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無分別心、無分別智?

2020-12-17 禪修之門

關於無分別心,無分別智,如何獲得無分別智等闡述有許多。

最可惜的是有一部分人,看祖師語錄、佛經等,不看語言環境,不看無分別所指對象,發文要保持無分別心,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無分別等等。

其實這些語言,只要認真思考、追究,就知道明顯不合道理、不合常識,活人是不可能做到的。關於無分別的種種說法,到底是什麼回事?

先說什麼是無分別心?

有情有八個識,又叫八識心王,也可以說有八個心,它們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意根、真心阿賴耶識。

八識中只有真心阿賴耶識是無分別識,祂隨緣而轉,沒有我們常見的意識心好壞分別作用。所以我們常說的無分別心,就是指真心阿賴耶識。

意識明心即得無分別智,證得真心阿賴耶識無有分別體性故。

意識不分別好壞美醜,不是真的無分別,意識了解外塵,即是分別,不選擇好壞美醜,也不是無分別心,若有佛法正確選擇,薄貪嗔痴,不選擇、不執著五欲,是斷煩惱的內容。

意識證得無分別心真心阿賴耶識,得無分別智,依此智慧,對好壞美醜正確抉擇,薄貪嗔痴及五欲,即是轉依無分別心,消除煩惱等性障。

關於無分別的種種說法,不可不深思,不可不正確抉擇!

佛法不是要人不分別外塵、不是要人變老牛、更不是要人越學越愚痴。

佛法智慧要靠三大阿僧止劫的聞思修!

相關焦點

  • 佛說無分別是什麼意思?是啥都不用辨別嗎
    覺知心的你因為開悟,而知道了他的無分別體性,就親證無分別智了,就了知法界的實相了,就知道一切都是由他所出生的,就知道中道的正理了,就能發起中道觀了,就發起般若實相的智慧了,我們佛教中就說這個是證得無分別智,也就是根本無分別智,就成為大乘別教的真見道位七住菩薩了!絕不是像那些悟錯了的人們所說的:把能分別的心變成無分別,然後妄說這樣子就是證得無分別智。
  • 佛教:何謂「無分別智」與「後得智」?
    (一)無分別智與後得智的不同作用有一年,一位在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學位的同學,作佛學專題演講,論及無分別智的問題,認為佛教說什麼都無分別是頂不合理的,高矮、肥瘦、男女、善惡的行為,眼前的一切人與事都無不有分別,佛教主張無分別,把人都弄糊塗了。
  • 以無分別智行於非道,是為通達佛道
    執著的原因是什麼?因為你只看到相,你只看到現象,非道也只是現象,本質也是空性。以清淨心、無分別心、無分別智來行於非道,可以通達佛道。以無分別智行於非道,可以通達佛道,前提是「以無分別智」,這個話就很重要了。  你就會知道,二祖慧可禪師把禪宗的法脈法卷託付給了三祖僧璨禪師以後,回到河北邯鄲,他幹嘛?
  • 如何理解佛的無分別智和有分別心?
    我們學佛常聽一些大師講要放下「分別」、「妄想」、「執著」,那麼什麼樣才是無分別呢?是不是分別自己的父母、親人、不分別人與動物、不分別善惡美醜呢?那不變成白痴了!可是這個有分別的智慧卻又叫做「無分別的智慧」,究竟在講什麼智慧呢?
  • 切莫誤用「無分別」
    如《攝論世親釋》云:「諸菩薩初從他聞無分別理,次雖未能自見此理,而生勝解;次此勝解,為所依止,方便推尋無分別理,是名加行無分別智。」此時尚未證得,所以不名「真實菩薩」。然而如此修習,能生無分別智,故稱「加行智」。菩薩發心,在資糧位積極資糧,在加行位精進突進。修唯識行,至通達位——證得所取之境空、能觀之智空;證此二空之智,無能緣所緣之差別,即無分別智。
  • 馬祖道一禪師: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
    但如果你直接碰一下,就真正知道那種灼痛感是什麼感覺。這個就是你透過感官的「門」而知道灼痛感,這是痛!經中說「無門」是指什麼呢?就是佛心。「門」是具相的、特定的,已經被框定的心。反之,「無門」就是無相的佛心,就是說要以佛心為法門。馬祖喜好禪坐,「坐」只是禪修方法之一,但是「禪」絕對不只是「坐」!
  • 唯識三十頌釋義,是「根本無分別智」所統攝;而方便等後四度
    故無性菩薩之《攝論釋》卷七亦云:「若立十種波羅蜜多,第六唯是根本無分別智;方便等四,是無分別後得智攝(案:無分別者,無「隨念」、「計度」之二種分別,非無「自性」分別也)。」無性又云:「若立六種波羅蜜多,第六般若,是無分別智,及後得智,二智所攝;後得智中,四到彼岸(指方便等四度),亦在第六般若攝故。」由此可知,有處雖只立六度,然而十度之義,卻已含蘊其中!
  • 莊子故事:孔子一番話,鮮活描述了真正得道高人「無分別智」境界
    得道之人,擁有「無分別智」。孔子接下來,對「得道」的境界作進一步解釋: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遊心乎德之和;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視喪其足猶遺土也。這種人,達到「無分別智」境界,看待萬物都是客觀的,外物無法動其心,好的壞的、美的醜的,他看到了卻沒什麼反應,因為他覺得沒什麼不同。悅耳的聒噪的,他聽到了卻沒有表示,因為他知道那都是「道」的聲音。「不見其所喪」,就是看不到、或者不認為萬物的缺點是缺點。好壞都是道,優劣都有道,無分別心,才是道心。
  • 永和智控:無未披露重大事項
    每經AI快訊,永和智控(SZ 002795,收盤價:11.95元)12月1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永和流體智控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交易價格連續三個交易日內(2020年12月15日、12月16日、12月17日)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
  • 《心經》中的「無無明」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又要「無無明盡」?
    但是,在短短260字的《心經》中,用了很大比例說了這麼一段「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甚至後面還有「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也就是說,後面所有的無,都與「無無明」有關。那麼,這裡的「無無明」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又要「無無明盡」?
  • 無車承運業務的網際網路+升級,直營式物流運力交易平臺「中儲智運...
    36氪獲悉,直營式物流運力交易平臺「中儲智運」完成A輪融資,引進多家民營500強戰略合作夥伴,融資額暫未披露。 「無車承運人」是物流行業的一個術語,意為「不擁有車輛而從事貨物運輸的個人或單位」。中儲智運就是一個新型「無車承運人」B2B平臺,為用戶提供雙向交互式服務。
  • 無酒精雞尾酒,「吸飲力」不減分
    這位曾經獲得2001年世界花式調酒大賽全球冠軍的資深調酒師對於雞尾酒及無酒精雞尾酒都相當熟悉,在飲料配方的設計上也很有想法。歐陽智安現場調製無酒精雞尾酒飲品。在歐陽智安看來,不同的飲料所適配的場景也各有不同,適合小朋友聚會的飲料和閨蜜下午茶時候的選擇自然截然不同,如何設計配方就成了關鍵。
  • 智喔喔精靈5S真實測評,千元內無對手
    以下是關於精靈5S的真是體驗:一、優質鎖體 安全有保障無論是什麼鎖,第一要務就是保證安全。智能門鎖既要智能,更要安全。鋅合金超薄機身,硬度大防暴力衝擊。直插式C級鎖芯貫穿鎖體,即使版面被破壞,鎖芯依然完好無損。
  • 無領導小組討論注意事項_廣東省考150分什麼水平
    無領導小組討論注意事項_廣東省考150分什麼水平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考試快訊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廣東公務員無領導小組面試,廣東公務員考試快訊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佛法雖有無師智。自然智。而是常住真理。要假緣顯
    般若無相。不受一塵。云何廣辯四緣及諸因果。 答。夫佛道正法。皆從緣生。故云心法四緣生。色法二緣起。若執不從緣生者。皆非正法。悉屬外道自然邪見。且心之一法。若無第一因緣者。無有親生現行果之義。則諸法不成立。若無第二等無間緣者。則無開導引後生義。無有相續。全成間斷。若無第三所緣緣者。則心無所慮處。不能牽心用。心無所託。
  • 修行的最高境界——無我
    什麼是信心清淨,不見有一法可當情,就是心清淨,從清淨信心得見諸法實相、微塵的實相、三十二相的實相,得見如來的法身,故說即生實相。菩提智慧分三種:聲聞菩提、緣覺菩提、諸佛菩提。欲求佛菩提之修正,必須以親證法界實相如來藏心為首要目標,有了般若總相智慧,才可以以此總相為基礎,再進一步修學別相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 一切智與一切種智
    我有一切智,汝無一切智。」(《中阿含經》卷11)這意思是說:已經證得二乘極果阿羅漢的欝毘羅迦葉尊者沒有一切智,只有佛陀具有一切智。另外在《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當中,有佛言:「……文殊師利!我若為眾生有所說法,皆趣菩提,皆趣大乘,入一切智,得到一切智,以是義故,無有異乘所止住處。」
  • 如幻人生,本無風雨也無晴
    有人說那裡便是心,是我們本來的面目、真如本源,而見到本不生法卻又能隨緣顯用萬法的真如心性名曰見性,本源處本就也無風雨也無晴。那麼,既然我們的本源心性無風無雨,為何人生會經歷太多的風雨,而最終又會駛入無風雨的港灣呢?真的有一個叫做本源的地方存在、又在哪裡呢?心性必須藉助歲月催熟才能成熟嗎?
  • 《心經》解讀之五:「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有聲)
    作個小結論:《心經》所說的:「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乃是指真心的實際理地沒有無明等十二因緣存在,也沒有苦集滅道之四聖諦存在,所以沒有任何智慧可言,既然沒有智慧可言,當然是無所得;這些都是站在真心的實際理地來觀待蘊處界及諸法等法所產生的結果。
  • 商丘限號是真的,別心存僥倖!
    商丘限號是真的,別心存僥倖!商丘限號是真的,別心存僥倖!》