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千萬不要進工廠打工了,誰去誰後悔。」
越來越多的人,嚮往自由自在的生活,特別羨慕那些家裡很有錢,可以常常去旅遊的人。
越來越多的人,摩拳擦掌,想要創業,辛苦幾年之後,一輩子都可以過衣食無憂的生活了,可以在四十多歲就「退休」。
越來越多的人,抱怨工廠裡太辛苦了,不僅工資低,還沒有自由,尤其是加班加點的時候,憋了一肚子火,恨不得馬上就辭職不幹了。
千萬不要進工廠打工了,這個說法對嗎?看看以下幾個工友怎麼說。
1.張先生:當初進工廠打工,就是一種錯誤;第二次進工廠打工,就是錯上加錯。
張先生在東莞石碣鎮的一家玩具廠打工,他先後去了兩家工廠,但都沒有混出名堂。大學畢業之後,他隻身南下,對天發誓,一定要混出個樣子來,要靠自己改變命運。他的幾個同學,都去了上海打工,邀他一起去,他沒有答應。
他想,雖然是一所普通大學的畢業生,起碼自己拿到了大專文憑,總不會混得太差。如果運氣好,自己可以拿年薪,成為打工皇帝。
他在東莞各大職介所轉了好幾天,口袋裡的錢,越來越少,工作卻一點眉目都沒有。幾個大公司要了他的簡歷,但是都沒有回覆他,估計是沒有下文了。
為了解決生活問題,他在東莞常平鎮的一家製鞋廠落腳了,因為廠裡沒有大量招工,提供的職位有限,他就只能先在流水線上當普工。
「遠看工廠像天堂,近看工廠像銀行,進了工廠像牢房。」這句順口溜,張先生深有體會。他在流水線上忙得團團轉,夜裡加班到十點,到了月底,工資才三千多。讀書的時候,自由自在,打工的時候,突然就被各種制度約束了,累得自己都要趴下了,真的無法適應。
在流水線上,就是去一趟廁所,都要急急忙忙,接電話、發微信,根本就不允許。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張先生在製鞋廠打工半年,就辭工了。
他想要創業,但是沒有錢,看了幾個項目,都沒有下決心去做。恰好看到一家玩具廠招工,還招管理人員。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張先生去應聘了,結果就應聘成功了。在玩具廠,張先生一直從事銷售工作,時間上比較自由一點,但是對工作業績要求更高了,他要想方設法提高業績,否則就擔心被炒魷魚。
在玩具廠,張先生做了六年。還在玩具廠找了一個老婆,已經辦了結婚證,還沒有辦喜酒。兩次在廠裡打工的經歷,讓張先生越來越感覺到生活壓力很大,人生是「身不由己」。但是他仍舊想著要創業,想要擺脫打工的命運。
在一次同學聚會上,張先生發現好幾個同學,都已經創業成功了,李同學,開了一家高端水果店,每年的收入有二十多萬;王同學在做裝修工程,年收入也不低;小梅同學,雖然是女流之輩,但是憑藉自己靈活的頭腦,創辦了一家網絡公司,手下有了十多個員工,令人羨慕不已。
因此,張先生總是說:「千萬不要進工廠打工,我已經後悔了。」對於以後,他是自己創業,還是繼續打工,我們拭目以待。
2.王先生:進廠打工,一兩年可以,但是一輩子打工,不可取。
流水線上的工作,枯燥無味,動作簡單,每天需要重複無數次,人也是一個機器,根本就由不得你自己。一個人,在工廠,就變成了別人隨意操控的機器,哪有幸福感可言?
王先生現在是一家藥店的老闆,也算是事業有成了。他在六年前,還是一家鞋廠的流水線上的工人。因為 家裡窮,自己也只是職業學校畢業,文憑低,因此他選擇了去工廠打工。但是,每天像機器一樣的生活,他不希望一輩子都是這樣。因此,他離開工廠,走上了自學成才的路。他拿到了醫學方面的一些證件,然後開起了藥店。
他先在鎮裡開藥店,後來在縣裡開藥店。談起打工的經歷,他說:「打工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起碼自己去了打工,就嘗到了其中的滋味。苦日子,才能夠逼著一個人去成功。我現在回想起來,打工的日子,也是幸福的。」
把打工當成人生的一個支點,那麼進廠打工,也是正確的選擇,只是不能一輩子都在廠裡混日子,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張先生,現在上班時間很自由,賺錢也多,每天陪著家人在一起,他感覺很知足。
3.顧女士:不進廠打工,還能怎麼樣呢?凡事不能太絕對了吧,
顧女士只有初中文化,老家在湖南農村。她在進廠打工之前,開過服裝店、美甲店、列印社,但是都沒有賺到錢。
顧女士說:「一個人沒錢的時候,不去打工,難道一家人都在家裡吃土啊。這是生活所迫,也是人生的選擇。」
在顧女士看來,凡事要一分為二來看,不能說,打工就是不好,就是一件苦差事。有的人,靠打工起家,買了房子買了車子。有的夫妻,兩個人在東莞打工,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一個月有七八千,省著一點,一個月可以存款五千塊,一年就有六萬。如果你沒有好的門路,一年存款六萬,也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夢。
還有,很多工廠也會繳納養老保險,以後可以退休,這是長遠之計。人老了,如果沒有退休金,靠誰都靠不住,別指望兒女養著你。
只要不是好吃懶做的人,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財富,打工也好,創業也好,都無怨無悔。
進工廠打工的你,後悔了嗎?工廠的生活,會讓你明白很多道理,可以讓一批人混一輩子,也可以成就一批人,關鍵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出息。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