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英格蘭與阿根廷的足球戰爭

2020-11-30 煎蛋

譯者:貓與牛仔褲

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gentina%E2%80%93England_football_rivalry

阿根廷與英格蘭之間的足球競爭(後簡稱英阿大戰)是兩國國家足球隊之間以及各自球迷社群的一系列極其激烈的體育對抗。兩支球隊之間的比賽,即使只是友誼賽,也經常出現廣受關注的事件、有時甚至釀成爭議。

這種宿怨不同尋常,因為通常綠茵場上的宿敵存在於較近的國家之間,例如法國與義大利或阿根廷與巴西。而在阿根廷,與頭號死敵之一英格蘭的競爭是跨洲的競爭;只有巴西和烏拉圭可以與之匹敵。在英格蘭,這被稱為積怨之戰;在該國看待這種競爭的火藥味略微淡一些,與德國的比賽在大眾心目中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在20世紀下半葉的數場比賽中兩隊形成宿敵,儘管截至2008年,兩隊只在正式國際比賽中打過14場。但各種爭議事件,特別是1966年和1986年世界盃兩支球隊之間的比賽,促成了這種競爭。在阿根廷,非足球事物,特別是1982年阿根廷和英國之間的福克蘭群島(西語稱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也加劇了競爭。

然而,儘管阿根廷方面不斷加深對英格蘭的負面態度,但是是19世紀的英國移民為阿根廷引進並發展了足球運動,移民引入的制度機構形成了阿根廷足球協會,使得足球發展該國最受歡迎的運動;並且從20世紀下半葉到21世紀,數不清的阿根廷球員到英格蘭俱樂部踢球,並在競技和經濟上收穫頗豐,也極少造成爭議問題。著名的例子有奧斯瓦爾多·阿迪列斯(託特納姆熱刺,1978-1988)、裡卡多·比利亞(託特納姆熱刺,1978–1983)、克雷斯波(FIFA 100,切爾西,20003-04)、卡洛斯·特維斯(西漢姆、曼聯、曼城)、貝隆(FIFA 100,曼聯、切爾西)、哈維爾·馬斯切拉諾(西漢姆、利物浦)、馬丁·德米凱利斯(曼城)、加布裡埃爾·海因策(曼聯)、馬克西·羅德裡格斯(利物浦)、亞歷杭德羅·薩維利亞(謝菲聯,1978-80、利茲聯,1980-81)、尼古拉斯·奧塔門迪(曼城)、曼努埃爾·蘭茲尼(西漢姆)、巴勃羅·薩巴萊塔(曼城、西漢姆),包括現役國家隊隊員塞爾吉奧·羅梅羅、塞爾吉奧·阿圭羅在內,都深受英格蘭球迷的喜愛。曼徹斯特城足球俱樂部是擁有最多阿根廷球員的英格蘭俱樂部,卡洛斯·特維斯是唯一一個跟隨英格蘭俱樂部獲得歐冠冠軍的阿根廷球員(曼聯,2007-08賽季)。

統計上,英格蘭在這場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對阿根廷隊為6勝(包括點球大戰1勝)4負,5平。在世界盃上,英格蘭隊也以三勝(1962年、1966年和2002年),超越阿根廷隊(1986年和1998年)的紀錄而領先。

目錄

1 早期歷史

1.1英國對阿根廷足球的影響

1.2 早期較量

2 重要比賽
2.1 1966年世界盃
2.2 1986年世界盃
2.3 1991年友誼賽
2.4 1998年世界盃
2.5 2002年世界盃
2.6 2005友誼賽

3 阿根廷與英格蘭的比賽3.1賽果統計

4 俱樂部層面

5 英格蘭俱樂部的阿根廷球員

6 球迷反應

1 早期歷史

英國對阿根廷足球的影響

詳情參考:阿根廷足球

19世紀後半葉,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有龐大的英國移民社區,約有1萬人。和世界其他許多地方一樣,足球是由英國人傳入阿根廷的。第一個有記錄的足球比賽是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巴勒莫區,時間是1867年6月20日,由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板球俱樂部組織的,兩隊由英國鐵路工人構成,分為白帽和紅帽隊(在早期,這是常見的用球帽而非球衣進行區分)。

被稱為「阿根廷足球之父」是一位格拉斯哥教師亞歷山大·沃森·赫頓,他於19世紀80年代初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聖安德魯蘇格蘭學校首次教授足球。1884年2月4日,他創辦了布宜諾斯艾利斯英語中學(簡稱BAEHS),並繼續指導學生們足球。[5] 1898年,由BAEHS 的學生組成的校友體育俱樂部成立了。校友體育一步步成為阿根廷最成功的球隊,在1913年解散前共贏得22個冠軍頭銜。

1891年,赫頓建立了阿根廷足球聯合會聯賽,五個俱樂部參加了比賽,但只進行了一個賽季的比賽。1893年2月21日,一個新的阿根廷足球聯盟成立,並將最終成為阿根廷足球協會(AFA)。在阿根廷足球發展的早期,幾乎所有的球員和官員都是英國移民或英國血統的人,因此阿根廷最早的足球俱樂部如羅薩裡奧中央競技、紐厄爾老男孩競技和基爾梅斯競技都是由英國僑民創立的。隨著足球越來越受歡迎,英國對這項運動的影響逐漸減弱,到1912年,該協會被重新命名為阿根廷足球協會。

然而,英國人對阿根廷足球的影響體現在「角」和「翼」等術語的繼承上,而非使用西班牙語意譯。阿根廷一些著名的球隊的名字也為英語,比如River Plate(河床),或者保留了部分英語,比如Boca Juniors(博卡青年),歸結於英國人(英語)在這項運動中的廣泛存在和在規則上的強制地位(一個類似的例子如西班牙最成功的的足球俱樂部之一的畢爾巴鄂競技,隊名中的「競技」一詞保留的是Athletic,而非西語中的Atletico,體現了英國在俱樂部歷史上和建立之初的影響)。

直至1940年代,阿根廷足協仍在使用英語裁判。

早期較量

在1966年世界盃衝突之前,兩隊已經交手過。阿根廷是除了蘇格蘭之外,第一支在溫布利與英格蘭隊比賽的球隊;這場於1951年展開的首場較量以英格蘭的2-1主場取勝告終。

1953年,兩隊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踢了兩場比賽。第一場比賽是阿根廷以3-1獲勝,這被英格蘭視為一場非正式的國際比賽,理由是派出了一支被稱為足協十一人的二隊。然而,這場比賽出現在阿根廷官方的國際比賽記錄上,並被國際足聯計為正式國際比賽,因此阿根廷人認為這是他們對英格蘭的第一次勝利。後來,一位阿根廷政客稱:「我們把鐵路國有化了,現在我們又把足球國有化了!」

1953年的第二場國際比賽是兩支球隊公認的正式比賽:英格蘭的陣容更強大,有拉姆齊(66年世界盃冠軍教頭)、洛夫豪斯和芬尼;阿根廷隊則沿用了第一場比賽的陣容。然而,比賽在23分鐘後因暴雨取消,比分為0-0。

兩隊的下一次相遇是在1962年的智利世界盃上,當時英格蘭在小組賽中以3-1擊敗阿根廷,導致阿根廷被淘汰出局。1964年6月在巴西舉行的國家杯(友誼錦標賽)中,阿根廷以1-0戰勝英格蘭,這是阿根廷在競技性國際比賽中首次奪冠。

2 重要比賽

1966年世界盃

儘管有此前不短的歷史,但是直至1966年、這屆由英國舉辦最終由英格蘭奪冠的世界盃開始,英阿大戰才變得苦澀而激烈,展現出今日所熟悉的模樣。

兩隊在本屆世界盃的四分之一決賽中相遇,這場被阿根廷人稱為世紀大劫案(el robo del siglo)的比賽,由吉奧夫·赫斯特頭球建功,英格蘭1-0取勝,而阿根廷人痛訴越位在先。

然而,這場比賽最爭議一幕是阿根廷隊長安東尼奧·拉廷連續接到兩次警告,難以解釋地被罰下。阿根廷人認為尤其第二次警告是不公平的,包括拉廷本人;而他拒絕離開球場,最終不得不在警察的護送下離開。拉廷在比賽開始階段就因為對博比·查爾頓的衝撞而被警告過。隨後,拉廷對赫斯特犯規,並莫名其妙地因為隊友的犯規與裁判爭論而再次受到警告而離場(不確定是哪兩次警告導致了被罰出場,黃紅牌的使用將在下屆墨西哥世界盃期間生效,在國際足協記錄中,拉廷在35分鐘被連續兩次警告罰下)。

在阿根廷廣為人知的報導是,德國裁判魯道夫·克賴特林說他罰下拉廷因為他不喜歡後者看他的方式;而英國報紙援引官方給出的原因是「使用威脅性話語」,儘管裁判不會說西班牙語。根據阿根廷一方的說法,拉廷似乎試圖與德國裁判談話,稱他的裁決偏向英格蘭隊。拉廷可以分辨的行動是,展示了他的隊長袖標,並試圖尋找翻譯。

英國裁判主管肯·阿斯頓進入賽場試圖說服拉廷離開,但他的入場加劇了形勢惡化,因為拉美球隊已經在質疑英國和德國合作試圖將他們淘汰出比賽(見參考)。被罰出場後,拉廷用手將角旗揉成一團(使用的是英國國旗),最後坐在地上不願離開。比賽結束後,英格蘭主帥拉姆齊拒絕讓他的球員與阿根廷交換球衣,這本是足球比賽結束後的慣例;後來還在媒體上形容南美人是「動物」(「真是遺憾啊,看起來阿根廷人這麼好的天賦都荒廢了。我們最好的足球需要與正確的對手交手中展現出來——是指來踢球的隊伍、而不是來模仿動物的」)。阿根廷媒體和公眾對此勃然大怒,一家阿根廷報紙刊登了一張世界盃官方吉祥物「世界盃威利」(World Cup Willie)身穿海盜裝的畫像,以表達他們對英格蘭隊的看法。

參考:

出於公正性,特此提醒對此屆世界盃的質疑可能出自南美觀眾的立場、一些懷疑論則可能偏重數據、賽果,而非場上實際情況。

本屆世界盃五次罰出場外的第一次發生在小組賽階段,阿根廷於66分鐘翼衛12號阿爾布雷特被直接罰下,聯邦德國與阿根廷0-0戰平。

四支南美球隊中,阿根廷和烏拉圭挺進淘汰賽。1/4決賽中,阿根廷於35分鐘場上隊長、中場10號拉廷被罰下,英格蘭以1-0獲勝;烏拉圭於49分鐘場上隊長、後衛2號霍拉西奧·特羅歇被直接罰下,並於54分鐘中場19號赫克託·席爾瓦因累積警告被罰下,聯邦德國隨後打入三球以總比分4-0獲勝;其餘兩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匈牙利和蘇聯、資格賽入圍的葡萄牙和朝鮮之間展開。

半決賽中,蘇聯在44分鐘前鋒11號伊戈爾·齊斯倫科被直接罰下,聯邦德國以2-1獲勝。

1986年世界盃

在1974年、1977年和1980年的友誼賽中,兩隊並沒有表現出任何宿怨的跡象,下一場生死之戰發生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上,又是在四分之一決賽階段。這次遭遇因為四年前才結束的英阿領土衝突而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火藥桶,許多阿根廷人將擊敗英格蘭視為報復英國的迫切機遇。

阿根廷隊的明星球員迭戈·馬拉度納用手將球打進了英格蘭隊的球門,這一極具爭議的進球讓阿根廷隊取得了領先。這個進球就在裁判身前,他卻沒有看到違例而判為有效,這讓英格蘭隊和球迷們非常憤怒。賽後馬拉度納戲稱這一進球由「上帝之手」打進,令此進球在英格蘭臭名昭著,特別是在英格蘭出局而阿根廷贏得最終桂冠之後。

在這場比賽中,馬拉度納打入了另一進球,被稱為「世紀進球」,在2002年被評為世界盃歷史上最佳進球,之後英格蘭前鋒加裡·萊因克爾扳回一球,但英格蘭以2-1輸掉了比賽。儘管打進了第二個進球,馬拉度納在他的自傳中寫道:「有時我覺得我更喜歡用手打進的那個……這有點像偷英國人的錢包。」他還提到了福克蘭群島的衝突,「這就好像我們打敗了一個國家,而不僅僅是一個足球隊……雖然我們在比賽前說過足球與福克蘭群島戰爭無關,但我們知道他們在那裡殺了很多阿根廷男孩,像獵鳥一樣殺了他們。這就是復仇。」

在比賽結束時,英格蘭隊的史蒂夫·霍奇與馬拉度納交換了球衣,霍奇後來在2000年後把這件球衣借給了英格蘭國家足球博物館。馬拉度納稱讚英國人不像其他球隊那樣使用粗暴的戰術,經常犯規把他撞倒。

這場比賽極大地加劇了英格蘭對兩支球隊對抗的怨恨,他們覺得自己被馬拉度納的手球騙走了獎盃,儘管離獎盃還有兩場比賽要打。這兩個進球在英國人心目中的重要性可以從2002年一次評選中看出,英國第四頻道將此場比賽選為100個最偉大的體育時刻的第六位。同時在阿根廷,這場比賽被視為對馬島(英國稱福島)戰爭的報復,也是對1966年世界盃不公正競賽的報復。

此後每當兩隊比賽時,這場比賽總會不可避免地被媒體在入場準備階段提及,在英格蘭尤其會提及「上帝之手」。

1991年友誼賽

1991年5月25日,兩隊在溫布利進行了一場友誼賽。在阿爾費奧·巴西萊的帶領下,阿根廷隊正在為即將到來的91年美洲杯做準備,他們隨後贏得了冠軍。這支南美球隊新的一代主要在本土踢球的成員,正逐漸取代在前兩屆世界盃空前成功的陣容。比賽大部分時間處在在英格蘭的控制之下,但在比賽快結束時,阿根廷在落後兩球的情況下扳平,結果為2-2。達裡奧·弗蘭科(66')和克勞迪奧·加西亞(72')接角球頭球得分。

儘管沒有取得勝利,但阿根廷舉國歡慶,尤其是阿根廷的兩粒進球都來自角球,因為在阿根廷,角球通常被視為英格蘭隊的優勢領域。

1998年世界盃

兩隊的下一次遭遇是1998年法國世界盃在聖埃蒂安的16強比賽中。這場比賽有很多矚目的方面,包括一個被視為英格蘭歷史上最偉大的進球,由年輕的前鋒、金童麥可·歐文打進的進球。

這場比賽也因貝克漢姆的紅牌而被銘記。貝克漢姆被迭戈·西蒙尼從身後犯規,西蒙尼隨後起身,並用手指輕敲了貝克漢姆的後腦,而貝克漢姆依然臉朝下躺在球場上。雙方球員及裁判聚集來之後,躺在地上的貝克漢姆彎起小腿絆住西蒙尼並踢了西蒙尼,西蒙尼摔倒,裁判將貝克漢姆紅牌罰下。

在十人應戰的情況下,英格蘭隊頂住了阿根廷人的進攻,在比賽的最後時刻,在阿根廷禁區內的混戰中,索爾·坎貝爾將球頂進了球門。當英格蘭球員開始慶祝勝利的進球時,裁判吹了阿蘭·希勒在進球前對阿根廷門將的犯規在先,進球無效。阿根廷發球門球,當英格蘭球員還在慶祝的時候,球門球飛快踢出,英格蘭人衝回場內並成功地阻止了阿根廷的進球。

加時賽結束,比分保持在2-2。在隨後的點球大戰中,英格蘭的兩個點球被阿根廷守門員卡洛斯·羅亞撲出,阿根廷以4-3獲勝。

比賽一結束,貝克漢姆就被英國媒體指責在國際舞臺上的表現的情緒性和幼稚反應;第二天《每日鏡報》的標題形容英格蘭隊為「十隻雄獅和一個傻孩子」,西蒙尼隨後「招供」,承認自己裝作被踢傷,就是為了使貝克漢姆被罰下,以及所有隊友都在敦促裁判給貝克漢姆紅牌。而《體育畫報》嚴厲抨擊了這次事件中阿根廷的自導自演,稱西蒙尼先是「兇狠地侵犯了」貝克漢姆,然後「像一堵牆重重倒地」,令貝克漢姆被罰下,並提及阿根廷人用類似的「表演」令他們的下一個對手荷蘭的球員被罰下(然而,阿根廷1-2輸給了荷蘭)。

2002年世界盃

下一場友誼賽在2000年,也是在溫布利,但以0比0結束。然後,兩隊在2002年世界盃小組賽中再次相遇。在之前的三屆世界盃遭遇中,英格蘭隊兩次被阿根廷淘汰,因此英格蘭人的緊張情緒非常高。英格蘭隊在小組賽首輪與與瑞典戰平更是加劇了這種緊張氣氛,這意味著他們要在與阿根廷的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才能避免被淘汰。

在阿根廷後衛毛裡西奧·波切蒂諾對麥可·歐文犯規後,時任英格蘭隊隊長的大衛·貝克漢姆踢進了本場比賽唯一一枚進球——一粒點球,許多人認為這一進球令貝克漢姆在英國體育公眾眼中完成了四年前被罰下的救贖。正如《紐約時報》在比賽報導中所描述的,「他因在1998年世界盃上被阿根廷人一手罰下而備受指責,但今天早上醒來時,他頭上的光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耀眼。」儘管阿根廷在下半場結束前採取了猛烈攻勢,英格蘭還是保住領先以1-0獲勝,這多少導致了賽前奪冠熱門之一阿根廷小組賽淘汰出局。阿根廷這次恥辱出局被廣泛認為是對阿根廷在1986年和1998年世界盃上的骯髒手段和欺詐獲益的恰當報應。

儘管阿根廷球員和公眾都對判罰點球提出了異議,但這場比賽總體上是在一種良性的、高度競爭的氛圍中進行的,絲毫沒有1966年、1986年和1998年遭遇時的那種怨恨不甘。迭戈·西蒙尼和大衛·貝克漢姆,曾在98年比賽中衝突並導致貝克漢姆被紅牌罰下的當事人,在這場比賽中場時握手致意。並不意外的是,阿根廷球迷對這場比賽以及隨後與瑞典的平局感到非常失望。賽後,球迷中又出現了一種新的「質疑」:阿根廷隊長貝隆因賽後要回英格蘭為曼聯效力,因此故意降低了自己的競技水平。貝隆否認了這些「指控」。

2005年友誼賽

兩國最近的一場比賽於2005年11月12日在日內瓦的中立場地舉行,當時這兩支都已獲得2006年世界盃參賽資格的球隊舉行了一場友誼賽。兩隊都派上了一線陣容。英格蘭兩度落後兩度逆轉,在最後時刻憑藉傑拉德和喬·科爾的兩次傳中,歐文的兩粒絕殺進球(87'、90+2'),以3-2擊敗阿根廷。比賽的結果和表現受到了英國媒體和公眾的熱烈讚譽。這場比賽的總體表現也沒有前幾次那麼尖銳,《紐約時報》報導稱,「以之前的衝突令人不快的標準來看,英格蘭和阿根廷之間的針鋒相對正逐漸變得溫和,儘管這種緩和是相對而言的。最近一次交鋒中,雙方球迷敲打露臺,高唱有關福島(馬島)的歌曲,拿對方的粗俗和某些球員的取向開玩笑,不管怎麼說,這些都代表了兩國外交關係的顯著解凍。」

英格蘭的此次勝利也是兩隊之間首次有一方取得連勝。

3 阿根廷與英格蘭的比賽

1951年5月9日 友誼賽 英格蘭2-1阿根廷 米德爾塞克斯

1953年5月14日 友誼賽 阿根廷3-1英格蘭 布宜諾斯艾利斯

1953年5月17日 友誼賽 阿根廷0-0英格蘭 布宜諾斯艾利斯

1962年6月2日 世界盃 英格蘭3-1阿根廷 蘭卡瓜

1964年6月3日 國家杯 阿根廷1-0英格蘭 裡約熱內盧

1966年7月23日 世界盃 英格蘭1-0阿根廷 倫敦

1974年5月22日 友誼賽 英格蘭2-2阿根廷 倫敦

1977年6月12日 友誼賽 英格蘭1-1阿根廷 布宜諾斯艾利斯

1980年5月13日 友誼賽 英格蘭3-1阿根廷 倫敦

1986年6月22日 世界盃 阿根廷2-1英格蘭 墨西哥城

1991年5月25日 挑戰杯 英格蘭2-2阿根廷 倫敦

1998年6月30日 世界盃 阿根廷2-2英國 聖埃蒂安

2000年2月23日 友誼賽 英格蘭0-0阿根廷 倫敦

2002年6月7日 世界盃 阿根廷0-1英格蘭 札幌

2005年11月12日 友誼賽 阿根廷2-3英格蘭 日內瓦

賽果統計

總戰績(15場比賽):英格蘭-6勝;阿根廷-4勝;5平。

競爭性賽事(6場,世界盃5場,國家杯1場):英格蘭-3勝;阿根廷-3勝。

阿根廷主場(3場比賽):阿根廷-1勝;2平。

英格蘭主場(6場比賽):英格蘭-3勝;3平。

中立場地(6場比賽):英格蘭-3勝;阿根廷-3勝。

兩支球隊都曾在奪冠路上打敗過對方——1966年英格蘭、1986年阿根廷。

英格蘭還在1962年和2002年的世界盃中擊敗阿根廷。

在1998年的世界盃上,阿根廷也擊敗了英格蘭,比賽以2-2戰平,阿根廷在點球大戰中以4-3獲勝,這是他們唯一一次在點球大戰中相遇。

4 俱樂部層面

在俱樂部層面,競爭也很激烈。阿根廷和英格蘭的俱樂部並沒有太多的機會會面,但是當他們對抗時,也會發生一些引人注目的事件。

最令人難忘的比賽發生在現已取消的歐洲/南美杯。1968年,拉普拉塔大學生和曼聯在當時被稱為「洲際杯」的兩回合決賽中會面。第一回合是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生隊的支持者們大聲應援,比賽在身體對抗上非常激烈,出現了爭議紅牌和受傷離場;曼聯在第二回合未能挽回1-0的落後局面,大學生贏得了冠軍。

9年後的1977年,利物浦拒絕與博卡青年比賽,於是博卡在與歐冠亞軍門興格拉德巴赫的比賽中獲得了他們的第一個獎盃。1978年利物浦聲稱「日程衝突」再次拒絕洲際杯。

於是1978年河床的歐洲之旅中,阿根廷勁旅以2-1戰勝了謝菲爾德聯。這場比賽在謝菲聯的主場布拉莫爾巷舉行,作為亞歷杭德羅·薩維利亞轉會到這家英國俱樂部交易的一部分。1984年,獨立競技和利物浦爭奪冠軍。當時獎項被重新命名為「豐田杯」,比賽的形式也變成只在日本舉行一場比賽,使得參賽隊伍易於安排。獨立隊憑藉何塞·佩爾古達尼的進球獲得1-0小勝。

在2007年,和平杯在日本舉行,河床和雷丁的比賽以阿根廷球隊1-0獲勝告終。同樣在2009年加拿大埃德蒙頓杯上,河床隊憑藉奧爾特加的進球以1-0擊敗埃弗頓。

最近一次英格蘭和阿根廷俱樂部之間的比賽是2011年7月阿森納和博卡青年之間的一場友誼賽,屬於每年一度在倫敦舉行的酋長杯。

5 英格蘭俱樂部的阿根廷球員

大批阿根廷球員、其中還有一些備受矚目的明星,曾經或正在英格蘭俱樂部踢球,在英倫三島之外的球員罕有在英格蘭踢球的時代,奧斯瓦爾多·阿迪列斯和裡卡多·比利亞加入託特納姆熱刺,阿爾貝託·塔蘭蒂尼加入伯明罕。

更多阿根廷人因為英超的建立和外籍球員湧入而到來。2006年,西漢姆聯籤下了卡洛斯·特維斯和哈維爾·馬斯切拉諾,但後來發現這兩名球員的籤約條款違反了兩項英超規則,俱樂部隨後被罰款550萬英鎊。

英超2011-12賽季,阿根廷前鋒塞爾吉奧·阿奎羅在最後一輪對陣女王公園巡遊者的終場絕殺進球使他的球隊曼城獲得了44年來的第一個聯賽冠軍,他受到高度讚譽。

阿根廷人馬塞洛·貝爾薩是利茲聯的主教練,前國家隊後衛毛裡西奧·波切蒂諾曾是英超託特納姆熱刺隊任教5年的功勳教練。

6 球迷反應

雖然1982年的領土衝突之前的比賽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和情緒,但正是戰爭本身點燃了人們的激情,並加深了雙方的宿怨。1986年世界盃的比賽前夕,兩國的球迷(足球流氓)在墨西哥城的街道上和體育場裡都發生過打鬥,其中包括阿根廷流氓組織偷走英國流氓組織旗幟,還有不少英國球迷被阿根廷足球流氓打傷。然而,到目前為止,在比賽期間雙方的行為總體上還是和平的,部分是由於體育場的安全措施的加強。

相關焦點

  • Wiki:英格蘭與阿根廷的足球戰爭
    在阿根廷,非足球事物,特別是1982年阿根廷和英國之間的福克蘭群島(西語稱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也加劇了競爭。然而,儘管阿根廷方面不斷加深對英格蘭的負面態度,但是是19世紀的英國移民為阿根廷引進並發展了足球運動,移民引入的制度機構形成了阿根廷足球協會,使得足球發展該國最受歡迎的運動;並且從20世紀下半葉到21世紀,數不清的阿根廷球員到英格蘭俱樂部踢球,並在競技和經濟上收穫頗豐,也極少造成爭議問題。
  • 阿根廷足球之上古時代 軍功章有英格蘭人一半?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阿根廷足球的歷史起源。    英格蘭隊近年由於大賽表現不佳被淪落為笑柄,可曾想過英格蘭是阿根廷重要的老師。過去的二十年間,英格蘭與阿根廷之間的恩怨情仇,從馬島戰爭,到一九八六年馬拉度納的上帝之手,從一九九八年貝克漢姆的紅牌出場,到二零零二年英格蘭淘汰了阿根廷,這兩國之間的糾葛,一直是足球迷談論的焦點,但是事實上,阿根廷的足球不僅源自於英格蘭,更與英格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曾怒叱英格蘭,認為足球是英格蘭的一大罪惡。
  • 馬拉度納:英阿馬島戰爭後,痛心阿根廷戰敗,足球場上為國雪恥
    馬拉度納:英阿馬島戰爭後,痛心阿根廷戰敗,足球場上為國雪恥提及馬拉度納,總有一點霍元甲的影子從當代眼光來看,馬拉度納在足球場上為國雪恥,與當年霍元甲在競技場上力壓群雄是一個道理,都是寄託了本國民眾的家國情懷,這一點在馬拉度納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1960年10月30日,馬拉度納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維拉費奧裡託區。馬拉度納的家庭條件不富裕,兄妹八個人。童年的貧窮,意味著沒有什麼可以寄託的東西。在馬拉度納三歲的時候,父親送給他了一個皮革製作的足球。
  • 阿根廷與英格蘭的足球矛盾,至今讓馬拉度納試圖研究出另一種戰術
    阿根廷與英格蘭的足球矛盾,至今讓馬拉度納試圖研究出另一種戰術 北京時間3月17日,馬拉度納紀錄片講述了阿根廷足球與英格蘭足球的恩怨矛盾
  • 復仇馬島戰爭,1986年世界盃馬拉度納曾上演神跡,擊敗英格蘭
    但是這些都不及阿根廷的足球耀眼,而阿根廷足球也是人才濟濟,如當下的梅西、阿圭羅、迪馬利亞、迪巴拉等,再往前追溯還有像巴蒂斯圖塔、卡尼吉亞、克雷斯波這樣的屬於老球迷的一代獨家記憶,但是能代表阿根廷足球的只有一位——迭戈.馬拉度納。
  • 是他,在馬島戰爭失敗後拯救了阿根廷
    當地時間25日上午,阿根廷球星馬拉度納於家中突發心臟驟停去世,享年60歲。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宣布舉國悼念三天,紀念這位阿根廷的民族英雄。曾經效力的義大利那不勒斯足球俱樂部,幾千球迷自發為其守夜,那不勒斯的聖保羅球場將更名為馬拉度納球場。讓阿根廷球迷永遠懷念的還有那份戰爭情愫。
  • 阿根廷不能沒有馬拉度納,更不能沒有足球
    01最耀眼的「潘帕斯之子」1863年10月26日,英格蘭足球協會成立,這一天被公認為現代足球的誕生日。(26,實在是個玄學的數字~)157年間,足球踢到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2018年世界盃的總觀看人數35億,佔全球總人口的46%,場均觀看人數高達1.91億。
  • 女足世界盃:英格蘭 vs 阿根廷
    比賽性質:女子足球世界盃開賽時間:2019-06-15 星期六 03:00競彩編號:周五006    英格蘭女足近年來的實力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目前世界第3位的排名便是強有力的證明。連續三場世界盃挺進八強,上屆闖入半決賽,英格蘭女足已成為世界頂級豪強中的一員。翻看近年成績,縱使在面對巴西、美國、西班牙等傳統強隊時,表現也絲毫不落下風。
  • 馬拉度納、阿根廷與足球
    哪怕是梅西這樣的當下世界足球巨星,在阿根廷足壇的地位我覺得都是不如馬拉度納的,因為馬拉度納幾乎是靠一己之力帶著阿根廷足球衝向了世界之巔。馬拉度納著名的「上帝之手」,發生在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阿根廷對陣英格蘭的比賽上。在四年前的1982年,阿根廷輸了馬島戰爭,但是在四年後,馬拉度納帶著阿根廷在世界盃的賽場上贏了英國,最終獲得了世界盃冠軍。
  • 英格蘭與阿根廷的這場對決,為何被認為是經典中的經典?
    在64場比賽中,英格蘭VS阿根廷的那場1/8決賽又被視為世界盃甚至是足球歷史上經典中的經典,在2個多小時的比賽時間裡,出現了一場經典比賽所該具備的全部元素。但比賽第82分鐘,英格蘭本有機會終結比賽,坎貝爾的頭球攻破了阿根廷的球門,但可惜,裁判認定進球無效,雙方在90分鐘內難分高下。
  • 足球可以終止戰爭?盤點那些你不知道的足球事件
    在球迷圈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足球是和平年代的戰爭」,足球不僅是精彩的競技比賽,更是可以帶來改變世界的力量,下面我們就來盤點那些鮮為人知的足球事件,球場外的足球同樣魅力無窮。這還不是發生在哥倫比亞境內唯一的一起因足球而導致的悲劇——哥倫比亞的另一位門將伊基塔,因為在比賽中的失誤而輸球,導致其在國內的哥哥被人殘忍地殺死了——隨後哥倫比亞的眾多足球名宿紛紛退出國家隊,導致國家隊的實力一落千丈。賭球,犯罪、槍殺、黑幫充斥著哥倫比亞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足球比賽失利更像是一場戰爭的失敗。
  • 馬拉度納不僅是足球傳奇,更是重塑阿根廷的英雄
    馬拉度納離世翌日,平日戒備森嚴的阿根廷總統府玫瑰宮向民眾打開大門,為這個國家史上最偉大的足球傳奇舉行遺體告別儀式。足球、鮮花、球衣、圍巾……球迷帶來的祭奠品堆滿靈柩周圍,成千上萬阿根廷人還在等待入場。當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為靈柩披上10號球衣時,這位61歲的阿根廷青年人隊(馬拉度納出道於該隊)鐵桿球迷幾度哽咽。從當地時間11月26日至28日,阿根廷全國為馬拉度納進行為期三天的哀悼。費爾南德斯在悼念中表示,「就像他踢球時爆發出的巨大能量,球場外他也用這份力量表達著一切。」對於阿根廷,馬拉度納是他們的足球傳奇,更是民族英雄與文化象徵。
  • 阿根廷足球的囚犯
    1950年,艾薇塔捐助成立了阿根廷青少年足球聯賽——愛維塔青年冠軍杯,作為貝隆旨在提高城市工人階級福利的「正義主義」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貝隆崇拜墨索裡尼,高舉「民眾主義」,認為體育是維護政治的重要手段,他大力推廣足球,還驕傲地將自己塑造為國家的「頭號運動員」。在他的任期內,阿根廷通過多項國家基金扶持足球俱樂部的發展,讓足球成為國家的名片。
  • 阿根廷足球少年的成王之路
    馬拉度納(Maradona)是加利西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阿根廷人的後裔,他的腳上好像天生就長著一個足球,他的堂兄在他只有三歲的時候就給了他第一個足球,小迭戈以免足球被偷,抱著足球一起睡了近六個月。或許這也是他為什麼那麼喜歡盤帶的原因。
  • 動蕩中的阿根廷:除了足球,一無所有?
    戰爭失敗、經濟崩盤,阿根廷亟需找回民族的自尊和自信。直到1986年的世界盃。雖然在賽前阿根廷球員打出了「馬島是阿根廷的」橫幅,但是沒人看好身材矮小的阿根廷,況且,他們在1年多前的尼赫魯杯上,剛剛輸給了中國男足。
  • 《足球經濟學》為什麼英格蘭總是輸?
    足球比賽的結果看起來充滿偶然。但是如果我們引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就會發現其實他是可以預測的。作者通過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問題來說明這一點。這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英格蘭總是輸?我們知道英格蘭是現代職業足球的發源地,也是現在職業足球最發達的地方。但英格蘭隊卻被不少中國球迷稱之為歐洲的中國隊。這是為什麼呢?
  • 紀念球王丨如果足球是阿根廷的麻醉劑 老馬就是深入血管的靈藥
    一場完美的民族復仇  一項民調顯示,10個阿根廷人中有9個宣稱自己是球迷,3歲到70歲的阿根廷男性中,足球的滲透率達到了98%,在阿根廷,作為世界第一運動的足球意義非凡,這或許容易讓人理解,為什麼馬拉度納如此受擁戴。  然而,沒有馬拉度納,沒有1986年的墨西哥之夏,足球對於阿根廷恐怕也不會是現在的模樣。
  • 阿根廷,請為他哭泣
    「如果要為阿根廷人報仇的話,我們應該每人端一把機關槍,然後對著英格蘭隊員掃射。但是作為運動員,我們應該遠離政治。」——迭戈·馬拉度納1986年世界盃上,他是唯一的主角。這次對陣英格蘭,堪稱足球史上最經典之役。馬拉度納先製造了世界盃歷史最大爭議,又射入了世界盃歷史最佳進球,正可謂「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上帝」。
  • 足球與戰爭:國足的謠言和老馬貝利的傳說
    老馬上帝之手與英阿戰爭國足給敘利亞的3分並沒有讓敘利亞國內停止戰爭,但是足球確實具有改變戰爭的力量。世界歷史上有不少足球與戰爭之間的傳說和紀錄,足球可以停止戰爭,也可以引起戰爭。足球戰爭足球戰爭,在西班牙語中寫作La guerra del fútbol,是1969年薩爾瓦多與宏都拉斯之間的戰爭。同時也被稱為100小時戰爭,因為這場戰爭只持續了4天時間。這場以足球為名的戰爭,其根源是移民問題。
  • 【重說經典】1998年世界盃1/8決賽 阿根廷vs英格蘭
    14:00將為您重播1998年世界盃八分之一決賽:英格蘭VS阿根廷,金童歐文橫空出世,貝克漢姆成全英罪人。英格蘭的人牆出現鬆動,貝隆令人意想不到的將皮球從邊緣輕推入禁區,埋伏已久的薩內蒂轉身將皮球送入希曼把守的城門。轉身、停球、打門一氣呵成,這球讓英格蘭隊球員完全沒有任何防備,阿根廷人用這樣一個精彩的任意球戰術配合告訴世人:任意球還可以這麼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