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慘死馬嵬坡:一場弄錯了主角的悲劇

2020-12-23 熊魚自笑

一提到馬嵬坡,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楊貴妃慘死。白居易《長恨歌》寫著:「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辭海》中對「馬嵬坡」一詞也是這樣解釋的:「唐安史之亂,玄宗從長安西奔成都,縊死楊貴妃於此。」

的確,馬嵬驛兵變,禁軍將士們群情洶湧,興師問罪,唐玄宗無可奈何,於是楊貴妃慘死,再結合玄宗與貴妃美好的愛情。讓人感覺,這悽慘的一幕是典型的悲劇,在我們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就馬嵬驛兵變來講,我們卻弄錯了主角,因為叛軍要誅殺的對象並非楊貴妃,而是宰相楊國忠。

很多人認為這場兵變是有預謀的,幕後導演不是太子李亨,就是高力士。這涉及到統治階級內部,太子與宰相或內廷與外朝的權力之爭。這些爭鬥在封建王朝非常普遍,他們也確實有矛盾,但體現在這件事上卻缺乏有力的史料為證。

所以,此事更像是正史原本記載的那樣,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軍隊譁變。其中,禁軍頭目,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起了很大的作用。

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十三,潼關已被安史叛軍攻破,長安岌岌可危,唐玄宗做出撤往蜀中的安排。由於事關機密,一行人十分狼狽。中途不少人開了小差,原本就攜帶不多的糧食損失殆盡,士兵們很快餓了肚子。

早已久疏戰陣,平日錦衣玉食的禁軍們,如今拋棄家人,背井離鄉,還得餓肚子,一股憤怒與抱怨的情緒在禁軍中迅速蔓延開來。

陳玄禮憑著多年的經驗,很快嗅出了一絲熟悉而又恐怖的味道,那就是政變。早在四十多年前,陳玄禮就是禁軍萬騎中的中層將領,跟隨玄宗發動了唐隆政變與先天政變。所以,這種事情他非常熟悉。

陳玄禮的位置很尷尬,如果一味彈壓,將士們恐怕會先幹掉他,再做出其他舉動。所以,陳玄禮意識到,必須給將士們找一個宣洩憤怒的目標。

為了不危及皇帝的安全,陳玄禮將目標鎖定為楊國忠,因為他太壞了。無論是太子、內廷、百官、軍隊,還是黎民,都不說他好,就連反賊安祿山,也打出了誅殺楊國忠的口號,簡直是惡貫滿盈。殺了他,不會有一個人反對。

楊國忠劇照

所以,陳玄禮將計劃告知了高力士,並通過東宮宦官李輔國,匯報給了太子。大家都不反對。

第二日,一行人走到馬嵬驛,再也走不動了。面對群情激奮的將士們,陳玄禮動員大家:「今天下崩離,萬乘震蕩,豈不由楊國忠割剝氓庶,朝野怨諮,已至此耶?若不誅之以謝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憤!」(《舊唐書·楊國忠傳》)

將士們異口同聲,誓除國賊。正巧碰到楊國忠巡視回營,一群士兵上前便將他大卸八塊,首級高懸於營前。

玄宗聽到異常,詢問之下才知楊國忠被殺,於是出去慰勞大家,違心的說:「我就早殺他了!」但將士們仍不算去,因為「賊本尚在」,(《舊唐書·楊貴妃傳》)楊國忠是楊貴妃的遠房堂兄。

楊貴妃劇照

高力士解釋說:「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資治通鑑》)玄宗險些暈厥,一遍遍跟大家解釋:貴妃從不幹政,久居深宮,她有什麼罪?而大家一遍遍勸玄宗,意思是:我們都知道貴妃無罪,但看看外面那群莽夫,秀才遇上了兵,誰能說得清楚?

於是乎,哭得像個淚人似的楊貴妃,被當成楊國忠的所謂「賊本」,縊死於佛堂。

主角既然不是楊貴妃,那麼她為何會成為大家印象中,這幕悲劇的主角呢?

陳玄禮劇照

從事情的起因來看:楊貴妃只是一個絲毫不懂政治的小女人,音樂、舞蹈、陪伴丈夫佔據著她的全部人生。天寶亂政、安史之亂、潼關兵敗,這些事件的背後,楊貴妃沒有出過一條壞主意。所以,作為「賊本」被殺,楊貴妃實在有些冤枉。

從兵變時的場景來看:一個弱女子,最大的心願無非是與丈夫像比翼鳥,像連理枝一樣,幸福地白頭到老,卻被無情的亂兵逼迫而死。更何況這名女子有著傾國傾城的容貌、開朗活潑的性格,怎能不令人憐惜。

楊貴妃劇照

人之初,性本善。同情弱者是人類的優良品質,而楊貴妃卻是如此冤枉,如此可憐,深深值得同情。所以,她的形象牢牢地刻在了我們的腦海裡。

李商隱有詩《馬嵬》寫道:「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埋怨玄宗身為天子卻保護不了自己的女人,楊玉環身為貴妃,還不如平民盧家的媳婦莫愁。殊不知,小有小的好處,大有大的難處。天子有天子的不易,皇家的貴妃也不那麼好當。(文:熊魚自笑)

楊貴妃劇照

淺見寡識,以就正於方家。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馬嵬坡,因楊貴妃在此被縊死而出名;絕代美女香消玉殞漫漫黃土塬
    楊貴妃名玉環,陝西華陰人,通曉音樂,能歌善舞,有傾國之貌。原為唐玄宗十八子李瑁的王妃,後被唐玄宗召入宮中,封為貴妃。唐玄宗天寶十四年,爆發了導致大唐帝國由盛轉衰的「安史之亂」。次年,唐玄宗西逃至馬嵬坡時,隨駕護衛軍請斬貴妃楊玉環。唐玄宗無奈,只好賜貴妃自縊,演出了一幕震撼千古的悲劇。兩年之後,唐玄宗由四川返回,曾密令人將楊貴妃遷葬。
  • 四大美人就是四大悲劇,楊貴妃是悲中之悲
    [四大美人就是四大悲劇,楊貴妃是悲中之悲]今天(7月15日)是楊貴妃被賜死1264年周年。說起楊貴妃,最重要的標籤就是「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貴妃)之一,事實上,四大美人是一個相當晚近的說法,可能是一個清代才最終定型的概念,畢竟,貂蟬可能並不存在,只是一個《三國演義》中的虛構人物。
  • 難道楊貴妃真的死在馬嵬坡嗎?為什麼她的屍骸至今成謎?
    所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色」,白居易這個美人,就是唐玄宗所寵愛的楊貴妃。據有關史書記載,在安史之亂爆發時,楊貴妃被迫自殺身亡。但是,兩年後,人們挖掘出它的墓穴時,奇怪地沒有發現任何屍體。難道楊貴妃真的死在馬嵬坡嗎?
  • 馬嵬坡前草青青
    自從前年安祿山叛亂攻入長安,他慌忙西逃到了陝西興平的馬嵬坡,(古馬嵬驛站)又發生了將士譁變,愛妃楊玉環被自己三尺白綾賜死,自己和隨從逃至成都。平叛安祿山之後去年才回到長安住進了興慶宮。已是75歲高齡的他一直受到良心的譴責,心裡愧疚對不起楊貴妃,悲憤難平。
  • 日本視野中的電影《楊貴妃》:溝口健二的平庸與誤讀
    在佐藤忠男的評價中,他從始至終認為這部電影不過一場鬧劇,很難與溝口健二嚴肅的風格劃上等號。很顯然,從這番話中可以看出佐藤忠男對於《楊貴妃》這部電影的興趣並不是很大,僅僅用數句話就對這部電影一筆帶過。唐玄宗在楊貴妃離宮之後,對她的思念之情日漸強烈,不久之後便將楊貴妃召回了宮,但是此時的朝堂形勢已經不受唐玄宗的控制,安祿山選擇起兵謀反,皇室眾人倉皇逃離都城。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憤恨之聲,他們認為都是楊貴妃的罪過,於是楊貴妃最終被縊死在馬嵬坡。
  • 說說馬嵬坡...
    來源:興平文化,文:翟黨社原標題:馬嵬散記  大唐帝國由盛而衰之「安史之亂」和纏綿哀怨的李楊愛情故事,讓歷史記住了馬嵬坡如日中天的盛世大唐,在天寶十五年(755)打了個漩渦,這年的「安史之亂」讓玄宗率眾西逃,行走至馬嵬驛,人困馬乏,六軍不行,究變亂之根,陳玄禮部將士怒殺奸相楊國忠等,又逼皇帝縊殺楊貴妃於馬嵬佛堂前的梨花樹下,並草葬於此,這就是史上所稱的「馬嵬兵變」。後玄宗繼續西逃,有馬嵬人郭從瑾率眾阻攔未果,太子李亨擁兵北上,後登基而為肅宗,尊玄宗為太上皇。
  • 楊貴妃秘史 揭秘李隆基寵妃楊貴妃的傳奇一生——李姓名人故事
    楊貴妃秘史:楊貴妃與西施、王昭君、貂蟬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 三神入唐刺玄宗,楊貴妃為何在日本傳說中,成了護國的女刺客?
    至德元年六月,倉皇出逃的唐玄宗一路西奔,鑾駕逃至馬嵬坡處。
  • 「原創」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有愛情嗎?
    近讀清代詩人袁枚寫的《馬嵬》一詩後,頗有感慨,因為該詩可謂眾多寫馬嵬坡詩中最有名的一首,詩曰: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 馬嵬坡震蕩:寵極一時的楊氏家族為何慘遭滅門?
    這絕對是個悲劇式的皇帝。至於這個韋後,其生活經歷也亂得讓人咋舌——嗣聖元年(684年),中宗即位。同年,武則天強迫中宗退位,並流放房州。韋後全程陪伴中宗,因此中宗對韋後也比較信任。初,韋後生邵王重潤,長寧、安樂二公主,上之遷房陵也,安樂公主生於道中,上特愛之。上在房陵與後同幽閉,備嘗艱危,情愛甚篤。上每聞敕使至,輒惶恐欲自殺,後止之曰:禍福無常,寧失一死,何遽如是!
  •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國十大悲劇,你知道都是什麼嗎?看過幾部?
    說起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很多人都有一個誤解,那就是會以為《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其實還真不是如此,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分別是《哈姆雷特》《麥克白斯》《李爾王》和《奧賽羅》,是沒有《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部劇的,當然《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是莎士比亞比較有名的一個劇,而且也是悲劇
  • 為何說玄宗對楊貴妃是真心的?你看他寵幸別人被楊妃發現時的反應
    唐玄宗楊貴妃插畫在《長恨歌》和《長恨歌傳》中,李楊之戀其實已經具有了對立因素。崑曲《長生殿》李楊定情由此,楊貴妃在慘死馬嵬坡後屍解成仙之虛寫過渡得極為自然,唐玄宗最終在牛郎織女的幫助下和楊貴妃重圓亦不顯得突兀。
  • 楊貴妃為何必須死?王和尚解詩:杜甫哀江頭,為何入選唐詩三百首
    03.回憶繁華,杜甫在詩中埋下伏筆,增強悲劇色彩 因此地無人,萬物蕭條,讓杜甫開始回憶當初的繁華景象。 「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以前唐玄宗攜帶楊貴妃和王公大臣,宮娥才女一起遊覽曲江南苑,宮人們衣著華麗,宮女們花枝招展,使得此地萬物都煥發了光彩。
  • 楊貴妃其實當初沒有死,而是逃到日本,山口百惠竟然就是其後代!
    二零零二年,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在媒體面前向觀眾展示了一份家譜正式聲明,他是楊貴妃的後裔。這一說法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現今的日本沿海山口縣就有一個叫做酒精的村子,以楊貴妃之鄉而聞名,這裡不僅有楊貴妃的墳墓,還有楊貴妃的塑像。更讓人疑惑的是,這裡的海邊經常能看到從中國飄來的東西。
  • 2000年前扮演楊貴妃的14位女演員,有1位是日本人,你都認識嗎?
    後安史之亂爆發,玄宗西逃途中在官兵脅迫之下,賜貴妃白綾一條,自縊於馬嵬坡。 這極富戲劇性和悲劇色彩的故事,自然在後世被人們加以演繹和傳說,成了小說戲劇的素材。再到近現代被拍成各種影視劇。 今天,棍哥就帶大家回顧下影視劇中飾演過楊貴妃的女演員們。
  • 霓裳羽衣破,魂斷馬嵬坡——其實貴妃只是「安史之亂」的炮灰
    ——《長恨歌》白居易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江山和美人的又一次選擇叛軍過潼關,攻陷長安,唐玄宗一眾人馬由大將陳玄禮領兵行至馬嵬坡。多年未有戰亂,大唐的盛世繁榮,靡靡之音早已抹掉了將士們的鐵骨錚錚;而安祿山的起兵更是將他們打了個措手不及。連日趕路,將士們早已飢腸轆轆,疲憊不堪。
  • 楊貴妃駐顏有術,食「精露」來永葆青春,「精露」指的是什麼?
    簡介中國古代歷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憑藉什麼能獨得唐玄宗李隆基的恩寵呢?據說李隆基在遇到楊貴妃之前,他對於自己嬪妃的侍寢實施的是佛系選擇之法,何為佛系選擇法呢?楊貴妃獨得恩寵的幾大優勢從李隆基在遇到楊玉環前後的表現就可以看出,楊玉環於嬪妃之中那屬於鶴立雞群,一下就呈現出碾壓之勢:楊貴妃天生麗質;話說好模樣是爹媽給的,這東西嫉妒不來。
  • 楊玉環:大唐盛開的牡丹花,楊貴妃的絕世美貌與悽慘一生
    楊玉環出生於宦門世家,雖被寄養在叔父家中,但是楊玉環的叔父家境非常好;所以說從小楊玉環就接受了優越的教育,這就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即使在馬嵬坡兵變的時候也能做到從容淡定。楊玉環是一位身姿豔麗,能歌能舞的美女。而且特別的精通音律,乃是唐代著名的音樂家以及舞蹈家,是中國歷史公認的「四大美女之一」。
  • 陳玄禮發動馬嵬坡之變,卻能活到善終,唐玄宗有三點理由不動他
    行至馬嵬坡時,天策軍大將軍陳玄禮縱容屬下斬殺奸相楊國忠,還逼迫唐玄宗縊死了楊貴妃。不過安史之亂結束後,陳玄禮跟隨唐玄宗回到長安,居然還得到一等公爵封賞,且得以善終而亡。那麼,楊玉環難道不是唐玄宗最愛的寵妾嗎?一個小小的禁軍統領陳玄禮縱容屬下殺死楊國忠,又逼死楊玉環,為何還能得到善終?其實以下三個方面原因,乃唐玄宗沒有將陳玄禮就地正法的重要細節。
  • 戲說歷史:千古美人楊貴妃與唐玄宗真的是真愛嗎?
    唐玄宗與楊貴妃在長生殿發誓,生生世世永不分離,生生世世永為夫婦。七夕節的夜晚,夜色冰涼,星空閃爍。楊玉環和唐朝土地上所有百姓一樣,在這個牛郎織女相會的節日裡,乞巧。在距離長安五六十裡外的驪山長生殿,楊玉環在庭院裡擺上果盤,掛起彩綢,誠心的焚香祈福。已經66歲的唐玄宗,不知何時站在楊貴妃的背後,默默的注視她做著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