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趁三更去,牛馱五福來。」1月18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行了「新春文化系列展覽——牛氣沖天」媒體專場活動。本次展覽展示了一百餘件與「牛」相關的珍貴館藏文物,其中不少藏品為首次亮相,為市民帶來一場五味俱全的「解牛」之宴。據悉,展覽將從1月19日起持續至4月30日,市民可免費參觀。
在傳統農耕社會中,牛是「六畜」中的大型牲畜,喜牛愛牛傳統在千百年積澱融合下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牛文化。此次展覽分為「牛馱五福來」「牛氣沖天」兩個板塊。其中,微展覽「牛馱五福來」位於一樓大廳中庭,以館藏《五牛圖》開篇,展示中國傳統文化中「牛」的主要形象與內涵。主展廳「牛氣沖天」位於博物館三樓臨時展廳C,以唐代詩人柳宗元的《牛賦》作為切入點,用「物大為牛」「服箱耕田」「以受多福」三個單元,分別講述牛作為家畜,從古至今,在中國社會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展品類別豐富,涉及書畫、年畫、甲骨、陶器、瓷器、銅器以及各類牛角製品。它們中有許多為極少露面的珍品,如商代「牛」字甲骨、戰國銅犁鏵、劉海戲蟾圖伏牛硯、清代畫家潘林臨摹的《五牛圖卷》、現代畫家閻松父創作的《桃林百牛圖卷》等。
除了現場觀看生肖文化展覽,市民還能購買到以生肖牛為主題的文創產品,將牛年的喜慶和創意帶回家。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文創與合作部相關工作人員劉念告訴記者:「本次生肖展共帶來了多種文創產品,包括檯曆、紅包、美食禮盒等。這些產品經過了近半年時間的策劃與設計,例如在檯曆結合了齊白石畫作元素,紅包印刷有五牛圖等,既傳遞了新年的祝福,又貼近大家的日常生活。」
據介紹,今年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在新春檔期間,將舉行5個臨時展覽,分為:「最喜慶」、「最遠古」、「最親子」、「最文藝」。此次展出的「新春文化系列展覽——牛氣沖天」就包括在「最喜慶」中,旨在為大家營造到濃濃的農曆新年氛圍。除了本次生肖文化展,大家還可以欣賞到商代甲骨文展覽、李白詩歌書畫精品展、明清時期花鳥展等,用豐富的文化體驗揭開新一年的序幕。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唐小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