支,這樣就得到了公元紀年的幹支紀年。
  • 地支藏遁,詳解地支五行與地支藏天幹的具體內容
    地支不僅包含著天幹同樣也包含著五行,即八字術語中我們所說的「地支五行」,那麼對於地支五行以及地支藏遁、地支天幹的內容,您了解嗎?因此,從中華本土自然生態模式出發,可以邏輯地推導出每一個地支所含有的不同的五行內容。在隋朝蕭吉的《五行大義》中,我們已經看到當時對「五行四時主事」的認識。具體來說,五行中木、火、金、水,各主春、夏、秋、冬四季的前72天;土則主四季的最末18天,加在一起也是12天,由此來描寫五行在四季時序中所經歷的變化。《珞球子三命消息賦》的徐子平注本對此作了肯定。
  • 天幹地支之五行時間
    癸酉|20 癸未|30 癸巳|40 癸卯|50 癸丑|60 癸亥計算以及推算天幹=(公曆年份)/10,所得餘數 地支=(公曆年份)/12,所得餘數天幹地支紀年與公曆的近似換算,已知公曆年份,求對應幹支公元後的年份數減3,除以10的餘數是天幹,除以12得到的餘數(保留到小數點後三位)再除以0.083得到的是地支。公元前的年份的計算方法:先用大於所求年份的60的倍數減去所求年份(的絕對值),然後再減去2;除以10的餘數是天幹, 除以12得到的餘數(保留到小數點後三位)再除以0.083得到的是地支。
  • 「天幹地支」中的刑衝合害詳解
    天幹地支五行陰陽的基礎知識上回已經說過這次來說的是天幹地支的延伸知識即:刑衝合害如何理解記憶大家應該聽說過合婚的話題吧?我可以明確告訴大家,只看生肖,不可能看出來具體情況,如果單看生肖,那麼他說的話你就可以直接忽略了天幹五合甲己化土 乙庚化金 丙辛化水 丁壬化木 戊癸化火天幹的合化是前五位合後五位即: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也可以記為,一六合 二七合 三八合
  • 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常識備考:天幹地支紀年法
    三、時間換算   (一)年幹支推算   1.年幹公式:(年份-3)÷10看餘數   2.年支公式:年支=(年份-3)÷12看餘數(整除餘0,即餘12=醜)   2015年幹=(2015-3)÷10=餘數2,2=乙,故2015年天幹為乙;   2015年支=(201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