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11月2日電 題:殘疾人王增亮:「生活的列車已駛過貧困,現在幸福生活已到站啦」
新華社記者範世輝
陽光透過棗樹的枝葉照進昔日「老孤雁」王增亮經營的鄉村超市,暖融融的。
貨架上,當地特產棗酒、小堤米線及各類生活用品琳琅滿目。45歲的王增亮坐在輪椅上,低頭盤算著帳目。妻子張鳳英在給顧客取貨、找零的閒暇,雙手輕輕捏揉著王增亮的肩胛,時不時親暱地摸摸愛人的頭。
「我生活的列車已駛過貧困,現在幸福生活已到站啦。」說起現在的生活,王增亮講得很文藝,「淪落天涯賣唱的生活一去不復返了,去年我娶了媳婦,幾十年的『老孤雁』配成了對兒。」笑容洋溢在臉上,王增亮一項項給記者算收入帳:經營的超市一年純收入6600元,入股的精準扶貧項目一年分紅3360元,光伏發電一年1837.8元,再加上低保和殘疾人兩項補貼、糧食補貼、土地流轉收益等,一年收入達23142元。
王增亮是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河沙鎮小堤村人,8個月大的時候被確診為小兒麻痺症。成年後,為了掙口飯吃,他千裡迢迢到廣東、山東等地街頭賣唱。「跟要飯差不多,住的是七八平方米的簡陋出租房,吃的是最便宜的素食,一天只敢吃兩頓飯。」回憶起孤苦的過去,王增亮眼圈紅了。
2017年9月,王增亮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外漂泊的他,牽掛著扶貧幹部的心。「咱身體殘疾,腦子卻不殘疾,回來吧,有扶貧政策,一定能過上好日子!」小堤村黨支部書記王清田一次次打電話,勸回了王增亮。
隨後,扶貧幹部打出了「精準扶貧組合拳」:從生活上兜底,安排王增亮入股村裡的蔬菜種植合作社,籤約了光伏發電項目,落實了低保、殘疾人兩項補貼,還為他安排了「家庭醫生」。此外,還請來邯鄲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楊雪敏多次上門對其進行聲樂指導,並安排他學習視頻製作等技能。
很快,王增亮的技能派上了用場。2018年,藉助小堤村「中國十大最美鄉村」的名氣,王增亮在快手上開了直播,宣傳小堤村美景美食,銷售土特產。他還在快手唱歌賺「打賞」,贏得粉絲上萬名。2018年底,王增亮成功脫貧。
看到小堤村遊客日益增多,幫扶人邯山區科工局副局長曹越又與王增亮商量,「有了實體產業,才能讓致富可持續,開辦一家百貨超市,不出遠門就能創收。」這一提議,說到了王增亮的心坎上。
3萬元小額貸款作為啟動資金,扶貧幹部幫著跑辦手續、購買貨架、進貨……2019年5月1日,王增亮的百貨超市開張了。
身殘志堅、勤勞肯幹的王增亮讓不少人打心眼裡喜歡,網上的「鐵桿粉絲」們也在跟蹤關注著他的變化,來自黑龍江佳木斯的張鳳英向他拋來愛情「橄欖枝」。
2019年9月26日,兩人喜結連理,曾經落魄的流浪漢脫「單」了,夫妻二人將超市打理得紅紅火火。「我們準備進一步擴大超市規模,還準備把二樓6間房屋裝修成客棧。」談起未來,張鳳英信心滿滿。
有了「賢內助」,王增亮的生活充滿陽光。閒暇時,王增亮依然會唱歌。
「不管未來的路有多久,寧願這樣為你守候……」王增亮的歌聲飛出超市,飄向棗林,迴蕩在小堤村。與過去不同的是,歌聲中曾經的憂傷和孤單不見了,充盈其間的是暖暖的溫馨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