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又爆發排華浪潮!澳大利亞經濟依賴中國,為何還「大膽」排華

2020-12-16 照理話財商

回顧近年來中澳之間的一系列重大新聞,在澳大利亞和美國合作,一起排擠造謠中國之前,中澳兩國曾有過二十多年的蜜月期。也正是在這段「親密時期」,中國對澳投資和雙邊貿易都大幅的增長。大量的中國投資、移民、旅遊、留學需求是這一時期中澳關係的「主旋律」。

與此同時,在澳大利亞學習和旅遊的中國人也創下歷史新高。自2001年以來,中國已連續十九年成為澳大利亞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地。近年來,澳大利亞大學中百分之四十八的碩士生、百分之三十二的博士生和百分之十四的本科生是中國的留學生。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約佔總留學生的百分之四十。

除留學生以外,中國也是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和海產品最大的出口國。

這段時候,中澳兩國的經濟聯繫非常密切。但矛盾的是,澳大利亞為什麼現在這麼堅持的反華?難道和中國合作共贏不好嗎?非要去和美國狼狽為奸。

澳大利亞近年來與中國的關係一直相對緊張。澳大利亞的反華勢力非常強大。近幾年來,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香港還有貿易問題參與頗多!

這背後有什麼原因呢?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任何一個國家的對外政治都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一切都是以本國利益為重,不會損害自己國家的利益去幫助別的國家!澳大利亞也是如此。

澳大利亞排華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澳大利亞是一個由西方移民主導的國家,也是一個親西方的國家。隨著中國的崛起,其在澳大利亞的影響力不斷增強,這對澳大利亞本國的利益構成了威脅。

目前,澳大利亞在政治和軍事上都依賴於西方國家,但在經濟上卻依賴於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開始快速發展,對鋼材的需求顯著增加,促使了中國與澳大利亞進行合作。

目前,中國的鐵礦石進口主要來自澳大利亞。2019年,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海運鐵礦石約佔澳大利亞進口總量的一半以上。

澳大利亞國內生產總值約八萬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澳大利亞約百分之二十的經濟與中國有關——可以說,澳大利亞經濟幾乎完全依賴於中國!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澳大利亞仍然決定反華,難道澳大利亞不知道與中國組隊會自食苦果嗎?

澳大利亞的經濟幾乎被中國控制著。只要中國增加從巴西進口鐵礦石,降低從澳大利亞進口,減少與澳大利亞的貿易往來,那麼澳大利亞的經濟必然會受到重創,澳大利亞當然沒那麼傻!

現在,澳大利亞渴望中國與美國、印度、日本還有東南亞國家作戰。只要亞洲再有戰爭,那麼澳大利亞作為地球上獨立的一個洲,就是中國最好的避風港。

澳大利亞特殊的地理結構意味著它像美國一樣,希望世界各國出現混亂。只有這樣,大量的資本才會再次轉移到他們的國家,他們的「繁榮」才能持續下去!

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將極大地促進中國的政治實力和軍事實力增長。目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期——從高密度、低技術含量的中低端製造業向中高端製造業轉型。隨著中國近幾十年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在住房、道路,還是橋梁建設等方面,中國對鋼鐵的需求將不再像前幾十年那麼大——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可以依靠本國的鐵礦石資源完成自給自足!

一旦中國大幅減少鐵礦石進口,或增加從巴西進口鐵礦石,那麼將對澳大利亞經濟造成重大打擊!屆時,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無論出口到美國還是歐洲,都要承擔高昂的運輸成本:在美國,澳大利亞無法與巴西競爭;在歐洲,澳大利亞無法與俄羅斯競爭!

澳大利亞的反華,政治上,是因為中國在澳大利亞經濟領域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對澳大利亞政治產生了重大影響;在軍事方面,是因為澳大利亞遠離各大洲的地理位置,所以希望亞洲各國發生動蕩,讓資本投靠澳大利亞,從而確保澳大利亞的長期繁榮!

相關焦點

  • 1881年雪梨爆發天花疫情,澳大利亞如何防控疫情,排華就好了!
    2020年春節期間新冠疫情在中國爆發,疫情初期快速蔓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將中國人和華人視為新冠的感染源。疫情初期,海外的華人華僑的處境極為艱難。隨著對新冠疫情的認識加深,加上國內外疫情防控的巨大差距,西方一些國家的醜惡嘴臉被狠狠地拍打。無獨有偶,在1881年的雪梨,一樣的事情也曾經發生,而當時沒有強大國家支撐的華人華僑處境更為悽涼。
  • 澳洲華人:排華情緒一觸即發,我要不要回中國?
    一些西方人骨子裡根深蒂固的偏見,表現在高層,可能是某種政治姿態而已,蔓延到底層貧窮民眾,那就是真實的仇華排華舉動。冰川思想庫特約撰稿 | 安德魯2020年3月20日,澳大利亞宣布正式關閉國境,至少為期六個月,除了澳洲公民和居民,其他人員一概不得進入澳大利亞領土。
  • 疫情或引東南亞排華浪潮,印尼最嚴重!港媒打氣:今時已不同往日
    「疫情最先在中國爆發」這一事實很容易被其他國家作為轉移矛盾的由頭,在這幾個月內,全球反華情緒明顯抬頭,而海外華人群體則是首當其衝。對於「海外華人」,我們往往會想到歐美這些地方,殊不知東南亞才是海外華人最為集中的地區。那麼,疫情之下東南亞華人過的怎樣?
  • 印尼為何對50年前排華事件展開調查:多種因素促成
    曾在印尼國內屬于禁忌 如今對屠殺事件展開調查和研討  印尼為何對50年前排華事件展開調查  發生在半個世紀前的印尼排華事件,今年已數度被推向公眾視野。  據當地英文報刊《雅加達郵報》報導,4月25日,印尼總統佐科下令在全國各地尋找1965年排華事件遇難者的萬人塚。
  • 警惕日本的排華浪潮!
    警惕日本的排華浪潮!    瘋子連自己的疼痛都沒感覺,怎能幻想感覺他人的疼痛呢?---石原慎太郎與希特勒    如何逼瘋自己的民族以及如何治療這樣的民族---由《石原慎太郎評《中國可以說不》》的瘋言瘋語所想(之一)    如果對一個已經瘋了的人說,你講的話沒有道理,瘋子肯定跟你急。
  • 印尼排華真相
    據考證,當初的爪哇人大部分都是發源自中國的西南地區,和今天雲南的傣族是同一祖先。從東漢到唐宋時期,很多中國人因為躲避戰亂以及生活所迫,遠渡重洋來到了爪哇尋找棲身之處,其中不乏許多沒落王朝的王公貴族和大臣。這些中國人的到來不僅使得爪哇的農耕技術得的提升,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也影響深遠。
  • 澳大利亞經濟高度依賴中國,為何還敢頻繁找事?千萬別被誤導
    我們對澳大利亞的反擊是「精準有力」的。不過,澳大利亞的經濟真的依賴中國嗎?貿易上依賴中國,卻對中國如此不友好,這樣的態度是在是令人驚訝。這樣的表現其實已難以用「五眼聯盟」的政治因素解釋。為什麼會是這樣,背後其實存在誤區,關鍵在於被誤讀的「兩個」澳大利亞,在貿易上來看,澳大利亞確實是在經濟上高度依賴中國。
  • 毛澤東時代如何應對海外排華事件?
    毛澤東時代中國華僑,特別是東南亞華僑地位、受歧視程度要遠遠高於今天,在毛澤東時代類似今天越南這種規模的反華排華事件只是小兒科。另外,還對中國的領事活動進行限制,阻撓中國接僑船隻按計劃接回受難僑民,以及強迫華僑片面選籍等。 1960年3月15日,中國外長陳毅寫信給印尼外長蘇班德裡約,重申上述要求,並表示中、印尼是兩個友好的國家,兩國人民的友誼是長期的,目前不利於兩國友好的華僑問題是暫時的;相信兩國間進行的會談會順利進展,華僑問題會獲得全面合理的解決。蘇班德裡約在覆信中說,要給中國接運華僑回國的工作以協助。
  • 澳大利亞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再來說說有關排華先鋒澳大利亞. 一、澳大利亞的排華表現1996年,臺海危機爆發,中美之間劍拔弩張。2016 年, 菲律賓提出南海非法仲裁案宣判後, 澳大利亞無理指責中國在南海進行島礁 「軍事化」 和大規模島礁建設; 2017 年以來, 澳大利亞政府通過針對中國的 「反外國滲透法」, 掀起澳大利亞國內反華浪潮。
  • 疫情過後,要警惕這場曾經的排華事件再次發生
    從5月13日開始,印尼雅加達等地爆發了自中國和印尼恢復外交關係以來最大的排華事件,史稱「黑色五月暴動」。這場暴動持續了三天,總共造成超過1200人死亡,一萬多人受傷;無數的華人商店、住宅慘遭燒毀,數百名華人婦女被暴徒蹂躪,損失不可勝數。
  • 《排華法案》下美國華人悲情史—2020美國黑人被殺案引發的思考
    隨著19世紀70年代美國內戰後經濟的衰退,勞工領袖丹尼斯·卡尼(Denis Kearney)和他的工人黨團體以及加州州長約翰·比格勒(John Bigler)將反華仇恨政治化,他們都指責中國的「苦力」導致工資水平低下。加州的輿論和法律開始以多種角色妖魔化中國工人和移民,19世紀後半葉,針對中國勞工、行為甚至生活條件制定了一系列越來越嚴格的法律。
  • 印尼排華系列——1998年黑色五月暴動,正義的審判何時到來?
    這是印尼排華系列第三期,上一次提到印尼在蘇哈託上臺之後,推出強制同化華人的政策,不允許華人保持中文名字,不允許華人過中華傳統節日,甚至不允許華人講中文。在蘇哈託的統治下華人的處境極為悲慘。從一開始,排華行動就是有組織有預謀的,大部分針對華人的襲擊,都由有組織的團體煽動。很多被襲擊或強姦個案,都明顯地有組織行動,而且受害者均指暴徒剪著軍人的髮型,有關救援人員懷疑,許多暴徒可能就是印尼軍人。黑色五月暴動就是蘇哈託政府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挑撥印尼極端排華分子發動的針對華人的暴亂。
  • 從歧視華人到認同中國,澳總理一句話,讓澳洲人180度大轉變
    澳方境內的排華現象一直都非常嚴重,特別是在疫情爆發之後,美國將新冠的鍋甩到了中國身上,誤導了一大批國外民眾,澳大利亞媒體報導的也都是我國的負面消息。但如今澳大利亞總理的一句話卻讓澳洲人的態度180度大轉變,從最開始的歧視華人到如今的認同中國,那麼這句話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魔力呢?
  • 中美浮夢錄︱1882年《排華法案》之前世今生
    加州的金山:華人移民大批進入美國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除了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迫使中國與歐美各國籤訂不平等條約擴大經貿範圍等等之外,還打開了另一扇門,亦即對外移民之門。而這扇門一經打開,便再也關不上了。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中國人口達到了一個小高峰。
  • 深度:水濃於血-朝鮮排華事件
    上述的論述為進一步的討論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但遺憾的是其中大多研究忽視了事件中社會、媒體的積極介入,同時,對1931年的「朝鮮排華事件」未從歷史角度進行審視,因此,本文試圖憑藉當時各方輿論將第二次朝鮮排華事件置於「萬寶山事件」的背景中,並將其與第一次朝鮮排華事件相串聯,用中國主流媒體的眼光審視當事各方的反應,進而討論中國近代政治建構中的「民族主義」。
  • 澳洲抱怨中國不通人情,農產品賣不出去,中國又不接電話
    在疫情蔓延全球的一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的聲浪可以說是特別的大,作為五眼聯盟的成員之一,澳大利亞跟美國的關係一直都非常親密。這一次美國疫情大爆發,澳大利亞更是跟隨著美國的腳步,將疫情爆發的責任都推給中國。
  • 印尼排華系列——紅溪慘案,數萬華人遇害,溪水被染成血色
    印尼排華傳統歷來已久,大規模的排華騷亂間歇性的就發作一次,而且愈演愈烈。以1740年荷蘭殖民當局製造的「紅溪慘案」為開端,印尼曾爆發過多起大規模的排斥、屠殺、華僑華人的暴行。荷蘭人還借著收繳武器為名搜查華人房屋,強取豪奪。在印尼的華人人人自危,一些華人團體決定組成幫團,購買武器裝備隨時自衛。面對荷蘭人的步步緊逼,1740年10月7日華人發起反抗,奪下兩個據點。荷蘭士兵擊退了向總督府逼近的華人,但是形勢對荷蘭人不容樂觀,如果龐大的華人組織起來,荷蘭的殖民地位不保。
  • 馬來西亞「排華」嗎?
    最近總是有人問我:馬來西亞「排華」嗎?歷史上呢,有過一次衝突,我們可以回顧到1969年。
  • 中國皇帝支持美國《排華法案》?燈塔國對華人真是惡意滿滿
    被山姆大叔踹的清朝華人《排華法案》是燈塔國美國總統切斯特·阿瑟(Chester A.在1870年代的內戰後,美國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勞工領袖丹尼斯·科爾尼(Denis Kearney)及其工人黨,以及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約翰·比格勒(John Bigler)都將反華仇恨政治化,他們都把經濟衰退的原因歸結於華人的「廉價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